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

文档序号:28441957发布日期:2022-01-12 02: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

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现有的座椅结构死板,功能单一,不便于对背部各个位置进行按摩,无法增加其结构的灵活性,不便于灵活调节其按摩位置,无法实现定点按摩,无法对肩部进行敲击按摩,无法缓解长时间开车造成的酸痛,无法降低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无法增加座椅的多功能性,无法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通过设置可以同步往复运动的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能够实现同步按摩功能,对多点同时按摩,提高了座椅的舒适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坐垫、头枕,上述靠背的顶部连接上述头枕,上述靠背的底部连接上述坐垫,上述靠背上设置按摩机构,上述按摩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升降机构、移动机构、横梁、传动箱,上述横梁滑动连接于上述支撑框架内部,上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上并驱动上述横梁往复移动,上述横梁上设置上述移动机构,上述移动机构驱动上述传动箱沿上述横梁往复移动,上述传动箱的同一侧设置第一推动箱和第二推动箱,上述第一推动箱上设置第一按摩器,上述第二推动箱上设置第二按摩器,上述第一按摩器和上述第二按摩器可沿垂直于上述支撑框架方向同步往复运动。
5.其中,上述支撑框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框架边、第一侧边、下框架边、第二侧边,上述升降机构设置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并平行于上述第一侧边。
6.其中,上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丝杆、升降电机、升降蜗杆、升降蜗轮,上述升降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上框架边、上述下框架边转动连接,上述升降电机依次驱动上述升降蜗杆、上述升降蜗轮、上述升降丝杆转动。
7.其中,上述传动箱内固定连接传动电机,上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设上述传动箱的侧壁,上述传动电机驱动上述第一按摩器和上述第二按摩器同步运动。
8.其中,上述第一推动箱内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上述传动箱内设置主动皮带轮,上述第一蜗杆的一端、上述主动皮带轮、上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依次同轴固定连接,上述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推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
9.其中,上述第一推动箱内还转动连接第一动力轴,上述第一动力轴与上述第一蜗杆垂直设置,上述第一动力轴的外周固定连接第一往复蜗轮,上述第一往复蜗轮的一端与上述第一蜗杆匹配啮合,上述第一往复蜗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动齿轮。
10.其中,上述第一推动箱内还滑动连接第一推杆,上述第一推杆一端通过第一往复弹簧与上述第一推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上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穿过上述第一推动箱的侧
壁并延伸至上述第一推动箱外侧,上述第一推杆的上述另一端固定连接上述第一按摩器。
11.其中,上述第一推杆、上述第一拨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互相啮合的齿牙。
12.其中,上述传动箱内还转动连接从动皮带轮,上述从动皮带轮的传动轴穿设上述传动箱的侧壁,上述主动皮带轮和上述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上述从动皮带轮驱动上述第二按摩器运动。
13.其中,上述横梁上并列排布固定若干上述传动箱。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沿靠背上下调整按摩器的位置,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能够沿靠背左右调整按摩器的位置,从而可以灵活调节其按摩位置,可以方便地对驾驶人背部各个位置按摩,通过设置可以同步往复运动的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能够实现同步按摩功能,对多点同时按摩,提高了座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技术的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1000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的按摩机构100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的传动箱150的剖面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同步按摩的汽车座椅1000包括靠背10、坐垫20、头枕30。靠背10的顶部连接头枕30,靠背10的底部连接坐垫20。
23.具体地,头枕30滑动连接于靠背10顶部,头枕30可沿靠背10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便于调节头枕30与靠背10之间的位置,使其更适配于驾驶人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舒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头枕也可以转动连接于靠背顶部,比如通过在头枕与靠背的连接处设置转动轴转动调节头枕的位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24.靠背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坐垫20,在靠背10与坐垫20处设置转动轴用于转动调节靠背10的位置,靠背10可沿驾驶方向前后调节使得靠背10与坐垫20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更适配于驾驶人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舒适性。
