一种轻质抗冲击养护舱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3062发布日期:2021-07-13 15:1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抗冲击养护舱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养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质抗冲击养护舱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而汽车作为一种消耗品,其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而降低,外观也会越来越陈旧。因此,人们在大量使用汽车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汽车的保养和维修。传统的汽车养护都是由车主自行或者联系养护人员将汽车驾驶到专门的养护地点进行保养和维修,这种传统的汽车养护模式并不便利,尤其是对车主来说,极大地浪费了时间。

而移动式汽车养护则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具有机动性,可根据需要养护车辆的位置而自行前往进行养护。在使用移动式养护舱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来回移动,可能会和车辆或周围设施发生碰撞,造成损害,且目前养护舱体积和重量较大,也使得移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轻质抗冲击养护舱板,所述养护舱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舱板和下舱板,所述上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所述下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钢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舱板的厚度为6~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舱板的厚度为4~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舱板包括顶升板、左上翻板、右上翻板、养护舱主体背板、养护舱主体左板、养护舱主体右板;所述顶升板设置在养护舱板上方,所述养护舱主体左板、左上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左侧,所述养护舱主体右板、右上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养护舱主体背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舱板包括养护舱主体底板、左下翻板、右下翻板、前翻板;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底部,所述左下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左侧,所述右下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前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舱板还包括前接引斜坡,所述前接引斜坡位于前翻板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下翻板、左上翻板位于养护舱主体左板前方,且左下翻板位于左上翻板的正下方,所述左下翻板和左上翻板宽度相同,且左下翻板宽度占养护舱板宽度的60%~7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右下翻板、右上翻板位于养护舱主体右板前方,且右下翻板位于右上翻板的正下方,所述右下翻板和右上翻板宽度相同,且右下翻板宽度占养护舱板宽度的60%~7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升板下方和养护舱主体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分别和养护舱主体背板、养护舱主体左板和养护舱主体右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分别和左下翻板、右下翻板的下方转动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和顶升板通过顶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板分别和左上翻板、右上翻板的上方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连接的驱动方式选自气缸、液压缸、轴承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申请人提供一种养护舱板,通过在设置舱板前方、左右两侧和上方均为可翻转伸开的结构,使得较小体积的养护舱板即可实现不同大小车辆养护的需求,且申请人通过设置左侧和右侧可翻转的板材的位置和大小,提高养护舱板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扩大了伸展开的面积;另外,申请人通过在前翻板上设置前接引斜坡,有利于车辆平稳驶入和驶出,避免了车辆和舱板的碰撞;同时,申请人通过对舱板的材质设置,使用含有石墨烯的碳纤维或钢材等,可有效减少使用舱板厚度的同时,提供高的抗冲击性能,减少舱板整体的重量,更便于移动并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所述养护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养护舱板的上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养护舱板的下舱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护舱板、2-顶升板、3-右上翻板、4-右下翻板、5-左上翻板、6-左下翻板、7-前翻板、8-养护舱内部油泵供油系统、9-前支腿液压缸、10-后支腿液压缸、11-翻板液压缸、12-前接引斜坡、13-顶升液压缸、14-顶升导向定位杆、15-伸缩液压缸、23-养护舱主体底板、24-养护舱主体背板、25-养护舱主体左板、26-养护舱主体右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用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其并不旨在起限制作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示,否则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可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具有”具有包含性,并因此表示所述特征、元件、组合物、步骤、整数、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这些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增加。虽然开放性术语“包含”将被理解为用于描述并使得本文所阐述的各种实施例得到保护的非约束性术语,但在某些方面,相反的是,该术语可以可选地被理解为更具限制性和约束性的术语,例如,“由……组成”或“主要由……组成”。因此,对于任何描述组合物、材料、部件、元件、特征、整数、操作和/或工艺步骤的给定实施例而言,本实用新型还具体包括由或主要由这些所描述的组合物、材料、部件、元件、特征、整数、操作和/或工艺步骤组成的实施例。在“由……组成”的情况下,可选实施例排除任何额外的组合物、材料、部件、元件、特征、整数、操作和/或工艺步骤,而在“主要由……组成”的情况下,任何在物质上影响基本和新颖特性的额外组合物、材料、部件、元件、特征、整数、操作和/或工艺步骤都排除在该实施例之外,但是任何不在物质上影响基本和新颖特性的组合物、材料、部件、元件、特征、整数、操作和/或工艺步骤都可包括在该实施例中。

