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3889发布日期:2022-02-23 19: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


背景技术:

2.房车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其“车”的功能在行驶时得以体现,“房”的功能展现于乘客旅居生活过程中对房车的综合感受,尤其是对房车可用于生活、娱乐、休息空间的感受。将房车功能区域划分,能够拥有独立的厨房或餐厅区域或独立卧室,会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便利的旅居生活感受。
3.现有技术中的房车,无论是拖挂式房车还是整体的自行式房车,多数因房车车身较小,旅居生活中可用空间较为狭小,乘客睡眠休息床位少或睡眠休息空间不足的问题特别明显。另外,房车没有将厨房独立设置,在房车内做饭时乘客饱受油烟的影响;房车内也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造成旅居生活中私密性较差。
4.多数房车采用拓展仓的方式拓展空间,也有个别尾部拓展房车,这些房车增加了一定的使用面积或空间,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操作相对复杂,车身收缩、展开耗时耗力,可靠性、稳定性差,密封性较差不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防水较差,给旅居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不良体验。有室外抽拉炉灶,但其受气候或环境的影响较多,同时仅有炉灶,没有炊具、水槽及足够的操作空间等造成乘客使用不便。
5.例如申请号201410761673.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空间可变的房车厢体结构》,它是一种空间可变的房车厢体结构,厢体由底板、两侧板、尾板、前板和顶板构成,尾板下端通过铰链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后端,在尾板两侧与侧板尾部之间设有可收折的侧帐幔,两侧帐幔为扇形结构,扇形半径为尾板的高度,两侧帐幔上设有可收折的顶帐幔,顶帐幔前后两个边分别固定在尾板上部和顶板尾部,顶帐幔、两侧帐幔、尾板在尾板打开下形成与厢体内部空间相通的延长空间,在尾板两侧与侧板尾部之间设有可伸缩的拉杆。该技术方案通过在尾板两侧与侧板尾部之间可收折的侧帐幔,虽然增加了尾部空间,但其为扇形空间结构,延长空间的高度受限,可利用的有效空间受限。延长空间的强度和韧性、抗压性相对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帐幔收展可靠性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开关沉重的尾板带来不便,都给用户带来诸多不良体验感。又例如申请号201611252538.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拓展空间的房车车及其沐浴系统的控制方法》,车厢设有后伸缩车厢,后伸缩车厢的底板为上底板,车厢的底板为下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导轨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上底板连接车厢后门,车厢后门两侧和上方与车厢之间设有横向折叠机构,横向折叠机构与上底板之间设有衔接机构,上底板的尾部下方设有支撑架,上底板宽度与车厢底部内宽一致。该技术方案通过后伸缩车厢增加房车使用空间,但是其伸缩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导轨、横向折叠机构、衔接机构,车厢内的生活设备均安装于车厢侧面,必然会影响到车内空间整体布局,其横向折叠机构为帆布结构,折叠支架强度和韧性不足,抗冲击性相对差。后伸缩车厢横向折叠机构的后收纳腔占用车厢的空间,同时对车厢内部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6.综上,目前尚没较好的经济实用性的拓展房车,且能够单独设置厨房或室内空间的房车,同时还能在低成本下达到安全可靠、系统稳定、操作便捷、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相对低、系统可靠、操作便捷且拓展空间部分相对于整车质量轻、体积小,不影响房车整体布局的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设置能够平放构成延伸底板的尾门,所述车厢安装有能够层叠收缩于车厢尾部并与所述车厢尾部车身形状匹配的拓展壳体组件,所述拓展壳体组件包括n个开口向下的u型单元,第1个u型单元滑动连接在所述车厢内部并能够向所述车厢后部伸出,其余u型单元依次滑动连接在前一相邻u型单元的内部并能够向该前一相邻u型单元后部伸出,n个所述u型单元全部向后伸出与平放的所述尾门构成拓展车厢,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9.本实用新型通过尾门、可层叠收缩u型单元构成的拓展壳体组件形成车厢的尾部拓展空间,行车时,拓展壳体组件收缩于车厢尾部,占用车厢的空间少;停车作房车使用时,打开尾门平放后可以作为车体尾部的露天阳台,也可以在拓展壳体组件的u型单元伸出展开后构成一段较大的拓展车厢,该拓展车厢的前后可以通过围幔,帘布等遮挡形成私密空间,可作厨房、休息间使用。
10.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选设计:
11.本实用新型所述尾门的下端与所述车厢的底板尾端通过销轴或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尾门的骨架上端可安装有折叠式支腿,折叠式支腿在行车时折叠,停车作房车使用时打开支撑平放的尾门。
1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尾门还安装有伸缩筒支撑机构,所述伸缩筒支撑机构的筒体下端与一个v型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v型支架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尾门的销轴上,并且所述v型支架与所述车厢的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筒支撑机构的伸缩杆上端与所述尾门上固定支架铰接。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该v型支架的一个侧面与车厢的底架连接,另外,伸缩筒支撑机构为液动、气动、电动执行机构与其配套的器件构成自动开关系统,可通过伸缩筒支撑机构的伸缩控制尾门的开启、关闭,以及保持尾门开启后的平放状态。
13.优选地,所述尾门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两组所述伸缩筒支撑机构,且所述伸缩筒支撑机构设置于尾门外蒙皮内部,外蒙皮的作用在于使尾门外型美观。
14.本实用新型的每个u型单元由前后两端的u型框架以及两u型框架之间的壳面板构成,其中u型框架可选用铝材框架,壳面板可采用聚碳酸酯板加工成型,其具有质量轻、韧性强、不易老化变黄、防紫外线、阻燃性好的特点,提升抗冲击性,坚固耐用,安全稳定。
15.本实用新型所述尾门的内侧即尾门平放后的延伸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u型单元的u型框架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轨的分布位置对应各个u型单元底部的滑轮的滑动轨迹,所述滑轮匹配的安装于所述滑轨内部。车厢的底板末端边缘安装有向内倾斜且与最长滑轨端头固定连接的橡胶密封带。橡胶密封带根部与底板面相连处内侧沿其根部设有引流凹槽及引流孔,防止密封渗水影响拓展空间。
16.本实用新型的每一u型单元的后端与下一相邻u型单元的前端之间设置有防止该
下一u型单元脱出的挡边。
17.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每一u型单元前端的u型框架外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所述挡边,除最后一个u型单元外,每一u型单元的后端u型框架设置向内翻的挡边,每一u型单元的后端u型框架挡边与下一相邻u型单元的前端u型框架挡边均安装有成榫卯契合结构的密封条。
18.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厢的尾部的一侧设置有可移动厨柜,另一侧设置卫生洗浴间,拓展车厢可作厨房使用,也可以作独立的拓展空间。
19.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车厢边框的尾部上端设置条形尾灯带,所述条形尾灯带沿着所述尾门与车厢之间的接缝上部设置,尾门关闭时条形尾灯带的壳体可以阻挡车顶部雨水,避免尾门关闭的状态车顶部雨水通过上边框门缝渗漏入尾门内。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房车车厢的尾门平放打开可作车尾的露天阳台,拓展壳体组件的u型单元伸出展开后与平放的尾门构成尾部拓展车厢,拓展车厢提供独立空间可用做独立厨房、居室等,更加突显“房”的属性,尾部拓展空间展开时,在给乘客提供舒适、宽松的生活、娱乐、休息空间或餐厨空间的前提下,耗材少,成本低,经济实用性强,拓展壳体组件收缩和展开的操作也更加省时省力。拓展壳体收缩后,关闭尾门,房车收回拓展空间,不影响车辆的行驶操控性和正常停车。拓展壳体收缩时,占用空间小,质量轻体积小。
22.2.本实用新型的尾门作为拓展车厢的底板时,通过伸缩筒支撑机构和折叠式支腿支撑尾门及其上的负载,确保拓展车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3.3.本实用新型组成u型单元的u型框架可选用铝材框架,壳面板可采用聚碳酸酯板加工成型,具有质量轻、韧性强、不易老化变黄、防紫外线、阻燃性好的特点,提升抗冲击性,坚固耐用,安全稳定。
24.4.本实用新型的u型单元伸出展开后与平放的尾门通过滑轮和滑轨配合,滑轮匹配的安装于滑轨内部,防止脱离,使拓展壳体组件收缩与展开的操作便捷,安全稳定。
25.5.本实用新型的拓展壳体组件的u型单元之间设置有挡边,相邻的u型单元在收缩与伸出展开过程可以两两相扣,不会脱离。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尾部空间拓展,展示了“小车身,大空间”的优势,行驶时可以收缩为小车身,驻扎时可以展开拓展空间的大房车,使房与车的功能更好的融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房车可以应用于各类房车上,既可以是整体式的自行车,也可以是拖挂式的房车等。
附图说明
27.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拓展空间收缩后的侧视图;
28.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拓展壳体组件伸出展开后的侧视图;
29.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之侧视效果图,该图中虚线所示为尾门关闭、拓展壳体组件收缩后的状态;
