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停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7483发布日期:2021-09-28 21:4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车门停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门停止装置。


背景技术:

2.用于使车辆的开口部开闭的门被向打开方向施力,为了使那样的门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暂时不能进行打开动作,考虑设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门停止装置。
3.该装置设置有滚筒及将该滚筒和门连接的电缆,滚筒能旋转地被固定于车辆车身的主体支承。滚筒被向卷绕电缆的方向施力,当电缆伴随门的打开动作而从滚筒放出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门进行关闭动作时,滚筒向作为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而在该滚筒上卷绕电缆。
4.另外,在该装置设置有限制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电缆的放出方向)的旋转的锁定构件,以使得门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锁定构件能够移位到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任一位置,在锁定位置上,限制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并且容许关于第2旋转方向(电缆的卷绕方向)的旋转,在开锁位置上,容许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和第2旋转方向双方的旋转。
5.进一步地,在上述装置也设置有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用于进行锁定构件对滚筒的旋转限制或者将该限制解除。该切换机构通过在滚筒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后进行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的切换动作,而以使锁定构件的位置从上述开锁位置切换到上述锁定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另外,在滚筒装配有凸轮,该凸轮通过在门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时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接触,从而使该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
6.因此,在门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打开、且锁定构件位于开锁位置时,当通过使门某种程度进行关闭动作后进行打开动作而使滚筒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则锁定构件从开锁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而限制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由此,使得门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
7.另一方面,在这样形成为门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下,当使门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时,则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与装配于滚筒的上述凸轮接触而移位到开锁位置,因此容许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由此,能够使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462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9.但是,在上述车门停止装置中,当通过基于门的开闭动作的滚筒的上述切换动作而使切换机构从锁定构件暂时移位到锁定位置时,如果不使门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
而使锁定构件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就不能使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因此,在使门在离全开位置近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等,必须在能够使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时将该门较大地移动到全闭位置,用于使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的操作费事。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停止装置,其能够抑制用于使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的操作费事。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解决上述课题的车门停止装置具备如下滚筒、锁定构件以及切换机构。上述滚筒在用于使车辆的开口部开闭的门进行打开动作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在门进行关闭动作时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上述锁定构件能够移位到锁定位置及开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所述锁定构件在所述锁定位置限制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并且容许所述滚筒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在所述开锁位置容许滚筒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和第2旋转方向双方的旋转。上述切换机构通过在滚筒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后进行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的切换动作,而将锁定构件的位置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关于上述车门停止装置的切换机构,是接受来自所述滚筒的旋转传递而动作的机构。另外,关于上述切换机构构成为伴随滚筒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规定量以上的旋转而使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每当进行滚筒的从第2旋转方向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的切换时,交替地进行锁定构件在开锁位置的保持和向锁定位置的移位。而且,上述切换机构装入有保持机构,保持机构在滚筒位于从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的端部直到向第1旋转方向进行相当于所述规定量的量的旋转为止的旋转范围内时,以将锁定构件保持于开锁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
