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

文档序号:25681939发布日期:2021-06-29 23:5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


背景技术:

2.市面上一些改车族为了让自己的汽车更加好看,为了显示自己的汽车和其他车辆的不同,往往对其轮胎上的轮毂进行改进,其中较为常见的使通过独立的盖板将轮毂完全遮挡住,这样相比于传统的汽车轮毂,其更具有独特性。但这样的做在汽车刹车后,刹车片后的表面会产生大量热,由于其密闭性比较好,进而影响到了热量的排放,容易对汽车车毂的表面造成高温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包括壳盖、多个套筒、箱体、套在车轴的管箍、螺纹杆、复位弹簧、连接座、风扇、支座、推块、两个气体加热组件、联动杆、金属刹车片、转动风扇、多个卡杆和翻板。多个卡杆和套筒均设置在壳盖的一侧,多个翻板铰接在壳盖的另一侧,所述翻板与套筒一一对应。所述套筒位于轮毂的开口处,相邻两个卡杆夹在轮毂支撑处的两侧,所述支座设置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支座,所述推块设置在螺纹杆的靠近翻板的一端上,所述风扇设置在螺纹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套筒内。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套在螺纹杆上,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相连;
7.优选的,所述金属刹车片设置在轮毂的内侧,所述箱体设置在管箍上。所述联动杆枢接在箱体靠近金属刹车片的内壁上,两个气体加热组件以联动杆为中心对称设置在联动杆两侧上。所述联动杆的一端穿过箱体并与转动风扇相连。所述气体加热组件与风扇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气体加热组件包括磁性导热块、辅助活塞、弹簧、辅助套筒、通孔和单向压力阀。所述辅助套筒设置在箱体和金属刹车片之间,所述箱体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辅助活塞一端滑动配合在箱体内,所述辅助活塞与箱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穿过环形滑槽和联动杆并延伸至箱体内,所述磁性导热块设置在辅助套筒一端上。所述磁性导热块与金属刹车片紧密贴合,所述通孔开设在磁性导热块上。所述单向压力阀设置在辅助套筒的侧面,所述辅助套筒与转动风扇相对应,所述辅助活塞与磁性导热块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弹簧套在辅助活塞上,所述弹簧设置在联动杆和辅助活塞之间。
9.优选的,还包括两个鼓风组件,所述鼓风组件设置在箱体内。所述鼓风组件包括风箱、活塞、主通管、进风口、出风口和传动座。所述传动座滑动配合在箱体内并与辅助活塞相连,所述风箱设置在箱体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风箱上,所述活塞一端滑动配合在风箱内并
与风箱内壁紧密贴合,另一端与传动座相连。所述主通管设置在箱体内,所述风箱通过出风口与主通管相通。
10.优选的,还包括吹风管和联动杆,所述吹风管设置在管箍上。所述吹风管通过导管与主通管相通,所述联动杆设置在活塞和传动座之间。
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位置位于车轴的顶部,所述吹风管的位置位于车轴靠近车尾的一侧上。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通过设置的壳盖、多个套筒、箱体、套在车轴的管箍、两个气体加热组件、联动杆、金属刹车片、转动风扇、多个卡杆和翻板的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发明利用刹车后刹车片因摩擦产生的高温进而迫使活塞内的空气碰撞产生的推力进而推动位于轮毂1上的封闭外壳的开孔进行开合散热,有效解决传统的轮毂1上外壳的完全遮盖而导致其车轮刹车后其热量很难散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第一立体图;
16.图2为本发明第二立体图;
17.图3为本发明后视图;
18.图4为本发明侧视图;
19.图5为本发明侧面剖视图;
20.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图。
21.图中:1轮毂、2壳盖、3翻板、4卡杆、5套筒、6箱体、7鼓风组件、8风箱、9活塞、10出风口、11主通管、12联动杆、13吹风管、14管箍、15金属刹车片、16复位弹簧、17连接座、18推块、19螺纹杆、20支座、21风扇、22进风口、23传动座、24辅助活塞、25弹簧、26辅助套筒、27磁性导热块、28气体加热组件、29通孔、30转动风扇、31联动杆、32单向压力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如图1

