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755发布日期:2022-01-05 09:3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品质不断提高,车型迈向高端市场以及法规对噪音要求愈加严格,整车隔音降噪品质也在不断提升。目前驾驶室的隔音主要是依靠驾驶室本体外围件,噪音由激励源(发动机、变速箱的振动,胎噪等,其中发动机噪音占主要)发出,经过驾驶室壳体阻隔后传入驾驶室人耳。发动机本身噪音优化程度有限,驾驶室本体考虑重量、外观及风阻等因素,对噪音的阻隔作用也是有限的。
3.若在动力总成与驾驶室之间增加一套隔音降噪装置,在噪音传递路径上多一道阻隔,这样声音在传递到驾驶室壳体前就被较大的削弱,有效降低人耳接受的噪音,从而改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通过对发动机的隔音包裹,行车噪音值下降,整车通过性噪音能更好的满足国家指标。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包括设于车架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设于车架下侧的下降噪组件。
7.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第二降噪导流板、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二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分别连接于车架的两侧。
8.所述下降噪组件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
9.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三降噪导流板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设于发动机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三降噪导流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在水平方向(水平投影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将多个降噪导流板分别与车架或驾驶室底板单独连接,拆装时更加方便,并且使得同侧的两个降噪导流板部分重合,能够对发动机形成有效的包裹,使得隔音降噪效果更好。
11.进一步的,所述上降噪组件为毛毡材料,上降噪组件靠近发动机的一侧贴合有吸音材料,通过采用毛毡材料,不仅减震降噪效果好,而且重量轻,安装后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和第二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连接
于驾驶室底板,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与车架连接,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使得第一降噪导流板、第二降噪导流板、第三降噪导流板和第四降噪导流板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在行驶中脱落。
13.进一步的,所述下降噪组件包括前降噪导流板、中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所述前降噪导流板、中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拉紧块与车架连接,加工时,在下降噪组件预留拉紧块安装卡槽,安装时,在车架上相应位置采用螺栓固定带拉紧块卡槽的钣金支架,接着将拉紧块卡入拉紧块卡槽,最后将下降噪组件与拉紧块卡合即可,卡合时,下降噪组件穿过拉紧块。
14.进一步的,所述拉紧块包括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安装时,拉紧块穿过下降噪组件,利用第二拉紧部对下降噪组件进行支撑,使第一拉紧部与钣金支架卡合完成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中降噪导流板分别通过卡扣组件与前降噪导流板和后降噪导流板连接,通过设置卡扣组件,使得下降噪组件彼此连接,形成相对一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
16.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组件连接于下降噪组件的外侧,卡扣组件包括卡合件和限位件,所述卡合件和限位件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导流板,卡合件用于卡合于限位件。
17.进一步的,所述卡合件包括固定端和卡合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导流板,所述卡合端用于卡合于限位件,将所述卡合件设计为快拆结构,方便下降噪组件的拆装,所述卡合端为塑料材质,卡合时,使卡合端越过限位件并与限位件卡合,在需要拆卸时,人工手动搬动卡合端,使卡合端与限位件分离,实现卡扣组件的分离。
18.进一步的,所述前降噪导流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中降噪导流板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口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口,当所述前降噪导流板和中降噪导流板连接时,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拼接组成矩形安装口,所述矩形安装口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盒,由于下降噪组件将发动机下部完全包裹,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不方便释放,通过在所述前降噪导流板和中降噪导流板设置安装口,并且在安装口连接机油盒,只需取下机油盒即可实现对油底壳机油的释放。
19.进一步的,所述下降噪组件采用pp板材质,所述下降噪组件贴合有隔音材料,由于下降噪组件材质轻盈,卡合结构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下降噪组件不易脱落。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22.(2)本实用新型将多个降噪导流板分别与车架或驾驶室底板单独连接,拆装时更加方便,并且使得同侧的两个降噪导流板部分重合,能够对发动机有效形成的包裹,使得隔音降噪效果更好。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扣组件,使得下降噪组件彼此连接,形成相对一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
24.(4)本实用新型由于下降噪组件材质轻盈,卡合结构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下降噪组件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7.图3为图2的左视图;
28.图4为图2中前降噪导流板的结构图;
29.图5为图2中中降噪导流板的结构图;
30.图6为图5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1‑
第一降噪导流板;2

第二降噪导流板;3

第三降噪导流板;4

第四降噪导流板;
[0033]5‑
下降噪组件;51

前降噪导流板;52

中降噪导流板;53

后降噪导流板;6

车架;7

驾驶室底板;8

拉紧块;81

第一卡合部;82

第二卡合部;9

卡扣组件;91

固定端;92

卡合端;93

限位件;10

第一安装口;11

第二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35]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9]
实施例1:
[0040]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包括设于车架6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设于车架6下侧的下降噪组件5。
[0041]
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1、第二降噪导流板2、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二降噪导流板2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7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分别连接于车架6的两侧。
[0042]
所述下降噪组件5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6。
[0043]
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0044]
实施例2:
[0045]
如图1

