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轮及具有防滑轮的儿童用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3435发布日期:2021-09-29 02:1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防滑轮及具有防滑轮的儿童用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防滑轮领域,具体涉及防滑轮及具有防滑轮的儿童用电动车。


背景技术:

2.汽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代步工具,同时少儿用的电动在游乐场和家庭中也越来越多,在冬季冰雪天气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北方冬季冰雪期长达100天左右,冰雪覆盖道路,使公路交通运输面临很多困难。事故经常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在冰雪覆盖道路更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汽车防滑装置。是不可缺少必备的一项工具。
3.cn200820010499.4公开的一种汽车防滑轮胎,通过在防滑轮胎胎面上均匀分布有防滑金属钉螺母(2),防滑金属钉螺母(2)上固定安装防滑长钉(8)、防滑平钉(9)、防滑尖钉(10)、防滑沙漠钉(11),每段防滑轮胎两侧边缘上均匀分布有固定折叶(4),相邻两段防滑轮胎的固定折叶(4)用固定穿梢(5)固定连接。该防滑轮胎能延长汽车寿命,增加车胎稳定性、承载能力。该防滑轮胎适宜在冰雪路面。但是该防滑轮胎的的防滑长钉(8)都是裸露在外面的,容易对人员照成伤害,同时在正常的路面上行驶会照成行驶颠簸阻力大等问题;cn106739824a公开一种摩托车专用防滑轮胎,是由防滑轮胎、防滑轮胎、防滑轮胎、防滑金属钉组成,防滑轮胎、防滑轮胎、防滑轮胎之间有缝隙,防滑轮胎胎面上均匀分布有两排防滑金属钉,两排防滑金属钉之间呈交错排列,防滑轮胎内侧均匀分布有两排三十九个固定拉环,每段防滑轮胎有十三个固定拉环,防滑轮胎内一侧有六个固定拉环,另一侧有七个固定拉环,防滑轮胎内一侧有七个固定拉环,另一侧有六个固定拉环,防滑轮胎内一侧有六个固定拉环,另一侧有七个固定拉环,防滑轮胎两侧固定拉环用固定拉绳来回折返固定在摩托车内圈上。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安装在摩托车轮胎上地防滑轮胎,使摩托车在雪地和冰面上行驶自如,安全可靠,以上两种方案均存在防滑的锚定装置裸露在我容易照成人员安全且不能很好的适应正常的路面,现提出一种可以对锚定装置进行隐藏的轮胎,同时可以更具需要选择锚定装置是否与底面进行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滑轮及具有防滑轮的儿童用电动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结冰路面上难以获得足够抓地力的问题。
5.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防滑轮,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轮毂,旋转轮毂上设有弹性橡胶圈,旋转轮毂上设有第一内齿轮,连接轴上设有第一安装盘,第一安装盘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内齿轮相互啮合,连接轴上设有第二安装盘,旋转轮毂活动安装在第二安装盘上;旋转轮毂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弹性橡胶圈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活动安装有第一定位钉,第一定位钉一端位于第二通孔内,连接轴上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一抵触板,第一安装板的轴线垂直向下,如此通过电动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来带动旋转轮毂旋转,旋转轮毂旋转带动弹性橡胶圈弹性橡胶圈旋转来使小车运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钉依次分为抵触段、过度段和破冰段,所述过度段上设有弹簧安装环,弹簧安装环与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弹簧;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来使第一定位钉可以自动回位,同时第一抵触板可以通过气缸推动,来调节位置如此在正常的路面上行驶可以避免第一定位钉卡入底面导致车轮摩擦力过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抵触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抵触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可以使第一抵触板对第一定位钉抵触调整有延时。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盘上设有多个第一齿轮,第一安装盘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均速齿轮,第一均速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通过如此设计,多个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均速齿轮进行联动,如此可以保证旋转轮毂转速的稳定,第一均速齿轮活动安装在环形安装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端面抵触在第一内齿轮的侧面,通过如此设计,第一套筒沿着连接轴运动,使抵触第一内齿轮的侧面的压力加大来使旋转轮毂阻力旋转阻力加大来对车轮进行刹车,可以通过气缸来带动第一套筒运动。