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1974发布日期:2021-10-09 15:1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梁,具体涉及一种满足正、侧面碰撞要求改型的车门防撞梁。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壮大,交通事故频发,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之前,国内并没有一个相对严格公正的碰撞标准,随着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公布,不少车型都不满足标准。尤其是中保研的碰撞参考了美国iihs标准,加入了以64km/h的正面25%偏置碰撞,这对车企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3.25%的偏置碰撞,撞击位置巧妙的躲开了前防撞梁及纵梁区域。而很多车企只关注前防撞梁,由于机构空间的限制,对侧围及车门的结构强度要求非常高。侧围必须有效的分散碰撞力,车门必须对侧围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因此,车门的防撞梁要同时经得起侧碰和正碰的考验。
4.现有汽车防撞梁前后端多采用与内板y向搭接焊接结构,这种结构只考虑了侧碰的作用,对正面碰撞的前后支撑作用比较小。当正面25%偏置碰撞发生时,碰撞力主要传给了侧围,侧围的力又传给车门,因防撞梁不能对前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车门容易变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a柱严重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车门正、侧面碰撞的车门防撞梁,以克服现有汽车防撞梁无法应对25%的偏置碰撞,易损毁车门a柱的缺点。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包括车门防撞梁2;
8.所述车门防撞梁2以前车门内板1为载体,车门防撞梁2分别与前车门内板1和设置于车门前部的铰链加强板3连接构成一整体;
9.所述车门防撞梁2前部设有一个x向支撑结构,且y向与铰链加强板3 相连,车门防撞梁2将铰链加强板3顶住,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
10.所述车门防撞梁2后部与前车门内板1连接为一体。
11.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防撞梁2的主截面为弓字形。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防撞梁2采用热成型工艺处理。
13.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防撞梁2分别与铰链加强板3和前车门内板1焊接成一整体。
14.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加强板3为上下一体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防撞梁2y向与铰链加强板3焊接。
16.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防撞梁2后部与前车门内板1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防撞梁的前端,不仅有y向支撑面,还有
x向支撑面,对正面和侧面施加的力都有很好的支撑效果;提升了防撞正、侧碰撞性能,增加了防撞梁的有效防护范围,在不损失侧碰的前提下,又增加了车身正面碰撞强度;当车体受到25%正面撞击时,车门能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力对侧围a柱的作用,从而a柱不会折弯、溃缩;既能满足碰撞测试,同时也增加汽车的整体强度,对车内人员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图1为现有车型车门防撞梁的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结构图;
22.图3a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主视图;
23.图3b为图3a的a

a向截面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分解示意图;
25.图5a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连接的主视图;
26.图5b为图5a的第一局部视图;
27.图5c为图5a的第二局部视图;
28.图6a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的主视图;
29.图6b为图6a的a

a向截面图。
30.图中,1.前车门内板2.车门防撞梁3.铰链加强板21.第一焊点22.第二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正面25%偏置碰撞力的传导途径是:碰撞力

前轮和翼子板

侧围前轮口

侧围a柱

车门前部

侧围b柱

分散全车。侧围的a柱由于位置和结构的限制,不能对正碰有太大作用,而车门正好在正碰的作用力直线方向上,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33.如图2

图6b所示,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包括车门防撞梁2;
34.所述车门防撞梁2以前车门内板1为载体,其主截面为弓字形,并采用热成型工艺处理。
35.所述车门防撞梁2通过焊接分别与前车门内板1和设置于车门前部的铰链加强板3连接构成一整体。
36.前轮口和翼子板设计成发散结构,铰链加强板3为上下一体结构。
37.所述车门防撞梁2前部设有一个x向支撑结构,同时,y向与铰链加强板 3焊接,其第一焊点21见图5b。车门防撞梁2将铰链加强板3顶住,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
38.所述车门防撞梁2后部与前车门内板1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其第二焊点 22见图5c。
39.至此,本实用新型正、侧面碰撞改型车门防撞梁同时能满足x向与y向的支撑,在满足侧碰的同时在车体受到25%正面撞击时,车门能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对a柱的作用力。既能满足碰撞测试,同时也增加汽车的整体强度,对车内人员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46.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