7所示,一种新型整车隔音降噪装置,包括设于车架6上侧的上降噪组件和
设于车架6下侧的下降噪组件5。
[0046]
所述上降噪组件包括第一降噪导流板1、第二降噪导流板2、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二降噪导流板2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底板7的两端,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分别连接于车架6的两侧。
[0047]
所述下降噪组件5位于上降噪组件下方且连接于车架6。
[0048]
通过在发动机的四周设置分体式隔音降噪组件,整个隔音降噪组件拆装方便,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其次对发动机的左右和下侧进行包裹,但前后两端为开口,此结构既有利于发动机的隔音降噪,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散热。
[0049]
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三降噪导流板3设于发动机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2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设于发动机的另一侧。
[0050]
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三降噪导流板3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第二降噪导流板2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在水平方向(水平投影在竖直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合。
[0051]
将多个降噪导流板分别与车架6或驾驶室底板7单独连接,拆装时更加方便,并且使得同侧的两个降噪导流板部分重合,能够对发动机形成有效的包裹,使得隔音降噪效果更好。
[0052]
所述上降噪组件为毛毡材料,上降噪组件靠近发动机的一侧贴合有吸音材料。
[0053]
通过采用毛毡材料,不仅减震降噪效果好,而且重量轻,安装后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0054]
所述第一降噪导流板1和第二降噪导流板2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连接于驾驶室底板7,所述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分别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与车架6连接。
[0055]
通过钣金支架和螺栓使得第一降噪导流板1、第二降噪导流板2、第三降噪导流板3和第四降噪导流板4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在行驶中脱落。
[0056]
所述下降噪组件5包括前降噪导流板51、中降噪导流板52和后降噪导流板53,所述前降噪导流板51、中降噪导流板52和后降噪导流板53分别通过拉紧块8与车架6连接。
[0057]
加工时,在下降噪组件5预留拉紧块8安装卡槽,安装时,在车架6上相应位置采用螺栓固定带拉紧块卡槽的钣金支架,接着将拉紧块8卡入拉紧块卡槽,最后将下降噪组件5与拉紧块8卡合即可,卡合时,下降噪组件5穿过拉紧块8。
[0058]
所述拉紧块8包括第一拉紧部81和第二拉紧部82,安装时,拉紧块8穿过下降噪组件5,利用第二拉紧部82对下降噪组件5进行支撑,使第一拉紧部81与钣金支架卡合完成连接。
[0059]
所述中降噪导流板52分别通过卡扣组件9与前降噪导流板51和后降噪导流板53连接。
[0060]
通过设置卡扣组件9,使得下降噪组件5彼此连接,形成相对一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
[0061]
所述卡扣组件9连接于下降噪组件5的外侧(此处的外侧是指,卡扣组件9位于下降噪组件5的下方并连接于下降噪组件5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卡扣组件9包括卡合件和限位件93,所述卡合件和限位件93分别连接于不同的导流板,卡合件用于卡合于限位件93。
[0062]
所述卡合件包括固定端91和卡合端92,所述固定端91连接于导流板(此处的导流
板可以是前降噪导流板51、中降噪导流板52和后降噪导流板53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卡合端92用于卡合于限位件93。
[0063]
将所述卡合件设计为快拆结构,方便下降噪组件5的拆装。
[0064]
所述卡合端92为塑料材质,卡合时,使卡合端92越过限位件93并与限位件93卡合,在需要拆卸时,人工手动搬动卡合端92,使卡合端92与限位件93分离,实现卡扣组件9的分离。
[0065]
所述前降噪导流板51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口10,所述中降噪导流板5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口10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口11,当所述前降噪导流板51和中降噪导流板52连接时,第一安装口10与第二安装口11拼接组成矩形安装口,所述矩形安装口可拆卸连接有机油盒(机油盒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于前降噪导流板51和中降噪导流板52,也可以采用其他快拆的方式连接,比如在前降噪导流板51和中降噪导流板52设置滑槽,机油盒(图中未画出)通过抽屉结构连接于前降噪导流板51和中降噪导流板52)。
[0066]
由于下降噪组件5将发动机下部完全包裹,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不方便释放,通过在所述前降噪导流板51和中降噪导流板52设置安装口,并且在安装口连接机油盒,只需取下机油盒即可实现对油底壳机油的释放。
[0067]
所述下降噪组件5采用pp板材质,所述下降噪组件5贴合有隔音材料。
[0068]
由于下降噪组件5材质轻盈,卡合结构能够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行驶过程中下降噪组件5不易脱落。
[0069]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