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6086发布日期:2022-07-30 01:1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玻璃升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关注车门的侧面造型和整车的风噪性能。目前传统有框车门密封性能好,有框阶差结构中,车门玻璃与车门存在阶差,外观较差,风阻较大,不利于风噪静音;而无框零阶差结构车门中,由于车门玻璃在腰线以上无固定支撑,刚性较差,密封性能不好;另外,车门玻璃与定位结构接触面较大,易造成车门玻璃阻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车门的车门玻璃,所述车门至少包括饰板、窗框和内饰件,所述饰板内表面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和窗框之间设置有导轨,所述车门玻璃通过导向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导向支架为沿车门玻璃升降方向延长的条状结构,包括滑动于导轨内的导向部、通过粘接剂固定于车门玻璃的安装部以及连接于导向部和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托架靠近车门玻璃的一端设置有缝条,所述导轨内设置有导向密封条。
6.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导轨包括沿车门玻璃升降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靠近车门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壁,并固定于窗框。
7.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导向密封条沿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滑槽,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于滑槽的内壁。
8.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导向部凸伸有若干抵持于滑槽内壁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垂直于第二定位部。
9.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滑槽内壁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滑材。
10.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贴合于固定壁的延长壁,所述延长壁的末端嵌设于固定壁和内饰件之间。
11.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延长壁内凸伸有分别弹性抵持于车门玻璃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其中,所述第一唇边背离车门玻璃的一端弹性抵持于内饰件。
12.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滑槽的内壁凸伸有弹性抵持于连接部的第三唇边。
13.进一步地,在上述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中,所述缝条卡接于所述托架,所述缝
条背离托架的一侧分别凸伸有第四唇边和第五唇边,所述第五唇边弹性抵持于车门玻璃。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降低车门玻璃与车门之间的缝隙,且导向密封条和缝条外露少,玻璃区域无阶差,一致性好,提升整体感;无阶差,降低风阻,有效降低风噪,提升静音舒适性;车门玻璃和导向支架与导向密封条的定位接触小,能有效解决升降阻滞。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其中,前后方向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升降方向表示车辆上下方向,内外方向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外侧(车厢的内外侧)。此外,只要没有特殊地进行限定,则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及内外分别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以及车厢的内外侧。
21.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升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车门窗口的车门玻璃1,车门至少包括饰板2、窗框3和内饰件4,饰板2内表面设置有托架21,托架21和窗框3之间设置有导轨5,车门玻璃1通过导向支架6滑动连接于导轨5,导向支架6为沿车门玻璃1升降方向延长的条状结构,包括滑动于导轨5内的导向部61、通过粘接剂7固定于车门玻璃1的安装部62以及连接于导向部61和安装部62之间的连接部63,托架21靠近车门玻璃1的一端设置有缝条8,导轨5内设置有导向密封条9。
22.该技术方案中,车门中的饰板、窗框、内饰件和托架均可利用现有技术的结构,车门玻璃本身的结构亦属于现有技术,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车门玻璃通过设置于车门内的升降器(未图示)实现在车门的玻璃槽内升降,在车门升降的过程中,导向支架在导轨内沿导向密封条滑动,实现车门玻璃的升降向导及前后、内外向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降低车门玻璃与车门之间的缝隙,且导向密封条和缝条外露少,玻璃区域无阶差,一致性好,提升整体感;无阶差,降低风阻,有效降低风噪,提升静音舒适性;车门玻璃和导向支架与导向密封条的定位接触小,能有效解决升降阻滞。
