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9817发布日期:2022-06-04 22:0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2.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往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的非对称的胎面图案。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有内侧横槽,其从比车辆内侧的接地端更接近车辆内侧的位置延伸至轮胎赤道。期望所述充气轮胎通过所述内侧横槽将胎冠陆地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排出至车辆内侧。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0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近年来,需求能够应对各种路面的轮胎。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可得到高的湿地性能,但对于提高雪地性能仍有改善的余地。
8.另一方面,提高了湿地性能、雪地性能的轮胎也存在干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容易受损的问题。
9.本公开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其维持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并提高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公开涉及一种轮胎,其具有往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的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包括在往车辆安装时成为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往车辆安装时成为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所述外侧胎面端与所述内侧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4条周向槽和被所述4条周向槽所划分的5个陆地部,所述4条周向槽包括配置在最靠近所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胎肩周向槽、配置在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与轮胎赤道之间的内侧胎冠周向槽和隔着轮胎赤道而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邻接的外侧胎冠周向槽,所述5个陆地部包括内含所述内侧胎面端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在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之间的内侧中央陆地部和在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与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之间的胎冠陆地部,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至少从所述内侧胎面端延伸至所述胎冠陆地部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轴向槽,在所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或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延伸至轮胎轴向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中断的至少1条胎冠刀槽花纹,所述胎冠刀槽花纹横穿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
12.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胎冠槽部,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包括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延伸的多个第1胎冠刀槽花纹,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胎冠槽部的轮胎轴向长度。
13.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包括从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延伸的多个第2胎冠刀槽花纹,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为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以上。
14.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与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15.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为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以下。
16.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陆地部上的胎冠槽部,所述胎冠槽部包括在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踏面上以大于1.5mm的宽度开口的外侧部分和从所述外侧部分的底部以1.5mm以下的宽度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刀槽花纹部。
17.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外侧部分的深度为2.5mm以下。
18.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多个轴向槽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长度小于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
19.在本公开的轮胎中,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中央陆地部上的中央槽部,所述中央槽部包括底部局部隆起的加强筋(tie bar)。
20.在本公开的轮胎中,优选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1中央刀槽花纹和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2中央刀槽花纹,所述第2中央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大于所述第1中央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
