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9705发布日期:2022-06-04 14:3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毂,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轮毂上为了防止灰尘和水分等物质进入汽车轮毂轴承,从而损害到汽车轮毂轴承的正常使用,都会在汽车轮毂轴承的外侧设置一汽车轮毂盖。这种汽车轮毂盖通常由塑料制成,通过卡扣或者粘贴等方式覆盖于汽车轮毂轴承上,从而达到保护汽车轮毂轴承的目的。为了更美观和更凸显出汽车品牌,品牌商在通常汽车轮毂盖上会设置有本汽车品牌的品牌标志。但是随着汽车的行驶,汽车轮毂上的品牌标志也会跟随汽车轮毂进行旋转,此时汽车轮毂上的品牌标志会因为旋转而变得难以辨认,这就不能达到凸显汽车品牌的目的,使汽车轮毂盖上的品牌标志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且传统的汽车轮毂上并没有设置发光功能,在夜间或者能见度不好的时候,行人不容易注意到行驶中的汽车轮毂的位置,从而行人容易和汽车发生摩擦,造成交通事故。目前市面虽然出现了能发光的汽车轮毂结构,但是这种发光结构的结构设计复杂,工艺繁琐,不便于工业化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实用性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满足了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和使用,在实现了发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包括设置于轮毂上的一标志盖、扣合于标志盖内侧上的一配装底板、设置于配装底板上且位于标志盖内侧的一线路板、设置于标志盖下部内侧的至少一第一配重块、设置于配装底板远离标志盖一侧且穿过配装底板与线路板电连接的一电机、以及设置于电机远离配装底板一侧的一外壳;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一中轴,该中轴一端穿过配装底板处设置有一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固定于中轴上的一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承上的一第二轴承,所述标志盖扣合于所述第二轴承;所述中轴的另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标志盖内侧中部形成有向配装底板方向凸起的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形成于标志盖内部的一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部顶部且向标志盖中部延伸凸起的一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第二轴承上。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形成有一安装部,所述电机、配装底板、以及线路板安装于该安装部中,所述安装部中部开设有供中轴穿过的一贯穿孔,所述中轴通过穿出该贯穿孔与所述外壳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配装底板上且位于电机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配重块。
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三配重块。
10.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四周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固定孔,所述电机通过螺丝对应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外壳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中轴与配装底板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设置于中轴与配装底板之间的一第三轴承、以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轴承上的一第四轴承,所述电机设置于该第四轴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若干发光元件。
13.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上涂覆有一防水绝缘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在标志盖下部内侧设置一第一配重块,与把配重块直接设置于配装底板的结构相比,更能保证标志盖在跟随汽车高速行驶和汽车停下的同时在第一配种块的配种调节作用下让自身处于相对稳定且容易被行人辨认的正视状态,使行人更好地通过汽车标志盖从而识别出本汽车的品牌,提高了汽车轮毂的美观度,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在中轴上设置第一轴承组件,从而使扣合于第二轴承上的标志盖可以跟随第二轴承在第一轴承上进行转动,在第一配重块的配重调节作用下,可以保持标志盖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进一步使行人更好地通过汽车标志盖从而识别出本汽车的品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满足了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和使用,在实现了发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16.(2)通过在配装底板上且位于电机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配重块,当汽车行驶时,汽车轮毂高速转动,同时带动设置于汽车轮毂中的外壳转动,此时电机因为中轴与外壳相连,被外壳带动转动,而配装底板因第二配重块的配重调节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动的状态,两者结合从而让电机产生电能,并驱动电连接于电机的线路板发光,使行人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也可以注意到汽车轮毂的位置,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发光作用使汽车轮毂更美观,也更能凸显标志盖上的汽车标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7.(3)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配重块使电机在汽车轮毂高速转动的同时自身由于第三配重块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动的状态,此时的电机相当于定子,跟随外壳转动的配装底板和中轴相当于转子,两者结合进而让电机发电,使电连接于电机的线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让标志盖能更凸显,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美观程度,在实现了发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18.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一的局部侧面图;
