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收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6640发布日期:2022-08-12 18:2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车用收纳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收纳组件。


背景技术:

2.这种组件设置在例如与车辆前排座椅分开的中央控制台处、座椅扶手上、车门的内饰部件处或车辆的任何其他饰件处。
3.移动装置可以是例如杯架、烟灰缸或垃圾桶、电话充电器等。
4.支架使移动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上,以避免车辆突然运动导致移动装置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内容物在车辆内部移位甚至弹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改善移动装置在支架内的保持和定位,同时在移动装置不使用时,保持容纳移动装置外壳的外观和收纳功能。
6.为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收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移动装置,包括在下边缘和上边缘之间的主方向上延伸的侧壁,支架,包括内侧壁,内侧壁至少部分地限定可拆卸地容纳移动装置的外壳其中移动装置的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围绕主方向的第一周向凹槽,并且支架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销,所述止动销包括第一止动部件,其中止动销可在止动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往返移动,该车用收纳组件可配置成可以在止动配置和解除配置之间来回切换,其中在止动配置时,止动销处于止动位置并且第一止动部件与第一周向凹槽配合,而在解除配置时,止动销处于解除位置并且第一止动部件与第一周向凹槽分开。
7.因此,由于周向凹槽和止动部件之间的配合,改善了移动装置的保持并且防止移动装置横向移动。另外,由于周向凹槽的存在,便于将移动装置放置在支架内部,这是因为可以在周向凹槽的任何部位处实现保持。此外,在没有该移动装置的情况下,外壳可以用作收纳空间,这是因为锁定机构不会影响外壳的有用空间、功能甚至外观。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该收纳组件包括下述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它们可以单独采用或进行任何可行技术组合:
[0009]-还包括第二止动部件,所述第二止动部件由肋条构成,该肋条连接支架并且从外壳的内侧壁向内部突出。
[0010]-移动装置的侧壁包括第二周向凹槽,第一周向凹槽和侧壁下边缘之间在主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等于第二周向凹槽和侧壁上边缘之间在主方向上的距离。
[0011]-止动销在第一止动方向上延伸并且可相对于支架内侧壁在展开位置、缩回位置和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中间位置上,止动销正面和内侧壁之间在第一止动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展开位置上的所述距离并且大于在缩回位置上的所述距离。
[0012]-止动销在收纳组件为止动配置时处于中间位置。
[0013]-该组件包括约束装置,该约束装置被配置成将止动销约束在展开位置上。
[0014]-该组件包括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装置,在锁定位置上,锁定
装置防止收纳组件从止动配置移动到解除配置,而在解锁位置上,锁定装置允许收纳组件从止动配置移动到解除配置。
[0015]-支架包括两个止动销,每个止动销可在止动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往返移动,锁定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止动销的约束构件,每个约束构件可在约束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移动,在约束位置上,约束构件将止动销约束在止动位置上,而在自由位置上,约束构件不会将止动销约束在展开位置上,止动销可以分别在展开位置、缩回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自动移动,每个约束构件包括带齿表面,锁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带齿表面配合的小齿轮,使得其中一个约束构件向约束位置或向自由位置移动时可以带动另一个约束构件向约束位置或向自动位置移动。
[0016]-该组件包括容纳到第一周向凹槽中的磁体,第一周向凹槽包括至少一个由磁体外表面构成的磁化角形区域,以及由第一周向凹槽的内壁构成的非磁化角形区域,止动销至少部分地由能够被磁体磁力吸引的铁磁材料构成。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其中所述附图为:
[0018]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组件支架的俯视图。