除非具体确定为执行顺序,否则本文所描述的任何方法步骤、工艺和操作不应被理解为必定需要以所讨论或所示出的特定顺序进行执行。还将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采用额外或可选的步骤。

当部件、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结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位于、结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该另一部件、元件或层,或可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直接结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式来进行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仅用于区分一个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当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指出,否则这些术语不暗示次序或顺序。因此,在不偏离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所讨论的第一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被称作第二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空间或时间上相关的术语(例如,“在……之前”、“在……之后”、“内部”、“外部”、“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等)可在本文中使用以便于描述,从而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或时间上相关的术语还可旨在包括装置或系统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整个公开中,数值代表范围的近似度量或界限,以包括偏离给定值的细微偏差,以及大约具有所述值的实施例和确切地具有所述值的实施例。除了在详细描述结尾处提供的工作示例中,在本说明书(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参数(例如,数量或条件的参数)的所有数值都应被理解为由术语“约”在一切情况下进行修饰,不管“约”实际上是否出现在数值之前。“约”表示所述数值允许一些轻微不精确(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精确数值;大约或相当地接近数值;几乎等于该数值)。若由“约”提供的不精确用该一般含义在本领域无法理解,则本文所使用的“约”至少表示可由测量和使用此类参数的一般方法引起的变化。例如,“约”可包括小于等于5%,任选地小于等于4%,任选地小于等于3%,任选地小于等于2%,任选地小于等于1%,任选地小于等于0.5%,且在某些方面任选地小于等于0.1%的变化。

此外,范围的公开包括对所有值和在总范围内的进一步分割的范围的公开,包括提供给范围的端点和子范围。

当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物或方法的特性时,本文所提及的词语“基本上”表示在特性中可存在变化而不对组合物或方法的化学或物理属性产生实质影响。

现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充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轻质抗冲击养护舱板,所述养护舱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舱板和下舱板,所述上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所述下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钢材料。申请人发现,通过使用石墨烯增强材料作为养护舱板的材料,有利于促进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减少舱板厚度,实现轻量化。本实用新型不对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和石墨烯增强钢材料做具体限定,可购自bac、thomasswan等,且不对石墨烯在碳纤维或钢中具体含量做限制,可起到抗冲击增强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舱板的厚度为6~8mm,可列举的有,6mm、8mm、7mm、6.5mm、7.5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舱板的厚度为4~6mm,可列举的有,4mm、6mm、5mm、4.5mm、5.5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舱板包括顶升板、左上翻板、右上翻板、养护舱主体背板、养护舱主体左板、养护舱主体右板;所述顶升板设置在养护舱板上方,所述养护舱主体左板、左上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左侧,所述养护舱主体右板、右上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养护舱主体背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后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舱板包括养护舱主体底板、左下翻板、右下翻板、前翻板;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底部,所述左下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左侧,所述右下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前翻板设置在养护舱板前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舱板还包括前接引斜坡,所述前接引斜坡位于前翻板前侧;进一步地,所述前接引斜坡和前翻板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下翻板、左上翻板位于养护舱主体左板前方,且左下翻板位于左上翻板的正下方,所述左下翻板和左上翻板宽度相同,且左下翻板宽度占养护舱板宽度的60%~70%,可列举的有,60%,67%,7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下翻板、右上翻板位于养护舱主体右板前方,且右下翻板位于右上翻板的正下方,所述右下翻板和右上翻板宽度相同,且右下翻板宽度占养护舱板宽度的60%~70%,可列举的有,60%,67%,70%。进一步地,所述右下翻板和左上翻板宽度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板下方和养护舱主体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分别和养护舱主体背板、养护舱主体左板和养护舱主体右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分别和左下翻板、右下翻板的下方转动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和顶升板通过顶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板分别和左上翻板、右上翻板的上方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的驱动方式选自气缸、液压缸、轴承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

