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2228发布日期:2022-01-12 02:4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铁道车辆空重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


背景技术:

2.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为了使运行的车辆可靠停车,通常需要根据车辆的载重来分配制动力。制动力过大会引起车辆滑行,导致车辆轮对擦伤。制动力过小更会导致行车安全。
3.目前国内铁道货车制动系统通常采用间接测量车辆载重,加上限压阀方式来分配制动力,达到车辆可靠调速、停车的目的。
4.由于间接测量车辆载重精度相对较差,更高精度的车辆载重测量是直接称重,直接称重后输出与车辆载重相匹配的空气压力,该空气压力参与控制制动力,以提高制动缸压力控制精度,防止车辆滑行和制动力不足,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5.当制动开始时,进入到制动缸压力必须克服制动缸活塞缸壁摩擦力、活塞复原弹簧和制动装置的惯性,然后施加到闸瓦,并产生制动力。为让制动初期,制动缸压力有一个陡升,需要在中继阀中设计一套跃升机构,可使制动缸内的压力迅速增加,尽快使闸瓦贴靠车轮,形成制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解决了现有中继阀制动压力跃升的问题。
7.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包括缓解阀杆,缓解阀杆的左端固定有c活塞,缓解阀杆的右端活动套设有跃升活塞,缓解阀杆上固定有位于跃升活塞右侧的限位件,c活塞、跃升活塞均与跃升簧座之间设有膜板,跃升簧座与跃升活塞之间设有跃升复位件,缓解阀杆、c活塞、跃升活塞、膜板和跃升簧座之间形成跃升室,跃升簧座上设有与跃升室连通的开孔,c活塞在跃升室内的有效作用面积较跃升活塞小。
9.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孔为节流缩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的c活塞通过过盈配合与缓解阀杆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c活塞为“h”形截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的跃升簧座上设有大弹簧座,跃升活塞上设有小弹簧座,大弹簧座与小弹簧座之间设有跃升复位件。
13.进一步的,所述的跃升簧座上固定有卡设大弹簧座的挡圈i,跃升活塞上固定有卡设小弹簧座的挡圈i。
14.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弹簧座和小弹簧座均为“几”字形截面。
15.进一步的,所述的跃升复位件为跃升簧。
16.进一步的,所述的跃升簧座的外侧设有o形圈i。
17.进一步的,所述的跃升活塞为“土”字形截面。
18.进一步的,所述的缓解阀杆与跃升活塞之间设有o形圈ii。
19.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件为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与缓解阀杆螺纹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的缓解阀杆上设有位于限位螺母右侧的挡圈ii。
21.进一步的,所述的缓解阀杆的右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的缓解阀杆与活塞杆之间设有挡圈iii。
23.进一步的,所述的缓解阀杆的左端设有套设槽。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跃升机构的作用是制动缸快速获得空气压力,使铁道车辆快速获得初始制动力;通过跃升机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作用,能够实现跃升、制动、保压、缓解等动作,配合完成中继阀的各种功能,反应灵敏,使用可靠。
25.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发明,(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在中继阀中的初始位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在中继阀中的跃升位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在中继阀中的制动位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发明在中继阀中的保压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在中继阀中的缓解位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节流缩孔,2-c活塞,3-挡圈i,4-缓解阀杆,5-小弹簧座,6-膜板,7-o形圈i,8-跃升簧座,9-跃升活塞,10-限位螺母,11-挡圈ii,12-活塞杆,13-挡圈iii,14-o形圈ii,15-跃升簧,16-大弹簧座,y-跃升室。