25.靠背10上设置按摩机构100和敲击机构300,靠背10包括靠背本体,靠背本体外包覆有垫套,垫套可以是织物或者皮革等材料制成,根据使用需求设计即可。按摩机构100设置在靠背本体上并被包覆在垫套内部。敲击机构300设置在垫套外部,敲击机构300设置有
两个,对称分布在靠背10两肩处,便于对驾驶人的两肩进行敲击按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敲击机构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个;设置位置也不局限于靠背两肩处,也可以设置在靠背侧面或者其他位置处,具体根据使用需求设计即可。
26.按摩机构100包括支撑框架110、升降机构120、移动机构130、横梁140、传动箱150。支撑框架110固定连接在靠背本体上,为便于表述,以下内容均以靠背本体调整至竖直位置时阐述按摩机构100的具体结构,此时支撑框架110也位于竖直位置,支撑框架110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框架边111、第一侧边113、下框架边112、第二侧边114,可以采用金属等材料制成。
27.升降机构120设置于支撑框架110的内部并平行于第一侧边113。具体地,升降机构120包括升降丝杆121、升降电机122、升降蜗杆123、升降蜗轮124,升降丝杆1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110的上框架边111和下框架边112,升降丝杆121竖直设置且与支撑框架110的第一侧边113平行,升降丝杆121与支撑框架110的第一侧边113之间需留有适当间隙避免升降丝杆121在运动过程中被其他部件干涉。本实施例中,升降动力源采用升降电机122,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动力源也可以采用其他动力源,比如液压马达等。支撑框架110的下框架边112固定连接有升降电机122,升降电机1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蜗杆123,第一侧边113上固定连接有升降蜗轮124,升降蜗杆123与升降蜗轮124匹配啮合,升降蜗轮124与升降丝杆121匹配啮合,用于将升降电机122的转动传输到升降丝杆121。升降电机122依次驱动升降蜗杆123、升降蜗轮124、升降丝杆121转动。
2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升降电机122固定在支撑框架110的下框架边112,升降电机122的输出端水平设置,升降蜗杆123水平连接于升降电机122的输出端,升降蜗杆123与升降蜗轮124匹配啮合,且升降蜗轮124同时与升降丝杆121匹配啮合,从而通过升降蜗轮124将升降电机122绕水平方向的转动转化为升降丝杆121绕竖直方向的转动。升降电机122可以正转或者反转,从而驱动升降丝杆121正转或者反转。
29.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升降电机可以固定在支撑框架的上框架边。在另一实施例中,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也可以竖直设置,升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蜗杆,此时无需设置升降蜗轮,升降蜗杆直接与升降丝杆匹配啮合,升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转动。在又一实施例中,升降丝杆也可以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框架的上框架边平行,相应地,升降电机可以固定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以上实施方式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只要能够满足升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转动即可。
30.横梁140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110内部,横梁140的一端与升降丝杆121螺纹连接,横梁140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110滑动连接。具体地,横梁140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110的第二侧边114滑动连接,第二侧边114设有滑槽,横梁140的另一端卡合在滑槽中,当升降电机122驱动升降丝杆121转动时,横梁140沿第一侧边113和第二侧边114上下移动,当升降电机122停止转动时,横梁140停止在相应位置处,从而升降机构120驱动横梁140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升降丝杆121上还设有自锁结构,可以保障横梁140在升降丝杆121上的位置准确可控。在其他实施例中,横梁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的第二侧边滑动连接还可以采用滑块滑轨相配合结构;或者也可以设置一个与第二侧边平行的滑杆,横梁的另一端套接在滑杆上。
31.横梁140上设置有移动机构130,移动机构130包括移动电机131、第一皮带轮132、