[0019]
图2为图1支架沿ii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移动装置被置于支架外壳内。
[0020]
图3和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组件支架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0021]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组件支架的俯视图。
[0022]
图6和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收纳组件10。
[0024]
该组件10设置在例如与车辆前排座椅分开的中央控制台处、座椅扶手上、车门的内饰部件处或车辆的任何其他饰件处。
[0025]
该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移动装置12和一个支架14,支架包括内侧壁16,内侧壁至少部分地构成可拆卸地容纳移动装置12的外壳18。
[0026]
该移动装置12可以是例如杯架、容器如杯子、烟灰缸或垃圾桶、电话充电器等。
[0027]
该移动装置12包括在下边缘22和上边缘24之间沿主方向p延伸的侧壁 20。
[0028]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侧壁20构成直形圆柱体或旋转圆柱体,也就是说侧壁20在大体垂直于主方向p的平面上的截面是圆形。
[0029]
作为改型,侧壁20构成任意圆柱体。
[0030]
作为改型,侧壁20由单层双曲面形成。
[003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12构成每端敞开的管状部件。
[0032]
在移动装置12的特定取向上,当移动装置12被置于支架14的外壳18 中时,至少下边缘22与支架14接触。
[0033]
作为改型(未示出),移动装置12包括连接下边缘22的底壁和/或连接上边缘24的上壁,以构成适于容纳物品和容器的收纳盒和/或构成一个封闭腔室。
[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包括至少一个围绕主方向p的第一周向凹槽26。
[0035]
第一周向凹槽26构成环形槽。换言之,在下边缘22的整个周边上,移动装置12下边缘22和第一周向凹槽26之间在主方向p上的距离基本是恒定的。
[0036]
例如,第一周向凹槽26和下边缘22之间的所述距离在0到100mm之间,例如5mm。
[0037]
例如,第一周向凹槽26的最大深度在1mm到10mm之间,例如5mm。
[0038]
因此,第一周向凹槽26的中正面大体垂直于主方向p。
[0039]
第一周向凹槽26在下边缘22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例如在大于90
°
,例如120
°
到180
°
之间的角距离上延伸。
[0040]
有利地,第一周向凹槽26在整个下边缘22周围上延伸。
[0041]
第一周向凹槽26在较大角距离上延伸得越多,将移动装置12设置在外壳 18内的可能的角度就越多。
[0042]
第一周向凹槽26在整个下边缘22周围上延伸时,第一周向凹槽26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移动装置12和支架14之间不需要采取特殊对齐来确保将移动装置12保持在外壳18上,就如下文所述那样。因此用户能够以任何角度将移动装置12放置在支架14上。移动装置12可以方便地被置于外壳18中。
[0043]
有利地,移动装置12包括围绕主方向p的第二周向凹槽28。
[0044]
优选地,第二周向凹槽28与第一周向凹槽26相同。
[0045]
有利地,在主方向p上,第一周向凹槽26和侧壁20下边缘2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第二周向凹槽28和侧壁20上边缘24之间的距离。
[0046]
因此,总是可以将移动装置12的上边缘24和下边缘22之一置于支架14 的外壳18中。
[0047]
在图2所示的不同方向上,上边缘24置于外壳18中,所述上边缘24因而与支架14接触。
[0048]
这便于将移动装置12收纳到支架14的外壳18中,因为用户不必考虑他放置的移动装置12的哪一侧会面对支架14的外壳18。
[0049]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支架14包括连接内侧壁16的底壁30。
[0050]
底壁30在第一平面p1内延伸。
[0051]
选择下边缘22或上边缘24之间在主方向上的距离,使得移动装置12容纳到外壳18中时,下边缘22或上边缘24抵靠在底壁30上。
[005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架14的内侧壁16限定了两个彼此相连的外壳18,其中每个外壳均可以容纳移动装置12(图1)。
[0053]
作为改型(未示出),两个外壳18不是彼此相连的。
[0054]
还是作为改型(未示出),支架14的内侧壁16限定了可以容纳单一移动装置12的单一外壳。
[0055]
在图1的示例中,支架的内侧壁16限定了至少一个大体为圆柱体的部分 32。所述部分32大体上与移动装置12侧壁20的至少一部分互补。
[0056]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架14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销34和至少一个止动部件 36。
[0057]
止动部件36能够与第一周向凹槽26配合,以确保使移动装置12保持在支架14中。
[0058]