33.cv1-预控室i,cv2-预控室ii,c1-制动缸室i,c2-制动缸室ii,r-副风缸室,ex1-大气通道i,ex2-大气通道ii。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35.实施例1:
36.参考图1所示,一种中继阀跃升机构,包括节流缩孔1、c活塞2、挡圈i3、缓解阀杆4、小弹簧座5、膜板6、o形圈i7、跃升簧座8、跃升活塞9、限位螺母10、挡圈ii11、活塞杆12、挡圈iii13、o形圈ii14、跃升簧15、大弹簧座16和跃升室y。
37.缓解阀杆4的左端固定有c活塞2,c活塞2通过过盈配合与缓解阀杆4固定连,c活塞2为“h”形截面,c活塞能够带动缓解阀杆一并运动。缓解阀杆4的右端活动套设有跃升活塞9,跃升活塞能够相对缓解阀杆轴向滑移,跃升活塞9为“土”字形截面,缓解阀杆4与跃升活塞9之间设有o形圈ii14,保证缓解阀杆与跃升活塞之间的密封。
38.缓解阀杆4上固定有位于跃升活塞9右侧的限位件,限位件为限位螺母10,限位螺母10与缓解阀杆4螺纹连接。限位螺母对跃升活塞进行卡设定位,在跃升活塞相对缓解阀杆
向右移动时,至限位螺母处停止,则不能继续向右滑移,此时跃升活塞与缓解阀杆之间形成刚性配合。缓解阀杆上固定有位于限位螺母右侧的挡圈ii11,挡圈用于卡设限位螺母,避免其松动。
39.c活塞2的槽口、跃升活塞9的槽口均与跃升簧座8之间设有膜板6,c活塞和跃升活塞以及其上的膜板用于承压,通过两侧的压差,改变缓解阀杆的位置,实现不同状态下的功能作用。
40.跃升簧座8上固定有卡设大弹簧座16的挡圈i3,跃升活塞9上固定有卡设小弹簧座5的挡圈i3,挡圈i3为轴用的挡圈,用于卡设限位,大弹簧座16与小弹簧座5之间设有作为跃升复位件的跃升簧15,使得跃升活塞相对缓解阀杆滑移,需要先克服跃升簧的弹力。大弹簧座16和小弹簧座5均为“几”字形截面,能够充分利用跃升室内的空间。
41.缓解阀杆4、c活塞2、跃升活塞9、膜板6和跃升簧座8之间形成跃升室y,跃升簧座8上设有与跃升室y连通的节流缩孔1,节流缩孔用于与预控室i连通。
42.c活塞2在跃升室y内的有效作用面积较跃升活塞9小。当y室中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跃升压力),作用在上述两活塞上的力值差等于跃升簧15的力值时,跃升活塞通过挡圈i3,拉动小弹簧座,压缩跃升簧,直到跃升活塞与限位螺母接触,跃升作用结束。
43.随着y室压力空气的增大,跃升活塞与c活塞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改变。在缓解时,当y室压力空气低于跃升压力时,逐步恢复到初始位置。
44.跃升簧座8的外侧设有o形圈i7,保证跃升簧座安装在阀体内的密封性。缓解阀杆4的右端与活塞杆12固定连接,活塞杆用于对缓解阀杆延长,使得缓解阀杆的作用力能够通过活塞杆作用在平衡机构上。缓解阀杆4与活塞杆12之间设有挡圈iii13,挡圈iii为钢丝挡圈,保证两者的连接固定。
45.缓解阀杆4的左端设有套设槽,用于对主阀体组成的主阀杆进行套设,完成缓解动作。
46.参考图2~图6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47.1.跃升过程:
48.当预控室i cv1压力上升,通过节流缩孔进入跃升室y,推动c活塞,带动缓解阀杆顶开主阀体组成中的主阀杆,副风缸室r压力进入制动缸室i c1,然后通过制动缸室i流入制动缸室ii c2,形成初跃升,形成初始制动,此时跃升活塞与限位螺母有间隙a1。
49.跃升室y中的压力空气通过膜板作用在c活塞的同时,也作用在跃升活塞上,跃升活塞通过挡圈i,再通过小弹簧座压缩跃升簧,由于刚开始时跃升室y压力不高,不足以克服跃升簧的作用力,所以跃升活塞与限位螺母有间隙a1(初始间隙a)。
50.2.跃升结束:
51.由于跃升活塞的作用面积比c活塞作用面积大,随着预控室i压力的增加,作用在上述两活塞的作用力差值大到能克服跃升簧的作用力时,跃升活塞带动小弹簧座压缩跃升簧,直到跃升活塞被限位螺母挡住,跃升作用结束。此时跃升活塞与c活塞组成形成一个刚性连接,只有c活塞左侧的制动缸室ii压力作用在缓解阀杆和活塞杆上,通过平衡机构平衡预控室ii cv2的压力。
52.3.保压、缓解:
53.在每个制动过程完成后,进气阀会转到保压位置。流入制动缸室ii的压力也在c活
塞处增大。一旦预控室压力上升完成,制动缸室压力同时达到一个值,该值使平衡梁保持在与保压位置相对应的平衡状态,进气阀和排气阀关闭。
54.由于预控室压力降低,由c活塞产生的扭矩在平衡梁上占主导地位。c活塞推动平衡梁向调节块的刀刃转动,同时推动缓解阀杆、c活塞杆右移,制动缸室i压力经主阀杆中心孔流到主阀盖,并通过主阀盖上的大气通道iex1、主阀体上的大气通道iiex2、螺旋排风口,排到大气。
55.当预控室压力完成下降时,一旦制动缸已经充分排气,使得制动缸室压力达到一个值,在该值下,随重装置的平衡得到恢复,排气阀就再次回到保压位置。一旦中继阀完全缓解,预控制压力完全降低,制动缸以这种方式完全排气。所有工作部件都恢复到图2所示的位置。
56.前述本发明基本例及其各进一步选择例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实施例。本发明方案中,各选择例,与其他任何基本例和选择例都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