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2744发布日期:2022-01-12 02: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是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世界第一,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重卡行业飞速发展,随着汽车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商用车的安全性,快速性,经济性,对于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大多数重卡多采用全浮式驾驶悬置,全浮驾驶室悬置用于连接驾驶室与车架,同时允许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支撑驾驶室和衰减振动的功能。其主要作用有:承载驾驶室重量,导向垂直运动;隔离和衰减振动,降低噪音,确保驾乘舒适性;控制高度,调平驾驶室;承受最大载荷,吸收撞击能量,提高撞击安全性。四气囊全浮驾驶室悬置主要构成有减振系统、高度控制系统、导向系统、抗侧倾系统、锁止机构、翻转机构、限位机构以及其他联结构件。这些构成系统中减振系统、高度控制系统实现承载重量、隔离衰减振动、调平驾驶室等功能,抗侧倾系统属于导向机构,实现导向垂直运动提高操纵稳定性功能。而对于抗侧倾系统的关键构件——稳定杆而言,提高抗侧倾刚度与提高驾乘舒适性是相矛盾的,即提高稳定杆的抗侧倾刚度会降低驾乘舒适性。为此,通常会将稳定杆与驾驶室悬置的其他构件通过橡胶衬套实现软联结,提供足够抗侧倾刚度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隔振能力。
3.目前稳定杆后衬套基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心衬套,一种是x向(按整车坐标系)镂空的衬套。在车辆驾驶室俯仰、侧倾、翘曲运动过程中,稳定杆后衬套会产生x向位移同时发生绕衬套轴向的扭转。实心衬套通过增大橡胶层厚度、降低衬套径向刚度来提供充足的变形量以及承载力,x向镂空衬套通过镂空缓冲位移并在z向提供较大的刚度满足承载重量的要求。但是这两种结构的衬套均对橡胶层进行绕轴线的扭转,在扭转与拉伸、压缩运动的复合作用下容易造成衬套的疲劳损坏,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包括稳定杆摆臂和具有两边的上支架,稳定杆摆臂贯穿有带螺母的螺栓,且稳定杆摆臂通过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支撑在螺栓上,螺栓的两端分别贯穿上支架的两边,并支撑在上支架内,上支架其中一边内侧面固定有被螺栓贯穿的侧面垫片,侧面垫片与稳定杆摆臂一面接触。
6.进一步地,螺栓的外围还套有由内而外的金属轴套和塑料轴套,塑料轴套外围与衬套内骨架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衬套内骨架与衬套外骨架通过环状的衬套橡胶层弹性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衬套橡胶层的一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
9.进一步地,弧形槽一侧的衬套橡胶层和衬套外骨架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挡沿。
10.进一步地,衬套橡胶层的挡沿表面均匀排布有间隔设置的凸起。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扭转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对稳定杆后衬套进行结构设计,通过采用金属轴套与塑料轴套配合形成旋转副,避免车辆俯仰、侧倾、翘曲过程对橡胶层的扭转,避免橡胶层在扭转、压缩、拉伸的复合作用下产生早期失效。本实用新型减振性能好,结构简单,零部件之间冲击小,同时布置空间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2.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包括稳定杆摆臂7和具有两边的上支架8,稳定杆摆臂7贯穿有带螺母10的螺栓9,且稳定杆摆臂7通过衬套内骨架3和衬套外骨架1支撑在螺栓9上,螺栓9的两端分别贯穿上支架8的两边,并支撑在上支架8内,上支架8其中一边内侧面固定有被螺栓9贯穿的侧面垫片6,侧面垫片6厚度大于上支架8与稳定杆摆臂7之间的间隙,使侧面垫片6与稳定杆摆臂7一面接触,并且侧面垫片6为聚氨酯材料,可以被压缩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侧面垫片6限制稳定杆摆臂7的偏摆,主要限制稳定杆摆臂7对衬套外骨架1轴向挤压,进而在发生轴向运动时时保护橡胶层2;
16.螺栓9的外围还套有由内而外的金属轴套5和塑料轴套4,且金属轴套5与塑料轴套4之间轴向、径向留有间隙,可以发生相对位移,金属轴套5为两个,且分别插在塑料轴套4两端,两个金属轴套5直接接触没有间隙,车辆俯仰、侧倾、翘曲运动过程中金属轴套5和塑料轴套4之间发生旋转,避免了对橡胶层2的扭转,每个金属轴套5的外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台阶结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固连时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塑料轴套4也为两个,且材料为pom-h+ptfe,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塑料轴套4也在两端采用阶梯结构,端面与金属轴套5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轻磨损,金属轴套5与塑料轴套4的圆周面及端面均布有储油槽,储油槽用于加注锂基润滑脂进行润滑,且塑料轴套4端面储油槽非贯通槽,与金属轴套5端面配合后储油槽封闭,避免灰尘进入旋转副接触面,减轻磨损,另外,塑料轴套4可与sf-1f复合无油翻边自润滑轴承互换;
17.塑料轴套4外围与衬套内骨架3固定连接,衬套内骨架3与衬套外骨架1通过环状的衬套橡胶层2弹性固定连接,即通过硫化橡胶层2固定连接,衬套橡胶层2的一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11,弧形槽一侧的衬套橡胶层2和衬套外骨架1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挡沿12,衬套橡胶层2的挡沿表面均匀排布有间隔设置的凸起13。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摆臂(7)和具有两边的上支架(8),稳定杆摆臂(7)贯穿有带螺母(10)的螺栓(9),且稳定杆摆臂(7)通过衬套内骨架(3)和衬套外骨架(1)支撑在螺栓(9)上,螺栓(9)的两端分别贯穿上支架(8)的两边,并支撑在上支架(8)内,上支架(8)其中一边内侧面固定有被螺栓(9)贯穿的侧面垫片(6),侧面垫片(6)与稳定杆摆臂(7)一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螺栓(9)的外围还套有由内而外的金属轴套(5)和塑料轴套(4),塑料轴套(4)外围与衬套内骨架(3)固定连接,金属轴套(5)和塑料轴套(4)分别为两个,且两端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阶梯结构,金属轴套(5)与塑料轴套(4)的圆周面及端面均布有储油槽,储油槽用于加注锂基润滑脂进行润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衬套内骨架(3)与衬套外骨架(1)通过环状的衬套橡胶层(2)弹性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衬套橡胶层(2)的一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1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弧形槽一侧的衬套橡胶层(2)和衬套外骨架(1)边沿向外延伸形成挡沿(1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其特征在于:衬套橡胶层(2)的挡沿表面均匀排布有间隔设置的凸起(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稳定杆后衬套,包括稳定杆摆臂和具有两边的上支架,稳定杆摆臂贯穿有带螺母的螺栓,且稳定杆摆臂通过衬套内骨架和衬套外骨架支撑在螺栓上,螺栓的两端分别贯穿上支架的两边,并支撑在上支架内,上支架其中一边内侧面固定有被螺栓贯穿的侧面垫片,侧面垫片与稳定杆摆臂一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减振性能好,结构简单,零部件之间冲击小,同时布置空间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命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庆 历娜 吕志成 刘业刚 张崇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