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2461发布日期:2021-12-12 21:0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内后视镜护罩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上零部件配置越来越丰富,安装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因此需要相应地增加装饰件对电子设备进行装饰,以满足人们对装饰件的实用性和精致性方面的更高要求。
3.以车辆的内后视镜护罩安装结构为例,内后视镜护罩一般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随着前挡风玻璃上安装的电子设备的增加,例如雨量光线传感器、智能前视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等,内后视镜护罩尺寸越来越大。随着内后视镜护罩尺寸的增大,内后视镜护罩与周边件配合的位置,特别是和顶盖内饰板的配合面积越来越大,两者之间一般采用如下的配合方式:
4.(1)内后视镜护罩与顶盖内饰板采用间隙配合结构,如此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隙不美观,存在外露线束问题,影响车辆的精致性。
5.(2)内后视镜护罩与顶盖内饰板采用搭接配合结构,如此设置,受限于整车制造工艺的影响,内后视镜护罩与顶棚内饰板搭接量不易保证,极限公差状态时,存在内后视镜护罩不易装配或两者之间间隙较大的问题,并且在颠簸路况时,内后视镜护罩与顶盖内饰板之间存在摩擦异响问题,影响整车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内后视镜护罩结构,便于装配且不容易产生异响。
7.一种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包括:
8.内后视镜护罩,固设于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内后视镜护罩与所述前挡风玻璃之间围构形成有开口朝后的容纳腔,且所述内后视镜护罩的后部与顶盖内饰板之间设有间隙;
9.遮挡部,设于顶盖内饰板上,所述遮挡部自所述顶盖内饰板向前延伸,以构成对所述间隙的遮挡,且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内后视镜护罩错位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盖内饰板上。
11.进一步的,于所述顶盖内饰板上连接有安装部,所述遮挡部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部上的遮挡板,且所述遮挡板的前部插装于所述容纳腔中。
12.进一步的,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固设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内后视镜护罩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内后视镜护罩包括连接于一起的左护罩和右护罩,且所述左护罩和所述右护罩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左护罩和所述右护罩卡接相连。
15.进一步的,所述左护罩和所述右护罩搭接相连。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通过使内后视镜护罩的后部与顶盖内饰板之间设置间隙,并采用与内后视镜护罩错位布置的遮挡部来遮挡间隙,可防止线束外露而提升车辆内饰的美观性,装配内后视镜护罩时,无需担心不易装配或装配间隙过大的问题,内后视镜护罩与顶盖内饰板也不会存在摩擦异响问题,从而提高装配便利性和整车质量。
18.(2)遮挡部可拆卸地连接于顶盖内饰板上,加工和拆装比较方便。
19.(3)于顶盖内饰板上连接有安装部,遮挡部包括固设于安装部上的遮挡板,方便装配和整体布置;遮挡板的前部插装于容纳腔中,可更好的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
20.(4)使内后视镜护罩经由第一安装支架安装于前挡风玻璃上,使得内后视镜护罩装配更加方便。
21.(5)内后视镜护罩包括左护罩和右护罩,可进一步提高装配便利性。
22.(6)左护罩和右护罩卡接相连,装拆比较方便。
23.(7)左护罩和右护罩搭接相连,可防止装配后两者之间出现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内饰美观性。
24.(8)内后视镜护罩安装架穿经内后视镜护罩设置,并使内后视镜安装架经由第二安装支架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可采用现有结构,成本较低。
2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
26.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安装架穿经所述内后视镜护罩设置,且所述内后视镜安装架的前端固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后端安装有内后视镜。
27.进一步的,于所述前挡风玻璃上固设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内后视镜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前述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31.图3为图2的b

b剖视图;
32.图4为图2的c

c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顶盖内饰板;2、前挡风玻璃;3、内后视镜护罩;4、容纳腔;5、间隙;6、遮挡件;7、第一安装支架;8、内后视镜;9、内后视镜安装架;
35.101、翻边;
36.301、左护罩;302、右护罩;
37.3011、卡接件;3012、第一搭接边;
38.3021、卡头;3022;第二搭接边;
39.601、安装部;602、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4.实施例一
4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内后视镜护罩结构,主要包括顶盖内饰板、前挡风玻璃、内后视镜护罩和遮挡部。其中,前挡风玻璃设于顶盖内饰板的前部,内后视镜护罩固设于前挡风玻璃上,并与前挡风玻璃之间围构形成有开口朝后的容纳腔,内后视镜护罩的后部与顶盖内饰板之间设有间隙;遮挡部设于顶盖内饰板上,其自顶盖内饰板向前延伸而构成对间隙的遮挡,且遮挡部与内后视镜护罩错位布置。
46.基于如上的整体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顶盖内饰板1和前挡风玻璃2的主体结构和安装方式均可参照现有结构,本实施例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在顶盖内饰板1的前部固设有遮挡部602,以遮挡内后视镜护罩3和顶盖内饰板1之间的装配间隙。
47.为了便于较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以下先参照图2至图4对内后视镜护罩3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内后视镜护罩3主要包括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且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的分界面为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也即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左右对称分块,可简化总装车间装配过程。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连接于一起,且两者分别与下述的第一安装支架7连接,而固定于前挡风玻璃2上。
