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9890发布日期:2021-08-20 16:4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门板带有出风格栅的产品多是车门在关闭的状态才可通过仪表台侧面端盖出风口给门板进行送风,达到除霜效果,这种方式存在几个问题,在车门关闭时的送风存在漏风问题,出风量与正常风管直接供风的存在较大差异;在车门打开时就无法送风,即功能失去。

因此,发明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包括车门和端盖,所述车门顶部设置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内侧设置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车门前侧边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车门底部设置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车门内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套框,所述套框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部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连通管,所述开口套接所述连通管一端,连通管另一端与端盖连通;

所述端盖外侧面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一端的对应口与开口对应匹配,所述端盖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防护框与凹槽对应匹配,所述凹槽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端盖前侧边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端盖底部设置有第三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第三夹板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且第一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包裹在出风格栅外侧,且防护框底端与车门一体成型;

所述防护框顶端侧面贴合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与防护框设置有一体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第二卡板与第二夹板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第三卡板与第三夹板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

且第一安装孔内部的螺杆与第二安装孔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均设置为板块状,且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前侧边中心处设置有凹陷部;

所述第一夹板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板外形相等的内凹槽,且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对应贴合,且内凹槽处于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板与第二夹板的整体外形均设置有倒l型结构,且第二卡板与第二夹板内侧边分别与车门前侧边和端盖前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板与第三夹板均设置为板块状,且第三夹板侧面设置有与第三卡板外形相等的内凹部,所述第三卡板与第三夹板对应贴合,且内凹槽处于第三卡板与第三夹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套框外表面设置为褶皱型,且套框一端与车门固定连接;

所述连通管整体外形设置为波浪形,且连通管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车门打开的时候,端盖后侧面的出风管通过对应口与连通管一端连接,出风管通过对应口向连通管内部通风,连通管通过套框的开口向车门内部通风,最后通过车门顶部的出风格栅出风,出风格栅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风量与车内设置一致,从而继续为车窗进行除霜工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板与第一夹板对应匹配,第二卡板与第二夹板对应匹配,第三卡板与第三夹板对应匹配,从而使得车门与端盖始终对应匹配,避免车门与端盖出现碰撞,通过螺杆增加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准确度,使得车门和端盖能够紧密的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门;2、端盖;3、出风格栅;4、防护框;5、第一卡板;6、第二卡板;7、第三卡板;8、第一安装孔;9、套框;10、开口;11、连通管;12、出风管;13、对应口;14、凹槽;15、第一夹板;16、第二夹板;17、第三夹板;18、第二安装孔;19、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如图1-2所示,一种门板侧格栅进风装置,包括车门1和端盖2,所述车门1顶部设置有出风格栅3,所述出风格栅3内侧设置有防护框4,所述防护框4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板5,所述车门1前侧边设置有第二卡板6,所述车门1底部设置有第三卡板7,所述第一卡板5、第二卡板6和第三卡板7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8;

所述车门1内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套框9,所述套框9外侧设置有开口10,所述开口10内部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连通管11,所述开口10套接所述连通管11一端,连通管11另一端与端盖2连通;

所述端盖2外侧面连接有出风管12,所述出风管12一端的对应口13与开口10对应匹配,所述端盖2顶部设置有凹槽14,所述防护框4与凹槽14对应匹配,所述凹槽14内侧设置有第一夹板15,所述端盖2前侧边设置有第二夹板16,所述端盖2底部设置有第三夹板17,所述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和第三夹板17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8,所述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18一一对应,且第一安装孔8内部设置有螺杆19。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4包裹在出风格栅3外侧,且防护框4底端与车门1一体成型;

所述防护框4顶端侧面贴合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与防护框4设置有一体化。加强条增加防护框4的整体强度,防止防护框4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损伤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第二卡板6与第二夹板16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第三卡板7与第三夹板17大小和外形对应相等;

且第一安装孔8内部的螺杆19与第二安装孔18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均设置为板块状,且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前侧边中心处设置有凹陷部;

所述第一夹板15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板5外形相等的内凹槽,且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对应贴合,且内凹槽处于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板6与第二夹板16的整体外形均设置有倒l型结构,且第二卡板6与第二夹板16内侧边分别与车门1前侧边和端盖2前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板7与第三夹板17均设置为板块状,且第三夹板17侧面设置有与第三卡板7外形相等的内凹部,所述第三卡板7与第三夹板17对应贴合,且内凹槽处于第三卡板7与第三夹板17之间。通过第一卡板5与第一夹板15对应匹配,第二卡板6与第二夹板16对应匹配,第三卡板7与第三夹板17对应匹配,从而使得车门1与端盖2始终对应匹配,避免车门1与端盖2出现碰撞,通过螺杆19增加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18的准确度,使得车门1和端盖2能够紧密的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套框9外表面设置为褶皱型,且套框9一端与车门1固定连接;

所述连通管11整体外形设置为波浪形,且连通管11由橡胶材料制成。车门1打开时,套框9将连通管11从出风管12内部拉出,通过连通管11使得出风格栅3始终处于通风状态,车门1关闭时,连通管11压缩在出风管12内部,车门1无论在打开还是在关闭状态时,通风的状态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车门1打开的时候,端盖2后侧面的出风管12通过对应口13与连通管11一端连接,出风管12通过对应口13向连通管11内部通风,连通管11通过套框9的开口10向车门1内部通风,最后通过车门1顶部的出风格栅3出风,出风格栅3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风量与车内设置一致,从而继续为车窗进行除霜工作,车门1打开时,出风管12不会存在漏风或者风量加大时引起的异响问题,会使得出风格栅3与套框9保持连通状态,使得出风格栅3出风更加人性化,不会存在功能失效的问题,通过出风管12为出风格栅3进行通风的过程中,无掉落异物的风险。

车门1关闭的时候,连通管11完全进入出风管12内部,出风管12的对应口13与套框9的开口10对应匹配,出风管12通过套框9为出风格栅3提供通风效果,车门1在关闭的过程中,出风格栅3为车窗进行除霜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