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9708发布日期:2021-09-29 03:0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给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现有的车辆常会安装空调系统,汽车空调作为一种用于车辆上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其通常安装在驾驶室上。
3.常见的汽车空调主要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分隔成室内区和室外区,所述室内区常固设有蒸发芯体,所述蒸发芯体会产生冷凝水,现有汽车空调的下盖中存在室内区排水难的问题。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具有便于室内区排水的特点。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7.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所述下盖分隔成室内区及室外区,所述室内区的边缘处设有内排水孔,所述室内区固设有一容室,所述容室分隔成风机室及蒸发室,所述蒸发室的至少一侧壁远离室外区的端部开设有一第一内排水出口,所述第一内排水出口通过一第一冷凝水排水槽连通至内排水孔。
8.所述蒸发室的底面中部凸设有一坡块,所述坡块的中间区域高于坡块的两侧区域,所述坡块的两侧区域的底部延伸至第一内排水出口。
9.所述蒸发室至少一侧壁邻近室外区的端部开设有一第二内排水出口,所述第二内排水出口通过一第二冷凝水排水槽连通至内排水孔。
10.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上固设有一第一流道盖板,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上固设有一第二流道盖板。
11.所述第一流道盖板的一端向上翘起一第一上立板,所述第二流道盖板的一端向上翘起一第二上立板,所述第一上立板卡设于第一内排水出口的内壁上端,所述第二上立板卡设于第二内排水出口的内壁上端。
12.所述室内区的两侧底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导流板,所述内排水孔设于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一第一流水槽及一第二流水槽,所述第一流水槽连通至第一冷凝水排水槽,所述第二流水槽连通至第二冷凝水排水槽。
13.所述第一流道盖板的另一端向下凸设一第一下立板,所述第二流道盖板的另一端向下凸设一第二下立板,所述第一下立板卡设于第一流水槽与第一冷凝水排水槽的连接处
上,所述第二下立板卡设于第二流水槽与第二冷凝水排水槽的连接处上。
14.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为弯折流道。
15.所述室外区的边缘处间隔设有多个外排水孔。
16.所述容室的顶部盖合有一保温盖体。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于蒸发室的侧壁远离室外区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内排水出口,所述第一内排水出口通过第一冷凝水排水槽连通至内排水孔,所述室内区的边缘处设有内排水孔的结构设计,从而将蒸发室中产生的冷凝水经由第一内排水出口流出,并由第一冷凝水排水槽排至内排水孔,让蒸发室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室内区外,形成下盖排水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室内区排水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a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空调的立体图(1)。
19.图1b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空调的立体图(2)。
20.图2为图1a的分解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盖体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立体图。
23.图5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空调没有上盖后的局部剖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1)。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2)。
26.图8为没有盖合上盖的设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空调的立体图。
27.【符号说明】
28.上盖1
29.下盖2
30.隔板21
ꢀꢀ
室内区22
ꢀꢀ
室外区23
31.鼓风机24
ꢀꢀ
压缩机25 蒸发芯体26
32.冷凝风机27 冷凝器28
ꢀꢀ
面盖29
33.进气孔291
ꢀꢀ
出气孔292
34.内排水孔221
ꢀꢀ
容室20
35.风机室201
ꢀꢀ
蒸发室202
36.第一内排水出口203
ꢀꢀ
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
37.坡块205
ꢀꢀ
第二内排水出口206
38.中间区域2051 侧区域2052
39.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
ꢀꢀ
第一流道盖板208
40.第二流道盖板209
41.第一上立板2081
ꢀꢀ
第一下立板2082
42.第二上立板2091
43.导流板02
44.第一流水槽021
ꢀꢀ
第二流水槽022
45.外排水孔231
46.保温盖体3
47.顶板31
ꢀꢀ
下延伸板32
48.凹槽33
ꢀꢀ
缺口34
49.插入槽321
50.加强条30。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52.请参阅图1a至图8所示,设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汽车空调,可以固设于车顶,包括上盖1及下盖2,所述上盖1盖合固定于下盖2上,所述下盖2由一隔板21分隔成室内区22及室外区23,所述室内区22固设有鼓风机24、压缩机25、控制面板及蒸发芯体26,所述室外区23固设有冷凝风机27及冷凝器28,所述压缩机25及控制面板分别位于鼓风机24的一侧,所述下盖2于下述容室20的下方固设有面盖29,所述面盖29上设有进气孔291及出气孔292,所述压缩机25通过冷媒管路连接蒸发芯体26及冷凝器28,所述冷凝风机27露出上盖1外,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为现有的汽车空调的控制面板,图中未示出,但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赘述。
53.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了一种汽车空调的下盖排水结构,所述室内区22的边缘处设有内排水孔221,于实施例中,所述内排水孔221为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室内区22固设有一容室20,所述容室20分隔成风机室201及蒸发室202,所述蒸发室202具有气体流道,所述蒸发室202的至少一侧壁远离室外区23的端部可以开设有一第一内排水出口203,所述第一内排水出口203通过一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连通至内排水孔22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室202的两侧壁远离室外区23的端部均开设有第一内排水出口203。
