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辐、包含该轮辐的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88305发布日期:2021-08-06 18:4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辐、包含该轮辐的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辐、包含该轮辐的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轮作为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部件,必须满足一定的疲劳寿命。现阶段的车轮是由轮辐与轮辋过盈配合再焊接固定而成,车轮转动过程中轮辐和轮辋之间配合处的摩擦力不够大,致使焊缝处需承受较大的扭矩,从而造成焊缝处轮辋材料容易开裂,车轮的径向疲劳强度较低。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辐、包含该轮辐的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辐,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圆盘与侧体;所述侧体上圆周、下圆周及环面,所述环面设于所述上圆周与下圆周之间,所述上圆周与所述圆盘连接;其中,所述下圆周包括若干条第一圆弧与若干条第二圆弧,所述第一圆弧与所述第二圆弧为同心圆弧且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下圆周采用不同半径的圆弧分布,后续轮辋与轮辐拼接在第二圆弧处时,可提高轮辐与轮辋产生相对转动的阻力,减小焊缝处承受的扭矩,提高车轮径向疲劳强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比第二圆弧的半径大0.3mm~0.8mm。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半径差值控制在此范围内可以在满足后续安装的同时,提高阻力,若小于0.3m,则会因半径相差过小,起不到提高阻力的作用,半径相差过大,则会后续在安装轮辋进行焊接时产生缝隙。进一步,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比第二圆弧的半径大0.5mm。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半径差值控制在此范围内,进一步,所述上圆周的半径小于所述下圆周的半径。一种车轮,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车轮包括上述轮辐及设于所述侧体外侧的轮辋,沿所述轮辋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下圆周过盈配合且采用焊接固定,焊接缝在所述第二圆弧处。进一步,所述焊接缝的长度小于第二圆弧的弧长。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此长度的焊缝可以进一步节省材料,节约成本。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外径。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内径相较于所述第一圆弧的外径小2.0mm~3.0mm。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轮辋内径与轮辐外径的差值控制在此范围内,可以保证轮辋与轮辐安装的牢固性,过盈量过小,两者安装不牢,过盈量过大,则在安装时,易将轮辋破坏。一种制造上述车轮的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所述轮辋的安装部与所述轮辐的下圆周采取过盈配合;步骤s2:将所述轮辋与所述轮辐在第二圆弧处焊接。附图说明图1为轮辐的俯视图;图2为车轮的俯视图;图3为车轮的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轮辐-1,轮辋-2,焊缝-3,圆盘-101,侧体-102,上圆周-1021,上圆周-1022,下圆周-1023,第一圆弧-1023a,第二圆弧-1023b,安装部-2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辐1,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盘101与侧体102,所述侧体102包括上圆周1022、下圆周1023及环面1021,环面1021设于所述上圆周1022与下圆周1023之间,上圆周1022与圆盘101连接,上圆周1022的半径小于下圆周1023的半径;其中,下圆周1023包括若干条第一圆弧1023a与若干条第二圆弧1023b,第一圆弧1023a与第二圆弧1023b为同心圆弧且间隔分布,第一圆弧1023a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1023b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圆弧1023a半径r1与第二圆弧1023b半径r2之间的差值如表1所示。表1不同型号轮辐的第一圆弧与第二圆弧的半径差值轮辐型号r1(mm)s1-10.3s1-20.5s1-30.7s1-40.8s1-50.2s1-60.9表1中,第一圆弧的半径r1与第二圆弧的半径r2差值以r1表示。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其具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的轮辐1及设于侧体外侧的轮辋2,沿轮辋2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安装部201,安装部201与轮辐的下圆周过盈配合且采用焊接固定,具体地,安装部201的内径小于第二圆弧1023b的差值,焊接缝3在第二圆弧1023b处,焊接缝3的长度小于第二圆弧1023b的弧长。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圆弧1023a的外径r1相较于安装部201内径的差值如表2所示。具体制造步骤包括:步骤s1:将所述轮辋的轮辐安装部与所述轮辐的下圆周采取过盈配合;步骤s2:将所述轮辋与轮辐在第二圆弧处焊接。表2不同型号的车轮参数车轮型号轮辐型号r2(mm)s2-1s1-12.5s2-2s1-22.5s2-3s1-32.5s2-4s1-42.8s2-5s1-22.0s2-6s1-23.0s2-7s1-52.5s2-8s1-21.8s2-9s1-63.2在表2中,轮辐外径相较于轮辋内径的差值以r2表示。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传统结构的车轮,其产品型号为d1。具体地,传统结构较于实施例1相比,其轮辐1的下半周1023为单一半径的圆周。轮辐外径与轮辋内径的差异与s2-2型号车轮相同。制造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将实施例2及的车轮进行耐疲劳测试,测试的具体方法为:用车轮疲劳试验机在相同载荷下进行径向疲劳试验,记录车轮疲劳寿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2车轮耐疲劳测试结果车轮型号疲劳寿命(万次)s2-181s2-285s2-380s2-480s2-576s2-679s2-773s2-870s2-971d150从表3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结构,实施例2车轮的耐疲劳测试结果高达70万次以上。与此同时,第一圆弧1023a与第二圆弧1023b的半径差值、第一圆弧1023a外径与安装部201内径差值也是影响车轮耐疲劳性质的因素,将第一圆弧1023a的半径r1与第二圆弧1023b的半径r2差值r1控制在0.3mm~0.8mm范围,轮辐1外径相较于轮辋2内径的差值r2控制在2.0~3.0mm范围,车轮的耐疲劳测试结果高达75万次以上;将第一圆弧1023a的半径r1与第二圆弧1023b的半径r2差值r1控制在0.3mm~0.8mm范围,轮辐1外径相较于轮辋2内径的差值r2控制在2.5~3.8mm范围,车轮的耐疲劳测试结果高达80万次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