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4478发布日期:2021-06-15 19:5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家庭轿车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两个前排座椅的中间一般设有前排中央扶手。该前排中央扶手一方面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手部支撑,另一方面提供用于存放多而杂的小尺寸物品的储物空间,例如:水杯、钥匙、纸巾、便签本和笔等等。有时,电源线数据接口、点烟器等设置于此处或者附近。

希望能够提供一种使物品存放更有条理和结构升级更容易的前排中央扶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功能更多样并且收纳更有条理性。

本目的通过一种多层式前排中央扶手结构得以实现。本申请的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包括:

相对于车辆的车体固定不动的扶手本体,其包括本体部和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凹陷的中央凹部,至少一个前凹槽形成于所述中央凹部中,所述扶手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前凹槽后方的至少一个后凹槽;

中间层,其被接合到所述扶手本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本体在遮盖所述至少一个前凹槽的第一位置和暴露所述至少一个前凹槽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中间层限定出适于接纳物品的向上开口空间;以及

顶盖层,其被接合到所述扶手本体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扶手本体在遮盖所述至少一个后凹槽的第三位置和暴露所述至少一个后凹槽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层包括前半体和后半体,所述前半体和后半体在所述顶盖层处于第三位置时相接合并且在所述顶盖层处于第四位置时彼此分离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层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动通过所述前半体从所述顶盖层的第三位置向前移动和/或所述后半体从所述顶盖层的第三位置向后移动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层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中间层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半体和所述后半体中至少一个包括便于用户的手操作的操作部,和/或所述中间层包括便于用户的手操作的另一操作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示中间层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其空间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后凹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顶盖层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通过第一滑动结构滑动地接合到所述扶手本体的中央凹部,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央凹部的侧壁上的滑轨或滑块和形成在所述中间层上的滑块或滑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层通过第二滑动结构滑动地接合到所述扶手本体,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扶手本体的上表面上的滑轨或滑块和形成在所述顶盖层上的滑块或滑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前凹槽是两个圆形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后凹槽是一个大致方形储物槽;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贯穿其延伸的至少一个贯穿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开口包括允许挡杆穿过的第一贯穿开口和适于安装空调调节按钮的第二贯穿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层是软质材料层;和/或

所述中间层是无线充电层,其中所述向上开口的空间被设计尺寸成适于盛放手机,所述中间层设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电气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前排中央扶手提供一种多层式结构,最底部的固定扶手主体提供至少一个容量较小的收纳开口和至少一个容量较大的主收纳空间。该容量较小的收纳开口通常可以处于敞开状态,例如用于放置水杯等由于高度较大而可能暴露出来的物品;主收纳空间通常处于关闭或遮盖状态,例如用于放置通常长期存放于车辆中的物品。中间层能够选择性地遮盖和暴露上述容量较小的收纳开口,并且有利地可以提供另一收纳空间;更有利地,中间层可以用作无线充电层,此收纳空间可以特别用来存放手机,因而能够提供专门的手机充电空间。位于最上方的顶盖层可以设计为软质层,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腕部或臂部支撑;顶盖层还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暴露以及遮盖主收纳空间。这种分层式中央扶手结构不但提供了更多样的功能,还实现了更有条理性的物品收纳。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其中中间层处于第一位置,顶盖层处于第三位置;

图1a是图1的纵向断面图;

图2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其中中间层处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顶盖层处于第三位置;

图2a是图2的纵向断面图;

图3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其中中间层处于第二位置,顶盖层处于第三位置;

图3a是图3的纵向断面图;

图4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其中中间层处于第一位置,顶盖层处于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过程中;

图4a是图4的纵向断面图;

图5示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其中中间层处于第一位置,顶盖层处于第四位置;和

图5a是图5的纵向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构造的用于车辆的前排中央扶手可以设置成多层式结构,例如两层,三层,或更多层。附图示出了示例性三层式前排中央扶手结构。

