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8996发布日期:2022-01-19 11: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支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
3.目前,汽车发动机需要通过支架总成进行支撑,支架总成包括后支架,传统的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汽车发动机重力的作用,使得后支架会挤压螺栓向下运动的趋势,导致螺栓倾斜,使得后支架与车体的连接不牢靠,甚至两者分离,进而不能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以解决目前后支架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汽车发动机重力的作用,使得后支架会挤压螺栓向下运动的趋势,导致螺栓倾斜,使得后支架与车体的连接不牢靠,甚至两者分离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包括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底座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固定板的表面两侧均设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发动机相抵的夹紧板,夹紧板与固定板可拆卸连接;还包括用于对第一螺栓支撑的支撑机构。
6.基础方案的优点:使用时,通过第一螺栓将底座固定在车体上,进而实现对固定板的定位;将发动机放在固定板上,带动两个夹紧板分别向两侧移动,使得发动机位于两个夹紧板之间,且两个夹紧板分别与发动机的两侧相抵,此时连接夹紧板与固定板以此实现对夹紧板的定位,即通过两个夹紧板实现对发动机的夹紧;再通过支撑机构对第一螺栓进行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支撑机构对第一螺栓进行支撑,进而避免第一螺栓向下运动,也避免了第一螺栓倾斜,即使得后支架与车体连接更牢靠,也保证了后支架与车体不会分离,进而保证了后支架对发动机支撑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后支架对发动机的支撑强度。
7.进一步,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板内部的腔室和开设在固定板底部的底槽,腔室与横向槽、底槽相通,腔室内滑动连接有联动块,底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且联动块与夹紧板、第一楔块固接;还包括随第一楔块横向移动而对第一螺栓支撑的支撑部。
8.通过上述设置,夹紧板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通过联动块带动第一楔块同步移动,第一楔块通过支撑部实现对第一螺栓的支撑。
9.进一步,支撑部包括开设在底座内部的活动室和开设在底座侧壁上的侧槽,且活动室与侧槽相通;第一螺栓穿过活动室,活动室内竖向滑动连接有用于被第一楔块挤压的第二楔块,且第二楔块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螺栓相抵的支撑臂;第一楔块与侧槽滑动连接,且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相抵。
10.通过上述设置,夹紧板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通过联动块还会带动第一楔块同步移动;第一楔块挤压第二楔块带动第二楔块在活动室内向上移动,进而第二楔块带动支撑臂向上移动;当夹紧板与发动机相抵时,支撑臂与第一螺栓的底部相抵;在完成对夹紧板的定位后,夹紧板通过联动块实现对第一楔块的定位,进而实现对第二楔块的定位,即第二楔块通过支撑臂实现对第一螺栓的支撑。
11.进一步,支撑臂上设有与第一螺栓相抵的弧形槽。
12.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弧形槽与第一螺栓的底部接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对第一螺栓支撑的稳定性。
13.进一步,固定板上竖向设有第一螺纹孔,夹紧板上竖向设有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相通的第二螺纹孔;还包括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
14.通过上述设置,将发动机放在固定板上,带动两个夹紧板分别向两侧移动,使得发动机位于两个夹紧板之间,且两个夹紧板分别与发动机的两侧相抵;并且,此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竖向相通,采用第二螺栓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此实现对夹紧板的定位,即通过两个夹紧板实现对发动机的夹紧。
15.进一步,底座上横向设有滑槽,且滑槽位于活动室的上方;第一楔块上设有延伸块,且延伸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16.通过上述设置,夹紧板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通过联动块、第一楔块还会带动延伸块同步移动,使得延伸块在滑槽内滑动,进而对夹紧板和第一楔块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两者横向移动的稳定性。
17.进一步,延伸块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相通的第三螺纹孔,第二螺栓能够与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18.通过上述设置,夹紧板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通过联动块、第一楔块还会带动延伸块同步移动,当夹紧板与发动机相抵时,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竖向相通,使得第二螺栓同时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此可加强对夹紧板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对发动机夹紧的稳定性;并且,夹紧板还能通过联动块、第一楔块、第二楔块加强对支撑臂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支撑臂对第一螺栓支撑的稳定性。
19.进一步,延伸块的底部设有与活动室相通的竖向槽,且竖向槽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块,且第一弧形块与导向槽之间设有弹簧;第二楔块上设有用于挤压第一弧形块的第二弧形块,且第二弧形块与竖向槽滑动配合;第二弧形块侧壁上设有用于第一弧形块伸入的限位槽。
