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9840发布日期:2022-02-12 14:0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座椅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空调装置。详细而言,涉及适用于座椅装置的座椅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车室内的空调系统,已知有将设置于车辆的顶棚里的空调装置和设置于车厢内的循环装置组合的结构(专利文献1)。上述空调系统构成为将车室内的空气从顶棚取入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车室内的特定的分区空气调节。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821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将车室空间按每个就座乘员进行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乘员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的座椅空调装置。
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10.即,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是适用于座椅装置的座椅空调装置。该座椅空调装置具有:覆盖部,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及送风机,将从覆盖部的内部或外部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内吹出。送风机具有朝向覆盖部的顶板部位的内周面而向前斜上方吹出空气的吹出口。顶板部位具有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将从吹出口吹出到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
11.在此,所谓“引导单元”,是指对从吹出口吹出到覆盖部的内周面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的单元。具体而言,作为“引导单元”,除了设置于顶板部位的折回部、翅片等构造上的引导之外,还可以举出在顶板部位设置向其他方向吹出风的其他吹出口,利用从该其他吹出口吹出的风来引导风的流动方向的单元。
12.根据上述结构,形成沿着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的内周面经由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在没有覆盖部的覆盖的区域也能够形成如延长了覆盖部那样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1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覆盖部能够设为使顶板部位从前方也能够覆盖就座者的躯体的前方覆盖模式,并且具备位置调节机构,该位置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前方覆盖模式下的顶板部位的高度方向的展开位置。
14.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覆盖部较广地覆盖从就座者的头部到躯体的区域,并且在没有覆盖部的覆盖的区域也能够形成向下方吹下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
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15.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覆盖部能够设为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并且使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前方开放覆盖模式。
1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覆盖部形成使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具有开放感的分隔状态,并且能够在头部位置的前方形成向下方吹下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1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覆盖部具有:边缘框架,沿覆盖的边缘延伸,由送风机吹出的空气在该边缘框架的内部流动;及边缘吹出口,沿边缘框架的延伸方向形成于边缘框架,将在边缘框架内流动的空气向下方吹下。
18.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也从边缘吹出口吹下空气,能够在没有覆盖部的覆盖的区域更适当地形成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附图说明
19.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20.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1.图3是表示将覆盖部设为全开放模式的状态的侧视图。
22.图4是表示将覆盖部设为半开放模式的状态的侧视图。
23.图5是表示将覆盖部设为半关闭模式的状态的侧视图。
24.图6是表示将覆盖部设为全关闭模式的状态的侧视图。
25.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26.图8是图7的主视图。
27.图9是图7的侧视图。
28.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30.《第一实施方式》
31.(关于座椅空调装置2的概略结构)
32.首先,使用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示前后上下左右等各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在各图中表示的各个方向。另外,在表示为“座椅宽度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后述的座椅装置1的左右方向。
3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2适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地板上的座椅装置1。上述座椅装置1构成为具备成为就座者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1b、成为就座部的座垫1c、成为头部倚靠部的头枕1h、成为肘拖的左右一对扶手1a的独立座椅。
