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用于悬架系统的液压流体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9024发布日期:2022-07-23 10:0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特别是用于悬架系统的液压流体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特别是用于悬架系统的液压流体供应系统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别是用于车辆高度控制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
2.de 103 53 025 a1公开了一种压力介质供应系统,该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包括具有两个递送方向的液压泵。液压缸作为弹簧滑柱的部件连接到压力介质供应系统。液压缸被配置为单向作用缸。阻尼元件作为弹簧滑柱的又一部件形成独立子组件。
3.作为压力介质供应系统的部件,储存单元包括压力介质供应源,该压力介质供应源永久处于最小压力预载下。这确保了泵驱动器的功率消耗可以低于具有非加压储器的实施例。
4.de 102 13 156 a1公开了一种压力介质供应系统,通过该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压力介质被递送到弹簧滑柱的工作腔室,或者压力介质从该压力介质供应系统被泵出。de 102 13 156 a1没有明确描述与可逆泵连接的液压介质储器是否处于最小压力预载下。也没有公开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是否也充满了液压介质。
5.de 10 2017 216 441 b3同样描述了一种用于高度调节的振动阻尼器形式的弹簧滑柱。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具有只沿一个方向递送的泵。压力介质经由返回管线而返回到没有在预载下的储器中。在根据de 10 2017 216 441 b3的图2的实施例中,使用充满了气体的壳体,该壳体对弹簧加载的积聚器内的整个压力介质供应源进行预加载。当使用这种壳体时,弹簧滑柱中的压力不得下降到低于最小压力,因为由于压力介质供应源中反压力过低,壳体可能受损。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在该压力介质供应系统中,弹簧滑柱可以联合可逆泵与充满了气体的壳体结合使用,而没有损坏壳体的任何风险。
7.该目的通过以下事实来实现:从泵开始,最小压力维持阀功能性地布置在连接部的上游,该最小压力维持阀具有用于可连接的控制元件的控制连接部。
8.优点在于,最小压力维持阀使所连接的控制元件能够始终维持最小承载能力。处于残余应力下并且在控制元件中需要最小压力的部件因此受到保护免受损坏。
9.在进一步有利的实施例中,最小压力维持阀具有与压力介质供应系统的泵出口管线连接的第二控制连接部。即使在递送压力介质时,只有当建立了足够的压力时,连接部与压力介质供应源之间的链接才打开。这确保了最小压力维持阀可以完全通过被动控制来操作。
10.根据有利的从属权利要求,第一控制连接部和第二控制连接部彼此功能性地连接。这确保了,例如,在连接部没有完全关闭并且因此在连接部与最小压力维持阀之间的管线区段中无法建立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最大泄漏是在控制管线的体积流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泵的工作体积流动仍然通过最小压力维持阀关断。
11.为了优化使用泵的功率,压力介质储器具有高于大气压力的压力预载。结果,泵则只需要供应压力介质储器的瞬时压力与连接部处的压力水平要求之间的附加压力。
12.根据有利的从属权利要求,泵具有两个递送方向,并且因此可以用最小的阀开支来操作。
13.切换阀功能性地布置在最小压力维持阀与泵之间,其中,切换阀与压力介质储器之间的供应管线功能性地与泵出口管线并行地延伸。泵的运行时间可以由此减到最少。与用于泵的能量相比,用于切换阀的能量可以忽略不计。
14.此外,有利地提供的是,泵的吸入管线和供应线彼此分开。以这种方式,通过简单的手段防止了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内的液压短路。
15.使用切换阀的另一优点在于,当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储器递送经由泵出口管线时,切换阀关断供应管线。因此,压力介质供应源与连接部明显分隔。
16.这也可以涉及,当通过切换阀经由供应管线在连接部与压力介质储器之间建立链接时,泵出口管线被关断。
17.连接部优选地连接到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具有储器,该储器与压力介质储器分开,并且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压力预载的封闭气体物质。
18.将参考以下附图说明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阐释,
19.在附图中:
20.图1示出了压力介质供应系统的等效图
21.图2示出了基于图1扩展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
22.图1示出了特别是用于悬架系统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1的等效图。这种类型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可以用于例如乘用车、商用车辆或者甚至两轮车辆中的高度调节。用于商用车辆或机器的驾驶室安装也是可以设想到的。
23.压力介质供应系统1包括泵3,该泵具有用于对连接部7进行供应的泵驱动器5。此连接部7连接到控制元件9,例如弹簧滑柱。所展示的控制元件9优选是具有活塞杆11和活塞13的振动阻尼器,该活塞杆和该活塞在缸15中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被引导。为了补偿由活塞杆11在缸15内移位的阻尼介质,控制元件9具有补偿空间17,在该补偿空间中,加压气体物质布置在壳体19中。例如从de 10 2015 209 562 a1或de 10 2016 207 628 a1已知这种类型的壳体。在活塞杆3从缸伸出运动期间,壳体19的容积由于内部气体压力的作用而增大,结果是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21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23总是充满压力介质。壳体19内部的压力水平和补偿空间17中的压力介质的压力水平是相同的,并且因此壳体实际上没有显著负载。
