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拓展房屋及可变形旅居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8699发布日期:2022-04-02 07:5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移动拓展房屋及可变形旅居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居房车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可变形旅居房车的一种移动拓展房屋,该移动拓展房屋既能够以车辆形态随着可变形旅居房车一起移动,也能够以房屋形态(例如欧式建筑风格的房屋形态)提供通道空间。


背景技术:

2.随着

汽居

化生活的不断推广,旅居房车(俗称为

房车

)逐渐被普及化。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行驶,旅居房车的体积不宜过大,这必然导致旅居房车内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出于舒适性的考虑,旅居房车又被寄望于能够像建筑物那样提供更宽裕的空间。
3.由此,既可以像旅居房车那样以较小的体积行驶、又可以在驻停时扩展空间的可变形旅居房车成为当前的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拓展房屋,其能够以具有较小体积的车辆形态随着可变形旅居房车一起移动、并可以通过展开顶板而处于房屋形态以提供进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门道。
5.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拓展房屋,该可变形旅居房车包括具有固有宽度空间和扩展宽度空间的房车主体、以及与该固有宽度空间连通的移动拓展房屋,该移动拓展房屋包括:
6.地板,该地板与固有宽度空间的固定地板连接;
7.墙板组件,该墙板组件包括设置在该地板的第一侧的第一墙板以及设置在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墙板;
8.顶板组件,该顶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该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互垂直,该第一顶板通过固定在第一墙板的顶部的铰接点与该第一墙板的顶部滑动铰接,该铰接点在该第一顶板上的滑动范围在该第一顶板的自由端部和第一固定点之间;
9.伸缩撑杆,该伸缩撑杆的伸缩端与该第一顶板铰接;
10.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驱动该伸缩撑杆的伸缩移动,以带动该顶板组件以该铰接点为中心旋转,在该顶板组件的回收姿态和展开姿态之间移动;
11.其中,该顶板组件的回收姿态为:该铰接点位于该第一顶板的自由端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墙板的顶部;
12.并且,该顶板组件的展开姿态为:该铰接点位于该第一固定点,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中线位置,且高于第二墙板的顶部,第二顶板与第二墙板的顶部接触。
13.可选地,该第二顶板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点,该第二顶板通过该第二固定点与第二墙板的顶部卡合,以将该顶板组件限定在该展开姿态。
14.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屋檐组件,该屋檐组件可伸缩地装设在顶板组件的下方,并
且,该屋檐组件具有可伸出至该顶板组件以外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顶板组件的下方的收缩状态。
15.可选地,该屋檐组件包括:第一房檐,该第一房檐具有自该顶板组件的朝向所述固有宽度空间的一侧伸出至抵靠该固有宽度空间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顶板组件的下方的收缩状态;第二房檐,该第二房檐具有自该顶板组件的背离所述固有宽度空间的一侧伸出至该顶板组件以外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顶板组件的下方的收缩状态。
16.可选地,该第一房檐具有避让固有宽度空间的顶板组件的缺口。
17.可选地,该墙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墙板,该第三墙板设置在该地板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的一侧。
18.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楼梯,该楼梯的顶端与所述地板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的一侧铰接,该楼梯具有贴合该第三墙板的收起状态、以及该楼梯的底端接触地面的展开状态。
19.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楼梯,该楼梯包括平台部和两个阶梯部,该平台部的第一侧与所述地板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的一侧铰接,两个阶梯部的顶端分别与该平台部的第二侧和第三侧铰接,该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该第一侧相邻,两个阶梯部具有贴合该平台部的上表面的收起状态、以及两个阶梯部的底端接触地面的展开状态;该平台部具有与收起状态的两个阶梯部一起贴合该第三墙板的收起状态、以及与该地板平齐的展开状态。
20.可选地,该墙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第四墙板,该第四墙板装设在该顶板组件的下方,该第四墙板具有贴合该顶板组件的收缩状态、和在该第三墙板与位于展开姿态的顶板组件之间形成密封的展开状态。
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形旅居房车包括:具有固有宽度空间和扩展宽度空间的房车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移动拓展房屋,该移动拓展房屋与该房车主体的固有宽度空间对位装设。
22.如上可见,基于上述的实施例,移动拓展房屋既能够以具有较小体积的车辆形态随着可变形旅居房车一起移动,并可以通过展开顶板而处于房屋形态以提供进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门道。具体地,该移动拓展房屋具有由地板、墙板和第一顶板所围绕的平顶空间的收起状态,并且,通过动力机构和伸缩撑杆带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对于墙板旋转,以切换至由地板、墙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围绕的具有屋形尖顶的空间的展开状态。从而,移动拓展房屋既可以实现便于移动的目的,而且在展开状态能够提供舒适便捷的用户体验。
23.优选地,展开状态的移动拓展房屋和房车主体可以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房屋外观,以此可以进一步提供具有欧式风格美感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4.图1a和图1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可变形旅居房车在两种状态下的侧视图;
25.图2a和图2b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两种状态的主视图;
