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

文档序号:27230694发布日期:2021-11-03 17: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仅对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外形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身的内饰也朝着更加舒适,更加美观,更加便利的方向发展。其中汽车扶手箱位于汽车内两个驾驶位之间,扶手箱除了可以装杂物外,还可以让乘员在行车过程中将手臂搭放其上,以缓解行车中的疲劳。作为汽车乘员缓解驾驶疲劳的一个重要部件。汽车扶手箱的设计尤其重要。
3.长期驾驶汽车,车内空气干燥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影响较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成品的便携式加湿器放置在车内汽车扶手箱上使用,由于行驶过程中存在颠簸,便携式加湿器固定不稳,容易发生倾倒,影响使用。且便携式加湿器储水量比较少。加湿时空气湿度不均匀,加湿效果比较差,加湿效率低下。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以至少解决现有汽车扶手箱加湿器放置不稳、加湿效果比较差、加湿效率低下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包括:
8.扶手箱本体,所述扶手箱本体包括侧板和横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所述横板位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围成的框架之间;
9.档杆孔位,所述档杆孔位设置在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前端的横板上;
10.后部支撑,所述后部支撑位于所述档杆孔位的后部;
11.加湿机构,所述加湿机构设置在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后端,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储水槽、加湿器盖板和吸水芯棒,所述储水槽的上平面设置有四周延伸的外沿,所述储水槽的外沿卡设置所述扶手箱本体后端的上平面开口处;所述储水槽的外沿内置强磁铁;所述加湿器盖板盖设在所述储水槽的上部开口处,所述加湿器盖板与所述储水槽的外沿配合的部位内置与所述储水槽外沿相对应的强磁铁;所述加湿器盖板内设雾化装置,所述加湿器盖板上部设置有出雾口,所述加湿器盖板下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吸水芯棒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加湿器盖板通过所述吸水芯棒将所述储水槽内的水吸取并雾化,然后经出雾口扩散出去;所述加湿器盖板与所述储水槽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条。
12.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后部支撑包括:
13.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位于所述档杆孔位后部,所述收纳箱包括前端侧板和后端侧板,所述前端侧板、后端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横板围合形成所述收纳箱;
14.扶手盖,所述扶手盖位于所述收纳箱的上部开口处。
15.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档杆孔位旁边的横板上设置有水杯固定座。
16.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加湿机构还包括出雾管,所述出雾管安装在所述出雾口,所述出雾管的上部设置有侧口。
17.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设置在所述扶手箱本体的后端。
18.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usb接口设置有密封盖。
19.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加湿器盖板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口。
20.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接口类型与手机的数据接口类型相同。
21.如上所述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作为优选,所述加湿器盖板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储水槽开口尺寸相匹配的凸起,便于保持加湿器盖板的安装稳定。
