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台乘客侧的右侧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3995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表台乘客侧的右侧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附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台乘客侧的右侧装饰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汽车,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的频繁发生,人们在汽车上的时间占比也越来越大,若遇上晴朗天气,则长时间的在阳光下曝晒不仅会使人燥热、影响人的心情且危害人体健康;而汽车在出厂后绝大多数并不配备有遮阳布,仍需用户自行购买。

而且,现有的车辆自行购买的遮阳布存在以下缺陷:

(1)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常在网上购买汽车遮阳布,而网上购买的遮阳布为配合不同型号的汽车车窗尺寸,需精确测量车窗的具体尺寸,而测量尺寸需配备有测量工具,为用户选购遮阳布带来了不少麻烦。

(2)车窗上的遮阳布在遮蔽炽烈阳光的同时也会阻碍视线,在人们想要欣赏窗外风景时往往不需要遮阳布,但由于车窗遮阳布的拆装较为麻烦,因此对客户的使用带来了不少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表台乘客侧的右侧装饰板,将遮阳布设置在装饰板中,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简单快捷的拆装遮阳布,还可调节遮阳布伸出装饰板的极限距离,以配合不同尺寸的车窗使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装饰板本体,所述装饰板本体设于车门上,所述装饰板本体内设有遮光装置,所述遮光装置包括遮阳布和用于收纳遮阳布的收纳机构,所述遮阳布的一端与所述收纳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从所述收纳机构中拉出使得所述遮阳布遮挡车窗。

作为改进,所述装饰板本体内设有容腔,所述遮光装置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装饰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开闭所述容腔的开关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容腔靠近车窗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供所述遮阳布通过的第一通槽;

所述收纳机构包括转轴和设于转轴上的扭簧,所述遮阳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另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与车内的挂钩配合以固定所述遮阳布,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拉环进入所述容腔。

作为改进,所述开关机构包括滑板和供所述滑板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设于所述装饰板本体内,所述滑板沿所述滑槽移动开闭所述容腔;

所述滑板上设有第一永磁体,所述装饰板本体内设有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磁性相吸,当所述滑板移动至闭合所述容腔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处于同一竖直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容腔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收纳机构在所述容腔内竖直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收纳机构通过改变竖直位置调整所述遮阳布伸出所述容腔外的极限距离。

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弹簧,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容腔的底部连接,所述收纳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支撑板上设有供所述遮阳布通过的第二通槽。

作为改进,所述容腔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底板,所述底板拆除后可将所述收纳机构从所述容腔的底部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遮光装置设置在装饰板本体内,通过收纳机构减小遮阳布的体积从而将其存放在装饰板本体内,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拆装遮阳布,在放下遮阳布后,遮阳布会自动缩入收纳机构中,使得遮阳布的拆装操作简单便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饰板本体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拉出遮阳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拉出遮阳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收纳机构位置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闭合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饰板本体;11、第二永磁体;2、遮阳布;21、拉环;3、容腔;31、开口;32、限位板;33、第一通槽;4、转轴;41、扭簧;5、滑槽;51、滑板;52、第一永磁体;6、支撑板;61、第二通槽;62、弹簧;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6所示的一种仪表台乘客侧的右侧装饰板,包括装饰板本体1,装饰板本体1设于车门上,装饰板本体1内设有遮光装置,遮光装置包括遮阳布2和用于收纳遮阳布2的收纳机构,遮阳布2的一端与收纳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从收纳机构中拉出使得遮阳布2遮挡车窗。

需要说明的是,装饰板本体1位于车窗的下方,收纳机构中的遮阳布2与车窗平行设置。

通过改进,遮阳布2在不使用时候可通过装饰板本体1内的收纳机构进行收纳,合理利用了装饰板内的内部空间,美化了车内环境,且使用时只需将遮阳布2从收纳机构中拉出即可,操作简单便捷,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随时拆装遮阳布2。

具体的,装饰板本体1内设有容腔3,遮光装置设于容腔3内,装饰板本体1上设有用于开闭容腔3的开关机构。

通过改进,开关机构可在不使用时关闭容腔3,防止容腔3内积灰影响车内整洁以及收纳机构的正常使用,且在遮阳布2拉出容腔3使用时,此时开关机构闭合容腔3可固定遮阳布2的位置,稳固遮阳布2的使用状态。

具体的,容腔3靠近车窗一侧设有开口31,开口31处设有限位板32,限位板32上设有供遮阳布2通过的第一通槽33;

收纳机构包括转轴4和设于转轴4上的扭簧41,遮阳布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4上、另一端连接有拉环21,拉环21与车内的挂钩配合以固定遮阳布2,限位板32限制拉环21进入容腔3。