21.发明效果
22.本公开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可以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并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24.图2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内侧中央陆地部和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25.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26.图4是图2的b-b线剖面图。
27.图5是图2的c-c线剖面图。
28.图6是图2的d-d线剖面图。
29.图7是图2的e-e线剖面图。
30.图8是图1的外侧中央陆地部和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31.图9是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侧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
32.图10是图9的f-f线剖面图。
33.图11是图9的g-g线剖面图。
34.图12是图9的h-h线剖面图。
35.图13是图9的i-i线剖面图。
36.标记说明
37.2 胎面部
38.3 周向槽
39.4 陆地部
40.5 内侧胎肩周向槽
41.6 内侧胎冠周向槽
42.7 外侧胎冠周向槽
43.10 内侧胎肩陆地部
44.11 内侧中央陆地部
45.12 胎冠陆地部
46.15 轴向槽
47.20 胎冠刀槽花纹
48.to 外侧胎面端
49.ti 内侧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用作例如也包括在积雪道路上的行驶的四季用的乘用车充气轮胎。但是,本公开的轮胎1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51.本公开的轮胎1具有在车辆上安装的方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在车辆上安装的方向在例如胎侧部等用文字、标记表示(省略图示)。此外,胎面部2由例如非对称图案(指胎面图案相对于轮胎赤道c不是线对称)构成。
52.胎面部2包括安装在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o和安装在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i。外侧胎面端to和内侧胎面端ti分别相当于,在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负荷、以外倾角0
°
与平面地面接触时,最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
53.所述“正规状态”是指,对于各种规格规定的充气轮胎,在轮胎组装在正常轮辋上、且以正规内压充气并且无负荷的状态。对于各种规格没有规定的轮胎、非充气式的轮胎,所述正规状态的意思是,轮胎的使用目的所对应的标准使用状态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出,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所述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0054]“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对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jatma中为“标准轮辋”,tra中为“design rim”,etrto中为“measuring rim”。
[0055]“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个轮胎规定的气压,jatma中为“最高气压”,tra中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etrto中为“inflationpressure”。
[0056]“正规负荷”对于各种规格规定的充气轮胎,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个轮胎规定的负荷,jatma中为“最大负荷能力”,tra中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etrto中为“load capacity”。此外,对于各种规格没有规定的轮胎、非充气式的轮胎,“正规负荷”是指在轮胎的标准安装状态下作用于1个轮胎的负荷。所述“标准安装状态”是指,轮胎安装在轮胎的使用目的所对应的标准的车辆上,且所述车辆以能够行驶的状态静止在平坦的路面上的状态。
[0057]
胎面部2包括在外侧胎面端to和内侧胎面端ti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4条周向槽3和4条周向槽3所划分的5个陆地部4。
[0058]
4条周向槽3包括配置在最靠近内侧胎面端ti侧的内侧胎肩周向槽5、配置在内侧胎肩周向槽5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内侧胎冠周向槽6和隔着轮胎赤道c与内侧胎冠周向槽6邻接的外侧胎冠周向槽7。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胎面端to与外侧胎冠周向槽7之间设置有外侧胎肩周向槽8。外侧胎肩周向槽8配置在最靠近外侧胎面端to侧。
[0059]
周向槽3可以采用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槽、以锯齿状延伸的槽等各种方式。
[0060]
从外侧胎冠周向槽7或内侧胎冠周向槽6的槽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距离l1为例如胎面宽度tw的5%~15%。从外侧胎肩周向槽8或内侧胎肩周向槽5的槽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距离l2为例如胎面宽度tw的25%~35%。另外,胎面宽度tw为所述正规状态下的从外侧胎面端to到内侧胎面端ti的轮胎轴向距离。
[0061]
周向槽3的槽宽度w1优选为至少3mm以上。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周向槽3的槽宽度w1为胎面宽度tw的3.0%~7.0%。
[0062]
5个陆地部4至少包括内含内侧胎面端ti的内侧胎肩陆地部10、在内侧胎肩周向槽5与内侧胎冠周向槽6之间的内侧中央陆地部11和在内侧胎冠周向槽6与外侧胎冠周向槽7之间的胎冠陆地部12。本实施方式的5个陆地部4还包括内含外侧胎面端to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4、在外侧胎肩周向槽8与外侧胎冠周向槽7之间的外侧中央陆地部13。
[0063]
图2示出内侧胎肩陆地部10、内侧中央陆地部11和胎冠陆地部12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胎面部2设置有多个轴向槽15。轴向槽15至少从内侧胎面端ti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轴向槽15分别穿过内侧胎肩陆地部10、内侧胎肩周向槽5、内侧中央陆地部11和内侧胎冠周向槽6,延伸至胎冠陆地部12,且在胎冠陆地部12内中断。通过该轴向槽15,形成从胎冠陆地部12延伸至内侧胎面端ti的排水路径。
