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0236发布日期:2021-11-15 23: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体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前罩装饰件在一些主机厂又称为流水槽盖板或刮水器盖板。前罩装饰件是汽车上较大的外覆盖件之一,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安装在汽车上,对车辆的造型效果及防水作用有着较大的影响。
3.现有汽车的前罩板装饰件与前风玻璃连接方式为卡接,前罩板装饰件通常设计为u型卡爪结构,卡接于前风玻璃上下面。前罩板装饰件与前风玻璃装配时,前罩板装饰件由x向斜插入前风玻璃,并以前风玻璃前沿为轴线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后完成卡接。但因前机舱内雨刮、保鲜盒、制动壶、线束等零部件干涉造成斜插加旋转的装配工艺很困难。并且,前罩板装饰件设计的卡爪与前风窗玻璃卡接结构造成前罩板装饰件本体大面高于前风窗玻璃5mm

8mm,使二者形成一定的阶差,影响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及汽车,旨在简化装饰件与玻璃装配的复杂程度。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所述车体包括:
6.玻璃;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玻璃连接;
8.装饰件,所述装饰件设有卡接部,所述连接件设有卡接配合部,所述装饰件沿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朝所述连接件运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配合部配合;
9.其中,所述装饰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玻璃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钩部和第一钩槽,所述卡接配合部设有第二钩部和第二钩槽;
11.沿所述车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钩部朝上设置,所述第二钩部朝下设置,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配合部配合时,所述第一钩部位于所述第二钩槽,所述第二钩部位于第一钩槽,且所述第一钩部与所述第二钩部抵接。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胶条和第一金属带,所述胶条包裹第一金属带;
13.所述第一金属带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卡接配合部。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金属带,所述胶条包裹第二金属带;
15.所述装饰件与所述玻璃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第二金属带位于所述缝隙。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金属带呈折弯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带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夹角范围为65
°
~70
°
,以使所述第二钩槽的侧壁面的角度为110
°
~115
°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卡接配合部设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
18.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第二钩槽的侧壁面。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车体还包括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装饰件与所述玻璃之间的所述缝隙。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玻璃设有内表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表面粘接。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注塑成型。
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为上述所述的车体。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4.装饰件安装时仅需沿车体的高度方向竖直安装,装饰件的卡接部与连接件的卡接配合部即可完成卡接,无需斜插和旋转,大大简化了装饰件与玻璃装配工艺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整体装配的效率。并且,装饰件与玻璃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后,装饰件位于车身外侧的外表面与玻璃位于车身外侧的外面位于同一表面,使装饰件与装饰件相靠近连接的大面更平整。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车体及汽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28.图3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装饰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0031]1‑
车体;
[0032]
11

