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9038发布日期:2022-09-14 12:2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模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2.双模电动车指的是搭载比亚迪双模技术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双模技术,即dm技术,是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简称。f3dm双模电动车的上市及普及,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汽车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将为缓解全球气候恶化做出贡献。
3.行车记录仪是双模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大多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架上,在拆装过程中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操作,进而增加了对行车记录仪的拆装难度,降低了对行车记录仪的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通过改良了传统的安装方式,达到拆装便捷的目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6.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包括:
7.安装壳,其罩设于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置用于与双模汽车连接的连接座;
8.拉把,其滑动套设于安装壳的表面,所述拉把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
9.第二楔形块,其活动连接于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上,且所述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一侧水平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二楔形块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用于遮挡行车记录仪本体的挡块。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斜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凸球,所述凸球的表面与第一楔形块的斜面固定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凵形架,两个所述凵形架的开口朝向相对,两个所述凵形架相对的一侧均与安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一侧与凵形架接触。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凵形架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块的一侧和安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侧孔。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内壁面的顶部与底部均胶合有橡胶垫,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与橡胶垫贴合。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的背表面开设有供行车记录仪本体摄像头穿过的贯穿孔。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壳背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贯穿孔位于
两个通孔之间的中心处,所述通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铜片,所述铜片的一侧与行车记录仪本体贴合,所述铜片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分布的散热翅片。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本技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只手拉动拉把,拉把带动第一楔形块同步移动,最终使得两个挡块相背移动,使得挡块脱离行车记录仪本体的表面,即可对行车记录仪本体解锁,此时另一只手通过侧孔将行车记录仪本体从安装壳的内腔取出即可,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完成操作,有效降低了对行车记录仪本体的拆装难度,提高了对行车记录仪本体的拆装效率,实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达到了拆装便捷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的后视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楔形块与连接块的连接结构仰视示意图。
24.图中:1、行车记录仪本体;2、安装壳;3、连接座;4、拉把;5、第一楔形块;6、第二楔形块;7、滑槽;8、凸球;9、连接块;10、挡块;11、凵形架;12、弹簧;13、侧孔;14、橡胶垫;15、贯穿孔;16、通孔;17、铜片;18、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一种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包括:安装壳2、拉把4、第二楔形块6。
28.其中,安装壳2罩设于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表面,安装壳2的顶部设置用于与双模汽车连接的连接座3;
29.其中,拉把4滑动套设于安装壳2的表面,拉把4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5;
30.其中,第二楔形块6活动连接于第一楔形块5的斜面上,且第一楔形块5与第二楔形块6的斜面相互贴合,第二楔形块6的一侧水平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远离第二楔形块6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用于遮挡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挡块10。
31.其中,第二楔形块6的斜面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凸球8,凸球8的表面与第一楔形块5的斜面固定连接。利用滑槽7和凸球8的配合使用,可对第二楔形块6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拉把4在未拉动的情况下第二楔形块6出现自动上下移动情况。
32.其中,连接块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凵形架11,两个凵形架11的开口朝向相对,两个凵形架11相对的一侧均与安装壳2固定连接,第二楔形块6的一侧与凵形架11接触。利用凵形架11不仅可对连接块9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块9可稳定地上下移动,还可对第二楔形
块6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第二楔形块6出现水平晃动的现象。
33.其中,凵形架11的内腔设置有弹簧12,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块9的一侧和安装壳2的表面固定连接。利用弹簧12可对连接块9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当拉把4在失去拉力的状态时,可使得挡块10快速恢复至原始状态。
34.其中,安装壳2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侧孔13。利用侧孔13可方便对行车记录仪本体1进行接线和拆装操作。
35.其中,安装壳2内壁面的顶部与底部均胶合有橡胶垫14,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表面与橡胶垫14贴合。利用橡胶垫14可对行车记录仪本体1起到防护作用,增加了对行车记录仪本体1挤压时的柔性和弹性,避免了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损坏。
36.其中,安装壳2的背表面开设有供行车记录仪本体1摄像头穿过的贯穿孔15。利用贯穿孔15有助于保证该双模汽车行车记录仪的正常使用。
37.其中,安装壳2背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6,贯穿孔15位于两个通孔16之间的中心处,通孔1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铜片17,铜片17的一侧与行车记录仪本体1贴合,铜片1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分布的散热翅片18。铜片17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快速吸收行车记录仪本体1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散热翅片18散热,使得热量及时的散发,有助于延长行车记录仪本体1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只手拉动拉把4,拉把4带动第一楔形块5同步移动,在第一楔形块5和第二楔形块6斜面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5对第二楔形块6进行挤压,使得第二楔形块6带动滑槽7同步移动,同时使得第一楔形块5带动凸球8同步移动,进而使得凸球8在滑槽7的内腔滑动,第二楔形块6带动连接块9和挡块10同步移动,连接块9在凵形架11的内腔滑动,使得凵形架11对连接块9进行限位,且弹簧12受力拉伸,即可使得两个挡块10稳定地相背移动,直至挡块10脱离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表面,即可对行车记录仪本体1解锁,此时另一只手通过侧孔13将行车记录仪本体1从安装壳2的内腔取出即可,相反,当需要对行车记录仪本体1进行安装时,只需再次拉动拉把4直至最大限度后,再将行车记录仪本体1置于安装壳2的内腔,最终松开拉把4即可。
39.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