[0064]
胎冠陆地部12设置有至少1条胎冠刀槽花纹20。胎冠刀槽花纹20从内侧胎冠周向槽6或外侧胎冠周向槽7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胎冠陆地部12内中断。
[0065]
在本说明书中,“刀槽花纹”是指具有小的宽度的切割要素,其彼此相对的2个内壁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下。刀槽花纹的所述宽度优选为0.3~1.0mm。本实施方式的各刀槽花纹在陆地部的踏面中,以所述宽度的范围开口。刀槽花纹的底部可以与例如宽度超过1.5mm的瓶状底(flask bottom)相连。
[0066]
在本公开中,胎冠刀槽花纹20横穿胎冠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在本公开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构成,可以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并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作为其原因,推测为以下机理。
[0067]
上述的轴向槽15能够发挥高排水性,起到提高湿地性能的作用。此外,轴向槽15在雪地行驶时能够形成水平的雪柱,提供大的雪柱剪切力,提高雪地性能。此外,胎冠刀槽花纹20在胎冠陆地部12内中断,因此能够维持胎冠陆地部12的刚性,进而也起到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作用。进而,穿过胎冠陆地部12的中心位置的胎冠刀槽花纹20能够发挥大的边际效应,提高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推测本公开的轮胎1通过这样的机理,能够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并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0068]
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各构成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方式。因此,显然即使本公开不具有以下说明的构成,也可以发挥上述的效果。此
外,具有上述的特征的本公开的轮胎即使仅单独应用以下说明的各构成的任意1个,也能够期待各构成所对应的性能提高。进而,在将以下说明的各构成的几个组合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构成对应的组合性的性能提高。
[0069]
轴向槽15在例如比内侧胎面端ti更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穿过内侧胎肩陆地部10。由此,内侧胎肩陆地部10被划分为多个块。这样的轴向槽15能够发挥优异的排水性。此外,轴向槽15包括配置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胎肩槽部16、配置在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中央槽部17和配置在胎冠陆地部12的胎冠槽部18。轴向槽15通过胎肩槽部16、中央槽部17和胎冠槽部18形成实质上的1条排水路径。因此,将胎肩槽部16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至轮胎赤道c侧的假想区域,与中央槽部17的内侧胎面端ti侧的端部重合。此外,将中央槽部17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至轮胎赤道c侧的假想区域,与胎冠槽部18的内侧胎面端ti侧的端部重合。
[0070]
胎肩槽部16的所述假想区域与所述中央槽部17的所述端部的槽宽度的优选50%以上重合,更优选80%以上重合。同样地,中央槽部17的所述假想区域与所述胎冠槽部18的所述端部的槽宽度的优选50%以上重合,更优选80%以上重合。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槽部16的所述假想区域与中央槽部17的所述端部的槽宽度的100%重合,中央槽部17的所述假想区域与胎冠槽部18的所述端部的槽宽度的100%重合。由此能够切实提高湿地性能。
[0071]
轴向槽15的槽宽度优选向着外侧胎面端to(图1中示出,下同)逐渐变小。换言之,中央槽部17的槽宽度小于胎肩槽部16的槽宽度,胎冠槽部18的槽宽度小于中央槽部17的槽宽度。胎肩槽部16的槽宽度为例如4.4~5.0mm。中央槽部17的槽宽度为例如3.3~4.4mm。胎冠槽部18的槽宽度为例如3.3mm以下。这样的轴向槽15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以下有时简称“操控稳定性”)以及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0072]
轴向槽15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轴向槽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5~25
°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轴向槽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向着外侧胎面端to侧逐渐变大。这样的轴向槽15能够在雪地行驶时对轮胎轴向也提供雪柱剪切力。
[0073]
多个轴向槽15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的长度p1优选小于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具体而言,所述1个节距的长度p1为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所述宽度w2的70%~9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式,轴向槽15的所述1个节距的长度p1小于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也小于胎冠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这样的轴向槽15的配置切实起到提高湿地性能和雪上性能的作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1个节距的长度的意思是,邻接的2个槽的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0074]
胎冠槽部18例如横穿胎冠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胎冠槽部18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3例如为胎冠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的60%~90%。由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以及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0075]
