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9487发布日期:2022-03-30 11:3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车载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能够安装儿童座椅的车载座椅。


背景技术:

2.通常,车载座椅各具有支撑座椅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以及支撑座椅乘员的臀部的座椅座垫。儿童座椅常常被安装在这种车载座椅的座椅座垫上。在这种布置中,车载座椅各设置有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连接到放置在座椅上的儿童座椅的连接部,以保持住儿童座椅。这种锚固件是不美观的,并且因此常常设置方形管或盖子以在不使用时覆盖和隐藏锚固件。然而,当设置这种方形管或盖子时,会导致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35132号(jp 2009-035132 a)公开了一种车载座椅,其利用座椅座垫覆盖和隐藏锚固件,而不是设置盖子等来隐藏锚固件。在jp 2009-035132 a中,在座椅座垫下方设置板,儿童座椅能够放置在所述板上。当附接儿童座椅时,将座椅座垫从车载座椅卸下,从而使锚固件和板暴露在外部。将儿童座椅放置在该板上,并将儿童座椅朝向座椅的后侧按压,从而将连接部连接到锚固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jp 2009-035132a的技术,不需要用于隐藏锚固件的盖子,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然而,在jp 2009-035132 a中,在将儿童座椅固定到车载座椅时,需要将儿童座椅朝向锚固件侧按压,同时在视觉上确认儿童座椅的连接部和设置在车载座椅中的锚固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工作往往很繁琐。特别地,在能见度差的环境下(如在夜间等),在视觉上确认连接部与锚固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困难的,并且因此儿童座椅的固定往往是费时的。
5.因此,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能够使儿童座椅的固定更容易的车载座椅。
6.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载座椅包括支撑座椅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支撑座椅乘员的臀部的座椅座垫以及构造为固定儿童座椅的锚固件。座椅座垫包括座椅座垫基部、能够从座椅座垫移除的座椅座垫软垫以及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设置在座椅座垫基部与座椅座垫软垫之间并且用作儿童座椅的放置面。锚固件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处:锚固件被附接到座椅座垫的座椅座垫软垫覆盖和隐藏,并且在将座椅座垫软垫从座椅座垫移除时锚固件暴露在外部。在支撑面板中设置有引导沟槽,其将从儿童座椅突出的连接部引导至锚固件。
7.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在支撑面板中设置引导沟槽,使得即使在视觉确认位置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连接部引导至锚固件。结果,能够更容易地将儿童座椅固定到车载座椅。
8.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支撑面板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可以大于座椅座垫软垫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
9.增加支撑面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能够确实地防止儿童座椅意外地从支撑面板上跌落。另一方面,座椅座垫软垫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保持得小,从而确保了座椅的舒适
性。
10.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附接到座椅座垫的座椅座垫软垫的表面可以是大致水平的。
11.另外,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座椅座垫还可以包括座椅座垫缓冲构件,其布置在座椅座垫基部和支撑面板之间,所述座椅座垫缓冲构件由发泡材料制成。
12.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在引导沟槽的底面处可以设置有切口部,所述锚固件插入到所述切口部中。
13.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引导沟槽的宽度可以大于锚固件的宽度。
14.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锚固件可以包括一对腿部以及与儿童座椅接合的中间部。腿部可以从座椅座垫基部向上并向前延伸,并且中间部可以位于与儿童座椅的连接部大致相同的高度。