12.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滚筒的上述的切换动作,切换机构以每当进行该切换动作时锁定构件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移位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通过门的开闭操作而进行滚筒的上述切换动作,通过该切换动作使锁定构件移位到锁定位置,由此使得门在比全闭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然后当按如下操作门时,能够使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即,通过对门进行开闭操作而使得再次进行滚筒的上述切换动作,从而锁定构件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能够使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这样,即使不使门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也能够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用于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的操作费事。
13.但是,在采用上述切换机构的情况下,在锁定构件位于开锁位置时,当关闭动作中的门在全闭位置附近进行打开动作时,滚筒会伴随该该门的操作而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有可能锁定构件移位到锁定位置,使得门在此时的位置(全闭附近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在此时的门位于从全闭位置到进行了相当于上述规定量的量的打开动作时的移动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即使使门进行关闭动作也撞到全闭位置,因此不能实现滚筒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上述规定量的旋转。其结果,通过滚筒的上述切换动作不能使锁定构件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也不能使门从设为不能进行上述打开动作的位置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14.为了应对该情况,考虑到将在门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时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接触而使该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的凸轮等装配到滚筒。但是,在将这样的凸轮等装配于滚筒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采用与滚筒一体旋转的凸轮等不干扰其他部件的结
构,该情况成为使车门停止装置中的设计自由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在接受来自滚筒的旋转传递而进行动作的上述切换机构中装入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在滚筒位于从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的端部直到向第1旋转方向进行相当于上述规定量的量的旋转为止的旋转范围(旋转范围x)内时,以将锁定构件保持于开锁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通过该保持机构,如上所述,锁定构件保持于开锁位置,因此即使不将凸轮等装配到滚筒,也能够设为在滚筒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使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因此,可抑制将凸轮等装配于滚筒的情况之类的上述问题的产生。
15.在上述车门停止装置中,上述保持机构具备与固定于滚筒的传递齿轮啮合的惰齿轮、和设置于该惰齿轮的卡合突起。上述保持机构还具备撤销机构,该撤销机构在滚筒位于从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的端部直到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相当于上述规定量的量的旋转为止的旋转范围内时,受到上述卡合突起的按压而使锁定构件移位到开锁位置。另外,关于上述传递齿轮的齿数及上述惰齿轮的齿数也可以设定成为:相当于门从全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的滚筒的旋转而言,惰齿轮的旋转不足一圈。
16.根据上述结构,在惰齿轮伴随门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滚筒的旋转而旋转时,该惰齿轮的旋转不足一圈。因此,仅在门位于全闭附近的预定范围、即相当于滚筒的上述旋转范围x的开闭范围内时,能够使设置于惰齿轮的卡合突起对撤销机构的按压进行。因此,能够避免如下:卡合突起对撤销机构的该按压在不必要时进行,锁定构件伴随该按压而不必要地移位到开锁位置。发明效果
17.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用于使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的操作费事。
附图说明
18.图1是概要地示出适用车门停止装置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从正面侧观看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从背面侧观看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从正面侧观看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从背面侧观看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顶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顶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4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5是用于说明顶出单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7是示出门从全闭位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8是示出门进一步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9是示出门进一步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0是示出门进一步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1是示出门再次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参照图1~图21对车门停止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用于使位于车辆10的后部的开口部11开闭的门20能够绕转动轴21转动,转动轴21在该开口部11的上端部在车宽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门20通过绕转动轴21的转动而进行从全闭位置(实线)朝向全开位置(双点划线)的打开动作、或者从全开位置朝向全闭位置的关闭动作。
20.在车辆10以将车身12和门20连接的方式设置有气压弹簧30,气压弹簧30用于对门20向打开方向施力。在门20作用基于其重量的绕转动轴21的力矩m1,并且作用基于气压弹簧30的作用力的绕转动轴21的力矩m2。进一步地,在用户对门20向打开方向或者关闭方向进行操作时,基于上述操作力的绕转动轴21的力矩m3也作用于门20。