需要说明的是,遮阳布2缠绕设置在转轴4上;车内车窗的上方须配备有与拉环21配合使用的挂钩,从而在遮阳布2使用过沉重将遮阳布2挂住。

通过改进,遮阳布2的另一端上设有拉环21,拉环21不仅与车内的挂钩配合使用,且拉环21与限位板32配合可防止遮阳布2缩回容腔3内,以及便于用户拿取遮阳布2;遮阳布2缠绕设置在转轴4上,当拉出遮阳布2时,遮阳布2会带动转轴4转动延长其伸出容腔3外的距离,且由于扭簧41始终对遮阳布2提供收回的力,则遮阳布2另一端的拉环21与挂钩配合使用后,遮阳布2会处于紧绷状态,达成良好的遮光效果;在收纳遮阳布2时,可通过扭簧41自动收回遮阳布2,简化了收回遮阳布2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的,开关机构包括滑板51和供滑板51滑动的滑槽5,滑槽5设于装饰板本体1内,滑板51沿滑槽5移动开闭容腔3;

滑板51上设有第一永磁体52,装饰板本体1内设有第二永磁体11,第一永磁体52与第二永磁体11磁性相吸,当滑板51移动至闭合容腔3的位置时,第一永磁体52与第二永磁体11处于同一竖直位置。

通过改进,滑板51可在滑槽5中滑动开闭容腔3的开口31,当滑板51闭合容腔3的开口31时,第一永磁体52与第二永磁体11相吸合,可防止滑板51自动滑落打开容腔3;在遮阳布2使用状态下,滑板51也可通过闭合容腔3的开口31将遮阳布2夹紧,使得遮阳布2更贴合车窗,提供更好的遮光效果。

具体的,容腔3内还设有用于调节收纳机构在容腔3内竖直位置的调节机构,收纳机构通过改变竖直位置调整遮阳布2伸出容腔3外的极限距离。

通过改进,当遮阳布2的长度不够遮住整个车窗时,调节机构可改变自身位置以缩短与车窗的距离,从而使得遮阳布2能够遮住整个车窗,使得该遮阳布2能够供绝大多数的车辆使用。

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6和弹簧62,支撑板6通过弹簧62与容腔3的底部连接,收纳机构位于支撑板6的下方且支撑板6上设有供遮阳布2通过的第二通槽61。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6与转轴4抵接,支撑板6可在容腔3内平行滑动,弹簧62提供收缩力,始终提供支撑板6往下移动的趋向力。

通过改进,当车辆的车窗尺寸高于一般标准、遮阳布2的长度不够遮住整个车窗时,用户可将遮阳布2继续往上拉,此时遮阳布2会带动转轴4和支撑板6往上移动,从而延长遮阳布2伸出容腔3外的距离,以使遮阳布2能遮住整个车窗。

具体的,容腔3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底板7,底板7拆除后可将收纳机构从容腔3的底部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机构无法从容腔3的开口31处通过。

通过改进,当需要对容腔3中的收纳机构进行维修更换时,可将容腔3底部的底板7拆卸后,从容腔3的底部取出收纳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在不使用遮阳布2的平常状态下,如图3所示,滑板51闭合容腔3的开口31,此时第一永磁体52与第二永磁体11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滑板51固定不动,遮阳布2缠绕在转轴4上且拉环21位于容腔3的开口31的上方。

当需要使用遮阳布2时,将滑板51向下滑动至如图4所示位置,此时第一永磁体52与第二永磁体11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二者不在相吸;拉动拉环21,遮阳布2带动转轴4转动,遮阳布2通过支撑板6的第二通槽61和限位板32上的第一通槽33伸出容腔3外,直至拉环21与汽车顶部的挂钩想配合连接。

当遮阳布2的长度不足以遮住整个车窗时,此时用户可继续向上拉动遮阳布2至如图5所示,遮阳布2带动转轴4以及支撑板6向上移动,使得转轴4与车窗的直线距离减少,从而延长遮阳布2伸出容腔3外的极限距离,以使遮阳布2能遮住整个车窗。

当遮阳布2上的拉环21与车内的挂钩配合完成后,此时遮阳布2已初步布置完成,用户还可选择将滑板51上移闭合容腔3,如图6所示,使得滑板51压紧遮阳布2,从而使遮阳布2更贴合车窗,提升遮阳效果。

当不需要使用遮阳布2时,只需将滑板51下滑至容腔3打开状态,解除拉环21与挂钩的配合连接,在扭簧41以及弹簧62的作用力下,使得收纳机构和遮阳布2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随后重新上滑滑板51,闭合容腔3即可。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