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齿条,第一安装块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通过第一转轴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来带动第一套筒运动,第一转轴通过旋转电机进行带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抵触板上设有第一抵触块,两个第一抵触块侧面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凸轮,第一凸轮侧面抵触在第一抵触块上;通过如此设计,第一凸轮旋转抵触第一抵触块使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抵触板相互远离,如此可以使第一抵触板与第一定位钉端抵触。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上方设有第一活动块,第一活动块上设有第二齿条与第三齿条,第三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活动块上方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活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上,第三转轴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14.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齿条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独齿块,第一齿条上开设有导向安装孔,独齿块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活动安装在导向安装孔内,导向柱与导向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触块上开设有凸轮卡槽,第一凸轮边缘位于凸轮卡槽内;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凸轮卡槽对第一凸轮进行定位,保证第一凸轮运动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车安装有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滑轮。
17.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18.1、通过电动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来带动旋转轮毂旋转,来使小车运动,连接轴一端固定安装在小车上,如此可以使四个车轮都可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如此可以避免小车在光滑的地面行驶因为一个车轮打滑导致牵引力减少,导致车辆无法运动;
19.2、第一抵触板抵触第一定位钉使第一定位钉突出第二通孔卡入冰面,旋转轮毂相对与连接轴旋转,弹性橡胶圈与底面接触的部位第一定位钉会受第一抵触板的抵触凸出第二通孔,其余部分则隐藏在第二通孔内,如此可以既保证车轮有足够的抓地力也避免第一定位钉裸露在外导致人员伤害。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定位钉安装示意图;
2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齿轮的安装示意图;
25.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安装板安装示意图;
27.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定位钉安装剖面图;
28.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套筒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套筒安装示意图;
30.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安装块安装示意图;
31.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安装块的安装示意图;
32.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一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4.一种防滑轮,包括连接轴1,连接轴1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轮毂2,旋转轮毂2上设有弹性橡胶圈3,旋转轮毂2上设有第一内齿轮23,连接轴1上设有第一安装盘11,第一安装盘11上设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与第一内齿轮23相互啮合,连接轴1上设有第二安装盘19,旋转轮毂2活动安装在第二安装盘19上;旋转轮毂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弹性橡胶圈3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31,第一通孔21内活动安装有第一定位钉22,第一定位钉22一端位于第二通孔31内,连接轴1上设有第一安装板13,第一安装板13上活动安装有第一抵触板14,第一安装板13的轴线垂直向下,如此通过电动带动第一齿轮18旋转,来带动旋转轮毂2旋转,旋转轮毂2旋转带动弹性橡胶圈弹性橡胶圈3旋转来使小车运动,连接轴1一端固定安装在小车上,如此可以使四个车轮都可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如此可以避免小车在光滑的地面行驶因为一个车轮打滑导致牵引力减少,导致车辆无法运动,同时第一抵触板14抵触第一定位钉22使第一定位钉22突出第二通孔31卡入冰面,旋转轮毂2相对与连接轴1旋转,弹性橡胶圈3与底面接触的部位第一定位钉22会受第一抵触板14的抵触凸出第二通孔31,其余部分则隐藏在第二通孔31内,如此可以既保证车轮有足够的抓地力也避免第一定位钉22裸露在外导致人员伤害。
35.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一定位钉22依次分为抵触段24、过度段26和破冰段25,所述过度段26上设有弹簧安装环27,弹簧安装环27与第一通孔2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8;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28来使第一定位钉22可以自动回位,同时第一抵触板14可以通过气缸推
动,来调节位置如此在正常的路面上行驶可以避免第一定位钉22卡入底面导致车轮摩擦力过大。