34.各扶手1a由从座垫1c的左右两侧部立起的各立壁部的上表面部形成。另外,座椅空调装置2具有:覆盖部10,能够以圆顶状覆盖就座于座椅装置1的就座者的头部;及左右一对送风机20,将从车室内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10内吹出。
35.上述座椅空调装置2安装于座椅靠背1b。具体而言,座椅空调装置2的展开为圆顶状的覆盖部10以从上方呈拱状架设在座椅靠背1b 的左右两侧部间的方式连结。另外,各送风机20安装于上述覆盖部10 的从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分。
36.上述覆盖部10具有从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顶板部位10a、从两侧方覆盖就座者的左右的侧板部位10b。上述覆盖部10利用由具有透气性的帆布等布材构成的篷11、构成篷骨的多根线框12、将各线框 12的两端以能够分别旋转的方式铰链连结于座椅靠背1b的左右两侧部的各旋转铰链13构成。在此,各旋转铰链1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调节机构”。
37.篷11为在其整面上具有透气性的结构,在展开为圆顶状时,为能够向外部散放热或湿气而不使其滞留在圆顶内的结构。构成篷骨的各线框12分别形成为弯曲成拱状的形状,为横跨它们的上部之间而一体地覆盖有篷11的结构。
38.详细而言,上述篷11的后表面部以搭在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的方式覆盖。由此,篷11形成为从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朝向前方以圆顶状展开的结构,形成为能够将就座者的头部以从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遍及前方的宽阔的范围完全包入内部的方式覆盖的结构。
39.各线框12各自的两端通过各旋转铰链13与座椅靠背1b的左右两侧部可旋转地连结。由此,各线框1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1b 绕构成各旋转铰链13的轴中心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同一轴线向前后方向旋转。
40.并且,通过上述旋转,各线框12构成为能够将覆盖在它们的上部间的篷11以重叠状收纳在与座椅靠背1b排列的后方位置(参照图3),或者从座椅靠背1b向前方以圆顶状展开(参照图1~图2及图6)。各旋转铰链13各自的轴中心设定在比座椅靠背1b的左右两侧部的各扶手1a稍高的位置。
41.各旋转铰链13与未图示的驱动单元连结,构成为通过就座者对未图示的电动开关的操作而使各线框12如上述那样收纳/展开地分别动作。具体而言,覆盖部10构成为,通过各旋转铰链13的动作,切换为图3所示的全开放模式m1、图4所示的半开放模式m2、图5所示的半关闭模式m3及图6所示的全关闭模式m4。
42.在图3所示的全开放模式m1中,覆盖部10为各线框12以与座椅靠背1b前后方向的配置重叠的方式收纳于后方的状态,成为折叠成大致不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状态的状态。具体而言,覆盖部10成为以在与座椅靠背1b排列的后方位置形成从座椅靠背1b的左右两侧部向上部延伸的拱状的覆盖的方式折叠的状态。
43.在图4所示的半开放模式m2中,覆盖部10为在其展开侧排列的一部分的线框12被向前方拉出而以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方式展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覆盖部10为从上方覆盖该就座者的头部的顶板部位10a形成从座椅靠背1b的上方朝向前方大致笔直地延伸的檐状的覆盖的状态。在此,图4所示的半开放模式m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前方开放覆盖模式”。
44.在图5所示的半关闭模式m3中,覆盖部10为在展开侧排列的一部分线框12进一步被向前方拉出而以进一步从前方也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方式展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覆盖部10为从上方覆盖该就座者的头部的顶板部位10a形成以向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位置弯曲成前下降状的形状延伸的覆盖的状态。
45.在图6所示的全关闭模式m4中,覆盖部10为构成展开侧的最边缘的线框12的边缘
框架12a从第二个线框12被进一步向前方拉出而以从前方及两侧方分别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及躯体的方式展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覆盖部10为从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向前方展开为圆顶状的状态,为形成从前方、两侧方及上方完全覆盖从就座者的躯体到上侧的部位的覆盖的状态。
46.详细而言,覆盖部10为其展开的左右的侧板部位10b从上方接近左右各侧的以立壁状延伸的各扶手1a的状态,成为通过各扶手1a从侧方宽阔地覆盖从就座者的大腿部到上侧的部位的状态。在此,图6 所示的全关闭模式m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前方覆盖模式”。
47.如图1~图2所示,各送风机20安装于从上述覆盖部10的座椅靠背1b的背面部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分。详细而言,各送风机20以位于安装在座椅靠背1b的上部的头枕1h的左右两侧的方式配设。
48.各送风机20形成为通过上述覆盖部10的立起部分而使能够取入来自外部的空气的吸入口21分别露出于覆盖部10的背面部的状态。在各吸入口21,内置有未图示的hepa过滤器等过滤器。通过各过滤器,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细菌、病菌被吸附,被过滤而净化后的空气被向各送风机20内取入。
49.另外,在各送风机20,虽然省略图示,但设置有能够调节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或对取入的空气附加芳香油等香味成分的空气调节部。上述空气调节部能够根据由就座者进行的未图示的电动开关的操作所设定的温度、湿度、想要附加在其上的香味成分的设定来调节取入的空气的状态。