15.在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载座椅中,在引导沟槽的底面处可以设置有多个切口部,所述锚固件插入到所述切口部中。每个切口部可以对应于锚固件的腿部中的一个。
16.根据该构造,重力方向上的冲击被座椅座垫缓冲构件吸收,并且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支撑面板的变形或损坏。
17.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的车载座椅,能够更加容易地固定儿童座椅。
附图说明
18.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19.图1是车载座椅的立体图;
20.图2是车载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21.图3是支撑面板的立体图;
22.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平面上的座椅座垫的截面图;以及
23.图5是示出儿童座椅已被固定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车载座椅10的构造。图1是车载座椅10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车载座椅1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中注意到的是,前(fr)、上(up)和右(rh)分别表示座椅乘员所见的向前方向、向上方向和向右方向。另外,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以下描述中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是座椅乘员所见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25.该车载座椅10被安装在车辆中以供车辆的乘员就座。尽管没有特别限制安装有车载座椅10的车辆类型,但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载座椅10安装在由非特定乘客乘坐的车辆中,例如,诸如公交车等。另外,没有特别规定车载座椅10的安装方位。例如,车载座椅10可以安装成确定方位为使得座椅乘员面向车辆的行驶方向,或者可以安装成确定方位为使得车辆的行驶方向是座椅乘员所见的左方向或右方向。儿童座椅100能够被固定到该车载座椅10,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26.车载座椅10设置有支撑座椅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12和支撑座椅乘员的臀部的座椅座垫14。座椅靠背12进一步具有座椅靠背基部16、座椅靠背面板22和座椅靠背缓冲构
件24。在下文中,座椅靠背基部16、座椅靠背面板22和座椅靠背缓冲构件24将分别被写成“sb基部16”、“sb面板22”和“sb缓冲构件24”。
27.sb基部16是用于支撑通过sb面板22施加到车载座椅10的负荷的基部构件。在该实施例中,sb基部16是构成车辆的本体的本体面板18的一部分,并且其与后述的座椅座垫基部28一体形成。本体面板18由薄金属板制成,并且接合到车辆的结构构件。该结构构件可被构造为与本体面板18完全分离的构件,或者本体面板18的一部分可用作结构构件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结构构件20例如可以通过将具有大致帽状截面的面板构件接合到本体面板18的后面来进行构造,例如,如图4所示。
28.sb面板22布置在sb基部16的前方,并且用作所谓的背架(backrest),所述背架是与座椅乘员的背部接触的部分。该sb面板22是由树脂制成的板构件。sb面板22保持其形状到如下的程度:即使座椅乘员向后靠,sb面板22也不会变形。该sb面板22是液体不可渗透的,并且因此能够通过用湿布擦拭而容易地清洁。sb面板22和缓地弯曲,以匹配座椅乘员背部的形状。也就是说,sb面板22以横向方向上的中间向后突出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持座椅乘员的背部的方式弯曲。另外,人体的背部通常在上下方向上具有s形弯曲。sb面板22和缓地弯曲,使得上下方向上的中间向前突出,以便遵循座椅乘员的背部的这种弯曲。
29.现在,在安装于乘用车中的车载座椅10中,通常在座椅靠背12中设置有由缓冲材料制成的软垫构件。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12中没有设置这种软垫构件,并且做出使得座椅乘员的背部与刚性的sb面板22接触的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因在于使座椅靠背12保持在卫生状态。也就是说,作为软垫构件的材料的缓冲材料具有诸如污物(如污渍)易渗入、以及一旦附着污物不容易去除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载座椅10安装在由非确定乘客乘坐的车辆中,并且因此存在使座椅靠背12保持在卫生状态的强烈要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12中没有设置容易允许污物的附着的软垫构件,并且将作为刚性的树脂面板的sb面板22用作座椅靠背12的背架。污物不易渗入sb面板22,能够通过利用湿布等擦拭来清洁sb面板22,并且因此能够容易使sb面板22保持在卫生状态。
30.然而,这种刚性的sb面板22具有冲击吸收差的问题。也就是说,由缓冲材料制成的软垫构件能够通过变形吸收一定量的碰撞时作用在座椅乘员上的冲击。另一方面,sb面板22不能充分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并且存在对座椅乘员施加更大的负荷以及sb面板22会不可逆地变形或破裂的担心。