54.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于蒸发室202的侧壁远离室外区23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内排水出口203,所述第一内排水出口203通过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连通至内排水孔221,所述室内区22的边缘处设有内排水孔221的结构设计,从而将蒸发室202中产生的冷凝水经由第一内排水出口203流出,并由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排至内排水孔221,让蒸发室202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室内区22外,形成下盖2排水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室内区22排水的特点。
55.进一步,所述蒸发室202的底面中部可以凸设有一坡块205,所述坡块205的中间区域2051高于坡块205的两侧区域2052,所述坡块205的两侧区域2052的底部延伸至第一内排水出口203,从而利用坡块205的设置,便于使蒸发室202内的冷凝水快速经由第一内排水出口203、第一冷凝水排出槽204及内排水孔221排出室内区22外。
56.进一步,所述蒸发室202至少一侧壁邻近室外区23的端部开设有一第二内排水出口206,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室202仅一侧壁邻近室外区23的端部开设有一第二内排水出口206,所述第二内排水出口206通过一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连通至内排水孔221,从而当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于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倾斜,使蒸发室202中的冷凝水积聚于邻近室外区23的一侧时,可以让蒸发室202中的冷凝水经由第二内排水出口206、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及内排水孔221排出室内区。
57.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及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的强度,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上可以固设有一第一流道盖板208,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上可以固设有一第二流道盖板209。
58.接着,所述第一流道盖板208的一端可以向上翘起一第一上立板2081,所述第二流道盖板209的一端可以向上翘起一第二上立板,所述第一上立板2081卡设于第一内排水出口203的内壁上端,所述第二上立板卡设于第二内排水出口206的内壁上端,所述第二上立板与第一上立板2081的形状相同,从而便于所述第一流道盖板208及第二流道盖板209与容室20的内壁连接固定。
59.再者,为了便于将冷凝水引导流掉,所述室内区22的两侧底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导流板02,所述内排水孔221设于导流板02,所述导流板02上设有一第一流水槽021及一第二流水槽022,所述第一流水槽021连通至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所述第二流水槽022连通至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其中,所述上盖1盖合固定于所述室外区21及室内区22的非导流板02区域。
60.另外,所述第一流道盖板208的另一端向下凸设一第一下立板2082,所述第二流道盖板209的另一端向下凸设一第二下立板2091,所述第一下立板2082卡设于第一流水槽021与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的连接处上,所述第二下立板2091卡设于第二流水槽022与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5的连接处上。
61.进一步,为了保证下盖2的强度,所述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可以为弯折流道;其中,所述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可以为直流道。
62.另外,所述室外区23的边缘处可以间隔设有多个外排水孔231,便于室外区23内的水排出。
63.进一步,所述容室20上盖合有一保温盖体3,所述保温盖体3包括一顶板31及多个一体成型的下延伸板32,所述下延伸板32分别一体成型于顶板31的边沿,所述容室20的壁面与下延伸板32的下端连接固定;其中,所述风机室201内固设鼓风机24,所述蒸发室202内固设蒸发芯体26,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容室20及保温盖体3的结构设计,由于所述保温盖体3包括顶板31及下延伸板32,所述容室20的壁面与下延伸板32的下端连接固定,从而相比于现有的容室20上盖合平盖板的结构,在保证同样的蒸发芯体26及鼓风机24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的壁面高度矮于现有的容室20的壁面高度,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盖体3的下延伸板32向下延伸的长度可以弥补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的壁面高度相比现有的容室20的壁面高度所降下来的高度差,保证了蒸发芯体及鼓风机的容纳空间,让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的壁面比较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加工成形后不易于变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的壁面比较矮,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容室20的内壁面贴设的保温棉量比现有的容室20的内壁面贴设的保温棉量少,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保温棉的使用量。
64.进一步,所述保温盖体3可以为保利龙,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保温盖体3也可以采用其它种保温材质。
65.进一步,为了便于快速将保温盖体3与容室20连接固定及便于制作,所述下延伸板32的底面可以内凹形成有插入槽321,所述容室20的壁面依次插卡入对应的插入槽321内。
66.其次,为了便于蒸发芯体26限位固定,所述保温盖体3的内顶面设有一凹槽33,所述蒸发芯体26的上端卡固于凹槽内。
67.其中,所述保温盖体3的一侧可以设有一缺口34,便于连接蒸发芯体26的冷媒管路装设。
68.所述下盖2的下表面于第一冷凝水排水槽204及第二冷凝水排水槽207的下方固设有加强条30,所述加强条30的数量为二,所述加强条30间隔设于面盖29的两侧。
6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