24.泵3经由吸入管线25连接到压力介质储器27,该压力介质储器具有高于大气压力的压力预载。压力介质储器27内部的压力预载取决于控制元件9上的负载。合适的压力预载可以基于以下事实:控制元件9将限定的负载保持在限定的水平,并且同时压力介质储器27中的压力水平对应于控制元件9中的压力介质水平。
25.泵3具有两个递送方向,并且因此控制元件9在两个调整方向上的致动运动仅通过泵3的控制是可能的。
26.在控制管线35与吸入管线25之间具有连接部的减压阀33布置在吸入管线25与泵出口管线31之间,该吸入管线位于压力介质储器27与泵3的吸入连接部29之间。减压阀33由于弹簧预载37而采取关断位置,并且当需要时,通过控制管线35中的压力而转移到接通位置。这防止了压力介质储器27中的压力水平由于泵3的错误控制而超过上限值。
27.在连接部7与泵3之间,可以布置切换阀39,通过该切换阀,压力介质的供应以及从连接部7朝向压力介质储器27的返回流动受到控制。在最简单的实施例中,简单的两位两
(2/2)通阀就足够了,该两位两通阀仅具有一个接通位置和一个阻断位置。原则上,切换阀39可以被省去,但是在从连接部7到压力介质储器27以及从该压力介质储器到该连接部这两个流动方向上,泵3应当只具有内部最小泄漏。通过切换阀39,消除了内部泄漏的可能影响。
28.此外,从泵3开始,最小压力维持阀41功能性地布置在连接部7的上游,该最小压力维持阀具有用于可连接的控制元件9的控制连接部43。控制连接部43连接到连接管线45,该连接管线尤其在连接部7与最小压力维持阀41之间延伸,并且直到切换阀39。在最小压力维持阀41的起始位置,致动力确保阀采取阻断位置。只有当在连接管线45中并因此在控制连接部43中建立足够高的压力(例如通过控制元件9在连接部7处的瞬时压力而建立)时,才建立与致动力相反的压力,该压力将最小压力维持阀41移动到接通位置。最小压力维持阀41优选仅具有这两个切换位置。
29.在压力介质供应系统1的操作期间,压力介质根据需要在控制元件9与压力介质储器27之间泵送。由于泵3的两个递送方向,除了排量之外,基于作用在控制元件9上的负载,还可以由泵3辅助活塞杆11的缩回运动。然而,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例如,活塞杆11到缸15中的缩回运动被机械地阻断。图1通过举例方式展示了外部止挡弹簧47达到其压紧长度。泵3也可以从控制元件9抽取压力介质。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23和控制元件9中的补偿空间17彼此液压地连接。存在以下风险:补偿空间17中的压力相对于封闭在壳体19中的气体物质的预填充压力水平将达到过低压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9将经受高机械应力。
30.当压力下降到低于控制连接部43内的极限压力时,最小压力维持阀41通过移动到阻断位置来防止这种状态。
31.基于根据图1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根据图2的最小压力维持阀41具有与压力介质供应系统1的泵出口管线31连接的第二控制连接部49。此外,第一控制连接部43和第二控制连接部49彼此功能性地连接。这种组合构造原理决不是强制性的。这确保了,当最小压力维持阀41由于控制连接部41内的最小压力极限而移动到阻断位置时,当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储器27或泵3开始递送时,该最小压力维持阀可以被带回到接通位置,而不会例如使控制元件9负担附加物质。另一方面,如果连接部7也如预期连接到控制元件或具有适当背压的某一其他单元,那么仅可能在两个连接的控制连接部43、49内建立足够的压力水平。
32.与根据图1的配置相比,切换阀39在其功能和连接部方面得到了扩展。根据图2的切换阀39是三位三(3/3)通阀,该三位三通阀同样功能性地布置在最小压力维持阀41与泵3之间,但是切换阀39与压力介质储器27之间的供应管线51功能性地与泵出口管线31并行地延伸。因此,取决于控制元件9和压力介质储器27中的压力水平,在没有主动泵送工作的情况下,仅基于采用控制元件9与压力介质储器27之间的瞬时压降,就可以进行控制元件9的调整运动。
33.出于此目的,连接管线45和压力介质储器27中(例如吸入管线25中)的压力水平可选地通过传感器53;55检测并被馈送到计算机单元57。控制管线59;61将计算机单元57连接到泵3和切换阀39。
34.泵3的吸入管线25和供应管线51也彼此分开。结果,压力介质可以与泵3完全并行地从压力介质储器27供应到切换阀39。
35.在代表切换阀39的初始位置的第一切换位置,泵出口管线31、供应管线51、以及切
换阀39与最小压力维持阀41之间的连接管线45被阻断。
36.在切换阀39的第二切换位置,供应管线51可用,流可以无关于方向而穿过该供应管线。泵出口管线31被阻断。
37.在切换阀39的第三切换位置,供应管线51被关断,同时压力介质从压力介质储器27经由泵出口管线31递送。
38.因此,总是可以经由泵3或直接经由供应管线51建立压力介质供应源与控制元件9的严格分隔。
39.附图标记
[0040]1ꢀꢀ
压力介质供应系统 61 控制管线
[0041]3ꢀꢀ

[0042]5ꢀꢀ
泵驱动器
[0043]7ꢀꢀ
连接部
[0044]9ꢀꢀ
控制元件
[0045]
11 活塞杆
[0046]
13 活塞
[0047]
15 缸
[0048]
17 补偿空间
[0049]
19 壳体
[0050]
21 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室
[0051]
23 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室
[0052]
25 吸入管线
[0053]
27 压力介质储器
[0054]
29 吸入连接部
[0055]
31 泵出口管线
[0056]
33 减压阀
[0057]
35 控制管线
[0058]
37 弹簧预载
[0059]
39 切换阀
[0060]
41 最小压力维持阀
[0061]
43 控制连接部
[0062]
45 连接管线
[0063]
47 止挡弹簧
[0064]
49 第二控制连接部
[0065]
51 供应管线
[0066]
53 压力传感器
[0067]
55 压力传感器
[0068]
57 计算机单元
[0069]
59 控制管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