50.各送风机20构成为将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从露出于覆盖部 10内的各吹出口22向前斜上方吹出。具体而言,各吹出口22以将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从覆盖部10的后侧的立起部分朝向前斜上方 (参照图3~图6)且座椅宽度方向的外斜上方(参照图2)吹出的方式配设。
51.更具体而言,如图3~图6所示,各吹出口22构成为朝向从上述覆盖部10的后侧的立起部分的立起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顶板部位10a 的内周面吹风。详细而言,各吹出口22不是向靠在头枕1h的就座者的头部吹风,而是朝向头枕1h的正上方吹出向前斜上方且外斜上方的风。
52.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各吹出口22向从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左右的弯曲成拱状的两肩部分吹出向前斜上方且外斜上方的风。由此,如图3~图6所示,从各吹出口22 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就座者的头部,而是作为沿着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的延伸方向(前方)的倾斜的风吹到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
53.然后,从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作为暂时与覆盖部10 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接触而被缓和的间接风,柔和地吹到就座者的头部。另外,吹到上述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的风沿着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向前方吹出,并从顶板部位10a 的延伸前方的缘部向外部排出。
54.此时,向外部排出的风不是直接吹到就座者的头部而扩散的风,而是沿着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流动的风量损失少的被整流的风。因此,通过上述排出的风,能够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前方的区域形成如延长了覆盖部10那样的气帘状的空间的分隔(空气屏蔽)。
55.详细而言,从上述各吹出口22吹出的风向前斜上方且外斜上方吹向覆盖部10的构成拱状的顶板部位10a的两肩部分的内周面。因此,上述吹出的风成为在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上在内周面的拱形的延伸的周向上宽阔地分散的帘状的气流而向外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向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前方的区域吹出沿着覆盖部10在周向上以帘状延伸的气帘。
56.通过上述气帘的吹出,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区域,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另外,通过从上述覆盖部10 内向外部的风的吹出,能够使覆盖部10内正压化。因此,由此也能够适当地阻止外部的空气侵入覆盖部10内。
57.详细而言,向上述覆盖部10内吹出的风的一部分也沿着左右的侧板部位10b的内周面流动,在没有左右的侧板部位10b的覆盖的前方的区域,也形成如延长了覆盖部10那样的气帘状的空间的分隔(空气屏蔽)。另外,从上述送风机20吹出的风除了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之外,还经由未图示的管道而另外在中空管状的边缘框架12a内流动,也从在边缘框架12a的各个部位开设的边缘吹出口12b向覆盖部10的外部吹出。
58.具体而言,边缘框架12a的边缘吹出口12b朝向覆盖部10的展开方向,详细而言,成为倾斜地朝向边缘框架12a的拱内方向的状态 (吹出方向a2)。由此,从边缘吹出口12b向吹出方向a2吹出的风使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的吹出方向a1的风倾斜地朝向拱内方向弯曲。
59.通过上述吹出风的弯曲,各送风机20即使在覆盖部10处于图3~图6所示的任意的状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在就座者的头部或躯体的前方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
60.具体而言,在覆盖部10为图3所示的全开放模式m1的状态下,覆盖部10位于比就座者的头部靠后侧,成为以使开口朝向前方的方式折叠的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a1朝向前方。
61.但是,向上述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由于从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的风而向下方弯曲,成为经由就座者的脸部前而向斜下方吹下的风。由此,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
62.另外,在覆盖部10为图4所示的半开放模式m2的状态下,虽然覆盖部10位于比就座者的头部靠前方处,但顶板部位10a成为向前方大致笔直地延伸而使开口朝向前方的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a1也朝向前方。
63.但是,上述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由于从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的风而向下方弯曲,成为经由就座者的脸部前而向斜下方吹下的风。由此,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
64.另外,在覆盖部10为图5所示的半关闭模式m3的状态下,覆盖部10从前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成为使开口朝向前斜下方的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a1朝向前斜下方。
