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3090发布日期:2022-02-19 17:5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电动车轮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


背景技术:

2.电动车轮毂是轮胎内廓轮通过立柱连接的轮芯旋转部分,即中心轴的延伸金属部件,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轮毂大多结构类似,虽然行驶稳定,但在减震效果上明显欠佳,并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并且目前对电动车轮毂进行的减震抗压改进结构较复杂,一旦轮毂出现损坏则需要一系列的繁琐流程才能对其进行拆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轮毂大多结构类似,虽然行驶稳定,但在减震效果上明显欠佳,并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并且目前对电动车轮毂进行的减震抗压改进结构较复杂,一旦轮毂出现损坏则需要一系列的繁琐流程才能对其进行拆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其能够有效加强电动车轮毂的缓冲效果,并且在不影响轮毂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方便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拆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其包括:
5.外缓冲机构,外轮毂圈设置于所述整个装置的最外侧一圈,所述外轮毂圈的内侧一圈固定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外轮毂圈的衔接根部固定有脚撑,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安插有弹簧,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外壁一圈套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内侧顶部固定有推抵块,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底部一圈设置有固定环。
6.内缓冲机构,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活动套筒的上端外壁,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纵置的记忆金属环,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弧面槽。
7.内轮毂圈,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所述内轮毂圈的圆心内壁套接安装有中心轴。
8.优选的,所述外轮毂圈与第一套筒交界处的脚撑呈三角状分布,所述六根第一套筒沿外轮毂圈的内侧一圈等距分布。
9.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通过弹簧和推抵块与活动套筒之间构成弹性套接结构,所述活动套筒和推抵块以及固定环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的顶部与第二套筒的末端之间预留有五毫米的垂直间距。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内壁两侧的弧面槽同时对应于所述记忆金属环的正侧位,所述记忆金属环的上下端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的顶部及活动套筒的顶部相抵贴。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通过记忆金属环与第二套筒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脚撑的三角状造型能够增大第一套筒对外轮毂圈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外轮毂圈的抗压性和防变形能力,六根第一套筒相
对于常规的五幅式轮毂则在支撑性方面更加均衡,并能提高外轮毂圈的行驶稳定性,弹簧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第一套筒的缓冲性能,进而起到对单个轮辐进行减震的作用,活动套筒的套接则是为了方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进行拆卸,以便对整个外轮毂圈进行拆除维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0、外缓冲机构;101、外轮毂圈;102、第一套筒;103、脚撑;104、弹簧;105、活动套筒;106、推抵块;107、固定环;200、内缓冲机构;201、第二套筒;202、记忆金属环;203、弧面槽;300、内轮毂圈;310、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19.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其能够有效加强电动车轮毂的缓冲效果,并且在不影响轮毂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方便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拆装。
22.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的全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功能水平电泳槽,其主体部分包括外缓冲机构100、内缓冲机构200和内轮毂圈300。
23.外缓冲机构100,外轮毂圈101设置于整个装置的最外侧一圈,外轮毂圈101的内侧一圈固定有第一套筒102,第一套筒102与外轮毂圈101的衔接根部固定有脚撑103,第一套筒102的内部安插有弹簧104,第一套筒102的上端外壁一圈套接有活动套筒105,活动套筒105的内侧顶部固定有推抵块106,活动套筒105的外壁底部一圈设置有固定环107,外轮毂圈101与第一套筒102交界处的脚撑103呈三角状分布,六根第一套筒102沿外轮毂圈101的内侧一圈等距分布,脚撑103的三角状造型能够增大第一套筒102对外轮毂圈101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外轮毂圈101的抗压性和防变形能力,六根第一套筒102相对于常规的五幅式轮毂则在支撑性方面更加均衡,并能提高外轮毂圈101的行驶稳定性,第一套筒102通过弹簧104和推抵块106与活动套筒105之间构成弹性套接结构,活动套筒105和推抵块106以及固定环107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第一套筒102的顶部与第二套筒201的末端之间预留有五毫米的垂直间距,弹簧104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第一套筒102的缓冲性能,进而起到对单个轮辐进行减震的作用,活动套筒105的套接则是为了方便第一套筒102与第二套筒201之
间进行拆卸,以便对整个外轮毂圈101进行拆除维修,固定环107则方便维修者对活动套筒105进行下拉,以便活动套筒105能够顺利套接或脱离于第二套筒201。
24.内缓冲机构200,第二套筒201套设于活动套筒105的上端外壁,第二套筒201的内部设置有纵置的记忆金属环202,第二套筒201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弧面槽203,内轮毂圈300,其固定于第二套筒201的一端,内轮毂圈300的圆心内壁套接安装有中心轴310,第二套筒201内壁两侧的弧面槽203同时对应于记忆金属环202的正侧位,记忆金属环202的上下端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201的顶部及活动套筒105的顶部相抵贴,第二套筒201通过记忆金属环202与第二套筒201之间构成弹性结构,第二套筒201主要起到对内轮毂圈300与第一套筒102以及外轮毂圈101之间进行衔接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个轮辐的缓冲效果,则记忆金属环202的安插能够有效增加第二套筒201与活动套筒105及第一套筒102之间的回弹幅度,弧面槽203则是方便记忆金属环202在压缩后有一个侧向延伸空间。
25.综上,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电动车轮毂,首先将弹簧104插入第一套筒102的内部,然后将活动套筒105套接在第一套筒102的敞开端部,拉动固定环107并进行拖拽,直至活动套筒105内壁顶部与第一套筒102贴合,此时可直接将活动套筒105塞入并套接在第二套筒201的内侧,在这里,脚撑103能够增大第一套筒102对外轮毂圈101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外轮毂圈101的抗压性和防变形能力,六根第一套筒102相对于常规的五幅式轮毂则在支撑性方面更加均衡,并能提高外轮毂圈101的行驶稳定性,而弹簧104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第一套筒102的缓冲性能,活动套筒105的套接则是为了方便第一套筒102与第二套筒201之间进行拆卸,以便对整个外轮毂圈101进行拆除维修,最后,第二套筒201主要起到对内轮毂圈300与第一套筒102以及外轮毂圈101之间进行衔接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个轮辐的缓冲效果,则记忆金属环202的安插能够有效增加第二套筒201与活动套筒105及第一套筒102之间的回弹幅度,弧面槽203则是方便记忆金属环202在压缩后有一个侧向延伸空间。
26.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