止动销34可在止动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其中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与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接触,而在解除位置上,止动销34与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分开。
[0059]
止动销34主要在大体垂直于支架12内侧壁16的第一止动方向b1上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一平面p1,其中支架14的底壁30在第一平面内延伸。
[0060]
止动销34可以相对于支架14的内侧壁16在展开位置、缩回位置和至少一个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中间位置上,止动销34正面38和内侧壁16之间在第一止动方向b1上的距离小于在展开位置上时的所述距离,并且大于在至少是部分缩回位置上的所述距离。
[0061]
优选地,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处于展开位置。
[0062]
作为改型,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处于中间位置。
[0063]
优选地,当移动装置12容纳到外壳18中时,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 在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上施加压力。
[0064]
有利地,支架14包括约束装置40,该约束装置被配置成将止动销34约束在展开位置上。这样可以确保移动装置12良好地保持在支架14的外壳18 中,因为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受到约束后抵靠在移动装置12侧壁16上。
[0065]
例如,约束装置40由弹簧47构成,弹簧的第一端与支架14相连而第二端则与止动销34相连。
[0066]
止动销34包括例如端头42和连接端头42的销杆44。
[0067]
端头42具有例如弯曲外表面46,在止动位置上可与移动装置12接触。
[0068]
止动销34包括指向外壳18内部的前端43和连接前端43并容纳到支架 14内部的后端45。
[0069]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收纳组件10可配置成可以在止动配置和解除配置之间来回切换,其中在止动配置时,止动销34处于止动位置并且止动部件36 与第一周向凹槽26配合,而在解除配置时,止动销34处于解除位置并且止动部件36与第一周向凹槽26分开。
[007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止动销34包括第一止动部件36。第一止动部件36 由例如止动销34的前端43构成。所述前端43,更具体地是外表面46,在锁定位置上至少部分地与第一或第二周向凹槽26、28配合,也就是说,止动销 34的前端43部分地容纳在第一或第二周向凹槽26、28中。换言之,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端头42的外表面46至少抵靠在第一或第二凹槽26、28 的一部分内表面48上。
[0071]
作为改型,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抵靠在移动装置12侧壁20上不同于第一或第二周向凹槽26、28的区域。换言之,止动销34的前端43没有容纳到第一周向凹槽26中并且并不构成止动部件36。
[0072]
在止动位置上,止动销34使止动部件36伸到移动装置12的其中一个周向凹槽26、28中。
[007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组件10包括第二止动部件36,该第二止动部件由从支架14内侧壁16向外壳18内部突出的肋条48构成。
[0074]
优选地,肋条48与支架14相连。换言之,肋条48不会相对于支架14 移动。
[0075]
例如,肋条48与支架14的内侧壁16是一体的。
[0076]
第二止动部件36被配置为在第二止动方向b2上阻挡移动装置12。
[0077]
优选地,为了保证移动装置的良好保持,第一止动方向b1和第二止动方向b2之间
形成大于90
°
的夹角,例如120
°
到180
°
之间。
[0078]
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止动部件36,即肋条48,至少部分地容纳到第一周向凹槽26中,即止动部件36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与第一周向凹槽26的内表面互补。在止动位置上,第二止动部件36的外表面抵靠在第一周向凹槽26 的内表面上。
[0079]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型,支架不包括肋条48,组件10包括单一止动部件36,在组件10的止动配置中,该止动部件由与第一周向凹槽26或第二周向凹槽28配合的止动销34的前端43构成。
[0080]
还是作为改型,组件10包括单一止动部件36,在组件10的止动配置中,该止动部件由与第一周向凹槽26或第二周向凹槽28配合的肋条48构成。止动销34不与第一或第二周向凹槽26、28配合。在组件10的止动配置中,止动销34抵靠在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上。