36.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5,第一抵触板14上设有第一导向柱16,第一导向柱16位于第一安装槽15内,第一安装板13与第一抵触板1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7;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可以使第一抵触板14对第一定位钉22抵触调整有延时。
37.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一安装盘11上设有多个第一齿轮18,第一安装盘1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均速齿轮4,第一均速齿轮4与第一齿轮18啮合;通过如此设计,多个第一齿轮18通过第一均速齿轮4进行联动,如此可以保证旋转轮毂2转速的稳定,第一均速齿轮4活动安装在环形安装槽12内。
38.在一些公开中,所述连接轴1上活动安装有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的端面抵触在第一内齿轮23的侧面,通过如此设计,第一套筒5沿着连接轴1运动,使51抵触第一内齿轮23的侧面的压力加大来使旋转轮毂2阻力旋转阻力加大来对车轮进行刹车,可以通过气缸来带动第一套筒5运动。
39.在一些公开中,所述连接轴1上设有第一安装块6,第一套筒5上设有第一齿条8,第一安装块6设有第一转轴61,第一转轴61上设有第二齿轮65,第二齿轮65与第一齿条8啮合;通过第一转轴61旋转带动第二齿轮65旋转,来带动第一套筒5运动,第一转轴61通过旋转电机进行带动。
40.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3和第一抵触板14上设有第一抵触块76,两个第一抵触块76侧面设有第二转轴73,第二转轴73上设有第一凸轮75,第一凸轮75侧面抵触在第一抵触块76上;通过如此设计,第一凸轮75旋转抵触第一抵触块76使第一安装板13和第一抵触板14相互远离,如此可以使第一抵触板14与第一定位钉22端抵触。
41.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二转轴73另一端安装有第三齿轮74,第三齿轮74上方设有第一活动块7,第一活动块7上设有第二齿条71与第三齿条72,第三齿条72与第三齿轮74啮合,第一活动块7上方设有第三转轴62,第三转轴62活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6上,第三转轴62上设有第四齿轮66,第四齿轮66与第二齿条71相互啮合;
42.所述第一转轴61上设有第一锥齿轮63,第三转轴62上设有第二锥齿轮64,第一锥齿轮63与第二锥齿轮64相互啮合,第一齿条8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独齿块82,第一齿条8上开设有导向安装孔81,独齿块82上设有导向柱83,导向柱83活动安装在导向安装孔81内,导向柱83与导向安装孔8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84;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第三齿条72与第三齿轮74使第一活动块7的运动带动第一凸轮75旋转来调节第一抵触板14的位置,第一锥齿轮63与第二锥齿轮64啮合使第一转轴61与第三转轴62相互联动,当电机带动第一转轴61正转时,因为第一齿条8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独齿块82,以为第二弹簧84的作用第二齿轮65与第一齿条8啮合关系一直保持且第一齿条8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如此第一活动块7的运动带动第一凸轮75调节第一抵触板14的位置,如此可以不使车轮进行刹车,当电机带动第一转轴61反转时,第一凸轮75旋转抵触第一抵触块76使第一安装板13和第一抵触板14相互远离,如此可以使第一抵触板14与第一定位钉22端抵触,第一齿条8带动第一套筒5沿着连接轴1运动,使51抵触第一内齿轮23的侧面的压力加大来使旋转轮毂2阻力旋转阻力加大来对车轮进行刹车,如此可以使刹车与第一抵触板14对第一定位钉22端抵触同时进行增加制动力。
43.进一步地,第四齿轮66为缺齿齿轮,第一活动块7的侧面设有回位弹簧,同时第二转轴73安装在第二转轴安装块上,第二转轴安装块安装在连接轴1上,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第三齿条72与第三齿轮74使第一活动块7的运动带动第一凸轮75旋转来调节第一抵触板14的位置,第一锥齿轮63与第二锥齿轮64啮合使第一转轴61与第三转轴62相互联动,当电机带动第一转轴61正转时,因为第一齿条8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独齿块82,以为第二弹簧84的作用第二齿轮65与第一齿条8啮合关系一直保持且第一齿条8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如此第一活动块7的运动带动第一凸轮75调节第一抵触板14的位置,如此可以不使车轮进行刹车,当离开冰面时电机带动继续带动第一转轴61正转,如此因为第四齿轮66为缺齿齿轮,第四齿轮66与第三齿条72与脱离啮合,如此第一活动块7通过的侧面设有回位弹簧进行回位接触第一抵触板14对其下方第一定位钉22的抵触。
44.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第一抵触块76上开设有凸轮卡槽77,第一凸轮75边缘位于凸轮卡槽77内;通过如此设计,可以通过凸轮卡槽77对第一凸轮75进行定位,保证第一凸轮75运动的稳定性。
45.在一些公开中,所述电动车安装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滑轮。
46.工作原理
47.通过使四个车轮都可以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如此可以避免小车在光滑的地面行驶因为一个车轮打滑导致牵引力减少,导致车辆无法运动,同时第一抵触板14抵触第一定位钉22使第一定位钉22突出第二通孔31卡入冰面,旋转轮毂2相对与连接轴1旋转,弹性橡胶圈3与底面接触的部位第一定位钉22会受第一抵触板14的抵触凸出第二通孔31,其余部分则隐藏在第二通孔31内,如此可以既保证车轮有足够的抓地力也避免第一定位钉22裸露在外导致人员伤害。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