6所示,包括壳盖2、多个套筒5、箱体6、套在车轴的管箍14、螺纹杆19、复位弹簧16、连接座17、风扇21、支座20、推块18、两个气体加热组件28、联动杆31、金属刹车片15、转动风扇30、多个卡杆4和翻板3。多个卡杆4和套筒5均设置在壳盖2的一侧,多个翻板3铰接在壳盖2的另一侧,翻板3与套筒5一一对应。套筒5位于轮毂1的开口处,相邻两个卡杆4夹在轮毂1支撑处的两侧,支座20设置在套筒5的内壁上。螺纹杆19的一端螺纹配合在支座20,推块18设置在螺纹杆19的靠近翻板3的一端上,风扇21设置在螺纹杆19的另一端上。复位弹簧16设置在套筒5内。连接座17的一端套在螺纹杆19上,另一端与复位弹簧16相连;
23.金属刹车片15设置在轮毂1的内侧,箱体6设置在管箍14上。联动杆31枢接在箱体6靠近金属刹车片15的内壁上,两个气体加热组件28以联动杆31为中心对称设置在联动杆31两侧上。联动杆31的一端穿过箱体6并与转动风扇30相连。气体加热组件28与风扇21相对应。
24.气体加热组件28包括磁性导热块27、辅助活塞24、弹簧25、辅助套筒26、通孔29和单向压力阀32。辅助套筒26设置在箱体6和金属刹车片15之间,箱体6开设有环形滑槽。辅助活塞24一端滑动配合在箱体6内,辅助活塞24与箱体6的内壁紧密贴合。弹簧25另一端分别穿过环形滑槽和联动杆31并延伸至箱体6内,磁性导热块27设置在辅助套筒26一端上。磁性导热块27与金属刹车片15紧密贴合,通孔29开设在磁性导热块27上。单向压力阀32设置在辅助套筒26的侧面,辅助套筒26与转动风扇30相对应,辅助活塞24与磁性导热块27之间留有空间。弹簧25套在辅助活塞24上,弹簧25设置在联动杆31和辅助活塞24之间。
25.通过设置的磁性导热块27、辅助活塞24、弹簧25、辅助套筒26、通孔29和单向压力阀32的配合,利用刹车时,金属刹车片15因摩擦而使得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接着迫使辅助套筒26内的空气膨胀,并推动弹簧25移动。由于不断加热气体,当辅助套筒26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此时单向压力阀32就会将该气体排出,同时转动风扇30受到气体推动进而转动的方式,将两个辅助套筒26交替使用,既可以防止过高温度对单一的辅助套筒26造成损坏,又可以将其内的气体从轮毂1的开口中排出,方便其他部件对于该排出的气体进行有效利用。
26.通过设置的螺纹杆19、复位弹簧16、连接座17、风扇21、支座20、推块18的相互配合,利用从辅助套筒26排出的气体推动其将翻板3顶开,进而起到通风散热作用,同时在排出气体后自行关闭也不会影响封闭外壳的整体外观,而且相比之间通过气体推开翻板3的方式,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利用风扇在转动的惯性,进而可以实现即使气流停止吹动,也可以让翻板3保持一定时间的顶开状态,延长其通风散热时间。
27.还包括两个鼓风组件7,鼓风组件7设置在箱体6内。鼓风组件7包括风箱8、活塞9、主通管11、进风口22、出风口10和传动座23。传动座23滑动配合在箱体6内并与辅助活塞24相连,风箱8设置在箱体6内。进风口22设置在风箱8上,活塞9一端滑动配合在风箱8内并与风箱8内壁紧密贴合,另一端与传动座23相连。主通管11设置在箱体6内,风箱8通过出风口10与主通管11相通。
28.还包括吹风管13和联动杆12,吹风管13设置在管箍14上。吹风管13通过导管与主通管11相通,联动杆12设置在活塞9和传动座23之间。
29.箱体6的位置位于车轴的顶部,吹风管13的位置位于车轴靠近车尾的一侧上。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当人员正常开车并刹车时,此时金属刹车片15因摩擦而使得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接着迫使辅助套筒26内的空气膨胀,并推动弹簧25移动。由于不断加热气体,当辅助套筒26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此时单向压力阀32就会将该气体排出,同时转动风扇30受到气体推动进而转动,将另一个新的辅助套筒26移动到原来位置并通过磁力吸附在金属刹车片15上,而原本在与金属刹车片15上的辅助套筒26因与金属刹车片15分离而将气体从通孔29排出,从通孔29排出的气体通过轮毂1的开口并与套筒5内的风扇21接触,迫使风扇21转动,带动推块18将翻板3顶开,将其排放到外界,同时由于风扇21转动带有一定惯性,所以气体喷出后也会将在翻板3保持一定时间的顶开状态,再通过复位弹簧16实现翻板3关闭。
31.综上所述,该封闭面透气型汽车轮毂单元,通过设置的壳盖2、多个套筒5、箱体6、套在车轴的管箍14、两个气体加热组件28、联动杆31、金属刹车片15、转动风扇30、多个卡杆4和翻板3的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发明利用刹车后刹车片因摩擦产生的高温进而迫使活塞内
的空气碰撞产生的推力进而推动位于轮毂1上的封闭外壳的开孔进行开合散热,有效解决传统的轮毂1上外壳的完全遮盖而导致其车轮刹车后其热量很难散出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