22.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通过在扶手箱的后端部位设置加湿机构,满足汽车稳定加湿的需求,将加湿机构的储水槽安装在扶手箱本体的上平面开口处,安装方便,比较牢固,避免外力碰倒;加湿器盖板的下部凸起,盖在储水槽的上部开口处,安装结构简单,方便加水;在加湿器盖板和储水槽的配合部位设置密封条,搭配加湿器盖板和储水槽外沿设置的相对应的强磁铁,确保加湿机构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受颠簸等的影响,不漏水,正常工作。通过设置在加湿机构旁边的usb接口实现加湿机构的供电,使用方便安全,加湿器盖板的电源接口设置与手机数据接口类型相同,使加湿机构的适用性大大提高。设置可旋转的出雾管,在车内人员有特殊加湿需求时,可方便的调节喷雾方向,操作灵活方便。整个汽车扶手箱实用性非常好,对汽车扶手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其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加湿机构爆炸图。
28.图中:11、横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后侧板;2、档杆孔位;3、加湿机构;31、储水槽;32、加湿器盖板;33、出雾口;34、吸水芯棒;35、出雾管;36、强磁铁;4、收纳箱;5、扶手盖;6、水杯固定座; 7、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包括
32.扶手箱本体,扶手箱本体包括侧板和横板11,侧板包括左侧板12、右侧板13和后侧板14,横板11位于左侧板12、右侧板13和后侧板14围成的框架之间;
33.档杆孔位2,档杆孔位2设置在扶手箱本体的前端的横板1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档杆孔位2旁边的横板11上设置有水杯固定座6,便于在驾驶车辆时将水杯等放置牢靠。
34.后部支撑,后部支撑位于档杆孔位2的后部,后部支撑的上表面高于后侧板14的上部;后部支撑包括:收纳箱4和扶手盖5,收纳箱4位于档杆孔位2后部,收纳箱4包括前端侧板和后端侧板,前端侧板、后端侧板、左侧板12、右侧板13和横板11围合形成收纳箱4;扶手盖5位于收纳箱4的上部开口处。
35.加湿机构3,加湿机构3设置在扶手箱本体的后端,加湿机构3包括储水槽31、加湿器盖板32和吸水芯棒34,储水槽31的上平面设置有四周延伸的外沿,储水槽31的外沿卡设置扶手箱本体后端的上平面开口处;储水槽 31的外沿内置强磁铁36;加湿器盖板32盖设在储水槽31的上部开口处,加湿器盖板32与储水槽31的外沿配合的部位内置与储水槽31外沿相对应的强磁铁36;加湿器盖板32内设雾化装置,加湿器盖板32上部设置有出雾口33,加湿器盖板32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吸水芯棒34与进水口连接,加湿器盖板 32通过吸水芯棒34将储水槽31内的水吸取并雾化,然后经出雾口33扩散出去;加湿器盖板32与储水槽31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条,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造成储水槽31内的水溢出。加湿器盖板32下部设置有与储水槽 31开口尺寸相匹配的凸起,便于保持加湿器盖板32的安装稳定。为了控制出雾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湿机构3还包括出雾管35,出雾管35安装在出雾口33,出雾管35的上部设置有侧口。出雾管35可以在出雾口33内旋转,使侧口绕出雾管35的中心轴旋转,以实现出雾方向的便携调节,当车中乘员有需求时,可以旋转出雾管35,使侧口正对需要出雾的方向,即可实现出雾方位的控制。作为优选,加湿器盖板32上设置有电源线接口,电源线接口的设置避免了加湿器盖板32一直拖着一条连接线收纳不方便,且连接线坏掉后更换方便,避免了一体化设计造成的产品报废。进一步的,电源线接口类型与手机的数据接口类型相同,在使用时可以用手机数据线代替使用,做到一线多用,使汽车驾驶室更加简洁。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还包括usb接口7, usb接口7设置在扶手箱本体的后端。作为优选,usb接口7设置有密封盖,在不使用usb接口7时,盖上密封盖,可以放置usb接口7处进入杂物从而影响正常使用。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湿度的汽车扶手箱,通过在扶手箱的后端部位设置加湿机构,满足汽车稳定加湿的需求,将加湿机构的储水槽安装在扶手箱本体的上平面开口处,安装方便,比较牢固,避免外力碰倒;加湿器盖板的下部凸起,盖在储水槽的上部
开口处,安装结构简单,方便加水;在加湿器盖板和储水槽的配合部位设置密封条,搭配加湿器盖板和储水槽外沿设置的相对应的强磁铁,确保加湿机构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受颠簸等的影响,不漏水,正常工作。通过设置在加湿机构旁边的usb接口实现加湿机构的供电,使用方便安全,加湿器盖板的电源接口设置与手机数据接口类型相同,使加湿机构的适用性大大提高。设置可旋转的出雾管,在车内人员有特殊加湿需求时,可方便的调节喷雾方向,操作灵活方便。整个汽车扶手箱实用性非常好,对汽车扶手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