21.门20的开闭方式也基于上述各力矩m1、m2、m3的大小关系而变化。详细地讲,门20在“m1>m2+m3”的关系成立时进行关闭动作,在“m1<m2+m3”的关系成立时进行打开动作,在“m1=m2+m3”的关系成立时停止。另外,在用户不操作门20时成为“m3=0”,此时基于力矩m1和力矩m2的大小关系决定门20的开闭方式。
22.在车辆10设置有车门停止装置40,车门停止装置40用于使得门20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上暂时不能进行打开动作。在车门停止装置(以下仅称为停止装置)40设置有滚筒210及将该滚筒210和门20连接的电缆220,滚筒210能旋转地被固定于车辆10的车身12的箱体100支承。滚筒210被向卷绕电缆220的方向施力,当电缆220伴随门20的打开动作而从滚筒210放出时,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门20进行关闭动作时,滚筒210向作为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在该滚筒210上卷绕电缆220。
23.停止装置40为了使得门20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而限制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电缆220的放出方向)的旋转,或者解除该限制。在使停止装置40进行这样的限制及该限制的解除时,通过使门20在某种程度进行关闭动作后进行打开动作,从而使滚筒210进行如下切换动作。即,进行在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电缆220的卷绕方向)的规定量的旋转后使该滚筒210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的切换动作。
24.通过这样的滚筒210的切换动作,停止装置40限制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由此使得门20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在这样形成为门20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下,当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停止装置40将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的限制解除,从而使得门20能够从不能进行打开动作时的位置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25.接着,对停止装置40详细地说明。如图2~图5所示,停止装置40的箱体100(图2、图3)具备呈平板状的底板110、设置
于底板110的板厚方向上的一侧的壳体120、以及设置于底板110的板厚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盖130。
26.在底板110与壳体120之间设置有能旋转地由支承轴141支承的上述滚筒210。在滚筒210以能与该滚筒210一体旋转的方式装配有棘轮齿轮430及传递齿轮310(图4)。另外,如图3所示,在底板110与盖130之间设置有盘簧230,盘簧230借助支承轴141对滚筒210赋予关于卷绕电缆220的方向(第2旋转方向)的作用力。
27.如图2及图4所示,在底板110与壳体120之间(图2)、且滚筒210及棘轮齿轮430的上侧设置有锁定构件470,锁定构件470用于进行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电缆220的放出方向)的旋转的限制。在锁定构件470中,离滚筒210近的端部能旋转地由支承轴143支承。在锁定构件470中的离滚筒210远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该锁定构件470的操作的贯通孔473。在锁定构件470的两端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与棘轮齿轮430卡合的爪471(图4)。
28.当锁定构件470以支承轴143为中心向接近滚筒210的方向旋转时,锁定构件470的爪471与棘轮齿轮430卡合。此时的锁定构件470成为移位到锁定位置的状态。移位到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470被爪471限制棘轮齿轮430及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并且容许棘轮齿轮430及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
29.另外,当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470以支承轴143为中心向离开滚筒210的方向旋转时,锁定构件470的爪471相对于棘轮齿轮430的卡合得以解除。此时的锁定构件470成为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移位到开锁位置的锁定构件470容许棘轮齿轮430及滚筒210的关于第1旋转方向和第2旋转方向双方的旋转。这样,锁定构件470通过以支承轴143为中心的旋转而移位到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30.接着,对用于使锁定构件470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移位的切换机构进行说明。该切换机构通过基于门20的操作的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每当进行该切换动作时将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
31.上述切换机构具备:惰齿轮320,相对于与滚筒210一体旋转的传递齿轮310(图4及图5)啮合;从动齿轮330,与该惰齿轮320啮合;扇形齿轮340,与该从动齿轮330连结;以及顶出单元500(图2),被该扇形齿轮340驱动。扇形齿轮340是扇形的齿轮,与顶出单元500的齿条521啮合。顶出单元500相对于锁定构件470使用该锁定构件470的贯通孔473连结。
32.这些惰齿轮320、从动齿轮330、扇形齿轮340以及顶出单元500设置于箱体100的底板110与壳体120之间。惰齿轮320能旋转地由支承轴142支承。从动齿轮330和扇形齿轮340能旋转地由支承轴341支承,且以借助旋转阻尼器350仅传递不满预定值的转矩的方式连结。因此,在未满预定值的转矩作用于从动齿轮330和扇形齿轮340的一方时,在两者之间传递上述转矩,从而两者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预定值以上的转矩作用于从动齿轮330和扇形齿轮340的一方时,两者相对旋转而使得不可进行上述转矩向另一方的传递。
33.当滚筒210伴随门20的打开动作而向电缆220的放出方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该旋转向传递齿轮310(图4)、惰齿轮320、从动齿轮330以及扇形齿轮340传递,与该扇形齿轮340啮合的顶出单元500的齿条521(图2)向下方移动。另一方面,当滚筒210伴随门20的关闭动作而向电缆220的卷绕方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该旋转向上述各齿轮310、320、330、340传递,从而齿条521向上方移动。
34.齿条521上下移动时的上述扇形齿轮340的旋转范围通过该齿轮340与壳体120的内壁碰触而被限制。因此,齿条521进行与扇形齿轮340的被限制的上述旋转范围对应的量的上下移动。另外,在扇形齿轮340与壳体120的内壁碰触时,从动齿轮330和扇形齿轮340通过旋转阻尼器350的动作而彼此相对旋转。
35.在上述切换机构中,当基于门20的操作的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传递到惰齿轮320、从动齿轮330、扇形齿轮340以及顶出单元500时,顶出单元500被驱动,以使得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