[0081]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组件10的工作情况。
[0082]
为了将移动装置12固定在支架14上,用户将移动装置12插入到外壳18 中。止动部件36,即止动销34的肋条48和前端43,沿移动装置12的侧壁 20滑动,直至止动部件36与第一周向凹槽26或第二周向凹槽28配合。在约束装置40的作用下,止动销34对移动装置12施加压力,以确保支架14内部的移动装置12保持抵靠止动部件36。因此,用户不需要自己致动止动销34 来确保移动装置12保持在支架14中。
[0083]
需要取下移动装置12时,用户对止动销34施加压力,方向与约束装置 40通过移动装置12施加的作用力相反。然后可以将移动装置12从外壳18中取出。
[0084]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0085]
参照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86]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支架14的内侧壁16限定了两个彼此相连的外壳18,其中每个外壳均可以容纳移动装置12。
[0087]
对于每个外壳18,内侧壁16包括两个止动销34和一个由如上所述的肋条48构成的止动部件36。
[0088]
有利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组件10包括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定装置50,在锁定位置上,锁定装置50防止收纳组件10从止动配置移动到解除配置,而在解锁位置上,锁定装置50允许收纳组件10从止动配置移动到解除配置。
[0089]
锁定装置50包括例如可由用户致动的抓握构件52,该抓握构件被配置为可使锁定装置5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反之亦然。抓握构件52 从例如支架14的上壁54突出。
[0090]
锁定装置50包括锁定构件56,该锁定构件可绕大致平行于第一平面p1 且平行于支架14上壁14的轴,相对于支架14转动,其中支架14的底壁30 在第一平面上延伸。
[0091]
锁定构件56包括至少一个倚靠部件58,该倚靠部件可在倚靠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可拆除地移动,在倚靠位置上,倚靠部件58阻碍止动销34的后端 45沿止动方向b1、b2移动,而在自动位置上,倚靠部件58与止动销34的后端45分开,也就是说远离止动方向b1、b2。
[0092]
因此,锁定装置50在止动位置上时,倚靠部件58处于倚靠位置。锁定构件56阻碍止动销34的后端45在止动方向b1、b2上移动,也就是说,锁定构件56阻碍止动销34移动到缩回和/或中间位置。因此,止动销34的端头42 保持抵靠在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上或抵靠在第一周向凹槽26中。移动装置 12不会与支架14分开。
[0093]
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锁定构件56包括主体60和两个倚靠部件58,倚靠部件与主体60连接并且设置在主体60两侧。锁定装置50在止动位置上时,每个倚靠部件58均处于倚靠位置,以阻碍每个外壳18的止动销34。因此,锁定构件56可以同时将移动装置12锁定在两个外壳18的每一个中。另外,单次致动能使两个移动装置12均被释放。
[0094]
作为改型,每个外壳18均包括与锁定装置50配合的单一止动销34。
[0095]
作为改型和/或作为补充,支架14包括单一外壳18。
[0096]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组件10的第三实施方式。
[0097]
除了锁定装置50以外,该实施方式类似上述第二实施方式。
[0098]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锁定装置50包括两个约束构件61,每个约束构件包括带齿表面62以及与所述带齿表面62配合的小齿轮55。
[0099]
约束构件61与止动销34配合。例如,每个约束构件61连接至少一个止动销34。更具体地,每个约束构件61与每个外壳18的止动销34配合,也就是说每个约束构件61与两个止动销34配合。
[0100]
每个约束构件61可在约束位置和自由位置之间移动,在约束位置上,约束构件61将止动销34约束在止动位置上,而在自由位置上,约束构件61不会将止动销34约束在展开位置上,止动销34可以分别在展开位置、缩回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自动移动。
[0101]
换言之,在约束位置上,约束构件61阻碍止动销34从止动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
[0102]
因此,止动销34的端头42保持抵靠在移动装置12的侧壁20上或抵靠在第一周向凹槽26中。移动装置12不会与支架14分开。
[0103]
小齿轮55可绕大体平行于止动方向b1、b2的转轴,相对于支架14旋转。
[0104]
小齿轮55与每个约束构件61的带齿表面62配合,使得其中一个约束构件61向约束位置或向自由位置移动时可以带动另一个约束构件61向约束位置或向自动位置移动。
[0105]
小齿轮55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可以带动约束构件61移动到约束位置。小齿轮55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可以带动约束构件61 移动到自由位置。
[0106]