65.但是,向上述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由于从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的风而向下方弯曲,成为经由就座者的躯体前而向下方吹下的风。由此,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躯体的前方,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
66.另外,在覆盖部10为图6所示的全关闭模式m4的状态下,覆盖部10从前方覆盖就座
者的头部及躯体,成为使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吹出的风的吹出方向a1朝向下方。
67.但是,向上述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由于从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的风而稍向后方弯曲,成为经由就座者的躯体前而向下方吹下的风。由此,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躯体的前方,形成能够阻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侵入的空气屏蔽。
68.如上所述,即使在覆盖部10处于图3~图6所示的任意的状态的情况下,也都能够通过从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的风,使通过覆盖部10的内周面上而向外部沿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适当地弯曲。
69.上述风的弯曲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向吹出方向a1吹出的风的强度和从边缘吹出口12b向吹出方向a2吹出的风的强度来适当自由地调节。因此,通过调节上述风的强度,无论在覆盖部10处于图3~图6 所示的哪个状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头部或躯体的前方适当地形成空气屏蔽。
70.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2中,无论在覆盖部10 处于图3~图6所示的哪个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 10a的内周面或从顶板部位10a的边缘吹出口12b吹出的吹出方向a2 的风,形成有能够将从吹出口22吹出到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g。
71.如上所述,通过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头部或躯体的前方形成向下吹出的风的流动,即使就座者咳嗽或病菌、飞沫从口、鼻飞散到覆盖部10内,它们也不会在车室内扩散,而从覆盖部10内向脚下排出。如上所述,通过座椅空调装置2,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72.此外,各送风机20也可以构成为,吸入口21露出设置于覆盖部 10内,取入覆盖部10的内部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10内吹出空气。
73.(总结)
74.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2为如下的结构。此外,以下用括号标注的符号是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对应的符号。
75.即,座椅空调装置(2)是适用于座椅装置(1)的座椅空调装置(2),具有: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10);及将从覆盖部(10)的内部或外部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10) 内吹出的送风机(20)。送风机(20)具有朝向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而向前斜上方吹出空气的吹出口(22)。顶板部位(10a)具有将从吹出口(22)吹出到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g)。
76.根据上述结构,形成沿着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10)的内周面经由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区域也能够形成如延长了覆盖部(10)那样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77.另外,覆盖部(10)能够设为使顶板部位(10a)从前方也能够覆盖就座者的躯体的前方覆盖模式(m4),并且具备位置调节机构(13),该位置调节机构(13)能够调节前方覆盖模式(m4)下的顶板部位(10a) 的高度方向的展开位置。
78.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覆盖部(10)宽阔地覆盖从就座者的头部到躯体的区域,
并且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区域也能够形成向下方吹下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79.另外,覆盖部(10)能够设为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并且使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前方开放覆盖模式(m2)。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覆盖部(10)形成使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具有开放感的分隔状态,并且能够在头部位置的前方形成向下方吹下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80.另外,覆盖部(10)具有:边缘框架(12a),沿覆盖的边缘延伸,由送风机(20)吹出的空气在该边缘框架的内部流动;及边缘吹出口 (12b),沿边缘框架(12a)的延伸方向形成于边缘框架(12a),将在边缘框架(12a)内流动的空气向下方吹下。
81.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也从边缘吹出口(12b)吹下空气,能够在没有覆盖部(10)的覆盖的区域更适当地形成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82.《第二实施方式》