综合参考图1-5,本申请的前排中央扶手结构总体上包括位于最底部、相对于车辆的车体固定不动的扶手本体10,位于扶手本体10上方的可移动中间层50,以及位于所述中间层50上方的可移动顶盖层70。在本说明书中,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方,相反的朝向车尾的方向的后方。垂直于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中任一者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

扶手本体10被固定于车辆的驾驶位和副驾位之间,包括本体部20和相对于本体部10向下凹陷的中央凹部30(图2和3)。

扶手本体10的本体部20上,例如在其前部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穿过本体部20延伸的贯穿开口(在图示实施例中为两个贯穿开口),贯穿开口可以配置成允许车辆的功能性部件穿过。请注意,图中未明显示出贯穿开口,而是示出了穿过贯穿开口而暴露出来的车辆的功能性部件。例如第一贯穿开口设计成允许挡杆122穿过以暴露在外面供驾驶员操作并且允许挡杆122被移动、例如被改变倾斜方向和角度;第二贯穿开口设计成安装空调调节按钮124。当然,穿过贯穿开口而暴露在外的功能性部件不限于挡杆和空调调节按钮。在图示实施例中,两个贯穿开口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但这不是必须的。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理解,贯穿开口的数量、形状、尺寸、位置、用途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可以设想,在扶手本体10的本体部20的其他位置、例如与前部部分相反的后部部分也可以类似地布置有任何数量、任何尺寸的贯穿开口,用于安装任何其它功能性部件。

如图2和3所示,扶手本体10的中央凹部30可以通过前壁32,相反的后壁(未示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34(途中仅示出了一个侧壁34),以及相对于扶手本体10的本体部20向下偏置的底壁36限定。

底壁36上形成有进一步向下凹陷的至少一个凹槽,用于物品收纳或放置功能。例如,图示实施例提供了两个容量较小的凹槽42、44。凹槽42和44可以配置成放置或收纳任何较小尺寸的物品。在一个示例中,凹槽42和44可以如图所示为圆形凹槽,例如用于放置水杯,为此凹槽通常可以处于敞开状态。凹槽42和44内可以设置用于固持放置于其内的水杯的固持装置41(图3)。

在图示实施例中,两个凹槽42和44沿前后方向布置,但这不是必须的。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理解,凹槽的数量、形状、尺寸、位置和用途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中间层50被安装或接合到扶手本体10的中央凹部30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中间层50被设计成在能够遮盖中央凹部3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的第一位置(图1、4和5)和暴露中央凹部30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以便存取物品的第二位置(图3)之间移动。图1、4和5示出中间层50处于其中凹槽42和44被遮盖的第一位置;图3示出中间层50处于其中凹槽42和44被暴露的第二位置。图2示出了仅仅暴露一个凹槽42的中间状态。

具体地,中间层50被可滑动地接合到中央凹部30的两个侧壁34,此处,任何能够实现滑动接合的结构都可以采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央凹部30的两个侧壁34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52(见图3),中间层50包括适于被接收于滑槽52内的凸式接合部(未示出),例如滑块,中间层50的滑块能够接合到滑槽52内并且沿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前后滑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中央凹部30的两个侧壁34上可以设置凸式滑块,中间层50可以包括相配合的滑槽。本申请包含所有能够实现滑动式接合的滑槽和滑块结构。

如图所示,中间层50可以设置成托盘形式。除上述遮盖功能外,中间层50还限定出向上开口的空间54。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50可以设置为无线充电层。例如,要充电的手机或充电宝可以放置于中间层50的空间54中,充电座等充电所需电气部件可以嵌置于中间层50内。这样,本分层式前排中央扶手结构提供了专门的手机存放空间、专门的无线充电层,既方便、又安全。不充电时,中间层50可以提供普通的收纳或放置功能,使得物品不必堆放在同一个收纳空间中。

在图示实施例中,在托盘形式的中间层50上设置有方便使用者的手操作的操作部35。操作部35可以是提供美观或舒适手感的凹部或凸部或任何其他形式。在图示实施例中,托盘形式的中间层50可以包括镂空或带有孔图案的底壁,可以提供手机充电时的散热功能。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不是必须的。

