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8725发布日期:2021-09-11 00:4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太阳能指的是太阳的辐射能,主要表现为太阳光线,通常可被用来进行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产热。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每秒照射到地球的能量则为1.465
×
1014j,然而绝大部分的能量都被耗散掉了,仅有一小部分的能量被用来进行发电和加热。
3.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太阳暴晒严重,静置无人的汽车由于没有启动汽车空调,导致汽车内的温度迅速升高,降低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长期的暴晒加速了汽车的老化,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汽车防晒技术主要有粘贴太阳膜、安装遮阳挡板、安装遮阳帘、安装车罩等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中,太阳膜虽然可有效挡住一定的直射阳光,但是膜易老化,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更换;而其他技术,均需要在汽车外面额外进行安装,需要频繁的安装拆卸,另外还需要足够的存放空间,大大降低了夏季用车的舒适性与便捷性。此外,这些技术仅仅是隔绝了外部太阳光的直射,而车内的温度并没有有效的进行控制,车辆的温度仍会随着停放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为了降低车内温度,使用人员不得不提前打开汽车空调进行车内降温。冬天气温普遍较低,停放在室外的车辆前后挡风玻璃常会由于室外气温较低以及雨雪等天气造成结霜结冰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法多为人工手动去除,极大的影响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在夏季和冬季舒适性偏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包括:调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材料层和与所述第一材料层层叠设置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用于接收光能,并将所述光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二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材料层靠近车体一侧设置,用于产生制热效应或者制冷效应以调节车体内的温度;
6.驱动组件,包括支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温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调温组件沿所述支架滑动并铺设于车体防护区。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车体防护区包括前挡风车窗防护区、车顶防护区、后挡风车窗防护区以及侧车窗防护区。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调温组和第二调温组;
9.所述第一架体沿车后至车前延伸方向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调温组盖设于所述前挡风车窗防护区、所述车顶防护区以及所述后挡风车窗防护区;
10.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侧车窗防护区周侧,以使得所述第二调温组盖设于所述侧车窗防护区。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还包括存储箱,所述防护层收放于所述存储箱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存储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调温组收放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二调温组收放于所述第二箱体。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第一调温组设于车体外,所述第二调温组设于车体内;
14.所述第一箱体设于车体后备箱内,所述第二箱体设于车体侧门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调温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以使得驻车时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护层盖设于所述车体防护区,车辆行驶时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防护层收回至所述存储箱。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还包括蓄电池箱,所述调温组件与所述蓄电池箱连接,所述第一材料层转换的电能存储至所述蓄电池箱内。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第一材料层为太阳能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为热电材料层,所述太阳能材料层用于接收太阳光以制电,通过改变流经所述热电材料层的电流方向以使得所述热电材料层制热或者制冷。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均与所述控制箱以及所述蓄电池箱耦接。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包括调温组件和驱动组件,且第一材料层可以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为电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进而第二材料层可以在夏天对车内降温以及在冬天为车内增温,以使得车辆行驶初无论是夏天或者冬天均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且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也可以在驻车时有效隔绝粉尘和雨雪风沙的沉积。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中的驱动件与防护层的结构简图;
24.图4为图1所示的控制箱和电池箱与调温组件的控制结构图;
25.图5为图所示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中的防护层的机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0:调温组件;
ꢀꢀꢀꢀꢀꢀꢀ
110:防护层;
ꢀꢀꢀꢀꢀꢀꢀꢀ
1110:第一材料层;
28.1120:第二材料层;
ꢀꢀꢀ
1130:第一调温组;
ꢀꢀꢀ
1140:第二调温组;
29.20:驱动组件;
ꢀꢀꢀꢀꢀꢀꢀ
210:支架;
ꢀꢀꢀꢀꢀꢀꢀꢀꢀꢀ
2110:第一架体;
30.2120:第二架体;
ꢀꢀꢀꢀꢀ
220:驱动件;
ꢀꢀꢀꢀꢀꢀꢀꢀ
30:车体防护区;
31.310:前挡风车窗防护 320:车顶防护区;
ꢀꢀꢀ
330:后挡风车窗防护
32.区;
ꢀꢀꢀꢀꢀꢀꢀꢀꢀꢀꢀꢀꢀꢀꢀꢀꢀꢀꢀꢀꢀꢀꢀꢀꢀꢀꢀꢀꢀꢀꢀꢀꢀꢀꢀꢀ
