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9002发布日期:2021-03-05 18:5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出风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具有该空调出风口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空调出风口通常可转动地设有水平叶片及竖直叶片以在水平及竖直方向上定向给风。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比如车载空调出风口,往往需要操控横向叶片上的拨钮实现水平叶片及竖直叶片对气流在上下及左右方向的控制,但手动调节精度低;现有车载空调叶片外置且调节拨钮设置在叶片上,对突出的叶片、拨钮及风口面板的强度要求导致材料成本畸高;空调出风口结构于外部可见,且空调出风口结构外观繁复,无法满足仪表板简洁造型需要;竖直叶片及水平叶片是通过自身结构引导气流径直送风,导致导风区域内气流集中、流速高、风压大,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公开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叶片以及用于控制叶片运动方向的运动调节组件,其中,壳体,设有内腔且于内腔内安装叶片,近空调出风口一端的壳体由后至前呈沙漏型设置;叶片,包括滑动安装在空调出风口前端并被引导于壳体内竖直可移动设置的一级叶片,一级叶片与壳体构成用于输送气流且内径可变的上、下风道,当空调出风口位于极限上风位或极限下风位,一级叶片至少部分接合壳体对应上侧或下侧内表面;还包括安装在一级叶片后方并被引导于壳体内水平可转动设置的多个二级叶片;运动调节组件,包括与一级叶片作用连接的滑动调节组件及与二级叶片作用连接的转动调节组件,滑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主动件、与第一主动件配合的第一从动件及用于驱动第一主动件的第一控制电机,第一从动件固定连接在一级叶片端部且一级叶片由第一主动件驱动竖向移动设置,转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主动件、与第二主动件配合的第二从动件及用于驱动第二主动件的第二控制电机,第二从动件与多个二级叶片作用连接成且二级叶片由第二主动件驱动横向转动设置。
4.进一步地,一级叶片端部延伸设有连接轴,壳体两侧对应连接轴设有竖直延伸且与连接轴相匹配的第一轨迹槽,连接轴贯穿第一轨迹槽且第一从动件固定安装于连接轴端部,第一从动件被第一主动件驱动并带动连接轴在第一轨迹槽内可滑动设置,用于引导一级叶片于竖直方向在壳体内往复移动。
5.进一步地,至少一侧壳体设有用以固定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一主动件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对应第一轨迹槽开设有用以穿设连接轴的第二轨迹槽,第二轨迹槽与连接轴相适应。
6.进一步地,一级叶片由近空调出风口设置的导流部导流叶片与匹配安装于导流部导流叶片后方的分流部分流叶片构成,导流部导流叶片包括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下导流板与壳体内表面对应适配,且当空调出风口位于上/下风位,上导流板或下导流板接合壳
体的内表面;分流部分流叶片,用以分割及引导气流,包括斜向延伸设置的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与上导流板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构成上风道,下分流板与下导流板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构成下风道。
7.进一步地,第一主动件和第一从动件为齿轮副或摩擦轮副;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为齿轮副或摩擦轮副。
8.进一步地,第二主动件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电机动力输出端,二级叶片设有传动连杆且至少一二级叶片与第二从动件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传动连杆采用软质橡胶材料或软质塑料制成。
10.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以及用于智能控制叶片运动方向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二控制电机相连。
11.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应用于汽车的空调器,空调器安装在汽车控制台内侧,且汽车控制台与空调出风口相接并由出风口向外呈扩张延伸。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智能调节且叶片结构隐藏设置于壳体内的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一级叶片、二级叶片、运动调节组件,一级叶片被第一主动件驱动并被引导可竖向移动设置,二级叶片与第二从动件作用连接成并由第二主动件驱动可横向转动设置,竖直移动设置的一级叶片以及水平转动设置的二级叶片相互配合调控气流方向,二级叶片调节左右风向的同时可控制出风口开闭,一级叶片调节上下风向的同时可引导气流并经由空调出风口柔和送出,一方面降低气流内部输送时的损耗,一方面实现出风口柔和送风;同时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具有该空调出风口,及连接第一主动件及第二主动件的控制器。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现有空调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1中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实施例1中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实施例3中空调出风口向上出风时叶片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0.图7为实施例3中空调出风口向下出风时叶片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1.图8为实施例3中空调出风口水平出风时叶片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2.图9为实施例3中空调出风口闭风时叶片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1:壳体;1a:上壳体;1b:下壳体;11:第一轨迹槽;2:一级叶片;21:连接轴;2a:导流叶片;2b:分流叶片;3:二级叶片;4:滑动调节组件;41:第一主动件;42:第一从动件;43:第一控制电机;5:转动调节组件;51:第二主动件;52:第二从动件;53:第二控制电机;6:安装