83.接着,使用图7~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4 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4适用于设置在飞机的地板上的座椅装置3。上述座椅装置3构成为具备成为就座者的靠背部的座椅靠背3b、成为就座部的座垫3c、成为头部倚靠部的头枕 3h、成为肘拖的左右一对扶手3a。
84.上述座椅靠背3b为具备所谓的高靠背型的纵长的形状的结构,其上部区域构成为头枕3h。各扶手3a为从座椅靠背3b的左右两侧部向前方以臂状延伸的结构。
85.座椅空调装置4具有:覆盖部30,能够以圆顶状覆盖就座于座椅装置3的就座者的头部;及左右一对送风机20,将从车室内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30内吹出。此外,各送风机20的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各送风机20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86.覆盖部30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具体而言,覆盖部30形成为从座椅靠背3b的背面上部朝向前方伸出圆顶状的覆盖的形状。具体而言,覆盖部30具有从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顶板部位31、从两侧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左右的侧板部位32。另外,上述覆盖部30形成为具有不覆盖就座者的脸部的前方而开放的向前方打开的开口33的形状。
87.根据上述结构,覆盖部30为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并且以开放头部的前方的具有开放感的状态覆盖的结构(前方覆盖模式)。上述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在图8所示的主视观察下,形成为向左右以拱状下降的形状。另外,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在图9所示的侧视观察下,形成为朝向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位置弯曲成前下降状的形状。
88.各送风机20安装于上述覆盖部30的从座椅靠背3b的背面部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分。各送风机20成为通过上述覆盖部30的立起部分而使能够取入来自外部的空气的吸入口21分别露出于覆盖部30的背面部的状态。在各吸入口21,内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未图示的 hepa过滤器等过滤器,被过滤而净化后的空气被向各送风机20内取入。
89.另外,构成为,在各送风机20,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未图示的空气调节部,能够调节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或者对取入的空气附加芳香油等香味成分。
90.各送风机20构成为,将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从露出于覆盖部30内的各吹出口
22向前斜上方吹出。具体而言,各吹出口22以将从各吸入口21取入的空气从覆盖部30的后侧的立起部分向前斜上方 (参照图9)且座椅宽度方向的外斜上方(参照图8)吹出的方式配设。
91.更具体而言,各吹出口22构成为,朝向从上述覆盖部30的后侧的立起部分的立起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吹风。详细而言,各吹出口22不是向靠在头枕3h的就座者的头部吹风,而是向头枕3h的正上方吹出向前斜上方且外斜上方的风。
92.更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各吹出口22向从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的左右的弯曲成拱状的两肩部分吹出向前斜上方且外斜上方的风。由此,如图9所示,从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就座者的头部,而是作为沿着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 的内周面的延伸方向(前方)的倾斜的风吹到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 的内周面。
93.并且,从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作为暂时与覆盖部30 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接触而被缓和的间接风,柔和地吹到就座者的头部。另外,吹到上述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的风沿着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向前方吹出,从顶板部位31的延伸的前方的缘部向外部排出。
94.此时,向外部排出的风不是直接吹到就座者的头部而扩散的风,而是沿着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流动的风量损失少的被整流的风。因此,通过上述排出的风,在没有顶板部位31的覆盖的前方的区域即开口33,能够形成如延长了顶板部位31那样的气帘状的空间的分隔(空气屏蔽)。
95.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4中,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形成为朝向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位置弯曲成前下降状的形状,由此形成了能够将从吹出口22吹出到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h。
96.通过如上述那样在没有覆盖部30的覆盖的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形成向下吹出的风的流动,即使就座者咳嗽或病菌、飞沫从口、鼻飞散到覆盖部30内,它们也不会扩散到客室内而从覆盖部30内向就座者的脚下排出。如上所述,通过座椅空调装置4,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97.此外,各送风机20也可以构成为,吸入口21露出设置于覆盖部 30内,取入覆盖部30的内部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30内吹出空气。
98.(总结)