锁定装置50包括可以在致动位置和非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致动器66,反之亦然。例如,致动器66为按钮。
[0107]
在致动位置上,迫使小齿轮55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也就是说,约束构件61移动到约束位置并且将止动销34约束在止动位置上。
[0108]
在非致动位置上,小齿轮55沿第一转动方向或第二转动方向自由转动,也就是说,止动销34可以从止动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反之亦然。
[0109]
锁定装置50的工作情况如下。一旦用户将移动装置12放置到支架14外壳18中,用户通过例如按下按钮来致动该致动器66,因此迫使小齿轮55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这使得约束构件61移动到约束位置。移动装置12不会与支架14分开。
[0110]
相反,当使用者将致动器移动到非致动位置时,例如通过再次按下按钮,则小齿轮55不会对约束构件61进行约束,而止动销34可以从展开位置自由移动到缩回位置,反之亦然。用户可以使移动装置12与支架14分开。
[0111]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
[0112]
这种实施方式将参照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113]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收纳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容纳到第一周向凹槽26 或第二周
向凹槽28中的磁体68。
[0114]
第一周向凹槽26则包括至少一个由磁体外68外表面构成的磁化角形区域 70,以及由第一周向凹槽26的内壁构成的非磁化角形区域72。
[0115]
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组件包括多个磁体68,所述多个磁体容纳到第一周向凹槽26中并呈圆形分布在第一周向凹槽26中,从而与第一周向凹槽 26的内壁一起构成交替的磁化角形区域70和非磁化角形区域72。
[0116]
优选地,如图6所示,移动装置包括第二周向凹槽28和至少一个磁体68,优选多个,所述磁体以类似于第一周向凹槽26的方式容纳到所述第二周向凹槽28中。
[0117]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这个或每个止动销34至少部分地由能够被磁体68 磁力吸引的铁磁材料构成。例如,每个止动销34的端头42均由铁磁材料构成。作为改型,每个止动销34端头42的外表面46覆盖有铁磁材料层。
[0118]
根据图6所示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改型,组件10包括约束装置40,该约束装置被配置成将止动销34约束在展开位置上。
[0119]
因此,当止动销34与移动装置12的磁化区域70对齐时,止动销34被磁体68磁力固定,而移动装置12则被锁定在支架14的外壳18中。反之,当止动销34与非磁化区域72对齐时,止动销34不会被磁体68磁力固定。移动装置12可以与支架14分开。
[0120]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型,组件10不包括约束装置40,该约束装置被配置成将止动销34约束在展开位置上。换言之,止动销34可在展开位置、中间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0121]
磁体68能够对止动销34施加足以使止动销34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的磁吸引力。
[0122]
当磁化角形区域70被设置成与止动销34相对时,止动销34移动到展开位置。这可以将移动装置12锁定在支架14上。反之,当非磁化角形区域72 被设置成与止动销34相对时,止动销34不会被非磁化区域72磁力吸引,并且止动销34不会被约束在展开位置,换言之,它可以移动到缩回位置或中间位置,并且移动装置12可以与支架14分开。
[0123]
还是作为改型,约束装置40被配置成将止动销34约束在缩回位置上。止动销34在磁体68施加的磁力作用下向展开位置移动,该磁力大于约束装置 40施加的约束力。因此,取下移动装置12时,止动销34会返回缩回位置。
[0124]
下面将描述组件10的工作情况。
[0125]
用户将移动装置12放置在外壳18中并且绕移动装置12的主轴p转动该移动装置12,直至止动销34与装置12的非磁化区域70对齐。止动销34被磁化角形区域70磁力吸引,而移动装置12则被锁定在支架14上。为了从支架14上取下移动装置12,用户绕主轴p转动该移动装置12,从而使止动销 34与非磁化区域72对齐。止动销34不再被移动装置12所吸引,移动装置12 解锁。因此用户可以使移动装置12与支架14分开。
[0126]
因此,由于周向凹槽26、28和止动部件36之间的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组件10是特别有利的,移动装置12的保持得到了改善并且防止移动装置12横向移动。另外,由于周向凹槽26、28的存在,便于将移动装置12放置到支架14内部,这是因为可以在周向凹槽26、28的任何部位处实现保持。为了确保将移动装置12保持在外壳18中,移动装置12和支架14之间无需任何特殊的对齐。
[0127]
锁定装置50可以进一步加强移动装置12在支架14外壳12中的保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