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7425发布日期:2021-07-23 14: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智能车是电子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善解人意”,通常具有自动驾驶,自动变速,甚至具有自动识别道路的功能,另外车内的各种辅助设施也一应电脑化,常常给人以新奇感,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按照使用的分类可分为场座椅、汽车座椅、公交座椅、家庭座椅、餐厅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和休闲座椅等,按照材料分类:铝合金座椅、不锈钢座椅、铁制座椅、木制座椅以及其他材料座椅等。

在小型载人智能车的应用中,座椅和脚踏板的绝对位置在设计阶段就已被设定好,由于人的身高不同,平时习惯也不同,不同用户坐在座椅上的体感不尽相同,故同一的座椅高度无法满足普遍的乘坐舒适感,为了带给智能车用户舒适的乘坐体验以及提升车辆的智能性,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用来完成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解决了现有的智能车座椅不能较好地适应各类人的身高而影响乘坐体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包括科技布座椅、升降平台底座和升降平台上座,所述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左侧的正面与背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下不动杆,且下不动杆的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直角形固定件,所述直角形固定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输出轴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下不动杆的内部贯穿有丝杆,且丝杆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活动连接有滚轮,两个所述滚轮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移动杆,所述下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稳固机构,所述下移动杆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内侧支撑杆和第二内侧支撑杆,所述下不动杆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侧支撑杆和第二外侧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丝杆远离下不动杆一端的表面与下移动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远离下不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与升降平台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侧支撑杆和第二内侧支撑杆远离下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不动杆,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和第二外侧支撑杆远离下不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移动杆。

优选的,所述上不动杆的顶部通过铆钉与升降平台上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上座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轨,且滑轨的底部与活动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侧支撑杆与第一外侧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科技布座椅的底部开设有与升降平台上座相适配的凹槽,且凹槽内壁的顶部与升降平台上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稳固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下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且导轨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顶部右侧的正面与背面且位于丝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螺纹端依次贯穿滑块和升降平台底座并延伸至升降平台底座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通过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左侧的正面与背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下不动杆,且下不动杆的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直角形固定件,直角形固定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机,小型电机输出轴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下不动杆的内部贯穿有丝杆,且丝杆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活动连接有滚轮,两个滚轮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移动杆,下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稳固机构,下移动杆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内侧支撑杆和第二内侧支撑杆,下不动杆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侧支撑杆和第二外侧支撑杆,通过小型电机、丝杆、直角形固定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升降平台上座和科技布座椅的设置,能够实现座位升降控制,方便将座椅调到不同用户所适宜的高度,方便使用。

(2)、该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通过上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升降平台上座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轨,且滑轨的底部与活动块的顶部滑动连接,定位稳固机构包括滑块,滑块的顶部与下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平台底座内壁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且导轨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滑动连接,在下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滑块和导轨,下移动杆与滑块连接,使得下移动杆在移动时稳定性更高,同时上移动杆通过活动块与滑轨连接,提高了内外侧支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座椅升降更加安全。

(3)、该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通过滑块顶部右侧的正面与背面且位于丝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纹端依次贯穿滑块和升降平台底座并延伸至升降平台底座的内部,下移动杆在丝杆上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将调节螺栓通过滑块上的孔拧进升降平台底座内,从而将下移动杆在丝杆上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下移动杆受力时产生窜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倒置机构内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科技布座椅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底座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科技布座椅、2升降平台底座、3升降平台上座、4下不动杆、5直角形固定件、6小型电机、7第一皮带轮、8丝杆、9第二皮带轮、10皮带、11滚轮、12下移动杆、13定位稳固机构、131滑块、132导轨、133调节螺栓、14第一内侧支撑杆、15第二内侧支撑杆、16第一外侧支撑杆、17第二外侧支撑杆、18固定板、19上不动杆、20上移动杆、21活动块、22滑轨、2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车座椅,包括科技布座椅1、升降平台底座2和升降平台上座3,升降平台底座2内壁左侧的正面与背面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下不动杆4,且下不动杆4的顶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直角形固定件5,直角形固定件5垂直面开孔数量为4个,与小型电机6上的4个孔同轴心,并于垂直面内壁栓接小型电机6,直角形固定件5水平面开孔数量为2个,与下不动杆4栓接,直角形固定件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小型电机6,小型电机6通过外部开关控制,并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小型电机6输出轴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下不动杆4的内部贯穿有丝杆8,且丝杆8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第一皮带轮7与第二皮带轮9的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10,升降平台底座2内壁右侧的正面与背面均活动连接有滚轮11,两个滚轮1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移动杆12,下移动杆1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稳固机构13,定位稳固机构13的设置,从而将下移动杆12在丝杆8上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下移动杆12受力时产生窜动,使得下移动杆12在移动时稳定性更高,下移动杆12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内侧支撑杆14和第二内侧支撑杆15,下不动杆4表面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外侧支撑杆16和第二外侧支撑杆17,内侧支撑杆和外侧支撑杆厚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丝杆8远离下不动杆4一端的表面与下移动杆12的内壁螺纹连接,丝杆8远离下不动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对丝杆8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且固定板18的底部与升降平台底座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内侧支撑杆14和第二内侧支撑杆15远离下移动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不动杆19,第一外侧支撑杆16和第二外侧支撑杆17远离下不动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移动杆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不动杆19的顶部通过铆钉与升降平台上座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上移动杆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平台上座3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轨22,且滑轨22的底部与活动块21的顶部滑动连接,上移动杆20通过活动块21与滑轨22连接,提高了内外侧支撑杆移动时的稳定性,座椅升降更加安全,第一内侧支撑杆14与第一外侧支撑杆16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科技布座椅1的底部开设有与升降平台上座3相适配的凹槽23,且凹槽23内壁的顶部与升降平台上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稳固机构13包括滑块131,滑块131的顶部与下移动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平台底座2内壁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轨132,且导轨132的顶部与滑块131的底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块131顶部右侧的正面与背面且位于丝杆8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33,调节螺栓133将下移动杆12在丝杆8上的位置进行定位,调节螺栓133的螺纹端依次贯穿滑块131和升降平台底座2并延伸至升降平台底座2的内部,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工作时,打开小型电机6,小型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7转动,第一皮带轮7通过皮带10与第二皮带轮9实现传动,第二皮带轮9通过键与丝杆8进行固定,丝杆8上的螺纹部分通过下移动杆12上的螺纹孔与下移动杆12实现传动,而丝杆8上的光滑部分则通过下不动杆4的孔,不构成传动,丝杆8的进退会造成下移动杆12在升降座椅底座2的水平位移,丝杆8的进退同时带动滑块131在导轨132上随之滑动,且位移过程中下移动杆12的两侧圆柱滚轮11部分始终保持与升降座椅底座2和其边沿相切,与下移动杆12同轴心且在轴向运动固定的第一内侧支撑杆14和第二内侧支撑杆15,随着下移动杆12的进退而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内侧支撑杆的上端绕着上不动杆19转动,上不动杆19固定在升降平台上座3上,则内侧支撑杆的上下运动会导致升降平台上座3的上下运动,而第一外侧支撑杆16和第二外侧支撑杆17的下端绕下不动杆4转动,上端绕上移动杆20转动,上移动杆20通过活动块21在滑轨22上滑动,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与内侧支撑杆固连,起支撑作用,由于两个内侧支撑杆分别与两个外侧支撑杆通过转动轴连接,内侧支撑杆和外侧支撑杆在转动过程中不产生轴向位移,两个内侧支撑杆与两个外侧支撑杆相对移动产生的升降进而带动科技布座椅1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