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拖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7398发布日期:2022-08-31 12:0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拖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拖车结构。


背景技术:

2.车辆在进行拖拽或者固定时,需要用到拖车钩。然而,现有的车辆,仅在前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拖车挂钩,在使用时,选择其中一个拖车挂钩进行拖拽或固定,向左转弯时,选择左侧的拖车钩,向右转弯时,选择右侧的拖车挂钩,以避免拖车绳与车体发生位置干涉。
3.这样的设置,显得尤为麻烦,在不断转向时需不停更换左右两侧的拖车挂钩,且单个拖车挂钩的强度也足,尤其是货车和客车等大型汽车,由于其重量较普通轿车更大,仅单个拖车挂钩无法承受整车的拖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前拖车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拖车结构,包括:
6.两个固定座,其固定连接于车架的前端;
7.拖车架,其两端分别设置一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与一个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拖车架上还设置用于与拖车钩连接的插销。
8.进一步地,所述拖车架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侧面的另一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分别向远离所述侧面方向延伸出一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插销同时穿设于两个所述通孔。
10.进一步地,还设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同时固接于所述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
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插销对称。
12.进一步地,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承力板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垂直固接于所述承力板,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承力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孔,所述承力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孔,所述第一腰孔与所述第二腰孔同时穿设有用于固定的螺栓,且所述第一腰孔与所述第二腰孔垂直。
14.进一步地,还设有多个增强板,所述增强板同时固接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承力板。
15.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板与所述连接部贴合,且所述承力板的两端分别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翻折形成弧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在车架前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固定座,并通过一个拖车架同时连接两个固定座,在对车辆进行拖拽或固定时,只需使拖车钩拉动插销,两个固定座同时受力,以提高整个拖车结构的受力上限。
18.(2)下表面和上表面均垂直于侧面,且该拖车架由一板材弯折形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19.(3)设置加强板,可进一步增强拖车架的结构强度,在进行大负载拖拽时,不会变形。
20.(4)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拖车架上的两个连接部与固定座连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承力板,可将受力均分至承力板的各个区域,避免应力集中。且,承力板与连接部贴合,增大两者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其受力上限。
21.(5)设置第一腰孔和第二腰孔,固定座的位置发生偏移时,连接件随之发生偏转,螺栓可穿设于第一腰孔和/或第二腰孔中的不同区域,使得连接件在偏移时仍然能够与拖车架连接,以兼容固定座焊接时产生的位置误差。
22.(6)承力板两端形成弧面,当承力板发生松动时,弧面能够与拖车架的侧面相抵,保证较大的接触面积,避免拖车架与承力板的尖端相抵而损坏。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中前拖车结构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实施例中前拖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实施例中拖车架的主视图;
26.图4为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00、拖车架;101、上表面;102、下表面;103、侧面;110、插销;120、加强板;130、延伸板;140、第一腰孔;
29.200、连接件;210、连接柱;220、承力板;221、弧面;222、第二腰孔;230、增强板;
30.300、固定座;
31.4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拖车结构,包括:
34.两个固定座300,其固定连接于车架400的前端;
35.拖车架100,其两端分别设置一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与一个所述固定座300连接;所述拖车架100上还设置用于与拖车钩连接的插销110。
36.在本实施例中,在车架400前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固定座300(即原来用于固定拖车挂钩的部件),并通过一个拖车架100同时连接两个固定座300,在对车辆进行拖拽或固定时,只需使拖车钩拉动插销110,两个固定座300同时受力,以提高整个拖车结构的受力上限。
37.进一步地,所述拖车架100包括上表面101、下表面102和侧面103,所述上表面101与所述侧面103的一侧连接,所述下表面102与所述侧面103的另一侧连接。
38.具体地,下表面102和上表面101均垂直于侧面103,且该拖车架100由一板材弯折形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39.进一步地,所述上表面101与所述下表面102分别向远离所述侧面103方向延伸出一延伸板130,两个所述延伸板130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插销110同时穿设于两个所述通孔。
40.两个延伸板130形成拖拽区,插销110穿设于拖拽区。
41.进一步地,还设有多个加强板120,所述加强板120同时固接于所述上表面101、下表面102和侧面103。
42.设置加强板120,可进一步增强拖车架100的结构强度,在进行大负载拖拽时,不会变形。
4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插销110对称。
44.即,插销110处于整个拖车架100的中间位置,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拖拽,拖车绳均不会与车体发生位置干涉。
45.进一步地,还设有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承力板220和连接柱210,所述连接柱210的一端垂直固接于所述承力板220,所述连接柱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300连接,所述承力板220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6.设置连接件200,通过连接件200使拖车架100上的两个连接部与固定座300连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设置承力板220,可将受力均分至承力板220的各个区域,避免应力集中。且,承力板220与连接部贴合,增大两者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其受力上限。
4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腰孔140,所述承力板2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腰孔222,所述第一腰孔140与所述第二腰孔222同时穿设有用于固定的螺栓,且所述第一腰孔140与所述第二腰孔222垂直。
48.需说明的是,固定座300是焊接在车架400上的,在焊接时,固定座300的位置受焊接工艺的影响会发生偏移。因此,设置第一腰孔140和第二腰孔222,固定座300的位置发生偏移时,连接件200随之发生偏转,螺栓可穿设于第一腰孔140和/或第二腰孔222中的不同区域,使得连接件200在偏移时仍然能够与拖车架100连接,以兼容固定座300焊接时产生的位置误差。
49.需说明的是,此处用的固定螺栓采用的是防松动的螺栓,可进一步防止拖车架100的松动。
50.进一步地,还设有多个增强板230,所述增强板230同时固接于所述连接柱210和所述承力板220。
51.设置增强板230,提高连接柱210与承力板220之间的连接强度。
52.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板220与所述连接部贴合,且所述承力板220的两端分别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翻折形成弧面221。
53.承力板220两端形成弧面221,当承力板220发生松动时,弧面221能够与拖车架100的侧面103相抵,保证较大的接触面积,避免拖车架100与承力板220的尖端相抵而损坏。
5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