48.具体来讲,于左护罩301的内表面上成型有多个卡接件3011,各卡接件3011设于左护罩301的与右护罩302相接的一侧,且多个卡接件3011沿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的对接部位的长度方向依次间距排列。
49.更具体来讲,各卡接件3011均具有朝向右护罩302外凸的外凸部,且于外凸部上开设有卡孔。对应于各卡孔,于右护罩302的内表面上成型有卡头3021,且卡头3021的数量与卡孔的数量一一对应,以使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经由卡接件3011和卡头3021卡接相连。
50.在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连接后,为了防止两者的对接部位产生缝隙,于左护罩301上成型有第一搭接边3012,于右护罩302上成型有第二搭接边3022,且第一搭接边3012和第二搭接边3022的长度方向顺沿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的对接部位延伸。
51.为了便于搭接,第一搭接边3012设于左护罩301的靠近内表面的一侧,第二搭接边3022设于右护罩302的靠近外表面的一侧,在左护罩301与右护罩302连接时,第二搭接边3022挡置于第一搭接边3012的外侧,可防止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的对接部位出现缝隙,从而提高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连接的美观性。
52.如上结构中,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搭接相连时,第二搭接边3022挡置于第一搭接边3012的外侧,除此之外,当然还可使第一搭接边3012挡置于第二搭接边3022的外侧。此外,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之间除了可采用卡接结构,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如粘接,螺接等。
53.于前挡风玻璃2上固设有第一安装支架7,第一安装支架7具体设于容纳腔4中,且内后视镜护罩3固定于第一安装支架7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左护罩301和右护罩302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7卡接相连。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支架7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以及内后视镜护罩3与第一安装支架7的连接结构均可参照现有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54.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前挡风玻璃2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7后,如图4所示的,内后视镜护罩3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预留有间隙5,即方便内后视镜护罩3装配,又可在车辆行驶遇不平整路面时,防止内后视镜护罩3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摩擦产生异响。
55.而为了防止间隙5影响车辆内饰的美观性,于顶盖内饰板1上设有遮挡部602。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遮挡部602可拆卸地连接于顶盖内饰板1上,便于加工且方便拆装。
56.具体结构上,安装部601与遮挡部602两者固连于一起,在实际安装时,安装部601与顶盖内饰板1固连,而将遮挡部602固设于顶盖内饰板1上。更具体地,于顶盖内饰板1上成型有向上翻折的翻边101,而安装部601上成型有以嵌装翻边101的凹槽,通过翻边101嵌装于凹槽中,而可将遮挡部602稳固的设于顶盖内饰板1。
57.遮挡部602具体为成型于安装部601上的遮挡板,因安装部601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的连接,遮挡板的前部插装于容纳腔4中,且遮挡板与内后视镜护罩3之间于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形成有一定间距,也即使得遮挡部602与内后视镜护罩3错位布置,如此既可遮挡间隙5,且路遇不平整路面时也不会产生异响。
58.如上结构中,遮挡板除了可插装于容纳腔4中,还可设于容纳腔4外,可遮挡内后视镜护罩3和顶盖内饰板1之间的间隙5即可,但是相较于插装于容纳腔4中的结构,美观性相对较差。此外,安装部601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的卡接结构可参照现有的卡接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详述,并且安装部601与顶盖内饰板1除了可采用卡接结构,还可采用其他连接结构,如粘接、焊接等。另外,遮挡板除了可形成于图3所示状态的安装部601的下侧,当然还可设于安装部601的左右两侧。
5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内后视镜8具体经由内后视镜安装架9安装于前挡风玻璃2上。具体来讲,于前挡风玻璃2上固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安装支架,实际安装时,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容纳腔4中,且第二安装支架相对于第一安装支架7靠前布置。内后视
镜安装架9穿经内后视镜护罩3上的让位孔设置,且内后视镜安装架9的前端固设于前挡风玻璃2上,后端安装有内后视镜8。该结构中,内后视镜安装架9和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可参照现有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60.本实施例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通过使内后视镜护罩3的后部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设置间隙5,并采用与内后视镜护罩3错位布置的遮挡部602来遮挡间隙5,可防止内后视镜护罩3内部电气元件线束外露,而提高车辆内饰美观性。此外,装配内后视镜护罩3时,无需担心不易装配或装配间隙过大的问题,内后视镜护罩3与顶盖内饰板1也不会存在摩擦异响问题,从而可提高装配便利性和整车质量。
61.实施例二
6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如实施例一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其余结构可参照现有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如实施例一的内后视镜护罩结构,可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加工装配方便,且车辆行驶过程中内后视镜护罩3与顶盖内饰板1之间无异响,从而可提高整车质量。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