养护舱体通过液压缸等与电气控制等相结合,实现转动连接,可实现:养护舱前翻板向前展开、与前翻板连接的前接引斜坡展开至地面、左上翻板向上展开、左下翻板向下展开至地面、右上翻板向上展开、右下翻板向下展开至地面、顶升板通过顶升液压缸和顶升导向定位杆共同作用顶起,最终得到一个空间扩大化的舱体展开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下翻板、左上翻板、右下翻板、右上翻板分别对称设置翻转液压缸。左下翻板、左上翻板、右下翻板、右上翻板能分别向上、向下展开,每个翻板内部均有对称的翻板液压缸布置,通过液压和电气等控制左右翻板的展开与闭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对称设置有前支腿液压缸、后支腿液压缸。前支腿液压缸布局在养护舱展开前的前方两侧,小于养护舱宽度,展开时,先由水平方向的液压缸动作,前支腿液压缸横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与后支腿液压缸通过同步机构设计,同时降落到水平地面并支起养护舱一定高度,使养护舱与汽车底盘保持一定空隙,待汽车底盘开走后,再支撑养护舱主体缓缓降落到地面,平稳落地后,前支腿液压缸能继续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至与地面平行,避免车门展开或人员走动磕碰隐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翻板上设置有伸缩液压缸,和前接引斜坡连接。前翻板通过翻板液压缸展开后,与地面平行,再由前翻板上的伸缩液压缸控制,使前接引斜坡与地面平行,实现保养车辆的平缓驶入工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后方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和顶升板;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液压缸和顶升导向定位杆。顶升机构由两组对角的顶升液压缸和顶升导向定位杆构成,通过液压缸、同步机构和电气控制,实现顶升板的平稳升降。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护舱板,所述养护舱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舱板和下舱板,所述上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所述下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钢材料,所述上舱板的厚度为8mm,所述下舱板的厚度为6mm;所述上舱板包括顶升板2、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养护舱主体右板26;所述顶升板2设置在养护舱板1上方,所述养护舱主体左板25、左上翻板5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养护舱主体右板26、右上翻板3设置在养护舱板1右侧,所述养护舱主体背板24设置在养护舱板1后方,下舱板包括养护舱主体底板23、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前翻板7;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设置在养护舱板1底部,所述左下翻板6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右下翻板4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前翻板7设置在养护舱板1前方,所述下舱板还包括前接引斜坡12,所述前接引斜坡12位于前翻板7前侧,所述前接引斜坡12和前翻板7转动连接;所述左下翻板6、左上翻板5位于养护舱主体左板前方,且左下翻板6位于左上翻板5的正下方,所述左下翻板6和左上翻板5宽度相同,且左下翻板6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0%,所述右下翻板4、右上翻板3位于养护舱主体右板26前方,且右下翻板4位于右上翻板3的正下方,所述右下翻板4和右上翻板3宽度相同,且右下翻板4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0%~70%,所述右下翻板4和左下翻版6的宽度相同;所述顶升板2下方和养护舱主体底板23转动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和养护舱主体右板26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的下方转动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23和顶升板2通过顶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板2分别和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的上方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护舱板,所述养护舱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舱板和下舱板,所述上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所述下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钢材料,所述上舱板的厚度为6mm,所述下舱板的厚度为4mm;所述上舱板包括顶升板2、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养护舱主体右板26;所述顶升板2设置在养护舱板1上方,所述养护舱主体左板25、左上翻板5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养护舱主体右板26、右上翻板3设置在养护舱板1右侧,所述养护舱主体背板24设置在养护舱板1后方,下舱板包括养护舱主体底板23、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前翻板7;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设置在养护舱板1底部,所述左下翻板6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右下翻板4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前翻板7设置在养护舱板1前方,所述下舱板还包括前接引斜坡12,所述前接引斜坡12位于前翻板7前侧,所述前接引斜坡12和前翻板7转动连接;所述左下翻板6、左上翻板5位于养护舱主体左板前方,且左下翻板6位于左上翻板5的正下方,所述左下翻板6和左上翻板5宽度相同,且左下翻板6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0%,所述右下翻板4、右上翻板3位于养护舱主体右板26前方,且右下翻板4位于右上翻板3的正下方,所述右下翻板4和右上翻板3宽度相同,且右下翻板4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0%~70%,所述右下翻板4和左下翻版6的宽度相同;所述顶升板2下方和养护舱主体底板23转动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和养护舱主体右板26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的下方转动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23和顶升板2通过顶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板2分别和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的上方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左下翻板6、左上翻板5、右下翻板4、右上翻板3分别对称设置翻转液压缸11,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对称设置有前支腿液压缸9、后支腿液压缸10,所述前翻板7上设置有伸缩液压缸15,和前接引斜坡12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后方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23和顶升板2,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液压缸13和顶升导向定位杆14。