第二皮带轮133、移动丝杆134、滑块135。横梁140的内部转动连接移动丝杆134,移动丝杆134水平设置且与横梁140的延伸方向平行,滑块135与移动丝杆134螺纹连接,当移动丝杆134转动时,滑块135可沿移动丝杆134往复移动。横梁14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机131,移动电机1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32,移动丝杆1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33,第一皮带轮132和第二皮带轮133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皮带轮132和第二皮带轮13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132为主动轮,第二皮带轮133为从动轮。当移动电机131转动时,通过第一皮带轮132传输动力到第二皮带轮133从而驱动移动丝杆134转动,进而驱动滑块135沿移动丝杆134移动。移动电机131通过正转和反转驱动滑块135沿移动丝杆134来回往复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丝杆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移动电机驱动移动丝杆转动,但相比于设置皮带传动,在支撑框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滑块沿移动丝杆来回往复移动的行程会减小。
32.传动箱15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35上设置一个传动箱150,传动箱150位于横梁140上方,避免滑块135来回移动时传动箱150与移动电机131的位置产生干涉,这样可以使得滑块135在横梁140上拥有最大行程,进而传动箱150也拥有最大行程,从而使得按摩的范围更广。当移动电机131驱动滑块135沿移动丝杆134来回往复移动时,传动箱150随之沿横梁140往复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横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电机,传动箱位于横梁下方,只要传动箱与移动电机分别位于横梁两侧,两者之间的位置不产生干涉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移动机构,传动箱直接固定连接在横梁上,此时传动箱不能沿横梁往复运动,无法移动传动箱实现定点按摩;在又一实施例中,在横梁上直接并列排布固定有若干传动箱,这样可以实现多点同时按摩;在又一实施例中,若干传动箱紧密排列在横梁上,也即若干传动箱的总宽度与横梁长度一致。
33.传动箱150包括箱体151,箱体15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推动箱160和第二推动箱170。第一推动箱160和第二推动箱170设置在箱体151的同一侧,第一推动箱160设置于下方,第二推动箱170设置于上方。箱体1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板152,固定安装板1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153,传动电机153的输出端水平设置且穿设箱体151的侧壁。第一推动箱160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161,第一蜗杆161的一端与传动电机1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蜗杆161的另一端与第一推动箱160的内壁转动连接,当传动电机153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蜗杆161转动。第一推动箱160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动力轴162,第一动力轴162与第一蜗杆161垂直设置,第一动力轴162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往复蜗轮163,第一往复蜗轮163的一端与第一蜗杆161匹配啮合,第一往复蜗轮1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拨动齿轮164。第一推动箱16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杆165。具体地,第一推杆165的一端通过第一往复弹簧166与第一推动箱160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推杆16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推动箱160的侧壁延伸至第一推动箱160外侧,第一推杆165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器167用于按摩。第一按摩器167上设置若干按摩钉,按摩钉可以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按摩效果更舒适。若干按摩钉均匀等距固定在第一按摩器167的端部,便于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第一推杆165上设有齿牙与第一拨动齿轮164啮合。第一拨动齿轮164外侧仅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牙,另一侧不设置齿牙,第一推杆165上的齿牙数与第一拨动齿轮164啮合的齿牙数相同,便于推动第一推杆165运动。第一往复弹簧166的弹性功能使得第一推杆165能够实现往复运动,第一推杆165的滑动方向与驾驶方向一致,从而能够对驾驶人的背部进行按摩。
34.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推动箱160内,第一蜗杆161位于下方以便于与传动电机153的输出端对应连接,第一动力轴162位于第一蜗杆161上方,使得第一往复蜗轮163位于第一蜗杆161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匹配啮合,第一拨动齿轮164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往复蜗轮163上,第一推杆165位于第一拨动齿轮164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匹配啮合,第一推杆165垂直于支撑框架110所在平面。当传动电机153转动时驱动第一蜗杆161转动,第一蜗杆161驱动第一往复蜗轮163绕第一动力轴162转动,第一往复蜗轮163带动第一拨动齿轮164转动,第一拨动齿轮164带动第一推杆165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按摩器167沿垂直于支撑框架110方向的往复运动,实现对驾驶人进行按摩。
