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9491发布日期:2022-09-21 00:2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
3.

背景技术:

4.汽车座椅从诞生开始,其功能就不断变化增加,从最初简单的支撑驾驶员或乘员功能, 逐步发展到多功能模块。现在主驾或乘员座椅普遍具有前后调节,角度调节以及高度调节的功能。目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功能,一般使用的是助力扁簧结构配合调角器等零部件完成,其助力扁簧制造成本高且在组装时困难。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节省制作成本,而且安装方便。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靠背骨架总成和座椅骨架总成,所述靠背骨架总成包含左侧边板总成、右侧边板总成以及下边板,所述下边板将左侧边板总成和右侧边板总成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边板上固定有扭力杆,所述扭力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折弯成型的连接段,扭力杆左、右两端的连接段分别与左侧边板总成和右侧边板总成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扭力杆包括与下边板固定连接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的左端设有向上折弯成型的左折弯过渡段,所述左折弯过渡段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左侧边板总成相连接的l形连接段;所述中间段的右端设有向下折弯成型的右折弯过渡段,所述右折弯过渡段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右侧边板总成相连接的u型连接段。
9.进一步的,所述l形连接段和u型连接段分别朝向中间段的前、后两侧延伸。
10.进一步的,所述u型连接段水平设置,且开口朝向右左侧;所述l形连接段与中间段相垂直。
11.进一步的,所述左侧边板总成包括左边板、连接在左边板下端的左调角器和左下主臂,所述左边板的前后两端设有一对向右延伸的翻边,所述l形连接段卡设在一对翻边之间;所述右侧边板总成包括右边板、连接在右边板下端的右调角器和右下主臂,所述右下主臂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u型连接段的椭圆孔。
12.进一步的,所述靠背骨架总成还包括背弯管和连动杆,所述背弯管将左边板和右边板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边板将左边板和右边板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所述连动杆将左调角器和右调角器上的转轴连接在一起。
13.进一步的,所述左侧边板总成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左调角器相连接,调节杆上装配有调节把手。
14.进一步的,所述左下主臂和右下主臂的下端均设有两个用于与座骨架总成相连接的固定孔。
15.进一步的,所述扭力杆由高回弹材质制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采
用扭力杆替换了传统的助力扁簧,不仅节省了制作成本,而且方便安装及操作。
17.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扭力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靠背骨架总成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扭力杆左侧边板总成相连接的构造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扭力杆右侧边板总成相连接的构造示意图。
23.图中:
24.1-靠背骨架总成;2-座骨架总成;3-调节把手;4-扭力杆;401-l形连接段;402-u型连接段;403-左折弯过渡段;404-右折弯过渡段;405-中间段;5-左侧边板总成;501-左边板;502-左调节器;503-左下主臂;504-调节杆;505-翻边;6-右侧边板总成;601-右边板;602-右调角器;603-右下主臂;604-椭圆孔;7-下边板;8-背弯管;9-连动杆;10-固定孔。
25.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的助力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靠背骨架总成1和座椅骨架总成2、用于驱动靠背骨架总成1角度调节的调节把手3,所述靠背骨架总成1包含左侧边板总成5、右侧边板总成6、背弯管8以及下边板7,所述背弯管8和下边板7将左侧边板总成5和右侧边板总成6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边板7上固定有扭力杆4,所述扭力杆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折弯成型的l形连接段401和u型连接段402,扭力杆4左端的l形连接段401与左侧边板总成5相连接,扭力杆4右端的u型连接段402与右侧边板总成6。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扭力杆4包括直杆状的中间段405,所述中间段405与下边板7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段405的左端设有向上折弯成型的左折弯过渡段403,所述左折弯过渡段403的上端设有向前折弯成型的l形连接段401,l形连接段401用于与左侧边板总成5相连接;所述中间段405的右端设有向下折弯成型的右折弯过渡段404,所述右折弯过渡段404的下端设有向后折弯成型的u型连接段402,u型连接段402用于与右侧边板总成6相连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接段401和u型连接段402分别朝向中间段405的前、后两侧延伸,即:l形连接段和u型连接段前后错位。
31.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连接段402水平设置,且开口朝向右左侧;所述l形连接段401水平设置且与中间段相垂直。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折弯过渡段403为v型状,所述右折弯过渡段404为直杆状,左折弯过渡段与右折弯过渡段可与中间段90度折弯成型。
33.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左折弯过渡段、l形连接段、右折弯过渡段以及u型连接段为一体成型。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边板总成5包括左边板501、左调角器502、左下主臂503以及
调节杆504,所述左边板501的下端与左调角器502和左下主臂503相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边板501的前后两端设有一对向右延伸的翻边505,所述l形连接段401卡设在一对翻边之间,实现扭力杆与左侧边板总成的连接。所述左调角器502上设有转轴,用于调角器的解锁。所述调节杆504与左调角器502相连接,调节杆可旋转,用来装配调节把手3。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右侧边板总成6包括右边板601、右调角器602以及右下主臂603,所述右边板601的下端与右调角器602和右下主臂603相连接在一起,所述右下主臂603的中部设有左右贯通的椭圆孔604,所述u型连接段402穿过椭圆孔604,并卡设在椭圆孔内,实现扭力杆与右侧边板总成的连接。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弯管8将左边板501和右边板601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边板7将左边板501和右边板601的下端连接在一起。
37.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骨架总成1还包括连动杆9,所述连动杆9将左调角器502和右调角器602上的转轴连接在一起,使两调角器能同时转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下主臂503和右下主臂603的下端均设有两个固定孔10,用于靠背骨架总成1锁付于座骨架总成2上。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扭力杆4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可为高回弹材质制成。
40.本实施例中,座椅组装时,先将靠背骨架总成1与座骨架总成2通过螺栓锁付连接固定成整体,接着将扭力杆4一端的l型连接段401固定于左边板的翻边505上,另一端u型连接段402安装于右下主臂603上的椭圆孔604上,扭力杆4的中间段405固定于下边板7上。座椅组装完成后,将靠背总成1向后调整至最低点,此时扭力杆4处于压缩状态。当调节把手3向上作动时,扭力杆4将回弹并带动靠背骨架总成1由最低点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调节把手3操作,乘员可以选择不同的靠背角度,调整至最佳舒适位置。本助力结构简单,代替了原助力扁簧的加工复杂性,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而且方便安装及操作。
41.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42.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4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