图3示出图2的a-a线剖面图。如图3所示,胎冠槽部18包括在胎冠陆地部12的踏面上以大于1.5mm的宽度开口的外侧部分23和从外侧部分23的底部以1.5mm以下的宽度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刀槽花纹部24。外侧部分23的深度d1为例如2.5mm以下,优选为例如1.0~2.0mm。此外,外侧部分23的深度d1为胎冠槽部18的总深度dt的15%~30%。这样的胎冠槽部18能够维持胎冠陆地部12的刚性,并在湿地行驶时,随着接地压的变化将内部的水平滑
地引导至中央槽部17(示于图2)侧。
[0076]
图4示出图2的b-b线剖面图。如图4所示,中央槽部17优选包括底部局部隆起的加强筋25。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25设置在例如在胎面俯视图中将中央槽部17沿其长度方向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这样的加强筋25起到维持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刚性、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作用。
[0077]
为了确保湿地性能并发挥上述的效果,加强筋25的轴向长度l9优选为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示于图2)的25%~40%。另外,在加强筋25的所述长度沿轮胎径向变化的情况下,所述长度为在轮胎径向的中心位置测定的长度。此外,设置有加强筋25的部分的最小深度d3为例如中央槽部17的最大深度d2的30%~50%。
[0078]
图5作为示出加强筋25的剖面的图,示出图2的c-c线剖面图。如图5所示,加强筋25优选在设置有其表面开口的槽底刀槽花纹26。槽底刀槽花纹26例如以沿中央槽部17的长度方向完全穿过加强筋25的方式设置。这样的槽底刀槽花纹26起到维持中央槽部17的排水性的作用。
[0079]
图6示出图2的d-d线剖面图。如图6所示,胎肩槽部16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接地面10s与胎肩槽部16的槽底之间的途中,包括胎肩槽部16的槽宽度变为极小的极小部27。由此,能够缓和伴随胎面部2的磨耗的湿地性能的降低。
[0080]
胎肩槽部16的最大深度d4为例如内侧胎肩周向槽5的最大深度的70%~90%。此外,从接地面10s到极小部27的深度d5例如小于胎肩槽部16的最大深度d4的50%。极小部27的深度d5优选为所述深度d1的10%~40%。由此,在胎面部2的磨耗适度进行的阶段,极小部27暴露在接地面10s,能够抑制之后伴随胎面部2的磨耗的湿地性能降低。
[0081]
极小部27的槽宽度w6为例如胎肩槽部16的接地面10s中的槽宽度w5的30%~60%,优选为40%~50%。这样的极小部27起到维持干燥性能与湿地性能的平滑的作用。
[0082]
从接地面10s到极小部27的区域中,胎肩槽部16的槽壁相对于轮胎法线的角度θ1为40~60
°
。由此,在轮胎开始使用时,比极小部27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槽壁根据接地压力的增加而适当接地。换言之,比极小部27更靠近轮胎径向外侧的槽壁能够发挥倒角部的作用,进而能够期待牵引性能、制动性能的提高。
[0083]
胎肩槽部16包括比极小部27靠近轮胎径向内侧的主体部28。主体部28的最大槽宽度w7与胎肩槽部16的接地面10s中的槽宽度w5相同,或者比所述槽宽度w5小。主体部28的最大槽宽度w7为例如胎肩槽部16的接地面10s中的槽宽度w5的50%~100%,优选为70%~100%。由此,在胎面部2磨耗至最大槽宽度w7附近暴露的程度的状态下,可发挥充分的湿地性能。
[0084]
主体部28包括槽宽度向着轮胎径向内侧扩大的区域。该区域的槽壁相对于轮胎法线的角度θ2小于所述角度θ1,为例如15~25
°

[0085]
如图2所示,胎冠刀槽花纹20包括多个第1胎冠刀槽花纹21和多个第2胎冠刀槽花纹22。第1胎冠刀槽花纹21从内侧胎冠周向槽6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胎冠陆地部12内中断。第2胎冠刀槽花纹22从外侧胎冠周向槽7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胎冠陆地部12内中断。第1胎冠刀槽花纹21与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22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2条胎冠槽部18之间分别设置有1条第1胎冠刀槽花纹21和第2胎冠刀槽花纹22。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0086]
胎冠陆地部12整体中,第2胎冠刀槽花纹22的合计条数为例如小于等于第1胎冠刀槽花纹21的合计条数。作为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刀槽花纹21的合计条数与第2胎冠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相同。由此抑制胎冠陆地部12的偏磨耗。
[0087]
为了平衡性良好地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和湿地性能,胎冠刀槽花纹20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4小于胎冠槽部18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3。具体而言,胎冠刀槽花纹20的所述长度l4为胎冠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宽度w4的55%~80%。
[0088]
第1胎冠刀槽花纹21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小于胎冠槽部18的轮胎轴向长度l3。此外,优选第1胎冠刀槽花纹21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第2胎冠刀槽花纹22的轮胎轴向长度以上。
[0089]
第1胎冠刀槽花纹21和第2胎冠刀槽花纹22例如沿与胎冠槽部18相同的方向倾斜,在优选的方式中,它们的角度差为5
°
以下。第1胎冠刀槽花纹21和第2胎冠刀槽花纹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15~25
°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刀槽花纹21、第2胎冠刀槽花纹22和胎冠槽部18相互平行延伸。由此抑制胎冠陆地部12的偏磨耗。
[0090]
在内侧中央陆地部11设置有多个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多个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第1中央刀槽花纹31从内侧胎肩周向槽5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内侧中央陆地部11内中断。第2中央刀槽花纹32从内侧胎冠周向槽6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内侧中央陆地部11内中断。这样的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能够维持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刚性,并发挥边界效应。