26.图2c为图1b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27.图3a和图3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可变形旅居房车在两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a至图4f为图3a和图3b所示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示意图;
29.图5a至图5f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移动拓展房屋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示意
图;
30.图6为移动拓展房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31.图7为移动拓展房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图1a和图1b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可变形旅居房车在两种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a和图2b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两种状态的主视图。图2c为图1b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参见图1a和图1b以及图2a至图2c,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变形旅居房车包括房车主体1,该房车主体1具有固有宽度空间10、以及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固有宽度空间10一侧的可伸缩的扩展宽度空间10’。
34.当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1a和图2a中示出的状态时,该可变形旅居房车仅包括固有宽度空间10、以便于以具有较小体积的车辆形态移动(例如拖行),相应地,可以认为图1a中示出的可变形旅居房车的状态为迁移状态。
35.当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1b以及图2b和图2c中示出的状态时,该可变形旅居房车同时包括固有宽度空间10和扩展宽度空间10’,以使内部空间得以扩展,相应地,可以认为图1b中示出的可变形旅居房车的状态为驻停状态。
36.图3a和图3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可变形旅居房车在两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a和图3b,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包括:车轮机构11、固定地板12、升降机构20、主体移动侧墙30、翻折主顶板组件40、第一骨架50、伸缩地板60。
37.固定地板12位于车轮机构11的上方。
38.升降机构20装设在固定地板12的第一侧,并且,该升降机构20的上部具有可在预设的低位h1与高位h2之间往复升降的顶板支点200,该升降机构20的下部具有可在前述低位h1的下方往复升降的第一骨架支点201。
39.例如,升降机构20可以包括立柱21、撑杆22、第一滑套23。立柱具有中空的柱状腔体、以及环绕柱状腔体的外壁。撑杆22,该撑杆22穿设在立柱21的柱状腔体内,并且,撑杆22具有在立柱的上方伸缩的升降自由度。第一滑套23套设在立柱21的外壁,并且,第一滑套23具有在立柱21的高度范围内滑动的升降自由度。
40.相应地,顶板支点200可以形成于撑杆22的顶端,第一骨架支点201形成于第一滑套23的外壁。
41.主体移动侧墙30具有相对于固定地板12的第一侧往复平移的自由度。
42.翻折主顶板组件40包括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并且,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从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级联铰接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
43.第一骨架50包括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并且,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从升降机构20的第一骨架支点201级联铰接至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
44.伸缩地板60装设在固定地板12的第一侧、并具有可追随主体移动侧墙30的平移位置伸缩的自由度。例如,伸缩地板60可以包括在固定地板12的第一侧与主体移动侧墙30的底端之间级联铰接的两块拼板61和62,以随主体移动侧墙30的平移实现在固定地板12的第
一侧的伸缩。即,伸缩地板60可以采用翻折板的形式,实现翻折拼接的拼板数量可以不限于两块,而是可以多于两块。另外,伸缩地板60也可以采用平滑板或其他形式。
45.通过对比图3a和图3b可见,固定地板12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而升降机构20、主体移动侧墙30、翻折主顶板组件40、第一骨架50以及伸缩地板60的状态都是可以变化的。其中,第一骨架50和升降机构20可以作为变化的主动件,而主体移动侧墙30、翻折主顶板组件40以及伸缩地板60则可以作为变化的从动件。
46.相应地,该可变形旅居房车还可以包括:动力机构(未在各图中示出),该动力机构可以驱动第一骨架50与升降机构20协同配合,通过第一骨架50的姿态变化以及顶板支点200和第一骨架支点201的位置发生变化,将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的运动路径约束为由以下的轨迹顺序或逆序衔接而成:
47.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轨迹a1-a2;
48.以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轨迹a2-a3;
49.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轨迹a3-a4。
50.并且,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的单向摆动a1-a2,可以导致作为从动件的主体移动侧墙30沿轨迹b1-b2平移,进而,伸缩地板60会随着主体移动侧墙30的平移而伸缩。
51.从而,状态不发生变化的固定地板12可以在其上方为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提供固有宽度空间10,并且,升降机构20、主体移动侧墙30、翻折主顶板组件40、第一骨架50以及伸缩地板60通过上述的状态变化,可以在固有宽度空间10的第一侧为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提供可伸缩的扩展宽度空间10’。
52.也就是,当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处于图3a中示出的状态时,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仅包括固有宽度空间10、以便于以具有较小体积的车辆形态移动(例如拖行),相应地,可以认为图1a中示出的可变形旅居房车的状态为迁移状态。并且,当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处于图1b中示出的状态时,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同时包括固有宽度空间10和扩展宽度空间10’,以使内部空间得以扩展,相应地,可以认为图1b中示出的可变形旅居房车的状态为驻停状态。
