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2747发布日期:2021-09-04 09:4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路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大型道路和桥梁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方柱,这些方柱的特点是长度跨度较大,截面多为正方形,且多为实心结构体,单根质量往往超过1吨。在施工现场,有时候为了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搬运这些方柱到其它地方,因此搬运工作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3.目前常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将方柱搬运到卡车或拖拉机上,然后整体运送到目的地。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较为空旷的施工现场,一旦现场空间受限,搬运车辆便无法进入现场或者在搬运过程中处处受阻而降低搬运效率。因此这种情况就必须借助搬运工具进行人工搬运,而这种方式就极其耗费时间和体力,不利于项目进度的正常推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可以借助现有的搬运小车实现对单个方柱的便捷搬运,不仅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效率。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方柱一端的前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所述方柱另一端的后固定装置;
6.所述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
7.所述后固定装置具有一个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固定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下方的行走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方的第二夹持机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活动座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活动座枢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座枢接安装在所述活动座上,所述活动座的枢轴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枢轴的中心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万向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一对第一夹持板和固定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个第一立板各安装一个第一夹持板和一个第一紧固螺栓,两个第一夹持板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尾部抵接相应的第一夹持板的背面。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水平导柱,所述第一立板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水平导柱形成滑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及能够螺接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的螺纹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板的正面设置有防滑纹。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一对第二夹持板和固定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两个第二立板各安装一个第二夹持板和一个第二紧固螺
栓,两个第二夹持板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尾部抵接相应的第二夹持板的背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水平导柱,所述第二立板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水平导柱形成滑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及能够螺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螺纹孔。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板的正面设置有防滑纹。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前侧还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车辆的连接器。
17.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中利用方柱自身的结构特点将其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从而将方柱与搬运小车快速连接,使固定后的方柱本身构成整体的一部分,最终完成方柱的搬运,不仅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效率。
19.2、本发明中采用夹持机构实现对方柱端部的快速固定,从而提高方柱与搬运车辆的高效连接,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卸货操作。
20.3、本发明中的后固定装置在不搬运方柱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连接器连接在搬运车辆的后方,从而可以搬运其它物品或便于其自身的转移。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中前固定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图1所示前固定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后固定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24.图4为图3所示后固定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一种用于路桥工程混凝土方柱的搬运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方柱400一端的前固定装置100和用于固定方柱400另一端的后固定装置200。
28.如图1和2所示,前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底座1和活动安装在第一底座1上的第一固定座3,第一固定座3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后固定装置200具有一个第二底座11,第二底座11包括第二固定座6、转动安装在第二固定座6下方的行走轮10和设置在第二固定座6上方的第二夹持机构。
2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3通过活动座2活动安装在第一底座1上;活动座2枢接安装在第一底座1上,第一固定座3枢接安装在活动座2上,活动座2的枢轴2.1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固定座3的枢轴3.1的中心线。第一底座1固定到搬运小车上之后,活动座2的枢轴2.1的中心线平行于地面,从而满足方柱400端部高度的调节;而第一固定座3的枢轴3.1的中心线垂直于活动座2的枢轴2.1的中心线,从而满足方柱400在车辆转向过程中的角度的调节。
30.作为替代例,第一固定座3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在第一底座1上:第一固定座3通过万向轴承活动安装在第一底座1上。通过万向轴承即可实现第一固定座3在多个方向的自由活动,从而满足方柱400端部的姿态调整。
3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一对第一夹持板4和固定第一夹持板4的第一紧固螺栓5;第一固定座3的两个第一立板3.2各安装一个第一夹持板4和一个第一紧固螺栓5,两个第一夹持板4面对面设置,第一紧固螺栓5的尾部抵接相应的第一夹持板4的背面。方柱400的端部放置到第一固定座3上之后,拧动第一紧固螺栓5从而驱使第一夹持板4向方柱400靠拢从而将其夹住。
32.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4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水平导柱4.1,第一立板3.2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水平导柱4.1形成滑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及能够螺接第一紧固螺栓5的螺纹孔。
33.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4的正面设置有防滑纹。
34.如图3和4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一对第二夹持板8和固定第二夹持板8的第二紧固螺栓9;第二固定座6上的两个第二立板7各安装一个第二夹持板8和一个第二紧固螺栓9,两个第二夹持板8面对面设置,第二紧固螺栓9的尾部抵接相应的第二夹持板8的背面。第二立板7的两侧设置有筋7.1来增强第二立板7的整体强度,第二立板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固定座6上。方柱400的另一个端部放置到第二固定座6上之后,拧动第二紧固螺栓9从而驱使第二夹持板8向方柱400靠拢从而将其夹住。
35.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板8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水平导柱8.1,第二立板7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水平导柱8.1形成滑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及能够螺接第二紧固螺栓9的螺纹孔。
3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夹持板8的正面设置有防滑纹。
3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座6的前侧还安装有用于连接牵引车辆的连接器。
38.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前固定装置100固定在搬运车辆300的平板上,方柱400的前端固定在前固定装置100的第一固定座上,后端固定在后固定装置200的第二固定座上。然后由驾驶员驾驶搬运车辆300带动整体移动,即可完成方柱400的搬运。当搬运到位后,将方柱400取下即可。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