20.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楔块和延伸块横向移动期间,第一楔块挤压第二楔块带动第二楔块在活动室内向上移动,第二楔块还会带动第二弧形块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弧形块伸入竖向槽内;第二弧形块继续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弧形块挤压第一弧形块向导向槽内移动,弹簧压缩;第二弧形块再继续向上移动,当夹紧板与发动机相抵时,第一弧形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入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延伸块的限位,进而加强对夹紧块和第一楔块的定位效果,进而加强对发动机的夹紧效果和加强对第二楔块的定位效果,即提高了发动机夹紧的稳定性和提高了对第一螺栓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实施例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2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固定板1、底座2、第一螺栓3、夹紧板4、第二螺栓5、联动块6、第一楔块7、第二楔块8、支撑臂9、延伸块10、竖向槽11、第一弧形块12、弹簧13、第二弧形块14。
25.实施例
26.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高强度发动机后支架,包括固定板1,且固定板1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底座2,底座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固定板1的表面两侧均开有横向槽,且横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用于与发动机相抵的夹紧板4,夹紧板4与固定板1可拆卸连接;固定板1上竖向开有第一螺纹孔,夹紧板4上竖向开有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相通的第二螺纹孔;还包括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栓5。
27.还包括用于对第一螺栓3支撑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板1内部的腔室和开设在固定板1底部的底槽,腔室与横向槽、底槽相通,腔室内滑动连接有联动块6,底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块7,且联动块6与夹紧板4、第一楔块7固接;以固定板1的俯视方向而言,腔室的宽度小于横向槽的宽度,底槽的宽度小于腔室的宽度;还包括随第一楔块7横向移动而对第一螺栓3支撑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开设在底座2内部的活动室和开设在底座2侧壁上的侧槽,且活动室与侧槽相通;第一螺栓3穿过活动室,活动室内竖向滑动连接有用于被第一楔块7挤压的第二楔块8,且第二楔块8上固接有用于与第一螺栓3相抵的支撑臂9;第一楔块7与侧槽滑动连接,且第一楔块7与第二楔块8相抵。
28.底座2上横向开有滑槽,且滑槽位于活动室的上方;第一楔块7上固接有延伸块10,延伸块10与滑槽滑动连接;延伸块10上开有用于与第一螺纹孔相通的第三螺纹孔,第二螺栓5能够与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29.延伸块10的底部开有与活动室相通的竖向槽11,且竖向槽11的侧壁上开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块12,且第一弧形块12与导向槽之间固接有弹簧13;第二楔块8上固接有用于挤压第一弧形块12的第二弧形块14,且第二弧形块14与竖向槽11滑动配合,即第二弧形块14能够在竖向槽11内横向滑动和竖向滑动;第二弧形块14侧壁上开有用于第一弧形块12伸入的限位槽,且第一弧形块12位于第二弧形块14的运动轨迹上。
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使用时,通过第一螺栓3将底座2固定在车体上,进而实现对固定板1的定位。
32.将发动机放在固定板1上,带动两个夹紧板4分别向两侧移动,使得发动机位于两个夹紧板4之间,且两个夹紧板4分别与发动机的两侧相抵;并且,此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竖向相通,采用第二螺栓5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此实现对夹紧板4的定位,即通过两个夹紧板4实现对发动机的夹紧。
33.夹紧板4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4通过联动块6还会带动第一楔块7同步移动;第一楔块7挤压第二楔块8带动第二楔块8在活动室内向上移动,进而第二楔块8带动支撑臂9向
上移动;当夹紧板4与发动机相抵时,支撑臂9与第一螺栓3的底部相抵;在完成对夹紧板4的定位后,夹紧板4通过联动块6实现对第一楔块7的定位,进而实现对第二楔块8的定位,即第二楔块8通过支撑臂9实现对第一螺栓3的支撑,进而避免第一螺栓3向下运动,也避免了第一螺栓3倾斜,即使得后支架与车体连接更牢靠,也保证了后支架与车体不会分离,进而保证了后支架对发动机支撑的稳定性。
34.夹紧板4横向移动期间,夹紧板4通过联动块6、第一楔块7还会带动延伸块10同步移动,使得延伸块10在滑槽内滑动,进而对夹紧板4和第一楔块7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两者横向移动的稳定性;当夹紧板4与发动机相抵时,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竖向相通,使得第二螺栓5同时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此可加强对夹紧板4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对发动机夹紧的稳定性;并且,夹紧板4还能通过联动块6、第一楔块7、第二楔块8加强对支撑臂9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支撑臂9对第一螺栓3支撑的稳定性。
35.第一楔块7和延伸块10横向移动期间,第一楔块7挤压第二楔块8带动第二楔块8在活动室内向上移动,第二楔块8还会带动第二弧形块14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弧形块14伸入竖向槽11内;第二弧形块14继续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弧形块14挤压第一弧形块12向导向槽内移动,弹簧13压缩;第二弧形块14再继续向上移动,当夹紧板4与发动机相抵时,第一弧形块12在弹簧13的作用下伸入限位槽内,以此实现对延伸块10的限位,进而加强对夹紧块和第一楔块7的定位效果,进而加强对发动机的夹紧效果和加强对第二楔块8的定位效果,即提高了发动机夹紧的稳定性和提高了对第一螺栓3支撑的稳定性。
36.本实施例中,支撑臂9上开有与第一螺栓3相抵的弧形槽;通过弧形槽与第一螺栓3的底部接触,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对第一螺栓3支撑的稳定性。
37.本实施例中,夹紧板4上固接有与发动机相抵的橡胶层;通过橡胶层代替夹紧板4直接与发动机接触,有效降低了对发动机的磨损;并且,橡胶层具有弹性,能够更贴合发动机的侧壁,夹紧效果更佳,实用性更强。
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