36.详细地讲,顶出单元500伴随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规定量以上的旋转而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另外,每当进行滚筒210的从第2旋转方向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的切换时,顶出单元500以交替进行锁定构件470在开锁位置的保持和向锁定位置的移位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每当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顶出单元500以将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的方式进行动作。
37.接着,对顶出单元500详细地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顶出单元500具备在上下方向(图6及图7的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筒体510、和从下方插入到筒体510的内部的顶出体520及推压体530。顶出单元500还具备从上方插入到筒体510的内部的转动体540、和将该转动体540朝向筒体510侧(下方侧)按压的连结体560。
38.筒体510在将顶出单元500装配于箱体100(图2)的底板110与壳体120之间时,关于图6及图7的箭头a1、a2方向及箭头c1、c2方向(筒体510的周向)的位置被固定。在筒体510的内周面中,下半部的内径小于上半部的内径,由此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成为台阶面。该台阶面通过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第1限制面515及第2限制面516、以及底面518等形成。
39.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以在箭头c1、c2方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并以随着朝向箭头c1方向而朝向箭头a2移位的方式倾斜。在第2凸轮面514的箭头c1方向上的前端部与第1凸轮面513的箭头c1方向上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退避槽517。第1凸轮面513的箭头c1方向上的前端部与第2凸轮面514的箭头c1方向上的后端部通过在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第1限制面515连接。另外,第1凸轮面513的箭头c1方向上的后端部和退避槽517的底面518中的箭头c1方向的前端部通过在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第2限制面516(退避槽517的内侧面)连接。
40.在筒体510的内部插入有筒状的上述推压体530,筒体510和推压体530能够在箭头a1、a2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在筒体510内的推压体530的内部插入有上述顶出体520的筒状部522,推压体530和筒状部522能够在箭头a1、a2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在筒状部522的下端借助连结部523固定有上述齿条521。
41.在筒体510形成有在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导槽511、512。在筒体510的导槽512插入有导轴532,导轴532形成于推压体530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导槽512及导轴532,可引导推压体530和筒体510的关于箭头a1、a2方向的相对移动,并且禁止关于箭头c1、c2方向的相对移动。
42.在推压体530中的与筒体510的导槽511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在箭头a1、a2方向延伸的导槽531。在导槽511、531中插入导轴524,导轴524形成于顶出体520中的筒状部522的外周面。并且,通过导槽511、531及导轴524,可引导筒体510及推压体530和顶出体520的筒状
部522的关于箭头a1、a2方向的相对移动,并且禁止关于箭头c1、c2方向的相对移动。
43.推压体530的上端面利用多个凸轮面534形成,多个凸轮面534以随着朝向箭头c1方向而向箭头a2方向移位的方式倾斜。另外,顶出体520中的筒状部522的上端面通过凸轮面525及凸轮面526形成,凸轮面525以随着朝向箭头c1方向而向箭头a2方向移位的方式倾斜,凸轮面526以随着朝向箭头c1方向而向箭头a1方向移位的方式倾斜。另外,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的形成数量为顶出体520(筒状部522)中的凸轮面525的形成数量的一半、换句话讲为凸轮面526的形成数量的一半。
44.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筒状部522的凸轮面525、526、以及上述的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伴随关于箭头a1、a2方向的推压体530、顶出体520(筒状部522)及筒体510的相对移动,关于箭头a1、a2方向上的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45.另外,在滚筒210基于门20的操作而旋转时,伴随该旋转传递到变换机构,如上所述,齿条521上下移动,从而顶出体520(筒状部522)也一体地上下移动,即在箭头a1、a2方向移动。并且,伴随这样的顶出体520的移动,筒状部522的凸轮面525、526相对于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及上述的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在箭头a1、a2方向相对移动。
46.从上方插入到筒体510内的筒状的上述转动体540相对于筒体510能够进行关于箭头a1、a2方向及箭头c1、c2方向的相对移动。在转动体540的外周面以在箭头c1、c2方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肋542。肋542在箭头a1、a2方向延伸,能够插入到在筒体510的内周面形成的上述退避槽517。
47.肋542的下端面成为凸轮面544,凸轮面544以随着朝向箭头c1方向而朝向箭头a2移位的方式倾斜。该凸轮面544与上述的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顶出体520(筒状部522)的凸轮面525、526、以及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第2凸轮面514及退避槽517的底面518在箭头a1、a2方向上对置。
48.在转动体540的上侧设置有上述连结体560,上述连结体560的一部分插入到转动体540的上端部。连结体560和转动体540能够在箭头c1、c2方向上相互相对移动。另外,连结体560具备:弯曲轴562,在将顶出单元500装配到箱体100(图2)的底板110与壳体120之间时插入到锁定构件470(图2)的贯通孔473;和螺旋弹簧550,将该连结体560向转动体540侧按压。另外,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经由连结体560朝向箭头a2方向作用于此时的转动体540。
49.因此,在滚筒210基于门20的操作而旋转时,基于该旋转,如上所述,顶出体520(筒状部522)在箭头a1、a2方向移动,伴随于此,筒状部522的凸轮面525对抗上述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而按压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或者将该按压解除。
