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侧支撑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5201发布日期:2022-05-30 23:4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胎侧支撑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侧支撑胶。


背景技术:

2.传统轮胎一旦扎钉或胎面遭到损坏,轮胎会立刻撒气失压,严重时会导致车辆侧翻失控。据不完全统计,46%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是由车辆轮胎故障引起的,其中爆胎引起的事故达70%左右。而缺气保用轮胎是在失压状态下,依靠胎侧刚性或支撑体结构还能继续行驶一段时间的轮胎,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能够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司机和乘客越来越注重车辆的行驶安全,对缺气保用轮胎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3.目前,为保证缺气保用轮胎胎侧的支撑性,一般通过增加支撑胶来实现。然而支撑胶较薄,胎侧支撑性就会降低,而支撑胶较厚且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较大,就会导致子口部位支撑胶下端点和三角胶端点处由于形变量不同使得端点处与帘布脱开,从而降低轮胎的舒适性。
4.有鉴于此,本领域亟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轮胎舒适性和支撑性相矛盾的支撑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胎侧支撑胶,解决了轮胎舒适性和支撑性相矛盾的技术问题,能够改善子口处易脱层的问题,具有保证支撑性的同时,降低胎侧刚性,大大提升舒适性的特点。
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胎侧支撑胶,支撑胶呈不对称梯形设计,其中,支撑胶的两端较为细长,其下端厚度最薄,其中部厚度最厚,为5-10mm,支撑胶的上端点与冠带条端点的距离为15-25mm,支撑胶的下端点与钢丝圈最上端的垂直距离为2-5mm。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支撑胶与轮廓断面相平行的垂直长度进行六等分,由支撑胶的上端点到支撑胶的下端点均分成l1、l2、l3、l4、l5和l6,其中,l1和l2的交点为第一等分点,其厚度h1为3-5mm,l4和l5的交点为第四等分点,其厚度h4为3-5mm,l5和l6的交点为第五等分点,其厚度h5为1-3mm。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胶l2和l3的交点为第二等分点,l3和l4的交点为第三等分点,第二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厚度相等,厚度均为4-10mm。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胶从第五等分点到其下端点,支撑胶的厚度从1-3mm到0mm平缓过渡。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支撑胶中部的l3采用等厚梯形设计。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胶位于胎侧内侧,三角胶位于支撑胶下端和胎侧外侧之间,帘布层位于支撑胶和三角胶之间。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胶的弹性模量小于三角胶的弹性模量。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支撑胶下端的减薄和加长处理,能够减少三角胶内侧的胶料的用量,降低轮胎受剪切应力变形产生的较多热量,同时能够降低由于三角胶内侧热量过多散热不及时导致局部温度升温过高,而导致支撑胶与帘布相接位置脱层。
16.(2)本实用新型位于支撑胶中部的l3采用等厚梯形设计,第二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厚度均为4-10mm,通过对应力最集中点的支撑胶中部位置进行加厚处理,避免由于支撑胶尾部减薄,导致支撑胶整体对车辆的整体支撑性降低,使车辆在轮胎缺气行驶时能够保证足够的支撑性而不发生侧翻,同时降低胎侧刚性,大大提升舒适性。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胎侧支撑胶的示意图;
19.其中,1、冠带条;2、胎侧;3、支撑胶;4、三角胶;5、钢丝圈;a、支撑胶的上端点;b、支撑胶的下端点;c、冠带条的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
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胎侧支撑胶,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胎侧支撑胶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支撑胶3位于胎侧2内侧,三角胶4位于支撑胶3下端和胎侧2外侧之间,帘布层位于支撑胶3和三角胶4之间,支撑胶3的弹性模量小于三角胶4的弹性模量。其中,支撑胶3呈不对称梯形设计,其两端较为细长,其下端厚度最薄,其中部厚度最厚,为5-10mm。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避免由于支撑胶3厚度过厚、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较大,而导致子口部位支撑胶3的下端点和三角胶4端点处由于形变量不同导致端点处与帘布脱开。
25.支撑胶的上端点a与冠带条的端点c的距离为15-25mm,支撑胶的下端点b与钢丝圈5最上端的垂直距离为2-5mm。
26.根据支撑胶3整体竖直位置,将支撑胶3与轮廓断面相平行的垂直长度进行六等分,将支撑胶3进行六等分,由支撑胶的上端点到支撑胶的下端点均分成l1、l2、l3、l4、l5和l6,其中,l1和l2的交点为第一等分点,其厚度h1为3-5mm,l2和l3的交点为第二等分点,其厚度h2为4-10mm,l3和l4的交点为第三等分点,其厚度h3为4-10mm,l4和l5的交点为第四等分点,其厚度h4为3-5mm,l5和l6的交点为第五等分点,其厚度h5为1-3mm,从第五等分点到支撑胶3的下端点,支撑胶3的厚度从1-3mm到0mm平缓过渡。通过对支撑胶3下端的减薄和加长处理,减少了三角胶4内侧胶料的用料,降低轮胎受剪切应力变形产生的热量,同时还能够降低由于三角胶4内侧热量过多散热不及时导致局部温度升温过高,进而导致支撑胶3与帘布相接位置脱层的问题。
27.位于支撑胶3中部的l3采用等厚梯形设计,第二等分点和第三等分点采用等厚设计,厚度均为4-10mm。通过对应力最集中点进行加厚处理,避免由于支撑胶3尾部减薄,导致支撑胶3整体对车辆的整体支撑性降低,使车辆在轮胎缺气行驶时能够保证足够的支撑性而不发生侧翻,同时降低胎侧刚性,大大提升舒适性。
2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