53.在实际使用时,收缩叠放于固定地板12的第一侧的结构会导致可变形旅居房车的重心向第一侧偏移,因此,可以在固定地板12的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对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进行适当的配重,使迁移模式下的可变形旅居房车的重心位置位于或基本位于车轮机构11的两侧车轮的中间位置。例如,固有宽度空间10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厨房、卫生间等配备有固定设施的空间,并且将这些固定设施布置在靠近固定地板12的第二侧,而扩展宽度空间则可以配置为地卧式或配备有充气床垫等轻量设施的起居室。
54.通过图3b中可见,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还可以包括:
55.驻停机构13,该驻停机构13可伸缩地装设在固定地板12的下方,并且,该驻停机构13具有可对车轮机构11形成限位约束的展开状态(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3b所示的驻停模式时)、以及释放对车轮机构11的限位约束的收缩状态(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3a所示的迁移模式时);
56.伸缩托架14,该伸缩托架14可伸缩地装设在固定地板12的下方,并且,该伸缩托架14具有可对伸展的伸缩地板60形成支撑的展开状态(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3b所示的驻停
模式时)、以及可缩进至固定地板12的下方的收缩状态(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3a所示的迁移模式时、并且图3a中未示出收缩状态的该伸缩托架14)。
57.并且,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房车主体1还进一步包括主体固定侧墙70、滑移顶板80以及第二骨架90。
58.主体固定侧墙70装设在固定地板12的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反)。
59.滑移顶板80包括第三翻板81、第四翻板82以及第五翻板83,第三翻板81、第四翻板82以及第五翻板83从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级联铰接,并且,位于级联末端的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的顶端700滑动铰接。
60.第二骨架90包括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并且,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从升降机构20进一步包括的第二骨架支点202级联铰接至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
61.其中,升降机构2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套24,该第二滑套24套设在立柱21的外壁,并且,第二滑套24具有在立柱21的高度范围内滑动并避让第一滑套23的升降自由度。相应地,第人体骨架支点202形成于第二滑套24的外壁。
62.动力机构进一步驱动第二骨架90与升降机构20协同配合,通过第二骨架90的姿态变化以及顶板支点200和第二骨架支点202的位置发生变化,将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的运动路径约束为由以下的轨迹顺序或逆序衔接而成:
63.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轨迹d1-d2;
64.以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为中心往返摆动的轨迹d2-d3-d4;
65.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轨迹d4-d5。
66.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1-d2单向摆动,可以导致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沿第五翻板83移动;
67.在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为中心沿轨迹d2-d3-d4往返摆动、以及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4-d5单向摆动的过程中,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被约束在远离第四翻板82的位置处、并且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被约束为平行对接,使铰接点801以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平行对接形成的有效半径沿轨迹d2-d3-d4往返摆动。
68.从而,固有宽度空间10可以由主体固定侧墙70和滑移顶板80与固定地板12包围而成,并且,在固有宽度空间10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滑移顶板80的变化可以使固有空间10匹配扩展宽度空间的形状。
69.为了使在固有宽度空间10的第一侧为可变形旅居房车提供可伸缩的扩展宽度空间更为美观,在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驻停模式时,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可以相交拱起。因此,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单向摆动的过程,可以使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在相交内凹、平行拼接、相交拱起的姿态之间顺序或逆序切换;并且,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平行拼接的姿态使主体移动侧墙30倾斜。
70.而为了使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的相交拱起状态能够更为稳固,第一骨架50以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呈平行对接的姿态支撑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的相交拱起。
71.从图3a和图3b中还可以看出,在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为中心沿轨迹d2-d3-d4往返摆动、以及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1-d2单向摆动的过程中,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被约束为相交拱起,以使固有宽度空间的顶部在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驻停模式时匹配翻折主顶板组件40利用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相交拱起形成的形状。