50.当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按压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时,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对抗上述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而向箭头a1方向移动。由此,与连结体560的弯曲轴562连结的上述锁定构件470变为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
51.另一方面,当将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对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的按压解除时,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由于上述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而向箭头a2方向移动。并且,在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动时,与连结体560的弯曲轴562连结的上述锁定构件470从开锁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
52.接着,对滚筒210基于门20的操作而旋转时的顶出单元500的动作方式、换句话讲为锁定构件470的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式更详细地说明。
53.图8~图12示意性示出转动体540(凸轮面544)、顶出体520(凸轮面525、526)、以及筒体510(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中的关于箭头a1、a2方向的位置关系。
54.转动体540的关于箭头a1、a2方向的位置与锁定构件470(图2)的位置有关系。详细地讲,通过转动体540的肋542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插入到筒体510的退避槽517,从而在转动体540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位时,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当转动体540的肋542在图8~图12中位于从筒体510的退避槽517拔出的位置时,即位于比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靠箭头a1方向侧时,则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
55.在门20的关闭动作中,通过滚筒210向电缆220的卷绕方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从而如图9或者图11所示,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将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向箭头a1方向抬起,由此锁定构件470变为移动到开锁位置的状态。此时,通过凸轮面525和凸轮面544的作用,转动体540相对于顶出体520从图9或者图1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c1方向移位。这样移位的转动体540通过其凸轮面544的箭头c1方向的前端与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6的箭头c1方向的前端碰触,从而如图9或者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停留于凸轮面526和凸轮面525的边界。
56.当关闭动作的门20的动作方式切换到打开动作时,滚筒210的旋转向电缆220的放出方向(第1旋转方向)切换。这样,当滚筒210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526向箭头a2方向移动,因此转动体540也基于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而向箭头a2方向移动。其结果,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变为如图10的实线所示将筒体510的第2凸轮面514向箭头a2方向按压的状态,或者变为如图12中实线所示将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向箭头a2方向按压的状态。
57.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在变为如图10的实线所示将筒体510的第2凸轮面514向箭头a2方向按压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凸轮面544和第2凸轮面514的作用,转动体540相对于筒体510从实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c1方向移位。其结果,转动体540的肋542(凸轮面544)收纳于筒体510的退避槽517,凸轮面544与退避槽517的底面518接触,并且肋542与退避槽517内的第2限制面516接触。此时,转动体540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位,因此锁定构件470从开锁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
58.另一方面,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在变为如图12中实线所示将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向箭头a2方向按压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凸轮面544和第1凸轮面513的作用,转动体540相对于筒体510从实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c1方向移位。其结果,如双点划线所示,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接触,并且转动体540的肋542与筒体510的第1限制面515接触。此时,转动体540位于比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位的位置、即肋542收纳于退避槽517时的位置靠近箭头a1方向的位置,因此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
59.并且,在转动体540位于图10或者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当门20进行关闭动作而使滚筒210向电缆220的卷绕方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将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向箭头a1方向抬起。其结果,转动体540位在于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向图1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转动体540在位于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向图9中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这样,通过转动体540移动,从而锁定构件470变为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
60.因此,当通过门20的操作而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作为基于该切换动作
的顶出单元500的动作,进行图8