3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电机153的输出端位于箱体151内的部分还设置主动皮带轮168,第一蜗杆161的一端、主动皮带轮168、传动电机153的输出端依次同轴固定连接,当传动电机153转动时,第一蜗杆161、主动皮带轮168同步转动。箱体151内还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169,从动皮带轮169转动连接于箱体151内壁上且位于主动皮带轮168上方,主动皮带轮168和从动皮带轮169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动皮带轮169的传动轴水平设置且穿设箱体151的侧壁。当传动电机153转动时,主动皮带轮168驱动从动皮带轮169同步转动。
36.第二推动箱170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71,第二蜗杆171的一端与从动皮带轮169的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二蜗杆171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动箱170的内壁转动连接,从动皮带轮169可以驱动第二蜗杆171转动。第二推动箱170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动力轴172,第二动力轴172与第二蜗杆171垂直设置,第二动力轴172的外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蜗轮173,第二往复蜗轮173的一端与第二蜗杆171匹配啮合,第二往复蜗轮17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拨动齿轮174。第二推动箱17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杆175。具体地,第二推杆175的一端通过第二往复弹簧176与第二推动箱170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推杆17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推动箱170的侧壁延伸至第二推动箱170外侧,第二推杆175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按摩器177用于按摩。第二按摩器177上设置若干按摩钉,按摩钉可以采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按摩效果更舒适。若干按摩钉均匀等距固定在第二按摩器177的端部,便于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第二推杆175上设有齿牙与第二拨动齿轮174啮合。第二拨动齿轮174外侧仅一侧固定连接有齿牙,另一侧不设置齿牙,第二推杆175上的齿牙数与第二拨动齿轮174啮合的齿牙数相同,便于推动第二推杆175运动。第二往复弹簧176的弹性功能使得第二推杆175能够实现往复运动,第二推杆175的滑动方向与驾驶方向一致,从而能够对驾驶人的背部进行按摩。
37.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推动箱170内,第二蜗杆171位于下方,第二动力轴172位于第二蜗杆171上方,使得第二往复蜗轮173位于第二蜗杆171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匹配啮合,第二拨动齿轮174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二往复蜗轮173上,第二推杆175位于第二拨动齿轮174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匹配啮合,第二推杆175垂直于支撑框架110所在平面。当从动皮带轮169转动时驱动第二蜗杆171转动,第二蜗杆171驱动第二往复蜗轮173绕第二动力轴172转动,第二往复蜗轮173带动第二拨动齿轮174转动,第二拨动齿轮174带动第二推杆175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按摩器177沿垂直于支撑框架110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对驾驶人进行按摩。
38.通过设置主动皮带轮168和从动皮带轮169,可以同步驱动第一推杆165和第二推杆175往复运动,进而实现第一按摩器167和第二按摩器177同步运动,实现同步按摩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箱160和第二推动箱170上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动箱的数量
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个,从而有相应数量的按摩器用于按摩,推动箱需设置于传动箱的箱体的同一侧并且朝向于驾驶人的背部方可实现按摩。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箱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个,若干个传动箱可以固定在一个滑块上,也可以分别设置滑块固定,设置多个传动箱可以使得按摩器的数量更多,可以实现同时按摩的面积更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而是在箱体内固定连接辅助传动电机,辅助传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设箱体的侧壁,辅助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蜗杆固定连接从而驱动第二蜗杆转动,进而驱动第二按摩器运动。这样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按摩器和第二按摩器的工作状态,根据需求选择第一按摩器或第二按摩器工作,或者也可以通过同时控制传动电机、辅助传动电机使得第一按摩器、第二按摩器同步工作。
39.靠背10上通过导线连接设置有控制面板11,升降电机122、移动电机131均与控制面板11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1可以控制升降电机122、移动电机131的启动与停止。
