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1421发布日期:2021-12-15 05:1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于矿山井下运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


背景技术:

2.目前煤矿有普遍使用的车均为载货的料车和载多数人的人车,普遍缺少可以载人又载货的辅助型车辆,无法方便的在给井下运输人时同时运输工具或者少量货物,且在中厚煤层处环境非常复杂恶劣,对车辆的防爆要求也十分的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按照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包括车头、车架、车厢料斗、动力装置和电器装置;
4.所述车架顶部设有车厢固定座和料斗固定座;所述车架底部依次分别设有前板簧固定座、油箱安装座和后板簧固定座,所述油箱安装座外设有栅栏;所述车架一侧设有电器装置安装座;
5.所述车厢和料斗依次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车厢固定座和料斗固定座上,所述车厢和料斗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前侧安装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一侧安装有空滤组件,另一侧方安装有蓄能器组件,所述蓄能器组件下方安装有柴油粗滤组件和电控箱组件;
6.所述动力装置由散热器、防爆电喷发动机、前桥组件、变矩器、第一传动轴、变速箱、第二传动轴、柴油箱组件、后桥组件依次连接组成,所述散热器、防爆电喷发动机和变矩器均设于所述车头内,所述前桥组件和后桥组件分别与所述前板簧固定座和后板簧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和所述柴油箱组件设于所述车架中间的油箱安装座内,所述变矩器上设有多个工作泵组,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防爆电喷发动机启动后,给予液压工作泵组动力,所述工作泵组与所述液压装置连接;
7.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箱组件和液压过滤器组件,工作泵组从液压油箱组件中吸取液压油,经过液压过滤器组件传送至所述动力装置内的各个装置供前桥后桥以及变矩器和变速箱的循环使用。
8.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前部安装有拖车组件、前保险杆、驾驶室油缸固定座、车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支撑架,所述车架的后部加装拖车组件,并在车架后方安装冷却油壶。
9.进一步地,所述车头与所车厢之间设有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底部安装在车架两侧的支撑架上,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厢上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电器装置包括调节器、照明信号灯、示鸣喇叭、控制开关和监控系统,所述电器装置均为防爆电器件。
11.进一步地,所述电器装置安装座包括设在车架的另一侧的电池箱固定组件和喇叭固定板,所述示鸣喇叭安装于所述喇叭固定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气路系
统,启动系统中采用的是气启动,当气包压力到达要求的时候,气体从气包出来经过干燥器到达发动机,所述示鸣喇叭采用的气喇叭。
13.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和料斗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胶垫。
14.进一步地,所述防爆电喷发动机外围设有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煤矿辅助运输而设计的多功能运输车,车架采用一体式结构,动力方面采用大功率的电喷防爆柴油机,后轮驱动,由液压系统实现制动,可提供优异舒适的人员运输。
17.(2)本实用新型为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具有无轨道限制,激动灵活、适应性强、安全高效、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且不需中转,可以直达,运速快、既可以拉人又可以输送货物,运输人员数量大,从而可大量节省辅助运输人员和提高运输效率。
18.(3)具有防爆性能可通过的中厚煤层,克服复杂的环境使其可以适应工况恶劣、开采高度与作业空间一般的中厚煤层。
19.(4)同时本车安装屏幕显示器,声光报警等智能监测装置,能够实现设备运行情况监测及控制等屏幕实时显示及报警。整车具有耐碰撞性能高、油耗低、综合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乘座舒适,结构合理,维修、保养容易等优点。提供优异舒适的人员以及货物运输。
20.(5)本实用新型采用防爆电喷发动机,外围设计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满足国iii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总成正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厢料斗总成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车头(1),车架(2),车厢(3),料斗(4),动力装置(5),车厢固定座(6),料斗固定座(7),前板簧固定座(8),油箱安装座(9),后板簧固定座(10),
27.栅栏(11),补水箱(12),空滤组件(13),蓄能器组件(14),柴油粗滤组件(15),电控箱组件(16),散热器(17),防爆电喷发动机(18),前桥组件(19),变矩器(20),第一传动轴(21),变速箱(22),第二传动轴(23),柴油箱组件(24),后桥组件(25),拖车组件(26),前保险杆(27),驾驶室油缸固定座(28),支撑架(29),冷却油壶(30),覆盖件(31),电池箱固定组件(32),喇叭固定板(33),胶垫(3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结合附图的形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作的限定。
29.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30.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33.如图1

5所示一种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包括车头1、车架2、车厢3、料斗4、动力装置5和电器装置;
34.所述车架2顶部设有车厢固定座6和料斗固定座7;所述车架2底部依次分别设有前板簧固定座8、油箱安装座9和后板簧固定座10,所述油箱安装座9外设有栅栏11;所述车架2一侧设有电器装置安装座,所述车架2前部安装有拖车组件26、前保险杆27、驾驶室油缸固定座28、车架2的两侧分别安装支撑架29,所述车架2的后部加装拖车组件26,并在车架2后方安装冷却油壶30;
35.所述车头1与所车厢3之间设有覆盖件31,所述覆盖件31底部安装在车架2两侧的支撑架29上,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厢3上面;所述车厢3和料斗4依次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车厢固定座6和料斗固定座7上,所述车厢3和料斗4与所述车架2之间设有胶垫34,所述车厢3和料斗4固定连接,所述车厢3前侧安装有补水箱12,所述补水箱12的一侧安装有空滤组件13,另一侧方安装有蓄能器组件14,所述蓄能器组件14下方安装有柴油粗滤组件15和电控箱组件16;
36.所述动力装置5由散热器17、防爆电喷发动机18、前桥组件19、变矩器20、第一传动轴21、变速箱22、第二传动轴23、柴油箱组件24和后桥组件25依次连接组成,所述散热器17、防爆电喷发动机18和变矩器20均设于所述车头1内,所述前桥组件19和后桥组件25分别与所述前板簧固定座8和后板簧固定座10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22和所述柴油箱组件24设于所述车架2中间的油箱安装座9内,所述变矩器20上设有多个工作泵组,所述动力装置5通过防爆电喷发动机18启动后,给予液压工作泵组动力,所述工作泵组与所述液压装置连接;
37.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箱组件和液压过滤器组件,工作泵组从液压油箱组件中吸取液压油,经过液压过滤器组件传送至所述动力装置内的各个装置供前桥后桥以及变矩器20和变速箱22的循环使用。
38.所述电器装置包括调节器、照明信号灯、示鸣喇叭、控制开关和监控系统,所述电器装置均为防爆电器件。所述监控系统包括屏幕显示器和声光报警,能够实现设备运行情
况监测及控制等屏幕实时显示及报警。所述电器装置安装座包括设在车架2的另一侧的电池箱固定组件32和喇叭固定板33,所述示鸣喇叭安装于所述喇叭固定板上。
39.所述中厚煤层用于载人载货的多功能防爆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气路系统,启动系统中采用的是气启动,当气包压力到达要求的时候,气体从气包出来经过干燥器到达发动机,所述示鸣喇叭采用的气喇叭。
40.所述防爆电喷发动机18外围设有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
41.本实用新型有着明显的先进性,主要针对煤矿辅助运输而设计的多功能运输车,车架采用一体式结构,动力方面采用大功率的电喷防爆柴油机,后轮驱动,由液压系统实现制动。同时本车安装屏幕显示器,声光报警等智能监测装置,能够实现设备运行情况监测及控制等屏幕实时显示及报警。整车具有耐碰撞性能高、油耗低、综合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乘座舒适,结构合理,维修、保养容易等诸多优点。提供优异舒适的人员以及货物运输。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