图9

图10的动作或者图10

图11

图12(与图8相同)的动作。并且,当反复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则顶出单元500的图8

图9

图10的动作和顶出单元500的图10

图11

图12的动作交替地反复进行。顶出单元500的图8

图9

图10的动作是用于将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开锁位置向锁定位置切换的动作。另外,顶出单元500的图10

图11

图12的动作是用于将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向开锁位置切换的动作。
61.另外,在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中,使滚筒210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规定量以上时的“规定量”是指如下的滚筒210的关于第2方向的旋转量。即,在顶出单元500中的图10

图11的动作中,使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526的从图10所示的位置向图11所示的位置的关于箭头a1方向的移动能够实现的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量作为上述“规定量”。
62.如上所述,停止装置40的切换机构(顶出单元500等)通过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而以每当进行该切换动作时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移位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通过门20的操作而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通过该切换动作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从而使得门20在比全闭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然后当按如下操作门20时,能够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
63.即,通过对门20进行开闭操作而使得再次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从而锁定构件470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能够使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这样,即使不使门20如以往那样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也能够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用于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20的操作费事。
64.但是,在采用上述切换机构的情况下,在锁定构件470位于开锁位置时,当关闭动作中的门20在全闭位置附近进行打开动作时,滚筒210会伴随该门20的操作而进行上述切换动作。其结果,有可能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使得门20在此时的位置(全闭附近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
65.在此时的门20位于从全闭位置到进行了相当于上述规定量的量的打开动作时的移动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即使使门20进行关闭动作也撞到全闭位置,因此不能实现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上述规定量的旋转。其结果,通过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不能使锁定构件470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也不能使门20从设为不能进行上述打开动作的位置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66.为了应对该情况,在停止装置40的上述切换机构装入保持机构,保持机构按如下进行动作:在滚筒210位于从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的端部到向第1旋转方向进行相当于上述规定量的量的旋转的旋转范围(以下称为旋转范围x)内时,将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
67.如果利用该保持机构如上所述将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则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锁定构件470不会移位到锁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如下问题: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从而使得门20在此时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然后不能使该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68.接着,对上述保持机构的详情进行说明。上述保持机构具备:上述切换机构的惰齿轮320(图4及图5);卡合突起321(图5),
设置于该惰齿轮320;以及撤销机构600,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受到卡合突起321的按压而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上述惰齿轮320的齿数及与该惰齿轮320啮合的传递齿轮310的齿数被设定成为:相对于门20从全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为止的滚筒210的旋转而言,上述惰齿轮320的旋转不足一圈。
69.撤销机构600具备撤销杆610,撤销杆6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能转动地由设置于箱体100的壳体120上的支承轴124支承。在撤销杆610中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形成有长孔616。在长孔616中插入凸轮轴533,凸轮轴533形成于顶出单元500中的推压体530(图6及图7)的导轴532的顶端。因此,当撤销杆610绕支承轴124转动时,推压体530被撤销杆610向箭头a1、a2方向按压,相对于筒体510向箭头a1、a2方向相对移动。该推压体530也包含于撤销机构600、即上述保持机构。
70.如图5所示,撤销机构600具备将撤销杆610和壳体120连接的螺旋弹簧620。螺旋弹簧620向撤销杆610的转动方向中、使推压体530(图6及图7)向箭头a2方向移动的方向对该撤销杆610施力。另外,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惰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将撤销杆610中的与长孔616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对抗上述螺旋弹簧620的作用力的方向按压。
71.这样,在卡合突起321按压撤销杆610的状态下,该撤销杆610将推压体530顶上去而相对于筒体510向箭头a1方向相对移动。其结果,推压体530将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向箭头a1方向顶上去,由此锁定构件470变为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并且,推压体530如上所述将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向箭头a1方向顶上去的状态、即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的期间得以维持。即,按那样形成卡合突起321及撤销杆610。
72.接着,对在基于门20的操作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该滚筒210相对于上述旋转范围x出入的情况下的顶出单元500的动作方式(锁定构件470的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式)详细说明。
73.在门20为打开动作中等,在该门20没有通过停止装置40设为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时,如图8所示,顶出单元500中的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接触,使得转动体540不向箭头a2方向移动。因此,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另外,此时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526向比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及第2凸轮面514靠箭头a2方向移位。
74.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当通过门20的操作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顶出单元500的顶出体520及转动体540按图8