支架;61:第二轨迹槽;7:支架罩盖;8:传动连杆;9:装饰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车载空调作为一种常见的空调类型,如图1,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 叶片外置且调节拨钮设置在叶片上,对叶片、拨钮及风门面板的强度要求显著增加材料成本;2)上下风向及风量大小的调节往往需要运用风门、横向叶片、竖向叶片等多个结构,导风结构复杂;3)出风口内部结构可见,且空调出风口结构外观繁复,无法满足仪表板简洁造型需要;4)需手动调节拨钮以控制出风风向、风量;5)竖直叶片及水平叶片引导气流径直送风,导致导风区域内气流集中、流速高、风压大,使用体验较差。
26.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具有该空调出风口的空调器。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区别于现有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叶片、用于控制叶片运动方向的运动调节组件,叶片分为一级叶片及二级叶片,其中一级叶片被第一主动件驱动并被引导可竖向移动设置,二级叶片与第二从动件作用连接成并由第二主动件驱动可横向转动设置,竖直移动设置的一级叶片以及水平转动设置的二级叶片相互配合调控气流方向,二级叶片调节左右风向的同时可控制出风口开闭。具体地,如图2,壳体1设有内腔且于内腔内安装叶片,近空调出风口一端的壳体1由后至前呈沙漏型设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于空调出风口前端设置的上壳体1a以及与上壳体1a相适应的下壳体1b,上壳体1a为对应空调出风口前端设置的开放腔体且腔体由后向前呈沙漏型设置,分为后部收缩段及前部扩张段,收缩段壁体能够于空调出风口聚拢气流,扩张段限制气流流向并高效输送气流至待调温区域,有效避免气流散失,提升控温效果;叶片包括一级叶片2及二级叶片3,其中一级叶片2滑动连接于上壳体1a内侧并被引导可竖直移动设置,一级叶片2与壳体1构成用于输送气流且内径可变的上、下风道,当空调出风口位于极限或极限下风位,与上壳体1a之间构成用于输送气流的上风道或下风道,当空调出风口位于极限上/下风位,一级叶片2至少部分接合上壳体1a的内表面,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极限上/下风位,一级叶片2可部分或全部对应接合上壳体1a内表面且能够与上壳体1a共同构成密封气流输送通道即可,多个二级叶片3安装在一级叶片2后方并被引导于壳体内可水平转动设置,一级叶片及二级叶片分别控制上下及左右风向的调节,且二级叶片通过叶片转动控制出风风量;用于控制叶片运动方向的运动调节组件包括与一级叶片2作用连接的滑动调节组件4及与二级叶片3作用连接的转动调节组件5,滑动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主动件41、第一主动件41配合的第一从动件42及用于驱动第一主动件41的第一控制电机,第一从动件42固定连接在一级叶片2端部并由第一主动件41驱动可竖向移动设置,转动调节组件5 包括第二主动件51及与第二主动件51配合的第二从动件52及用于驱动第二主动件51的第二控制电机,第二从动件52与多个二级叶片3作用连接成并由第二主动件51驱动可横向转动设置。竖直移动设置的一级叶片以及水平转动设置的二级叶片3相互配合调控气流方向,
二级叶片3调节左右风向的同时可控制出风口开闭,一级叶片调节上下风向的同时可引导气流并经由空调出风口柔和送出,一方面降低气流内部输送时的损耗,一方面实现出风口柔和送风;空调出风口将一级叶片及二级叶片3隐藏于壳体内部,有效降低叶片强度要求,节约材料成本;取消包括拨钮及风口面板在内的外部突出件,以避免突出物损伤并增强安全性;叶片内置且外观简洁,在保证出风功能的同时,在空调出风口外部为仪表板留出更多设计空间。
29.为进一步合理化结构,参考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级叶片2端部设有连接轴21,上壳体1a两侧对应连接轴21设有竖直延伸且与连接轴相匹配的第一轨迹槽11,连接轴21贯穿第一轨迹槽11且第一从动件42固定安装于连接轴端部,第一从动件42被第一主动件41驱动并带动连接轴在第一轨迹槽11内可滑动设置,用于引导一级叶片2于竖直方向在壳体内侧往复移动,从而获得一种结构简单、智能控制的一级叶片驱动结构,一方面能够克服现有出风口需手动上下调节风向且调节精度低、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得以精准且智能地调节风向,另一方面经由上下二送风通道流通的空气在出风口处交汇并造成风向上的折抵,进而形成一扇形的出风区域,由于在此扇形区域内持续给风,当一级叶片移动时,风向的瞬时改变细微且平缓,使用者不容易感知到急剧且突兀的风向变化及体表温度变化;参考图2、4,第二主动件51与第二控制电机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各二级叶片3于其底部设有用以作用联结各二级叶片传动连杆8,一二级叶片3与第二从动件52固定连接并带动二级叶片联动组相对于空调出风口横向往复转动。