区;
33.340:侧车窗防护区;
ꢀꢀ
40:存储箱;
ꢀꢀꢀꢀꢀꢀꢀꢀꢀ
410:第一箱体;
34.420:第二箱体;
ꢀꢀꢀꢀꢀꢀ
50:控制箱;
ꢀꢀꢀꢀꢀꢀꢀꢀꢀ
60:蓄电池箱。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中的驱动件与防护层的结构简图;图4为图1所示的控制箱和电池箱与调温组件的控制结构图;图5为图所示的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中的防护层的机构示意图。
37.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调温防护装置,包括调温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调温组件10包括防护层 110,防护层110包括第一材料层1110和与第一材料层1110层叠设置的第二材料层1120,第一材料层1110用于接收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第二材料层1120设于第一材料层1110靠近车体一侧设置,用于产生制热效应或者制冷效应以调节车体内的温度;驱动组件20 包括支架210和驱动件220,驱动件220与调温组件10滑动连接,驱动件220用于驱动调温组件10沿支架210滑动并铺设于车体防护区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材料层1110可以将由光能转换的电能进行存储,进而可以将存储的电能用于第二材料层1120的制冷效应或者制热效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材料层1120的制冷效应或者制热效应的能量来源也可以来自新能源汽车的蓄能模块。当第一材料层 1110所产生存储的电量足使得驱动组件20驱动第二材料层1120正常工作时,便不需要额外再向汽车的蓄能模块获得电量。而如果第一材料层1110所产生存储的电量不足以使得驱动组件20驱动第二材料层1120正常工作时,也可以部分获得蓄能模块的电量以使得第二材料层1120可以正常产生制冷或者制热效应。由此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温组件10的设置,还可以对车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38.车体防护区30包括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车顶防护区320、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以及侧车窗防护区340。可以理解的是,车体所遭受太阳光照射进而使得车体内温度升高的主要来源为车窗。所以不同位置的车窗对应不同的防护区,例如,前挡风车窗对应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顶窗对应车顶防护区320,后挡风车窗对应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以及侧门车窗对应侧车窗防护区340。由此当调温组件 10盖设于车体防护区30时,便可以吸收太阳光的同时,对车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以提高车内的舒适度,也减缓了车内饰件的损耗程
度。
39.请继续参照图2,支架210包括第一架体2110和第二架体2120,防护层110包括第一调温组1130和第二调温组1140;第一架体2110 沿车后至车前延伸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调温组1130盖设于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车顶防护区320以及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第二架体2120设于侧车窗防护区340周侧,以使得第二调温组1140盖设于侧车窗防护区34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0可以利用自身重力放置于车体上,也即第一支架210靠近车后和车前的配重较重,便可以放置于车体上即可。也即在图示中的a处和b处为配重点,使得防护层110在此处可以与车体表面紧密贴合,以提高防护层110的导热效果。防护层110与车体的连接处也可以采用吸盘,吸盘的设置可以防止风或者雨水移动支架210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对应每个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车顶防护区320、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以及侧车窗防护区340均单独设置对应的支架210。防护层110端部与车体之间还可以以磁性连接,也可以实现对于防护层 110与车体之间的连接,防护层110与车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做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存储箱40,防护层110收放于存储箱40内。驱动件220可以为驱动电机,进而驱动电机可以驱动箱体内的防护层110收放于箱体。可以理解的是,存储箱40包括第一箱体410和第二箱体420,第一调温组1130收放于第一箱体410,第二调温组1140收放于第二箱体420。而当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车顶防护区320、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以及侧车窗防护区340均单独设置对应的支架210时,也可以在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车顶防护区320、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以及侧车窗防护区340均单独设置对应的箱体。
41.第一调温组1130设于车体外,第二调温组1140设于车体内;第一箱体410设于车体后备箱内,第二箱体420设于车体侧门内。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有天窗的汽车,可以将第一调温组1130中也设于车体内。而对于无天窗的汽车,可以将前挡风车窗防护区310和后挡风车窗防护区330对应的防护层110设于车体内。
42.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还包括控制箱50,控制箱50与调温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相连接,以使得驻车时控制箱50控制驱动组件 20驱动防护层110盖设于车体防护区30,车辆行驶时控制箱50控制驱动组件20驱动防护层110收回至存储箱40。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蓄电池箱60,调温组件10与蓄电池箱60连接,第一材料层1110 转换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箱60内。
43.请继续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1110 为太阳能材料层,第二材料层1120为热电材料层,太阳能材料层用于接收太阳光以制电,通过改变流经热电材料层的电流方向以使得热电材料层制热或者制冷。且第一材料层1110和第二材料层1120均与控制箱50以及蓄电池箱60耦接。由此使得第一材料层1110所转化的电能可以供第二材料层1120使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或单元。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