玻璃;
[0033]
111

内表面;
[0034]
12

连接件;
[0035]
121

卡接配合部;
[0036]
121a

第二钩部;
[0037]
121b

第二钩槽;
[0038]
121c

第二配合面;
[0039]
121d

第二导向面;
[0040]
122

胶条;
[0041]
123

第一金属带;
[0042]
124

第二金属带;
[0043]
13

装饰件;
[0044]
131

卡接部;
[0045]
131a

第一钩部;
[0046]
131b

第一钩槽;
[0047]
131c

第一配合面;
[0048]
131d

第一导向面;
[0049]
14

密封件;
[0050]
15

3m胶。
[0051]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53]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55]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56]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57]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体1,车体1包括玻璃11、连接件12和装饰件13,装饰件13通过连接件12与玻璃11连接。该装饰件13为前罩板装饰件13,玻璃11为汽车前风玻璃,装饰件13一般应用于汽车前风玻璃和汽车发动机舱盖外板之间,其功能是装饰、遮蔽作用。在前风窗玻璃和发动机舱盖之间如果没有装饰件13,人们就会直接看到白车身,通过该装饰件13装饰后,对汽车起到了更好的遮蔽、造型美化效果。装饰件13能够遮挡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阻挡沉积(树叶等)、将雨水分流、放置发动机舱的气体泄露进驾驶舱、有足够的空气通过提供给空调、可满足洗涤器喷嘴及软管的布置装配需求等。
[0058]
如图2所示,该装饰件13设有卡接部131,连接件12设有卡接配合部121,装饰件13沿车体1的高度方向z朝连接件12运动,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配合;其中,装饰件13的外表面与玻璃11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0059]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先固定于玻璃11,装饰件13安装时仅需沿车体1的高度方向z竖直安装,装饰件13的卡接部131与连接件12的卡接配合部121即可完成卡接,无需斜插和旋转,大大简化了装饰件13与玻璃11装配工艺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整体装配的效率。并且,装饰件13与玻璃11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后,装饰件13位于车身外侧的外表面与玻璃11位于车身外侧的外面位于同一表面,使装饰件13与装饰件13相靠近连接的大面更平整,提高汽车的美观性,利于玻璃11上的水往下流。
[0060]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卡接部131设有第一钩部131a和第一钩槽131b,卡接配合部121设有第二钩部121a和第二钩槽121b;沿车体1的高度方向z,第一钩部131a朝上设
置,第二钩部121a朝下设置,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配合时,第一钩部131a位于第二钩槽121b,第二钩部121a位于第一钩槽131b,且第一钩部131a与第二钩部121a抵接。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31沿车体1的高度方向z竖直插向卡接配合部121,使卡接部131的第一钩部131a卡在卡接配合部121的第二钩槽121b内,卡接配合部121的第二钩部121a卡在卡接部131的第一钩槽131b内,且第一钩部131a和第二钩部121a相对的端面抵接,使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紧密配合,减少卡接部131脱离出卡接配合部121的风险。
[0061]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卡接部131设有第一配合面131c,卡接配合部121设有第二配合面121c,第一配合面131c与第二配合面121c配合;第二配合面121c为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面121c为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第一配合面131c为与第二配合面121c相对的面,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卡接后,第一钩部131a与第二钩部121a相对的端面抵接,且第一配合面131c与第二配合面121c配合,增加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的配合面,提高装饰件13与连接件12的连接强度。
[0062]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卡接部131还设有第一导向面131d,卡接配合部121设有第二导向面121d,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配合时,第一导向面131d与第二导向面121d滑动接触,使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沿第一导向面131d与第二导向面121d完成卡接。第一导向面131d与第二导向面121d均为光滑斜面,对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
[0063]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件12包括胶条122和第一金属带123,胶条122包裹第一金属带123;第一金属带123的至少部分形成卡接配合部121。本实施例中,胶条122包裹于第一件金属带的外周,减少连接件12与装饰件13和玻璃11连接时,第一件金属带与装饰件13和玻璃11直接接触对装饰件13和玻璃11造成刮伤的风险,且在连接件12内设置该第一金属带123,增加连接件12的强度,第一金属带123的至少部分形成卡接配合部121,增强卡接配合部121的强度,进而提高连接件12与装饰件13的连接强度。
[0064]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连接件12还包括第二金属带124,胶条122包裹第二金属带124;装饰件13与玻璃11之间具有缝隙,第二金属带124位于缝隙。本实施例中,胶条122包裹于第二金属带124的外周,减少连接件12与装饰件13和玻璃11连接时,第二件金属带与装饰件13和玻璃11直接接触对装饰件13和玻璃11造成刮伤的风险,第二金属带124和胶条12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缝隙,减小装饰件13与连接件12之间的连接间隙,提高装饰件13与连接件12的配合度。
[0065]
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金属带124呈折弯结构,第二金属带124与第一金属带123的夹角范围为65
°
~70
°
,以使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的角度为110
°
~115
°
。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带124与第一金属带123所在面的夹角为65
°
~70
°
,第二金属带124所在面与第二沟槽的面大致平行设置,即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角度范围设置在110
°
~115
°
,便于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配合。
[0066]
当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的角度过小(例如小于110
°
)时,使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趋近于竖直面,增加了卡接部131与卡接配合部121的配合难度;当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的角度过大(例如大于115
°
)时,使第二钩槽121b的侧壁面形成的角度过大,增大第二钩槽121b的槽口,增加卡接部131脱离卡接配合部121的风险。
[0067]
具体地,第一金属带123和第二金属带124可采用钢带,第一金属带123与第二金属
带124的厚度可设计为0.2mm,第一金属带123的宽度可设计为23.5mm,第二金属带124的宽度可设计为4.4mm。
[0068]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玻璃11设有内表面111,连接件12与内表面111粘接。本实施例中,车体1还包括3m胶15,连接件12通过3m胶15粘接于玻璃11的内表面111。
[0069]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件12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先将第一金属带123和第二金属带124放置成型模具内,再向成型模具内灌入成型材料,注出成型连接件12。
[0070]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车体1还包括密封件14,用于密封装饰件13与玻璃11之间的缝隙。该密封件14可采用密封胶条,密封件14与连接件12贴合,并与玻璃11粘接。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