31.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由发泡材料制成的sb缓冲构件24设置在sb面板22和sb基部16之间。sb缓冲构件24由发泡材料(例如发泡聚丙烯等)形成。sb缓冲构件24在sb面板22的大致中间处布置在sb面板22的后面。sb缓冲构件24的前面和缓地弯曲以遵循sb面板22的后面。
32.当冲击负荷由于车辆碰撞而沿向后方向作用在座椅乘员上时,该sb缓冲构件24在sb面板22损坏之前表现出压缩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负荷。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sb面板22的不可逆的变形或损坏。另外,冲击负荷被sb缓冲构件24吸收,由此能够减少碰撞对座椅乘员的背部的影响。另外,在具有优异的冲击吸收功能的同时,sb缓冲部件24是发泡构件并且因此是非常轻量的。因此,设置sb缓冲构件24能够减轻车载座椅10的重量,同时保持优异的碰撞吸收功能。注意到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sb面板22的大致中间部处仅设置了一个sb缓冲构件24,但是可以适当地改变sb缓冲构件24的形状、数量和位置。
33.接下来,将描述座椅座垫14的构造。座椅座垫14具有座椅座垫基部28、座椅座垫软垫30、支撑面板32和座椅座垫缓冲构件34。注意到的是,在下文中,座椅座垫基部28、座椅座垫软垫30和座椅座垫缓冲构件34将分别被写成“sc基部28”、“sc软垫30”和“sc缓冲构件34”。
34.sc基部28是用于支撑通过座椅座垫14施加到车载座椅10的负荷的基部构件。在该示例中,与sb基部16相同,sc基部28为构成车辆的本体的本体面板18的一部分,并且与sb基部16成为一体。sc基部28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车辆的结构构件接合。
35.sc软垫30是由缓冲材料(如聚氨酯泡沫等)制成的软垫。该sc软垫30被设置以分散座椅乘员的身体接触压力并且提高舒适性。现在,从卫生的角度出发,座椅靠背12中没有设置软垫构件。还能够想到以相同的方式从座椅座垫14省略软垫构件,但是与座椅靠背12相比,更多的身体接触压力被施加到座椅座垫14。当将软垫构件从该座椅座垫14省略时,显著减少了座椅乘员的舒适度。因此,分散座椅乘员的身体接触压力的sc软垫30被设置在座椅座垫14中。与sb面板22相比,该sc软垫30具有污物容易渗入的问题,但是如将在稍后描述的那样,sc软垫30是能够从座椅座垫14卸下的。因此,当污物附着在sc软垫30上或发生其他类似情况时,能够将sc软垫30从座椅座垫14移除并且清洗或更换为新的sc软垫30,从而保持一定水平以上的环境卫生。
36.图3是支撑面板32的立体图,并且图4是在沿着图3中的线iv-iv的平面上的座椅座垫14的截面图。sc软垫30可拆卸地安装在座椅座垫14上。在sc软垫30被安装在座椅座垫14上的安装状态下,sc软垫30能够覆盖和隐藏支撑面板32,如图1和图4所示。另外,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用于固定儿童座椅的锚固件40设置在座椅座垫14中。在安装状态下,sc软垫30能够覆盖和隐藏锚固件40,如图4所示。当sc软垫30被从座椅座垫14上移除并处于拆卸状态时,支撑面板32和锚固件40暴露在外部。
37.另外,sc软垫30的表面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处和缓地凹陷,以便符合座椅乘员的臀部的形状,如图4所示。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座椅乘员的臀部。另外,sc软垫30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倾斜度)l1是朝向前方的向上倾斜。sc软垫30的倾斜l1在此是指当在安装状态下将平板放置在sc软垫30上时该平板的倾斜,并且该倾斜l1在图4的示例中由连接sc软垫30前部的顶点和其后部的顶点的直线表示。sc软垫30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l1比支撑面板32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倾斜度)l2和缓,即倾斜l1处于接近水平的角度。
38.支撑面板32是设置在sc基部28和sc软垫30之间的树脂构件。支撑面板32的上表面是放置儿童座椅100的放置面,如图5所示。图5是示出儿童座椅100固定到车载座椅10的截面图。支撑面板32的上表面的前端周围的区域是大致水平的面,但除该区域之外的大部分区域朝向前方向上倾斜。因此,支撑面板32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l2(见图4)(即,在将平板放置在支撑面板32上时平板的倾斜)是朝向前方的向上倾斜。注意到的是,放置面的倾斜是法律规定的,以防止儿童座椅100从放置面上跌落。支撑面板32的倾斜l2被设定为满足法律规定的这种标准,并且大于sc软垫30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l1。
39.注意到的是,能够想到将儿童座椅100放置在sc软垫30上而不是放置在支撑面板32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sc软垫30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ll以满足法律规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稳定地放置儿童座椅100,但是减少了坐在座椅座垫14上的舒适度。如本实施例那样,sc软垫30是可拆卸的并且儿童座椅100被放置在设置于座椅座垫14