21.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背面图;
22.图4为实施例二的局部侧面图;
23.图5为实施例二的局部背面图;
24.图中:1、标志盖;11、卡扣;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一扣合部;2、配装底板;3、线路
板;31、发光元件;32、防水绝缘层;4、第一配重块;5、电机;51、中轴;52、第一轴承组件;521、第一轴承;522、第二轴承;53、第二固定孔;54、第二轴承组件;541、第三轴承;542、第四轴承;6、外壳;61、安装部;611、贯穿孔;62、第一固定孔;7、第二配重块;8、第三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26.实施例一
27.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包括设置于轮毂上的一标志盖1、扣合于标志盖1内侧上的一配装底板2、设置于配装底板2上且位于标志盖1内侧的一线路板3、设置于标志盖1下部内侧的至少一第一配重块4、设置于配装底板2远离标志盖1一侧且穿过配装底板2与线路板3电连接的一电机5、以及设置于电机5远离配装底板2一侧的一外壳6;所述电机5上设置有一中轴51,该中轴51一端穿过配装底板2处设置有一第一轴承组件52,所述第一轴承组件52包括固定于中轴51上的一第一轴承521、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承521上的一第二轴承522,所述标志盖1扣合于所述第二轴承522;所述中轴51的另一端与外壳6固定连接。
28.通过在标志盖1下部内侧设置一第一配重块4,与把配重块直接设置于配装底板2的结构相比,更能保证标志盖1在跟随汽车高速行驶和汽车停下的同时在第一配重块4的配种调节作用下让自身处于相对稳定且容易被行人辨认的正视状态,使行人更好地通过汽车标志盖1从而识别出本汽车的品牌,提高了汽车轮毂的美观度,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在中轴51上设置第一轴承521组件52,从而使扣合于第二轴承522上的标志盖1可以跟随第二轴承522在第一轴承521上进行转动,在第一配重块4的配重调节作用下,可以保持标志盖1自身相对稳定且容易被行人辨认的正视状态,进一步使行人更好地通过汽车标志盖1从而识别出本汽车的品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满足了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和使用,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29.当汽车行驶时,汽车轮毂高速转动,同时带动设置于汽车轮毂中的外壳6转动,此时电机5因为中轴51与外壳6相连,被外壳6带动转动,而配装底板2因为下文所述的第二配重块7的配重调节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动的状态,两者结合从而让电机5产生电能,并驱动电连接于电机5的线路板3发光,使行人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也可以注意到汽车轮毂的位置,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发光作用使汽车轮毂更美观,也更能凸显标志盖1上的汽车标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30.对于所述标志盖1和所述第二轴承522的具体扣合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标志盖1内侧中部形成有向配装底板2方向凸起的若干卡扣11,所述卡扣11包括形成于标志盖1内部的一第一支撑部11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1顶部且向标志盖1中部延伸凸起的一第一扣合部112;所述第一扣合部112扣合于所述第二轴承522上。通过设置所述卡扣11,当标志盖1要扣合于第二轴承522时,所述第一扣合部112伸进第二轴承522和配装底板2之间的空隙,并由于第一扣合部112向中部延伸凸起,使第一扣合部112的凸起部分扣合于第二轴承522上,完成卡扣11的扣合动作,从而保证了标志盖1和第二轴承522的稳定连接,进一步保障了当汽车高速行驶或汽车停下时,标志盖1可以通过固定于第二轴承522上通过第二轴承
522在第一轴承上转动并在第一配重块的作用下来调节自身位置,使自身处于相对稳定且容易被行人辨认的正视状态,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31.对于所述外壳6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6形成有一安装部61,所述电机5、配装底板2、以及线路板3安装于该安装部61中,所述安装部61中部开设有供中轴51穿过的一贯穿孔611,所述中轴51通过穿出该贯穿孔611与所述外壳6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安装部61,所述电机5、配装底板2、以及线路板3安装于该安装部61中,当标志盖1通过中轴51扣合于外壳6上时,该标志盖1和外壳6的安装部61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有效防止安装部61内的电机5、配装底板2、线路板3进水和灰尘进入以影响到电机5、配装底板2、线路板3的工作,有效保护了安装于安装部61内的零件。通过设置所述贯穿孔611,使中轴51可通过该贯穿孔611实现与外壳6的连接,进一步稳定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电机5可以通过中轴51与外壳6连接从而让电机5转动产生电能,让线路板3发光,利于本装置各部分零件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配合度。