72.相应地,为了使第三翻板91和第四翻板92的相交拱起状态能够更为稳固,第二骨架90以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呈平行对接的姿态支撑第三翻板81和第四翻板92的相交拱起。由此,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4之间的铰接点801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d4-d5单向摆动的过程,可以使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相交和平行对接的姿态之间切换。
73.并且,当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移动至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2处时,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平行对接、并且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平行对接的约束被释放,以使固有宽度空间在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迁移模式时形成平整的形状,以便于可变形旅居房车的迁移。
74.图4a至图4f为图3a和图3b所示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示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可变形旅居房车以固有宽度空间10配合扩展宽度空间切换的原理,请在参见图3a和图3b的同时结合图4a至图4f。
75.(1)从迁移模式向驻停模式切换的展开过程,按照图3a、图4a、图4b、图4c、图4d、图4e、图4f以及图3b的顺序变化。在此过程中,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的运动路径由轨迹a1-a2、轨迹a2-a3、轨迹a3-a4顺序衔接,即,a1-a2-a3-a4;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的运动路径由轨迹d1-d2、轨迹d2-d3-d4、以及轨迹d4-d5顺序衔接,即,d1-d2-d3-d4-d5;而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的铰接点802的运动路径由轨迹e1-e2、轨迹e2-e3-e4、以及轨迹e4-e5顺序衔接,即,e1-e2-e3-e4-e5。
76.step31,从图3a变化至图4a:
77.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位于低位h1,第一骨架支点201、第一骨架50、翻折主顶板组件40、主体移动侧墙30、以及伸缩地板60不运动。
78.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1-d2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三翻板81为半径。
79.在上述过程中,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从平行对接的状态切换为相交拱起,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从相交变为平行对接,并且,使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沿第五翻板83移动,即,滑动铰接点700从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的铰接点802处移动至远离第四翻板82的位置处,相应地,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1-e2运动。
80.另外,驻停机构13可以从图3a示出的收缩状态切换至图4a示出的展开状态,以对车轮机构11形成限位约束;并且,伸缩托架14处于收缩状态。
81.step32,从图4a经过图4b变化至图4c:
82.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保持在低位h1,第一骨架支点201、第二骨架支点202、第二骨架90以及滑移顶板80不运动。
83.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a1-a2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一翻板41为半径;
84.相应地,主体移动侧墙30在远离升降机构20的方向上平移,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点沿轨迹b1-b2平移;并且,伸缩地板60的两块拼板61和62展开,即,拼板61和62的铰接点600沿轨迹c1-c2单向摆动。
85.另外,驻停机构13保持展开状态;并且,伸缩托架14可以从收缩状态切换至图4b和图4c示出的展开状态,以支撑展开的伸缩地板60。
86.step33,从图4c经过图4d变化至图4e:
87.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从低位h1升至高位h2。
88.第一骨架支点201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升高,并且,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为中心沿轨迹a2-a3单向摆动的,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二翻板42为半径;
89.在此过程中,主体移动侧墙30保持当前位置,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点300保持在b2位置;并且,伸缩地板60的两块拼板61和62仍保持展开状态。
90.第二骨架支点202也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升高,并且,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为中心沿轨迹d2-d3-d4往返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平行对接的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在铰接点801与滑动铰接点700之间形成的有效长度为半径,并且d4位于d2与d3之间。
91.在此过程中,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相对于第五翻板83的位置不变,从而使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2-e3-e4运动,e4位于e2与e3之间。
92.另外,驻停机构13和伸缩托架14仍保持展开状态。
93.step34,从图4e变化经过图4f变化至图3b:
94.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保持在高位h2。
95.第一骨架支点201的高度保持不变,并且,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a3-a4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一翻板41为半径,并且,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在相交内凹、平行拼接、相交拱起的姿态之间顺序切换;
96.相应地,通过经历图4f所示的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平行拼接的状态,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向远离升降机构20的方向倾斜后回位,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先后沿轨迹b2-b3和b3-b4往复摆动,该摆动过程以主体移动侧墙30与伸缩底板60之间的铰接点为中心、并以该侧墙30自身为半径,并且,b4的位置与b2的位置重叠。