40.以下具体描述按摩机构100的使用过程:驾驶人坐在座椅1000上时,根据背部需要按摩的地方,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移动电机131和升降电机122工作,升降电机122通过升降蜗杆123和升降蜗轮124带动升降丝杆121转动,在螺纹的反作用力下,横梁140上下运动,并且移动电机131通过第一皮带轮132和第二皮带轮133带动移动丝杆134转动,在螺纹的反作用力下,传动箱150沿水平方向运动,以此将传动箱150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传动电机153工作,传动电机153通过主动皮带轮168与从动皮带轮169分别带动第一蜗杆161和第二蜗杆171工作,第一蜗杆161和第二蜗杆171分别带动第一往复蜗轮163和第二往复蜗轮173转动,第一往复蜗轮163和第二往复蜗轮173分别带动第一拨动齿轮164和第二拨动齿轮174转动,第一拨动齿轮164和第二拨动齿轮174均通过齿牙的啮合,分别将第一推杆165和第二推杆175拉回,当第一拨动齿轮164和第二拨动齿轮174没有齿牙的一侧运动到上方时,分别在第一往复弹簧166、第二往复弹簧176的作用下,第一推杆165和第二推杆175向前推动,以此循环对需要按摩的地方进行敲击按摩。
41.本技术通过设置按摩机构100,控制升降丝杆121和移动丝杆134的移动,便于调节按摩钉的横向和纵向位置,增加其结构的灵活性,便于灵活调节其按摩位置,可以实现定点按摩,充分对驾驶人的背部进行按摩,缓解长时间开车造成的酸痛,降低了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汽车座椅1000的多功能性,提高了汽车座椅1000的舒适度。
42.两个敲击机构300对称分布在靠背10两肩处,分别位于头枕30两端的位置。敲击机构300包括转动底座310、敲击箱320、敲击锤330,转动底座310固定连接在靠背10的顶部,转动底座310为壳体且内部具有空腔,敲击箱320转动连接在转动底座310的顶部。转动底座3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向杆311,敲击箱320与转向杆31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敲击箱320与转动底座310转动连接。转向杆311的外侧固定套设从动齿轮312,转动底座310的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向电机313,转向电机3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314,主动齿轮314与从动齿轮312匹配啮合。
43.敲击箱320具有敲击箱体321,敲击箱体321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件322,第一支撑件322竖直设置且第一支撑件322的顶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凸轮323,第一支撑件32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敲击电机324,敲击电机324的输出端穿设第一支撑件322并与凸轮323固定连接。敲击箱体321内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件325,第二支撑件325竖直设置且第二支撑件325的顶部与敲击锤330转动连接。
44.具体地,敲击锤330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杆331、电动伸缩杆332、缓冲机构333、锤体334。动力杆331的中部与第二支撑件325的顶部转动连接,动力杆331的一端设置从动件3311与凸轮323配合工作,动力杆331的另一端穿出敲击箱体321并且与电动伸缩杆332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332的输出端与缓冲机构333固定连接,缓冲机构333与敲击锤330滑动连接。缓冲机构333包括缓冲套3331、缓冲弹簧3332。缓冲套3331为壳体结构,两端设有限位板3333,缓冲弹簧3332设置在缓冲套3331内且通过限位板3333将缓冲弹簧3332限位在缓冲套3331内。锤体334包括锤杆3341和固定连接在锤杆3341一端的锤头3342,锤杆334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缓冲套3331的内部,具体地,缓冲弹簧3332套设在锤杆3341的外周,通过缓冲弹簧3332对锤杆3341的滑动实现缓冲作用,使得锤头3342的敲击力度均匀舒适。
45.敲击箱320内还设有复位弹簧326,复位弹簧32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敲击箱体321内的底部,复位弹簧326的另一端与动力杆331固定连接,具体是连接在动力杆331上位于第二支撑件325与电动伸缩杆332之间的位置,便于敲击锤330沿其轴向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可以连续敲击按摩。
46.控制面板11与转向电机313、电动伸缩杆332、敲击电机324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1可以控制转向电机313、电动伸缩杆332、敲击电机324的启动与停止。
47.以下具体描述敲击机构300的使用过程:当驾驶人需要对肩部进行按摩时,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转向电机313驱动主动齿轮314转动,主动齿轮314驱动从动齿轮312转动从而带动转向杆311转动,进而带动敲击箱320转动。通过控制面板11控制电动伸缩杆332伸缩调节锤体334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敲击电机324工作,敲击电机324带动凸轮323转动,凸轮323将动力杆331的一端的从动件3311按下,敲击锤330向上方升起,当凸轮323与从动件3311分离时,在复位弹簧326的作用下,将动力杆331复位,敲击锤330向下敲击,实现对肩部的放松按摩。
48.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敲击机构300,控制敲击锤330工作,便于对肩部进行敲击按摩,缓解长时间开车造成的酸痛,降低了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汽车座椅1000的多功能性,提高了汽车座椅1000的舒适度。
49.以上内容均以靠背本体调整至竖直位置时阐述按摩机构100和敲击机构300的具体结构,当靠背本体调整至其他角度时,并不影响按摩机构100和敲击机构300与靠背本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工作过程。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