[0091]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的合计条数大于第1中央刀槽花纹31的合计条数。具体而言,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的合计条数为第1中央刀槽花纹31的合计条数的1.5~2.5倍。由此,中央槽部17的轮胎赤道侧c的端部比内侧胎面端ti侧的端部容易变形。因此,中央槽部17在湿地行驶时容易变形为将内部的水引导至内侧胎面端ti侧,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湿地性能。
[0092]
第1中央刀槽花纹31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为例如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的40%~60%。第2中央刀槽花纹32也同样。由此容易发挥上述的效果。
[0093]
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例如沿与中央槽部17相同的方向倾斜,在优选的方式中,它们的角度差为5
°
以下。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10~20
°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中央刀槽花纹31、第2中央刀槽花纹32和中央槽部17相互平行延伸。由此抑制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偏磨耗。
[0094]
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0中,设置有多个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从内侧胎肩周向槽5沿轮胎轴向外侧延伸,至少横穿内侧胎面端ti。
[0095]
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例如沿与胎肩槽部16相同的方向倾斜,在优选的方式中,它们的角度差为5
°
以下。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5~15
°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和胎肩槽部16相互平行延伸。由此抑制内部胎肩陆地部10的偏磨耗。
[0096]
图7示出图2的e-e线剖面图。如图7所示,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从内侧胎肩陆地部10的接地面10s,以1.5mm以下的宽度w8沿轮胎径向延伸。此外,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的轮胎轴向的内侧与具有比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的所述宽度大的槽宽度的内部槽34连通。内部槽34的最大宽度w9为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的所述宽度w8的2.0~4.0倍。这样的内部槽34即使
在胎面部2磨耗时也起到维持湿地性能的作用。
[0097]
图8示出外侧中央陆地部13和外侧胎肩陆地部14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外侧中央陆地部13设置有第1中央中断槽36、第2中央中断槽37和装饰刀槽花纹38。
[0098]
第1中央中断槽36从外侧胎冠周向槽7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外侧中央陆地部13内中断。第1中央中断槽36例如不穿过外侧中央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而中断。第1中央中断槽3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6为例如外侧中央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0的15%~25%。这样的第1中央中断槽36平衡性良好地使操控稳定性和湿地性能提高。
[0099]
第1中央中断槽36例如沿着与轴向槽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相同方向倾斜。第1中央中断槽3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优选大于轴向槽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第1中央中断槽3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70~80
°

[0100]
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第2中央中断槽37从外侧胎肩周向槽8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外侧中央陆地部13内中断。第2中央中断槽37例如不穿过外侧中央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而中断。第2中央中断槽3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7为例如外侧中央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0的30%~45%。
[0101]
第2中央中断槽37例如沿着与轴向槽1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相反方向倾斜。第2中央中断槽3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小于第1中央中断槽36相对于轮胎轴向角度。第2中央中断槽3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5~15
°

[0102]
装饰刀槽花纹38在陆地部的接地面上的开口宽度为1.5mm以下,且深度为0.5~1.5mm。这样的装饰刀槽花纹38能够在轮胎开始使用时发挥高边界效应,提高雪地性能。
[0103]
装饰刀槽花纹38例如两端在外侧中央陆地部13内中断。此外,装饰刀槽花纹38沿着与第1中央中断槽36相对于轮胎轴向相同的方向倾斜。装饰刀槽花纹3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例如60~80
°

[0104]
装饰刀槽花纹38例如穿过外侧中央陆地部13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装饰刀槽花纹38的轮胎周向长度l8为例如第2中央中断槽37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长度p2的1.3~2.0倍。这样的装饰刀槽花纹38能够在雪地路面上在轮胎轴向上发挥大的摩擦力。
[0105]
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4中,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槽41和多个外侧胎肩刀槽42。外侧胎肩横槽41具有与胎肩槽部16(示于图2)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因此,外侧胎肩横槽41能够应用上述的胎肩槽部16的构成。此外,外侧胎肩刀槽花纹42具有与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示于图2)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因此,外侧胎肩刀槽花纹42能够应用上述的内侧胎肩刀槽花纹33的构成。