本申请的前排中央扶手的主收纳空间或较大物品收纳空间位于扶手本体10的后面部分中,通过凹槽46(见图4和5)限定。凹槽46被图示为一个大致方形的储物槽,用于收纳多而杂、且通常为长期放置于车辆中的物品。此凹槽46可以设置成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在本说明书中,位于前面的凹槽42和44可以称为“前凹槽”,位于后面的凹槽46也可称为“后凹槽”。

顶盖层70可移动地接合到扶手本体10,具体为可滑动地接合到本体部20,以能够在遮盖凹槽46的第三位置(图1-3)和暴露凹槽46的空间以进行物品存取的第四位置(图5)之间移动。图4示出顶盖层70处于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动过程中。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顶盖层70是包括前半体80和后半体90的两体式结构。前半体80和前半体90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以设计成能够相对于扶手本体10的本体部20前后滑动,以使顶盖层70从图3的第三位置移动到图5的第四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前半体80设计成能够相对于扶手本体10向前滑动,并且后半体90设计成能够相对于扶手本体10向后滑动。

前半体80和前半体90分别被可滑动地接合到扶手本体10。具体地,本体部20的上表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式滑轨28,前半体80和前半体90分别包括能够接合滑轨28并且沿其滑动的凸式滑块(未示出)。这只是能够实现顶盖层70与扶手本体10的可滑动接合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设想任何其它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例如滑轨是凸式的而滑块凹式的;例如滑轨设置于顶盖层70的前半体80和后半体90上而滑块设置于扶手本体10上等等。

在本申请中,由前半体80和后半体90构成的顶盖层70优选是由软质材料制成的软质层,以便顶盖层70用作手臂或腕部的支撑时提供提高的舒适度。当然,顶盖层70的前半体80或后半体90也可以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

在前半体80和后半体90上,例如在图示实施例中在前半体80上,设置有方便使用者的手操作的操作部85。与操作部35类似,操作部85可以是提供美观或舒适手感的凹部或凸部或任何其他形式。在将顶盖层7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时,首先将前半体80向前移动,如图4所示,然后将后半体90向后移动到图5的位置。

此外,从图3中可以看到,当中间层50处于第二位置时,中间层50的大部分处于后凹槽46的至少一部分的正上方、顶盖层70的正下方,特别是中间层50的扁平收纳空间54被顶盖层70遮盖。在凹槽42和/或44放置有水杯时,此位置为本申请的车辆前排中央扶手的通常状态。此时,中间层50处于第二位置,顶盖层70处于遮盖后凹槽46限定的主收纳空间和中间层50的收纳空间54的第三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车辆中央扶手,扶手本体10提供车辆功能性部件穿过的贯穿开口,提供用于收纳或放置物品的多个凹槽,例如前凹槽42和44和后凹槽46。中间层50提供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物品的收纳和放置功能;对前排中央扶手提供的空间进行分层使得放置和收纳更有条理;特别是提供单独的无线充电功能;以及放置水杯的凹槽在不使用时的遮盖功能等等。顶盖层70在第四位置时用户能够访问前排中央扶手的主收纳空间;提供了对中央扶手的主收纳空间的遮盖功能,增强前排中央扶手的美观效果;在用户与触摸屏交互时提供更多的腕部或手臂的休息空间,这一点在车辆配备更具交互性的屏幕时具有重大意义;顶盖层70包括前半体80和后半体90的分体式设计使得本部分的移动更灵活,外观更佳。

综上,这种分层式前排中央扶手结构在提供足够多的功能、足够多的收纳空间的同时结构更加轻薄、收纳效果更有条理,还提供了单独的无线充电层。此外,分层的设计理念为将来的结构和功能升级带来无限可能。

以上参考附图描述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构造的示例性实施例。应指出,对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图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能够做出许多其它变型,这些变型应视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