97.在此过程中,伸缩地板60的两块拼板61和62仍保持展开状态。
98.第二骨架支点202的高度也保持不变,并且,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
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驱使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4-d5单向摆动,即,该摆动以第三翻板81为半径。
99.在此过程中,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相对于第五翻板83的位置不变,从而使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4-e5运动。
100.另外,驻停机构13和伸缩托架14仍保持展开状态。
101.(2)从驻停模式向迁移模式切换的展开过程,按照图3b、图4f、图4e、图4d、图4c、图4b、图4a以及图3a的顺序变化,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的运动路径由轨迹a1-a2、轨迹a2-a3、轨迹a3-a4逆序衔接,即,a4-a3-a2-a1;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的运动路径由轨迹d1-d2、轨迹d2-d3-d4、以及轨迹d4-d5逆序衔接,即,d5-d4-d3-d2-d1;而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的铰接点802的运动路径由轨迹e1-e2、轨迹e2-e3-e4、以及轨迹e4-e5逆序衔接,即,e5-e4-e3-e2-e1。
102.step41,从图3b变化经过图4f变化至图4e:
103.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保持在高位h2。
104.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a4-a3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一翻板41为半径,并且,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在相交拱起、平行拼接、相交内凹的姿态之间顺序切换;
105.相应地,通过经历图4f所示的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平行拼接的状态,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向远离升降机构20的方向倾斜后回位,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先后沿轨迹b4-b3和b3-b2往复摆动,该摆动过程以主体移动侧墙30与伸缩底板60之间的铰接点为中心、并以该侧墙30自身为半径。
106.在此过程中,伸缩地板60的两块拼板61和62保持展开状态。
107.第二骨架支点202的高度也保持不变,并且,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驱使以位于高位h2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5-d4单向摆动,即,该摆动以第三翻板81为半径。
108.在此过程中,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相对于第五翻板83的位置不变,从而使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5-e4运动。
109.另外,驻停机构13和伸缩托架14仍保持展开状态。
110.step42,从图4e经过图4d变化至图4c:
111.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从高位h2降至低位h1。
112.第一骨架支点201也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降低,并且,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端300为中心沿轨迹a3-a2单向摆动的,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二翻板42为半径;
113.在此过程中,主体移动侧墙30保持当前位置,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点300保持在b2位置;并且,伸缩地板60保持展开状态。
114.第二骨架支点202也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降低,并且,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为中心沿轨迹d4-d3-d2往返摆
动,即,该摆动过程以平行对接的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在铰接点801与滑动铰接点700之间形成的有效长度为半径,并且d4位于d2与d3之间。
115.在此过程中,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相对于第五翻板83的位置不变,从而使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4-e3-e2运动,e4位于e2与e3之间。
116.另外,驻停机构13和伸缩托架14仍保持展开状态。
117.step43,从图4c经过图4b变化至图4a:
118.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保持在低位h1,第一骨架支点201、第二骨架支点202、第二骨架90以及滑移顶板80不运动。
119.第一骨架50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一翻板41与第二翻板42之间的铰接点400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a2-a1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一翻板41为半径;
120.相应地,主体移动侧墙30在靠近升降机构20的方向上平移,即,主体移动侧墙30的顶点沿轨迹b2-b1平移;并且,伸缩地板60的两块拼板61和62靠拢,即,拼板61和62的铰接点600沿轨迹c2-c1单向摆动。
121.另外,驻停机构13保持展开状态;并且,伸缩托架14可以从图4b和图4c示出的展开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
122.step44,从图4a变化至图3a:
123.升降机构20的顶板支点200保持在低位h1,第一骨架支点201、第一骨架50、翻折主顶板组件40、主体移动侧墙30、以及伸缩地板60不运动。
124.第二骨架90的第三连杆91和第四连杆92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形成联动,驱使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的铰接点801以位于低位h1的顶板支点200为中心沿轨迹d2-d1单向摆动,即,该摆动过程以第三翻板81为半径。
125.在上述过程中,第三翻板81与第四翻板82之间从相交拱起的状态切换为平行对接,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从平行对接变为相交,即,使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保持平行对接的约束此时被释放;并且,第五翻板83与主体固定侧墙70之间的滑动铰接点700沿第五翻板83移动,即,滑动铰接点700从远离第四翻板82的位置处移动至第五翻板83与第四翻板82的铰接点802处,相应地,第四翻板82与第五翻板83之间的铰接点802沿轨迹e2-e1运动。