[0106]
图9中示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放大图。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内侧中央陆地部11以外的构成,可适用于已经说明的构成。在图9中,已经说明的要素使用与上述的要素相同的标号,没有特别说明的事项均能够适用上述的构成。此外,在图9中,在设置于该中央陆地部11的中央槽部17、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的开口部分施加有圆点。此外,在图9中示出了能够从胎面俯视图中确认到的中央槽部17的内部的轮廓线。
[0107]
图10示出了图9的f-f线剖面。如图10所示,该实施方式的中央槽部17包括第1部分46和设置有加强筋25的第2部分47。第1部分46的深度d7例如为内侧胎冠周向槽6的深度d6的65%~80%。第2部分47的深度d8(从陆地部的踏面到加强筋25的表面的深度)例如为第1
部分46的深度d7的55%~75%。具有这样的加强筋25的中央槽部17起到维持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刚性,从而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的作用。
[0108]
第1部分46与第2部分47的边界48优选配置在例如将中央槽部17沿轮胎轴向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中。由此,能够均衡地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此外,如图9所示,在胎面俯视图中,该实施方式的所述边界48相对于中央槽部17的正交方向倾斜而延伸。由此可抑制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边界48附近的偏磨耗。
[0109]
图11示出图9的g-g线剖面。图12中示出图9的h-h线剖面。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中央槽部17的第1部分46和第2部分47设置有倒角部50。倒角部50包括在陆地部的踏面与中央槽部17的槽壁主体之间的倾斜面51。倾斜面51相对于轮胎法线的角度θ3例如为40~60
°
。这样的倒角部50起到抑制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偏磨耗的作用。
[0110]
如图12所示,在第2部分47设置有在加强筋25的表面开口的槽底刀槽花纹26。槽底刀槽花纹26例如设置为沿中央槽部17长度方向完全横跨加强筋25。这样的槽底刀槽花纹26起到维持中央槽部17的排水性的作用。
[0111]
第2部分47中从陆地部的踏面到槽底刀槽花纹26的底部的总深度d9优选为第1部分46的深度d7(示于图10)的80%~120%。在更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总深度d9与第1部分46的深度d7相等。由此,第1部分46的周边与第2部分47的周边的刚性差小,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偏磨耗被抑制。
[0112]
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部分47配置在比第1部分46更靠近内侧胎肩周向槽5侧的中央槽部17,与第2部分47配置在比第1部分46更靠近内侧胎冠周向槽6侧的中央槽部17,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由此,内侧中央槽部11的偏磨耗进一步被抑制。
[0113]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2个中央槽部17之间各设置1条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0114]
在图13中示出图9的i-i线剖面图。如图1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第1中央刀槽花纹31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可以包括倒角部55。倒角部55包括在陆地部的踏面与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花纹刀槽的内壁之间的倾斜面56。倾斜面56相对于轮胎法线的角度θ4为例如40~60
°
。这样的倒角部55起到抑制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偏磨耗的作用。
[0115]
如图9所示,第1中央刀槽花纹31的倾斜面56和第2中央刀槽花纹32的倾斜面56优选向着刀槽花纹的中断端57宽度逐渐变小。由此,作用在内侧中央陆地部11的接地压均匀,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提高。
[0116]
以上,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0117]
实施例
[0118]
基于表1的规格,制作了具有图1图案的尺寸275/40zr20的轮胎。作为比较例,制作了第1胎冠刀槽花纹和第2胎冠刀槽花纹没有横穿胎冠陆地部的轮胎轴向中心位置的轮胎。比较例的轮胎除了上述事项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轮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对各测试轮胎测试了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同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0119]
安装轮辋:20
×
9.5j
[0120]
轮胎内压:所有车轮250kpa
[0121]
测试车辆:排气量3500cc、后轮驱动车
[0122]
安装位置:所有车轮
[0123]
《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0124]
通过驾驶者的感官评价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的牵引性能。结果是将比较例的所述牵引性能设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干燥性能或湿地性能越优异。
[0125]
《湿地性能》
[0126]
通过驾驶者的感官评价上述测试车辆在湿地路面上行驶时的湿地性能。结果是将比较例的湿地性能设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湿地性能越优异。
[0127]
《雪地性能》
[0128]
通过驾驶者的感官评价上述测试车辆在雪地路面上行驶时的雪地性能。结果是将比较例的雪地性能设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雪地性能越优异。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
[0129]
【表1】
[0130][0131]
如表1所示,实施例的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维持在98~102分,另一方面湿地性能表现为104~108分、雪地性能表现为104~109分这样的优异数值。即,能够确认本