99.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4为如下的结构。此外,以下用括号标注的符号是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对应的符号。
100.即,座椅空调装置(4)是适用于座椅装置(3)的座椅空调装置 (4),具有: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30);及将从覆盖部(30)的内部或外部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向覆盖部(30) 内吹出的送风机(20)。送风机(20)具有朝向覆盖部(30)的顶板部位(31)的内周面而向前斜上方吹出空气的吹出口(22)。顶板部位(31)具有将从吹出口(22)吹出到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h)。
101.根据上述结构,形成沿着覆盖就座者的头部的覆盖部(30)的内周面经由头部位置的前方向下方排出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在没有覆盖部(30)的覆盖的区域也能够形成如延
长了覆盖部(30)那样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102.另外,覆盖部(30)能够设为能够从两侧方和上方覆盖就座者的头部并且使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前方开放覆盖模式。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覆盖部(30)能够形成使就座者的头部的前方开放的具有开放感的分隔状态,并且能够在头部位置的前方形成向下方吹下的气帘状的分隔。因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将室内空间按每个就座者分隔的分区空气调节。
103.《第三实施方式》
104.接着,使用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空调装置5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吹出口22吹出到覆盖部10的内周面的空气以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而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单元j由沿着覆盖部10的顶板部位10a的内周面的前端侧的缘部形成的突起形状的折回部14形成。
105.通过上述折回部14,从吹出口22吹出到覆盖部10的内周面的空气以与折回部14接触而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被适当地弯曲。虽然省略图示,但上述折回部14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操作,根据覆盖部10的展开状态的变化来切换其突出的朝向。
106.由此,在无论覆盖部10处于哪个展开状态的情况下,从吹出口 22吹出到覆盖部10的内周面的空气都会以与折回部14接触而经由就座者的头部位置的前方向下方排出的方式被适当地弯曲。具体的风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图6所示的朝向相同。此外,折回部 14的朝向也可以通过就座者的手动操作改变为想要适当改变的朝向。
107.对于上述以外的结构,由于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机构,因此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108.《关于其他实施方式》
109.以上,使用3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能够以如下所示的各种方式来实施。
110.1.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空调装置除了适用于汽车用或飞机用的座椅装置之外,也能够适用于铁道用或船舶用的座椅装置。另外,除了交通工具之外,座椅装置还可以应用于体育设施、剧场、电影院、音乐厅、活动会场等各种设施用的座椅装置、用于按摩座椅等除交通工具以外所使用的座椅装置。
111.2.改变从覆盖部排出的风的朝向的引导单元也可以由设置于顶板部位的边缘而使风的朝向改变的翅片构成。通过使上述翅片为可动式,能够根据覆盖部的展开状态,适当调节风的想要改变的朝向。上述翅片的朝向可以根据覆盖部的展开状态,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操作自动地改变为预先设定的朝向,也可以通过就座者的手动操作适当地改变为想要改变的朝向。
112.3.覆盖部的模式切换除了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操作来进行之外,还可以通过就座者的手动操作来进行。
113.4.座椅空调装置不一定要安装在座椅装置上。例如,在座椅装置为汽车的后座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部具有隔板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安装于隔板。
114.这样,在座椅装置的周围设置某种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座椅空调装置也可以安装于该结构构件。另外,送风机也不一定要安装于覆盖部,也可以安装于安装有覆盖部的座椅
装置或上述的结构构件。另外,送风机除了将从覆盖部的外部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吹出到覆盖部内之外,也可以将从覆盖部的内部取入的空气从后方吹出到覆盖部内。
115.【标号说明】
116.1 座椅装置
117.1b 座椅靠背
118.1c 座垫
119.1h 头枕
120.1a 扶手
121.2 座椅空调装置
122.3 座椅装置
123.3b 座椅靠背
124.3c 座垫
125.3h 头枕
126.3a 扶手
127.4 座椅空调装置
128.5 座椅空调装置
129.10 覆盖部
130.10a 顶板部位
131.10b 侧板部位
132.11 篷
133.12 线框
134.12a 边缘框架
135.12b 边缘吹出口
136.13 旋转铰链(位置调节机构)
137.14 折回部
138.20 送风机
139.21 吸入口
140.22 吹出口
141.30 覆盖部
142.31 顶板部位
143.32 侧板部位
144.33 开口
145.g 引导单元
146.h 引导单元
147.j 引导单元
148.m1 全开放模式
149.m2 半开放模式(前方开放覆盖模式)
150.m3 半关闭模式
151.m4 全关闭模式(前方覆盖模式)
152.a1 吹出方向
153.a2 吹出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