为进一步合理化结构,如图5,上壳体1a于左侧设有用以固定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一主动件41的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对应第一轨迹槽11开设有用以穿设连接轴21的第二轨迹槽61,第二轨迹槽61与连接轴21相适应,连接轴21由内至外依次贯穿第一轨迹槽11及第二轨迹槽61并被第一主动件41驱动于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安装支架6还设有对应适配的支架罩盖7,支架罩盖7设置在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一主动件41外侧并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安装支架6,用以保护内部机械部件;为美化出风口,参考图5,于出风口外侧还设有一沿出风口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装饰条9。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可以选用齿轮副或摩擦轮副。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件和第一从动件,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选用齿轮副,以提高调节准确性。具体地,参考图3-4,第一主动件41为齿轮,第一从动件42固定连接在连接轴21端部且设有与第一主动件41相配合的竖直齿板,第一主动件41通过齿轮与齿板啮合驱动第一从动件42,并进一步驱动与第一从动件 42固定连接的连接轴21在第一轨迹槽11内上下滑动,进而引导一级叶片2在竖直方向可移动设置;第二主动件51为固定连接在第二控制电机动力输出端的齿轮,第二从动件52一侧设有用以与第二主动件51啮合的曲面齿板且第二从动件52内部安装有预埋螺栓,内部装有弹簧作为缓冲装置,用于抵消电机产生的多余行程,有助于保护电机,螺栓下部对应连接一个二级叶片3并通过传动连杆8进一步驱动整个二级叶片组水平转动。
31.为提升气流输送效率,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级叶片2由导流叶片2a与设置在导流叶片后方的分流叶片2b构成,导流叶片2a包括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下导流板与壳体内表面对应适配,且当空调出风口位于上/下风位,上导流板或下导流板接合上壳体1的内表面;分流叶片2b,用以分割及引导气流,包括斜向延伸设置的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与上导流板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构成上风道,下分流板与下导流板固定连接
并至少部分构成下风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一体成型并以预设角度相交于空调出风口前端构成的开口向后开式叶片结构,形成用以引导气流输送至空调出风口的导流叶片2a,上、下导风板与上壳体1a形状适配,上、下导风板分别能与上壳体 1a构成出风量可变的导风通道,并且当一级叶片2运行至上风位或极限下风位时,上下导风板能够无间隙接合形状适配的上壳体1a内表面,避免漏风,提升出风效率;分流叶片2b为一体成型的上、下二导风板以预设角度相交于空调出风口后方构成的开口向前开式叶片结构,用于分割及引导气流,通过卡扣连接在导流叶片2a后方,分流叶片2b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阻,优化导风效果。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降低系统运行噪音并降低材料成本,传动连杆8采用软质橡胶材料或软质塑料制成;为进一步降低系统噪音且降低成本,由于叶片隐藏设置于壳体内部,一级叶片及二级叶片可采用软质材料依然能够满足叶片的强度要求。
33.实施例2:
34.为进一步合理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出风口结构,以及用于智能控制叶片运动方向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二控制电机电连接。第一控制电机及第二控制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控制器发出信号,进而控制电机的齿轮旋转方向及角度,实现智能控制,克服了现有出风口需要手动调节上下风向且调节精度低、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得以精准且智能地调节风向及风量。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安装在汽车控制台内侧,且汽车控制台与空调出风口相接且由出风口向外呈扩张延伸,有利于稳定出风风向。
35.实施例3: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提出了一种导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7.当空调出风口需要向上或向下导风时,第一控制电机收到控制信号,第一控制电机驱动第一主动件,并经由与第一主动件匹配的第一从动件带动固定连接在第一从动件的一级叶片连接轴2可竖向移动设置;当一级叶片2上表面抵接壳体1,即一级叶片2位于极限上风位时,一级叶片2下表面至少部分构成风向向上的送风通道以实现出风口向上导风,叶片运行状态参考图6;当一级叶片2下表面抵接壳体1,即一级叶片2位于极限下风位时,一级叶片2上表面至少部分构成风向向下的送风通道以实现出风口向下导风,叶片运行状态参考图7;当一级叶片2移动于极限上风位及极限下风位之间时,一级叶片2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与壳体1于一级叶片2上下二侧构成出风量可变的送风通道,并通过一级叶片2的移动可上下调节送风方向;当一级叶片2位于壳体1中轴位时,即一级叶片2位于水平风位时,上、下二送风通道风量相同且于竖直方向上的风量矢量可抵消并实现水平导风,叶片运行状态参考图8;
38.当空调出风口需要闭风或左右调节风向时,第二控制电机接收到控制信号,第二控制电机驱动第二主动件,第二从动件与多个二级叶片3作用连接成并由第二主动件驱动可横向转动设置,并通过横向转动调节风向及关闭出风口,闭风时叶片运动状态参考图9。
39.以上对具有隐藏式叶片结构的空调出风口、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