公开的轮胎维持在干燥路面上的牵引性能并发挥优异的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0132]
[附记]
[0133]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方式。
[0134]
[本公开1]
[0135]
一种轮胎,具有往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0136]
所述胎面部包括往车辆安装时成为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往车辆安装时成为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所述外侧胎面端与所述内侧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4条周向槽和被所述4条周向槽所划分的5个陆地部,
[0137]
所述4条周向槽包括配置在最靠近所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胎肩周向槽、配置在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与轮胎赤道之间的内侧胎冠周向槽和隔着轮胎赤道而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邻接的外侧胎冠周向槽,
[0138]
所述5个陆地部包括内含所述内侧胎面端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在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之间的内侧中央陆地部和在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与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之间的胎冠陆地部,
[0139]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至少从所述内侧胎面端延伸至所述胎冠陆地部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轴向槽,
[0140]
在所述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或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所述胎冠陆地部内中断的至少1条胎冠刀槽花纹,
[0141]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横穿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
[0142]
[本公开2]
[0143]
根据本公开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44]
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陆地部上的胎冠槽部,
[0145]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包括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延伸的多个第1胎冠刀槽花纹,
[0146]
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胎冠槽部的轮胎轴向长度。
[0147]
[本公开3]
[0148]
根据本公开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49]
所述胎冠刀槽花纹包括从所述外侧胎冠周向槽延伸的多个第2胎冠刀槽花纹,
[0150]
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的轮胎轴向长度以上。
[0151]
[本公开4]
[0152]
根据本公开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53]
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与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0154]
[本公开5]
[0155]
根据本公开3或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56]
所述第2胎冠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为所述第1胎冠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以下。
[0157]
[本公开6]
[0158]
根据本公开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59]
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胎冠陆地部上的胎冠槽部,
[0160]
所述胎冠槽部包括在所述胎冠陆地部的踏面上以大于1.5mm的宽度开口的外侧部
分和从所述外侧部分的底部以1.5mm以下的宽度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刀槽花纹部。
[0161]
[本公开7]
[0162]
根据本公开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63]
所述外侧部分的深度为2.5mm以下。
[0164]
[本公开8]
[0165]
根据本公开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66]
所述多个轴向槽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长度小于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
[0167]
[本公开9]
[0168]
根据本公开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69]
所述轴向槽包括配置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上的中央槽部,
[0170]
所述中央槽部包括底部局部隆起的加强筋。
[0171]
[本公开10]
[0172]
根据本公开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173]
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槽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1中央刀槽花纹和从所述内侧胎冠周向槽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所述内侧中央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第2中央刀槽花纹,
[0174]
所述第2中央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大于所述第1中央刀槽花纹的合计条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