下侧的支撑面板32上的构造,能够保持坐在座椅座垫14上的舒适度(即sc软垫30近似于水平),同时儿童座椅100能够被稳定地固定。
40.引导沟槽36和切口部38形成在支撑面板32的后端附近,如图3所示。在描述引导沟槽36和切口部38之前将描述锚固件40。锚固件40是与从儿童座椅100突出的连接部102(见图5)接合从而将儿童座椅100固定到车载座椅10的构件。关于固定儿童座椅100,广泛使用称为isofix的标准。符合isofix的儿童座椅100具有设置在其后端的棒状连接部102,如图5所示。锚固件40是能够与这些连接部102接合的金属配件。锚固件40通过将线材弯曲成大致向下的字母u形而构造,如图2所示,各锚固件包括一对腿部40a和连接这些腿部40a的中间部40b。腿部40a的基端(即,中间部40b相反侧的端部)通过焊接等固定到sc基部28,并且腿部40a从sc基部28向上并向前延伸。中间部40b是与连接部102接合的部分,并且位于与放置在支撑面板32上的儿童座椅100的连接部102大致相同的高度。将这种锚固件40中的两个在其间沿左右方向具有间隔地设置在座椅座垫14的后端附近。
41.引导沟槽36分别设置在支撑面板32的与锚固件40对应的部分处,即,设置在支撑面板32的后端附近的左右两端附近。在引导沟槽36的底面处设置有切口部38,锚固件40的腿部40a插入该切口部38中。更具体地,设置有多个切口部38,各个切口部38与锚固件40的腿部40a中的一个相对应。引导沟槽36是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深度朝向后端逐渐增加的沟槽。引导沟槽36具有略大于锚固件40的宽度。因此,一旦儿童座椅100的连接部102进入引导沟槽36,则连接部102相对于锚固件40的位置不会有很大的偏差,并且因此连接部102能够容易地连接到锚固件40。结果,即使在视觉上难以确认位置关系的情况(例如在夜间等)下,连接部102也能够相对容易地连接到锚固件。
42.现在,传统上,在许多车辆中,由于设计相关的原因,锚固件40被方管包围以隐藏锚固件40,或者设置盖子以覆盖和隐藏通向锚固件40的开口。然而,设置这种方管或盖子导致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在该示例中,锚固件40设置在锚固件40被安装到座椅座垫14的sc软垫30覆盖和隐藏的位置处。结果,不需要单独设置方管或盖子,并且能够保持部件数量少。另外,锚固件40从支撑面板32大幅地突出,并且因此当sc软垫30被从座椅座垫14上移除时,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锚固件40的位置。结果,通过该实施例能够简化固定儿童座椅100的工作。
43.sc缓冲构件34设置在支撑面板32和sc基部28之间。与sb缓冲构件24一样,sc缓冲构件34由发泡材料(如发泡聚丙烯等)形成。该sc缓冲构件34位于支撑面板32的大致中间部,并且其表面沿着支撑面板32朝向前方向上倾斜。设置该sc缓冲构件34使得竖直方向上的负荷能够被吸收,同时使车载座椅10保持轻量。通过sc缓冲构件34吸收竖直方向上的负荷能够有效地抑制支撑面板32的变形或损坏。注意到的是,可以适当改变sc缓冲构件34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44.在将儿童座椅100固定到车载座椅10时,将sc软垫30从座椅座垫14上移除,并且将儿童座椅100放置在支撑面板32上,如图5所示。此时,支撑面板32朝向前方向上大幅地倾斜,并且因此儿童座椅100也朝向前方向上倾斜。结果,儿童座椅100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容易沿朝向座椅靠背12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够确实地防止儿童座椅100意外地从支撑面板32上跌落。
45.一旦将儿童座椅100放置在支撑面板32上,则执行该工作的人员将儿童座椅100朝
向座椅靠背12侧按压,直到连接部102与锚固件40接触并且接合。此时,连接部102从儿童座椅100的后端突出,并且一旦这些连接部102进入引导沟槽36,则自然地调节连接部102相对于锚固件40的位置。结果,即使在视觉上难以确认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连接部102与锚固件40连接,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固定儿童座椅100。
46.如从上面的描述中能够清楚地理解,该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构造:通过从座椅座垫14移除sc软垫30而使支撑面板32和锚固件40暴露在外部,以及进一步地,将连接部102引导至锚固件40的引导沟槽36设置在支撑面板32中。根据该构造,能够容易地将儿童座椅100固定到车载座椅10。注意到的是,至此描述的构造是示例,并且只要通过从座椅座垫14移除sc软垫30而使支撑面板32和锚固件40暴露在外部,并且支撑面板32设置有将连接部102引导至锚固件40的引导沟槽36,则可以适当地改变其他构造。例如,可以省略sb缓冲构件24和sc缓冲构件34。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12中没有设置软垫构件,但是代替sb面板22或除了sb面板22之外,可以在座椅靠背12中设置某种软垫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