实施例3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护舱板,所述养护舱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舱板和下舱板,所述上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碳纤维材料,所述下舱板的材料为石墨烯增强钢材料,所述上舱板的厚度为7mm,所述下舱板的厚度为5mm;所述上舱板包括顶升板2、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养护舱主体右板26;所述顶升板2设置在养护舱板1上方,所述养护舱主体左板25、左上翻板5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养护舱主体右板26、右上翻板3设置在养护舱板1右侧,所述养护舱主体背板24设置在养护舱板1后方,下舱板包括养护舱主体底板23、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前翻板7;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设置在养护舱板1底部,所述左下翻板6设置在养护舱板1左侧,所述右下翻板4设置在养护舱板右侧,所述前翻板7设置在养护舱板1前方,所述下舱板还包括前接引斜坡12,所述前接引斜坡12位于前翻板7前侧,所述前接引斜坡12和前翻板7转动连接;所述左下翻板6、左上翻板5位于养护舱主体左板前方,且左下翻板6位于左上翻板5的正下方,所述左下翻板6和左上翻板5宽度相同,且左下翻板6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5%,所述右下翻板4、右上翻板3位于养护舱主体右板26前方,且右下翻板4位于右上翻板3的正下方,所述右下翻板4和右上翻板3宽度相同,且右下翻板4宽度占养护舱板1宽度的60%~70%,所述右下翻板4和左下翻版6的宽度相同;所述顶升板2下方和养护舱主体底板23转动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养护舱主体背板24、养护舱主体左板25和养护舱主体右板26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分别和左下翻板6、右下翻板4的下方转动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23和顶升板2通过顶升组件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板2分别和左上翻板5、右上翻板3的上方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所述左下翻板6、左上翻板5、右下翻板4、右上翻板3分别对称设置翻转液压缸11,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对称设置有前支腿液压缸9、后支腿液压缸10,所述前翻板7上设置有伸缩液压缸15,和前接引斜坡12连接,所述养护舱主体底板23后方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养护舱主体底板23和顶升板2,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液压缸13和顶升导向定位杆14。

通过实施例1~3提供的养护舱板可在较低厚度的同时达到高的抗冲击性能,提高养护舱板移动的便利和使用寿命,且通过使用多个可翻转的板块,可进一步扩大养护舱板的面积的同时,便于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减少碰撞,进一步提高养护舱板的方便程度。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