126.另外,驻停机构13可以从图4a示出的展开状态切换至图3a示出的收缩状态,以解除对车轮机构11的限位约束;并且,伸缩托架14保持三收缩状态。
12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重点描述了位于固定地板12和伸缩地板60上方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理解为上部可变形支撑结构,而位于固定地板12和伸缩地板60下方的伸缩托架14则可以理解为下部可变形支撑结构,并且,作为下部可变形支撑结构的伸缩托架14的具体结构在相应的附图中被省略示出,这是因为伸缩托架14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来实现。
128.仍参见图1a和图1b以及图2a至图2c,可变形旅居房车还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位于房车主体1的端部的移动拓展房屋100,并且,该移动拓展房屋100可以与房车主体1的固有宽度空间10对位装设,即,移动拓展房屋100可以与房车主体1的固有宽度空间10连通。其中,图2a和图2b是以可变形旅居房车包括在房车主体1的两个端部的移动拓展房屋100为例,两
个移动拓展房屋100可分别与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两个端部连通,以便于使用者从固有宽度空间10进出可变形旅居房车的车身主体1。但可变形旅居房车也可以只在房车主体1的一个端部包括移动拓展房屋100。
129.当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1a和图2a中示出的状态时,移动拓展房屋100处于回收状态,并且回收状态下的移动拓展房屋100在可变形旅居房车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固有宽度空间10。
130.当可变形旅居房车处于图1b以及图2b和图2c中示出的状态时,移动拓展房屋100处于展开状态。
131.图5a至图5f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移动拓展房屋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示意图。
132.如图5a所示,房车主体1的每个端部的移动拓展房屋100包括:拓展房屋地板110、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伸缩撑杆140。
133.其中,拓展房屋地板110与固有宽度空间10的固定地板12连接。移动拓展房屋100通过拓展房屋地板110与可变形旅居房车形成为一个整体。
134.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包括设置在该拓展房屋地板110的第一侧的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以及设置在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
135.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相互垂直,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通过固定在第一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的顶部的铰接点151与该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的顶部滑动铰接,该铰接点151在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上的滑动范围在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自由端部131a和第一固定点152之间。第一固定点152为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上的一点,其与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自由端部131a具有一距离。
136.伸缩撑杆140的伸缩端与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铰接,其固定端可与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上或者拓展房屋地板110上铰接。伸缩撑杆140的延伸方向可随着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位置移动而发生变化。
137.前文所述的动力机构可以驱动该伸缩撑杆140的伸缩移动,以带动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以该铰接点151为中心旋转,在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回收姿态(如图5a所示)和展开姿态(图5d)之间,以自图5a至图5d的顺序或者自图5d至图5a的逆序移动。以下以自图5a至图5d的顺序说明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移动过程。
138.其中,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回收姿态如图5a所示,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搭设在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和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顶部,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自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外侧贴合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当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处于回收姿态时,铰接点151位于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自由端部131a,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之间的连接点131b位于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长度等于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和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之间的间距。
139.当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处于图5a所示的回收姿态时,移动拓展房屋100的空间仅包括由拓展房屋地板110、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以及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所围绕的空间,其可以最小的体积形态随着可变形旅居房车一起移动,对应地,可以认为图5a所示的为
移动拓展房屋100的迁移状态。
140.在动力机构驱动下,该伸缩撑杆140的伸缩端伸长移动,以带动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以该铰接点151为中心旋转,自图5a所示的回收姿态移动至图5b所示的中间位置一。