图9

图10进行动作,伴随于此,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
75.但是,在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该滚筒210进入上述旋转范围x内的情况下,推压体530朝向箭头a1方向从图1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将转动体540的肋542向箭头a1方向顶上去。因此,转动体540的肋542进入到筒体510的退避槽517内,伴随于此,锁定构件470不会向锁定位置移位。因此,此时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以使得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不会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
76.另外,此时的转动体540通过肋542的凸轮面544和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的作用而向箭头c1方向移位到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然后,当滚筒210通过门20的打开动作
而从上述旋转范围x内出去时,推压体530朝向箭头a2方向从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由此,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接触,进一步地,通过第1凸轮面513及凸轮面544的作用,转动体540从图1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c1方向移动到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此时,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也不会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
77.另一方面,在门20通过停止装置40而设为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动作时,顶出单元500中的转动体540的肋542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收纳于筒体510的退避槽517内,形成为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位的状态。由此,锁定构件470变为移位到锁定位置的状态。另外,此时顶出体520的凸轮面525、526向比筒体510的退避槽517的底面518靠箭头a2方向移位。
78.假定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顶出单元500变为图10所示的状态,则即使通过门20的操作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也不能进行该切换动作。这是因为:门20在关闭动作时撞到全闭位置,不能实现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中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上述规定量的旋转。并且,当不能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则不能使锁定构件470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从而不能使门20从设为不能进行上述打开动作的位置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79.但是,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推压体530朝向箭头a1方向从图1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将转动体540的肋542向箭头a1方向顶上去。因此,不会变为转动体540的肋542收纳于筒体510的退避槽517内的状态,也不会变为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的状态。因此,此时的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
80.另外,此时的转动体540通过肋542的凸轮面544和推压体530的凸轮面534的作用而向箭头c1方向移位到图1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然后,当滚筒210通过门20的打开动作而从上述旋转范围x内出去时,推压体530朝向箭头a2方向从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向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由此,转动体540的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1凸轮面513接触,进一步通过第1凸轮面513及凸轮面544的作用,转动体540从图1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c1方向移位到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此时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也不会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
81.最后,对包括构成停止装置40的各机构的动作在内的该停止装置40整体的动作进行总结。图16示出门20位于全闭位置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并且,当使位于全闭位置的门20逐渐进行打开动作时,停止装置40的状态向图16

图17

图18

图19所示的状态变化下去。另外,在停止装置40为图19的状态时,当通过门20的操作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停止装置40的状态向图19

图20

图21所示的状态变化下去。以下,对上述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变化详细地描述。
82.在使门20从全闭位置进行打开动作时,停止装置40的滚筒210从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的状态逐渐向放出电缆220的方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该滚筒210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310、惰齿轮320、从动齿轮330以及扇形齿轮340而传递到顶出单元500的齿条521。由此,齿条521向箭头a2方向移动,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与齿条521连接的顶出体520的筒状部
522也向箭头a2方向移动。
83.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的期间(图16

图17),惰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将撤销杆610向对抗螺旋弹簧620的作用力的方向按压。进一步地,撤销杆610按压顶出单元500的推压体530使其变为向箭头a1方向移动的状态。此时,图6及图7所示的顶出单元500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被推压体530向箭头a1方向按压,因此与上述连结体560连结的锁定构件470(图16、图17)变为保持于开锁位置的状态。
84.当滚筒210伴随门20的打开动作而从上述旋转范围x内向第1旋转方向脱离时(图17

图18

图19),惰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从撤销杆610离开,伴随于此,撤销杆610被螺旋弹簧620的作用力按压以使推压体530向箭头a2方向移动。此时,图6及图7所示的顶出单元500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通过筒体510而维持为仍然向箭头a1方向移动的状态,因此与上述连结体560连结的锁定构件470(图18、图19)保持于开锁位置。
85.在滚筒210从上述旋转范围x内脱离后,当门20从打开动作变为关闭动作时,滚筒210的旋转方向从放出电缆220的方向变为卷绕电缆220的方向(第2旋转方向)(图19

图20)。并且,当滚筒210的关于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经由传递齿轮310、惰齿轮320、从动齿轮330以及扇形齿轮340传递到顶出单元500的齿条521时,齿条521向箭头a1方向移动。进一步地,与齿条521相连的顶出体520(图6及图7)的筒状部522也向箭头a1方向移动。此时的顶出单元500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被上述顶出体520向箭头a1方向按压,因此与上述连结体560连结的锁定构件470(图20)保持于开锁位置。
86.然后,当门20从关闭动作变为打开动作时,滚筒210的旋转方向从卷绕电缆220的方向变为放出电缆220的方向(图20

图21)。由此,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图19

图20

图21)。基于滚筒210的关于放出电缆220的方向的上述旋转,齿条521向箭头a2方向移动,进一步地,顶出体520(图6及图7)的筒状部522也向箭头a2方向移动。其结果,顶出单元500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被螺旋弹簧550的作用力向箭头a2方向按压,从而转动体540的肋542进入到筒体510的退避槽517。此时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变为向箭头a2方向最大地移动的状态,因此与上述连结体560连结的锁定构件470(图21)的位置从开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
87.这样,门20通过停止装置40而在比全开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在该状态下,当通过门20的操作使滚筒210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图21

