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0553发布日期:2021-07-16 20:4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属于充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直流充电桩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要排出,否则将会加速设备老化,降低充电效率,缩短使用寿命。在对充电桩进行散热的同时还需要兼顾防尘防雨,以防出现电子设备短路和信号紊乱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充电桩的散热结构都设计得比较小、比较隐蔽,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的壳体的一对侧面上设有散热窗口,一对散热窗口上分别安装有散热进气组件和散热排气组件,所述散热进气组件包括与散热窗口固定安装的进气框、安装在进气框内侧的过滤板以及安装在进气框外侧的进气板,所述散热排气组件包括与散热窗口固定安装的排气框、安装在排气框内侧的多个散热风扇以及安装在排气框外侧的百叶窗。
5.所述进气板包括两端与进气框固定的弧形外板和弧形内板,多个弧形外板间隔设置构成外进气槽,多个弧形内板间隔设置构成内进气槽,弧形外板与弧形内板间隔设置构成通气槽。
6.所述百叶窗包括电磁控制阀、连杆和若干个百叶片,百叶片的转轴安装在排气框上,连杆与百叶片的端部驱动片连接,电磁控制阀安装在排气框上且电磁控制阀的阀杆与其中一个百叶片的端部驱动片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及散热风扇的控制器均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温控模块电性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壳体侧向通透的散热结构,通过多个风扇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进气端设有过滤板和进气板,在排气端设有百叶窗,可以除尘档尘防雨防水;同时百叶窗的开闭、开启角度以及散热风扇开关、转速通过温控模块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壳体内温度状况灵活调节,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进气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13.实施例:
14.如图1

4所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的壳体1的一对侧面上设有散热窗口2,一对散热窗口2上分别安装有散热进气组件3和散热排气组件4,所述散热进气组件3包括与散热窗口2固定安装的进气框30、安装在进气框30内侧的过滤板31以及安装在进气框30外侧的进气板32,所述散热排气组件4包括与散热窗口2固定安装的排气框40、安装在排气框40内侧的多个散热风扇41以及安装在排气框40外侧的百叶窗42。
15.所述进气板32包括两端与进气框30固定的弧形外板321和弧形内板322,多个弧形外板321间隔设置构成外进气槽50,多个弧形内板322间隔设置构成内进气槽52,弧形外板321与弧形内板322间隔设置构成通气槽51。
16.所述百叶窗42包括电磁控制阀6、连杆7和若干个百叶片421,百叶片421的转轴安装在排气框40上,连杆7与百叶片421的端部驱动片连接,电磁控制阀6安装在排气框41上且电磁控制阀6的阀杆与其中一个百叶片421的端部驱动片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6及散热风扇41的控制器均与设置在壳体1内的温控模块(未图示)电性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直流充电桩的散热过程为当直流充电桩在充电时,温控模块检测到壳体内温度高于预设值,电磁控制阀将百叶窗打开,散热风扇启动,将壳体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壳体,实现排气散热,外部的常温空气经外进气槽、通气槽、内进气槽并经过滤板的滤芯滤尘进入壳体内部。
18.本实用新型采用壳体侧向通透的散热结构,通过多个散热风扇进行排气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进气端设有过滤板和进气板,在排气端设有百叶窗,过滤板的滤芯可以对进气进行滤尘,百叶窗在闭合时可以防尘防雨,下端为开口的弧形外板和弧形内板构成的进气板可以避免雨水进入壳体,防雨防水。同时百叶窗的开闭、开启角度以及散热风扇开关、转速通过温控模块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壳体内温度状况灵活调节,智能化程度高。
1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