141.当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自图5a所示的位置向图5b所示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铰接点151一直位于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自由端部131a,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以铰接点151为中心、以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长度为半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在伸缩撑杆140的移动带动下,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之间的连接点131b在竖直方向上朝向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和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上方移动,在水平方向上朝向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和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之间的中线位置a移动。
142.在动力机构驱动下,伸缩撑杆140的伸缩端伸长移动,以带动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以铰接点151为中心旋转,自图5b所示的中间位置一移动至图5c所示的中间位置二。
143.当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自图5b所示的位置向图5c所示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之间的连接点131b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至最高点时,铰接点151与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配合位置自自由端部131a朝向第一固定点152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之间的连接点131b在水平方向上朝向第一拓展房屋墙板121和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之间的中线位置a移动,并且带动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的自由端部在水平方向上朝向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移动。
144.在动力机构驱动下,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自图5c所示的中间位置二朝向图5d所示的展开姿态移动。在该展开姿态,铰接点151与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的配合位置位于该第一固定点152,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之间的连接点131b位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中线位置a上、且高于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顶部的位置,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与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顶部接触。
145.当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处于展开姿态时,移动拓展房屋100的空间包括由拓展房屋地板110、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以及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所围绕的空间,通过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展开在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的上方形成扩展空间,使得移动拓展房屋100具有房屋的形状,对应地,可以认为图5d所示的为移动拓展房屋100的驻停状态。
146.如上可见,基于上述的实施例,移动拓展房屋100既能够以具有较小体积的车辆形态随着可变形旅居房车一起移动,并可以通过展开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而处于房屋形态以提供进入可变形旅居房车的门道。具体地,该移动拓展房屋100具有由拓展房屋地板110、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和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所围绕的平顶空间的收起状态,并且,通过动力机构和伸缩撑杆140带动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相对于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旋转,以切换至由拓展房屋地板110、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和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所围绕的具有屋形尖顶的空间的展开状态。从而,移动拓展房屋100既可以实现便于移动的目的,而且在展开状态能够提供舒适便捷的用户体验。
147.优选地,展开状态的移动拓展房屋100和房车主体1可以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房屋外观,例如移动拓展房屋100和房车主体1的外部装潢和/或翻折主顶板组件40和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在展开状态下呈欧式建筑风格的形态,以此可以进一步提供具有欧式风格美感的用户体验。
148.可选地,该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进一步包括:
149.第二固定点153,该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通过该第二固定点153与第二拓展房屋墙板122的顶部卡合,以将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限定在如图5d所示的展开姿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固定点153在第二拓展房屋顶板132上的位置与第一固定点152在第一拓展房屋顶板131上的位置对应。
150.为了在移动拓展房屋100的驻停状态下实现结构密封、美观的效果,可选地,该拓展房屋墙板组件120进一步包括:
151.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设置在该拓展房屋地板110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上可设置进入移动拓展房屋100的入口。可选地,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也可设置在该拓展房屋地板110的朝向该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上也可设置进入固有宽度空间10的入口。
152.可选地,如图5f所示,该移动拓展房屋100进一步包括:
153.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该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装设在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下方,该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具有贴合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收缩状态、和在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与位于展开姿态的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之间形成密封的展开状态(如图5f所示)。
154.其中,位于展开姿态的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与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之间的空间为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因此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的展开状态即为该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可选地,为了避免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在从收缩状态至展开状态的展开过程中与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和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之间形成干涉,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124a可具有贴合该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的收缩状态(如图5e所示)、以及与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平齐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展开状态(如图5f所示)。当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从收缩状态展开至展开状态时,其两个底角124a处于其收缩状态,当第四拓展房屋墙板124处于展开状态后,两个底角124a可展开至其展开状态,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以密封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与位于展开姿态的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之间的空间。
155.图6为移动拓展房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可选地,如图6所示,移动拓展房屋100进一步包括:
156.屋檐组件160,该屋檐组件160可伸缩地装设在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下方,并且,屋檐组件160具有可伸出至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以外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下方的收缩状态。其中,屋檐组件160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形状与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形状相同。
157.可选地,该屋檐组件160包括:
158.第一房檐161,该第一房檐161具有自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朝向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伸出至抵靠该固有宽度空间10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下方的收缩状态;和
159.第二房檐162,该第二房檐162具有自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背离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伸出至该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以外的展开状态、以及可缩进至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的下方的收缩状态。
160.当第一房檐161处于展开状态时,其抵靠固有宽度空间10,可实现移动拓展房屋
100与固有宽度空间10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雨水等自移动拓展房屋100与固有宽度空间10之间的间隙进入固有宽度空间10。
161.如图1b所示,当可变形旅居房车以及移动拓展房屋100均处于展开(驻停)状态时,固有宽度空间10的滑移顶板80与移动拓展房屋100的拓展房屋顶板组件130之间可因倾斜角度的不同而导致第一房檐161与固有宽度空间10的滑移顶板80产生相互干涉。
162.图7为移动拓展房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基于上述原因,如图7所示,该第一房檐161可具有避让固有宽度空间10的滑移顶板80的缺口161a。
163.可选地,为了便于自移动拓展房屋100进入固有宽度空间10,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移动拓展房屋100进一步包括:
164.楼梯170,该楼梯170的顶端171与拓展房屋地板110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铰接,该楼梯170具有如图2a所示的贴合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的收起状态、以及如图2b所示的该楼梯170的底端172接触地面的展开状态。
165.可选地,如图2c所示,该移动拓展房屋100进一步包括:
166.楼梯180,该楼梯180包括平台部181和两个阶梯部182,该平台部181的第一侧181a与拓展房屋地板110的背离该固有宽度空间10的一侧铰接,两个阶梯部182的顶端182a分别与该平台部181的第二侧181b和第三侧181c铰接,该第二侧181b和第三侧181c均与该第一侧181a相邻。两个阶梯部182具有贴合该平台部181的上表面的收起状态、以及如图2b和图2c所示的两个阶梯部182的底端182b接触地面的展开状态。该平台部181具有如图2a所示的与处于收起状态的两个阶梯部182一起贴合该第三拓展房屋墙板123的收起状态、以及如图2b所示的与该拓展房屋地板110平齐的展开状态。
167.其中,当将楼梯180从图2a向图2b所示的展开时,可首先将平台部181与处于收起状态的两个阶梯部182自图2a所示的收起状态移动至如图2b所示的与拓展房屋地板110平齐的展开状态。然后将处于收起状态的两个阶梯部182先后自贴合平台部181的上表面的收起状态移动至如图2b所示的底端182b接触地面的展开状态。
168.可选地,楼梯180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杆183,该支撑杆183用于支撑处于展开状态的平台部181,以使平台部181保持在于拓展房屋地板110平齐的状态。
1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