32.为了让配装底板2更稳定,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配装底板2上且位于电机5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配重块7。通过在配装底板2上设置第二配重块7,从而让配装底板2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更为稳定,不受中轴51和电机5的转动影响,在本装置中相当定子结构,使相当于转子结构的电机5完后发电功能,进而实现电机5给线路板3供电的目的。
33.对于所述外壳6和电机5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贯穿孔611四周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62,所述电机5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62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固定孔53,所述电机5通过螺丝对应穿过第一固定孔62和第二固定孔53与外壳6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汽车轮毂在高速旋转时可以通过螺丝将外壳6和电机5固定连接,进而保证电机5的稳定转动而产生电能供电,提高外壳6和电机5的工作配合稳定度和转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提升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34.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62和第二固定孔53均为3个。
35.对于所述线路板3发光的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线路板3上设置有若干发光元件31。所述发光元件31优选为led二极管。通过在线路板3上设置所述发光元件31,从而使汽车轮毂在行驶时还可以发光,让行人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也可以注意到汽车轮毂的位置,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发光作用使汽车轮毂更美观,也更能凸显标志盖1上的汽车标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36.为了防止线路板3进水而影响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所述线路板3上涂覆有一防水绝缘层32,从而保证在下雨或者洗车等汽车轮毂容易进水的情况能更好的防止水汽侵蚀和影响线路板3。优选的,该防水绝缘层32为透明硅胶层,通过设置为透明硅胶层,从而让线路板上的发光元件31能更好地穿过该透明硅胶层进行发光作用,实现在保护线路板3不受水汽入侵的同时不妨碍本身的发光作用,进一步提高线路板3的实用性。
37.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块4和所述第二配重块7为月牙形。
38.实施例二
39.在第一实施例中,对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40.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所述配装底板2上没有设置第二配重块7、贯穿孔611四周也没有设置第一固定孔62,电机5上也没有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62相对应的
至少一第二固定孔53,所述电机5与外壳6不是固定连接。
41.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5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三配重块8。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配重块8使电机5在汽车轮毂高速转动的同时自身由于第三配重块8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动的状态,此时的电机5相当于定子,跟随外壳6转动的配装底板2和中轴51相当于转子,两者结合进而让电机5发电,使电连接于电机5的线路板3上的发光元件31发光,让标志盖1能更凸显,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美观程度,在实现了发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定标功能,提高了自身的实用性。
42.对于所述电机5在所述中轴51上保持自身相对不动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中轴51与配装底板2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轴承组件54,所述第二轴承组件54包括设置于中轴51与配装底板2之间的一第三轴承541、以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轴承541上的一第四轴承542,所述电机5设置于该第四轴承542上。
43.当汽车行驶时,汽车轮毂高速转动,同时带动设置于汽车轮毂中的外壳6转动,此时中轴51与外壳6相连,被外壳6带动转动,连接于中轴51上的配装底板2跟随中轴51转动,相当于发电机中的转子。所述第三轴承541因为设置于中轴51上,所以跟随中轴51同时转动。与此同时,由于电机5上设置有第三配重块8,而且电机5设置于第四轴承542上,第四轴承542转动于第三轴承541上,从而实现电机5在汽车轮毂高速转动时也可保持自身相对稳定不动的状态,相当于发电机中的定子。两者相结合,从而让电机5产生电量输出给线路板3,让线路板3上的发光元件31发光,使行人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地方也可以注意到汽车轮毂的位置,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发光作用使汽车轮毂更美观,也更能凸显标志盖1上的汽车标志,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轮毂的新型发光定标装置,是对具体结构进行改进,而对于具体的控制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线路板、电机、轴承及其他部件,可以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原理及控制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