图20

图19),图6及图7所示的顶出单元500的转动体540及连结体560在被顶出体520向箭头a1方向按压后,被筒体510维持为仍然向箭头a1方向移动的状态。进一步地,与上述连结体560连结的锁定构件470(图19)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切换到开锁位置。顺便说一下,通过使门20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从而当使滚筒210向电缆220的卷绕方向旋转时(图19

图18

图17

图16),滚筒210从第2旋转方向进入到上述旋转范围x内(图17

图16)。这样,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的情况下,也成为锁定构件470(图16、图17)保持于开锁位置的状态。
88.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停止装置,得到以下所示的作用效果。(1)在停止装置40中,通过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切换机构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每当进行该切换动作时,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移位。因此,通过门20的开闭操作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通过该切换动作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由此在将门20设为在比全闭位置靠关闭侧的位置上不能进行打开
动作后,当按如下操作门20时,能够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即,通过对门20进行开闭操作以使得再次进行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时,锁定构件470从锁定位置移位到开锁位置,能够使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这样,即使不使门20如以往那样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也能够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用于使设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的该门20的操作费事。
89.(2)在停止装置40的切换机构装入保持机构,保持机构以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将锁定构件470保持于开锁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锁定构件470不会移位到锁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如下问题: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锁定构件470移位到锁定位置,从而使得门20在此时的位置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然后不能使该门20再次进行打开动作。
90.(3)上述保持机构在停止装置40中装入到如下切换机构:接受来自滚筒210的旋转而动作的切换机构,即通过滚筒210的上述切换动作而每当进行该切换动作时将锁定构件470的位置从锁定位置和开锁位置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切换机构。
91.在此,当取代在停止装置40设置上述保持机构,而使得将如以往那样在门20进行关闭动作直到全闭位置时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470接触而使该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的凸轮等装配到滚筒210时,则产生如下问题。即,在将这样的凸轮等装配于滚筒210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采用与滚筒210一体旋转的凸轮等不干扰其他部件的结构,有该情况成为使停止装置40中的设计自由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的问题。
92.在这方面,上述保持机构在停止装置40中装入到接受来自滚筒210的旋转传递而动作的上述切换机构。并且,通过该保持机构,如上所述,锁定构件保持于开锁位置,因此即使在滚筒210不装配凸轮等,也能够设为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将凸轮等装配于滚筒210的情况之类的上述问题的产生。
93.(4)停止装置40的上述保持机构具备撤销机构600,撤销机构600在滚筒210位于上述旋转范围x内时,受到来自伴随该滚筒的旋转而旋转的惰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的按压,以使锁定构件470移位到开锁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并且,惰齿轮320与固定于滚筒210的传递齿轮310啮合,关于传递齿轮310的齿数及惰齿轮320的齿数设定成为:相对于门20从全闭位置直到全开位置的滚筒210的旋转而言,上述惰齿轮320的旋转不足一圈。
94.因此,仅在门20位于全闭附近的预定范围、即相当于滚筒210的上述旋转范围x的开闭范围内时,能够使得进行设置于惰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对撤销机构600(撤销杆610)的按压。因此,能够避免如下:卡合突起321对撤销杆610的该按压在不必要时进行,锁定构件470伴随该按压而不必要地移位到开锁位置。
95.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按如下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
关于传递齿轮310的齿数及惰齿轮320的齿数能够适当变更。
96.·
也可以将停止装置40的箱体100固定于门20,另一方面将该装置40的电缆220的顶端连接到车身12。
·
也可以取代利用扇形齿轮340和齿条521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而利用例如蜗轮(worm wheel)和蜗杆齿轮(worm gear)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
97.·
适用停止装置40的门也可以是使位于车辆侧部的开口部开闭的门。作为这样的门,可以是通过绕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而进行开闭动作的门、通过绕在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而进行开闭动作的门。附图标记说明
98.20:门40:停止装置210:滚筒220:电缆230:盘簧310:传递齿轮320:惰齿轮321:卡合突起330:从动齿轮340:扇形齿轮430:棘轮齿轮470:锁定构件471:爪500:顶出单元510:筒体517:退避槽518:底面520:顶出体521:齿条523:连结部530:推压体540:转动体542:肋550:螺旋弹簧560:连结体562:弯曲轴600:撤销机构610:撤销杆616:长孔620:螺旋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