23.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导轨5包括沿车门玻璃1升降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靠近车门玻璃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壁,并固定于窗框3。
24.该技术方案中,导轨由金属薄板制成,经折弯等钣金加工成槽型结构的安装槽,开口端朝向外侧,并收窄,便于导向密封条的定位固定;安装槽靠近车门玻璃的一侧开口端延伸有固定臂,并通过固定臂固定于窗框。
25.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导向密封条9沿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滑槽,导向部61滑动设置于滑槽的内壁。
26.该技术方案中,滑槽的外壁通过支撑唇边、尺寸配合等方式固定于安装槽的内壁,
滑槽亦为槽型结构,其靠近托架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档条,档条外侧面贴合于托架,档条不完全封堵滑槽的开口,留有容纳连接部滑动的开口,滑槽各折弯处设置有折弯槽,保证折弯角度准确,避免导向支架滑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涉。
27.示例性地,参见图2和图3所示,导向部61凸伸有若干抵持于滑槽内壁的第一定位部611和第二定位部612,第一定位部611垂直于第二定位部612。
28.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结构相同,设置的方向相互垂直,其中,第一定位部设置于导向部背离连接部的侧面两端,并沿导向部的平面向外凸伸,且抵持于滑槽对应的内壁;第二定位部设置于导向部的同一侧面,并垂直于导向部的平面向档条一侧凸伸,且抵持于档条的内壁;配合导向密封条的结构,第一定位部实现导向支架前后向定位,第二定位部实现导向之间内外向定位;其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为弧形结构,顶点处为1-2mm的平面,减少导向支架和导向密封条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解决升降阻滞,具体数值亦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
29.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滑槽内壁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定位部611和第二定位部612的滑材10。
30.该技术方案中,滑材由光滑的耐磨材质制成,亦可通过喷涂等方式直接设置于滑槽(和档条)对应的内壁,避免车门玻璃升降过程中,对导向密封条反复摩擦造成的磨损,从而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31.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滑槽的一侧设置有贴合于固定壁的延长壁91,延长壁91的末端嵌设于固定壁和内饰件4之间。
32.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垂直于导向部的直壁和与安装部成角度设置的斜壁,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导向部、直壁、斜壁和安装部为一体成型而成,保证其强度;固定壁和延长壁均包括和斜壁平行的部分,便于快速定位安装;延长壁的末端为槽型结构,并嵌入固定壁和内饰件之间,配合其自身内部的支撑唇边,实现导向密封条在此处内外和前后向的固定,亦可通过卡钉或胶带等方式实现。
33.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延长壁91内凸伸有分别弹性抵持于车门玻璃1的第一唇边911和第二唇边912,其中,第一唇边911背离车门玻璃1的一端弹性抵持于内饰件4。
34.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均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压接在车门玻璃的内表面,即弹性抵持于车门玻璃,对车门玻璃起密封支撑作用,配合第二定位部和档条内侧的滑材,实现导向支架和车门玻璃内外侧的完全固定;第一唇边背离车门玻璃的一端弹性抵持于内饰件,将内饰件和车门玻璃之间的缝隙完全封堵。
35.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滑槽的内壁凸伸有弹性抵持于连接部63的第三唇边913。
36.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唇边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压接在导向支架的对应外壁,即弹性抵持于导向支架,配合第一定位部和滑槽内对应的滑材,实现导向支架和车门玻璃前后侧的完全固定。
37.示例性地,参见图1所示,缝条8卡接于托架21,缝条8背离托架21的一侧分别凸伸有第四唇边81和第五唇边82,第四唇边弹性抵持于导向密封条,第五唇边弹性抵持于车门玻璃1。
38.该技术方案中,托架靠近车门玻璃的端面设置有卡槽,缝条对应侧面设置卡接唇边,便于缝条的快速拆装,第四唇边弹性抵持于导向密封条,支撑第五唇边,第五唇边在弹
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压接在车门玻璃的端部,密封支撑车门玻璃,第五唇边背离车门玻璃的一端抵持于饰板,将车门玻璃和饰板之间的缝隙完全封堵。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降低车门玻璃与车门之间的缝隙,且导向密封条和缝条外露少,玻璃区域无阶差,一致性好,提升整体感;无阶差,降低风阻,有效降低风噪,提升静音舒适性;车门玻璃和导向支架与导向密封条的定位接触小,能有效解决升降阻滞。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