30.图4是图3中圈选处的放大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拓展壳体组件伸出展开的侧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拓展壳体组件伸出展开后的透视效果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车厢,2-底板,3-尾门,4-伸缩筒支撑机构,5-v型支架,51-下连接处,52-上连接处;6-固定支架,7-条形尾灯带,8-外蒙皮,9-拓展壳体组件,91-第一u型单元,92-第二u型单元,93-第三u型单元,10-车厢尾门框,11-第一前u型框架,12-第一后u型框架,13-第二前u型框架,14-第二后u型框架,15-第三前u型框架,16-第三后u型框架,20-滑轨,21-滑轮,22-第一滑轨密封条,23-第二滑轨密封条,24-第一框架密封条,25-榫卯密封条,26-第二框架密封条,27-洗浴间,28-厨柜。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部空间可拓展的房车,包括车厢1,车厢1设置能够平放构成延伸底板的尾门3,车厢1安装有能够层叠收缩于车厢1尾部并与车厢1尾部车身形状匹配的拓展壳体组件9,拓展壳体组件9包括3个开口向下的u型单元,第一u型单元91滑动连接在车厢1内部并能够向车厢1后部伸出,其余u型单元,即第二u型单元92、第三u型单元93依次滑动连接在前一相邻u型单元的内部并能够向该前一相邻u型单元后部伸出,3个所述u型单元全部向后伸出与平放的尾门3构成拓展车厢。
37.作为优选实施例:
38.尾门3的下端与车厢1的底板2尾端通过销轴或铰链转动连接,尾门3的骨架上端安装有折叠式支腿(图中未示),折叠式支腿在行车时折叠,停车作房车使用时打开支撑平放的尾门3。
39.尾门3还安装有伸缩筒支撑机构4,伸缩筒支撑机构4的筒体下端与一个v型支架5的一端即上连接处52铰接,v型支架5的另一端即下连接处51铰接在尾门3绕底板2尾端转动的销轴上,如图4至6所示,v型支架5的一个侧面和车厢1的底架固定连接,伸缩筒支撑机构4的伸缩杆上端与尾门3上固定支架6铰接。另外,本例伸缩筒支撑机构4采用液压油缸配合电机、油泵、电磁阀、分流集流阀、单向阀、溢流阀及截止阀等伸缩筒支撑机构的执行器件构成自动开关系统,用于控制尾门自动开闭,尾门的开闭也可以采用气动、电动执行机构控制。
40.尾门3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两组所述伸缩筒支撑机构4,伸缩筒支撑机构4设置于尾门外蒙皮8内部,外蒙皮8的作用在于使尾门3外型美观。
41.每个u型单元由前后两端的u型框架以及两u型框架之间的壳面板构成,具体地,第一u型单元91包括第一前u型框架11和第一后u型框架12及壳面板,第二u型单元92包括第二前u型框架13和第二后u型框架14及壳面板,第三u型单元93包括第三前u型框架15和第三后u型框架16、壳面板、尾部面及其上所设门,尾部面作第三u型单元后端的封闭结构,其中u型框架可选用铝材框架,壳面板可采用聚碳酸酯板加工成型,具有质量轻、韧性强、不易老化变黄、防紫外线、阻燃性好的特点,提升抗冲击性,坚固耐用,安全稳定。
42.在其他实施例中,u型单元的个数及材料可根据房车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3.尾门3的内侧即尾门平放后的延伸底板上设置有滑轨20,所述u型单元的u型框架底部设置有滑轮21,滑轨20的分布位置对应各个u型单元底部的滑轮21的滑动轨迹,滑轮21匹配的安装于所述滑轨20内部。滑轨20与u型单元连接处的接缝内还安装有第一滑轨密封
条22、第二滑轨密封条23,“成线性”挤压在滑轨外壁与“u”型单元根部内侧之间,使拓展车厢的下部边缘密封。车厢1的底板2末端边缘安装有向内倾斜且与最长滑轨端头固定连接的橡胶密封带,拓展空间展开时,第三u型单元93尾部面根部与其密封。橡胶密封带根部与底板面相连处内侧沿其根部设有引流凹槽及引流孔,防止密封渗水影响拓展空间。
44.本实用新型的每一u型单元的后端与下一相邻u型单元的前端之间设置有防止该下一u型单元脱出的挡边。如图5所示,第一u型单元91的第一前u型框架11外边缘设置向外凸出的挡边,车厢尾门框10设置向内翻的挡边,使第一u型单元91与车厢尾门框10榫卯密封连接。
45.第二u型单元92前端的第二前u型框架13、第三u型单元93前端的第三前u型框架15外边缘均设置向外凸出的所述挡边,第一u型单元91后端的第一后u型框架12、第二u型单元92后端的第二后u型框架14设置向内翻的挡边,每一u型单元的后端u型框架挡边与下一相邻u型单元的前端u型框架挡边相扣合处均安装有成榫卯契合结构的密封条,例如图5所示,第二u型单元92的第二后u型框架14与第三u型单元93的第三前u型框架15均安装有榫卯密封条25,接缝处还安装有第一框架密封条24和第二框架密封条26,还可采用毛刷等配合密封条实现多重密封,使两个u型单元之间密封连接。
46.本实用新型的车厢1的尾部的一侧设置有卫生洗浴间27,另一侧设置可移动厨柜28,拓展车厢的前后端也可以用围幔,帘布等封闭形成独立空间,将可移动厨柜28推拉至拓展车厢的延伸底板上后,可作厨房使用,防止油烟飘逸到车厢内,另外厨柜28移动至拓展车厢后,可将闲置出的空间与洗浴间连通作洗浴间27的拓展空间,该拓展空间敞开的面可安装围幔或折叠门形成私密空间。
47.本实用新型的车厢1边框尾部上端设置条形尾灯带7,条形尾灯带7设置在尾门3与车厢1之间接缝的上部,尾门3关闭时条形尾灯带7的壳体可以阻挡车顶部雨水,避免尾门关闭的状态车顶部雨水通过上边框门缝渗漏入尾门内。
48.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但并不能作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基础上作出的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具体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