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7356发布日期:2022-07-30 01:2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车组成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2.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车体与车轮连接起来,起到承载车体重量和减缓路面对车体冲击的作用。水陆两栖车的悬架既具备了通常车辆悬架所有的功能,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水陆两栖车入水后,悬架系统和车轮等轮边部件会浸入水面以下,增加了两栖车水上行驶阻力。为了减少水阻,提高水上航速,国内、外现有高速水陆两栖车均采用具有可收放功能的独立悬架,主要包括单横臂式独立悬架和纵臂式独立悬架两种。单横臂式独立悬架在轮胎上下跳动时会使主销内倾,轮胎磨损加剧;转弯时左右车轮垂直负荷转移过大,会产生高速甩尾等严重情况。纵臂式独立悬架的两栖车,在陆上行驶时由于车轮跳动会出现主销后倾角变化或因横向刚度不足产生摆振情况,不宜用于前转向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结构刚度好,能够使两栖车陆上行驶时轮胎磨损少,水上行驶时收轮高度大。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的前悬架,包括左前轮边减速箱和右前轮边减速箱,所述左前轮边减速箱和右前轮边减速箱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一车轮;所述的后悬架,包括左后轮边减速箱和右后轮边减速箱,所述左后轮边减速箱和右后轮边减速箱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一车轮;所述左前轮边减速箱内侧连接有悬架机构,悬架机构包括收放油缸、车体连接座、立板、前横臂;所述收放油缸一端固定安装于车体连接座上,其输出轴与立板上端铰接;前横臂包括结构尺寸相同且上下设置的前横臂a和前横臂b;位于上侧的前横臂a一端与立板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连接;位于下侧的前横臂b一端与立板下端铰接,另一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连接;所述右前轮边减速箱内侧、左后轮边减速箱内侧和右后轮边减速箱内侧各自连接有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悬架机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前横臂a与立板之间的连接点,前横臂a与左前轮边减速箱的连接点、前横臂b与左前轮边减速箱的连接点、前横臂b与立板之间的连接点,四点之间依次连线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减振器安装板、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安装板一端与立板紧固安装,另一端与减振器上端连接,减振器下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在左前轮边减速箱和右前轮边减速箱之间设有转向油缸,转向油缸两端分别通过一转向连杆与左前轮边减速箱和右前轮边减速箱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收放油缸输出轴通过油缸销轴与立板上
端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前横臂b一端通过翻转销轴与立板下端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采用双横臂平行四边形悬架结构,使得四驱水陆两栖车陆上行驶时主销倾角不产生变化,轮胎磨损少;采用双横臂结构,增加了悬架刚度;采用收放油缸带动悬架绕一轴线整体翻转的结构,使得收放油缸小行程动作便会产生大的收轮高度效果,从而使四驱水陆两栖车水上行驶时收轮高度大。
附图说明
11.图1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前悬架主视图;
12.图2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前悬架俯视图;
13.图3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前悬架收轮状态图;
14.图4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后悬架主视图;
15.图5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后悬架俯视图;
16.图6是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的后悬架收轮状态图。
1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收放油缸;2-车体连接座;3-油缸销轴;4-立板;5-前横臂;6-左前轮边减速箱;7-右前轮边减速箱;8-翻转销轴;9-减振器安装板;10-减振器;11-车轮;12-转向油缸;13-转向连杆;14-后横臂;15-左后轮边减速箱;16-右后轮边减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1.实施例1
22.一种四驱水陆两栖车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
23.如图1-3所示,所述的前悬架,包括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所述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一车轮11;
24.在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之间设有转向油缸12,转向油缸12两端分别通过一转向连杆13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连接;
25.所述左前轮边减速箱6内侧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内侧各自连接有结构相同的悬架机构,悬架机构包括收放油缸1、车体连接座2、立板4、前横臂5、减振器安装板9、减振器10;
以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连接的悬架机构为例,具体的:
26.所述收放油缸1一端固定安装于车体连接座2上,其输出轴通过油缸销轴3与立板4上端连接;
27.前横臂5包括结构尺寸相同且上下设置的前横臂a和前横臂b;
28.位于上侧的前横臂a一端与立板4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连接;位于下侧的前横臂b一端通过翻转销轴8与立板4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连接;
29.减振器安装板9一端通过螺栓与立板4紧固安装,减振器安装板9另一端与减振器10上端连接,减振器10下端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连接。
30.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前横臂a与立板4之间的连接点为a,前横臂a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的连接点为b;前横臂b与立板4之间的连接点为c,前横臂b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的连接点为d;a、c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1,b、d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2,l1与l2等长且平行;a、b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3,c、d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4,l3与l4等长且平行;l1、l2、l3、l4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1.需要说明的是,在前悬架的两个悬架机构中,两个车体连接座2斜向相对设置。
32.如图4-6所示,所述的后悬架,包括左后轮边减速箱15和右后轮边减速箱16,所述左后轮边减速箱15和右后轮边减速箱16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一车轮11;
33.所述左后轮边减速箱15内侧和右后轮边减速箱16内侧各自连接有结构相同的悬架机构,与前悬架的悬架机构相同,包括收放油缸1、车体连接座2、立板4、后横臂14、减振器安装板9、减振器10;以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连接的悬架机构为例,具体的:
34.所述收放油缸1一端固定安装于车体连接座2上,其输出轴通过油缸销轴3与立板4上端连接;
35.后横臂14包括结构尺寸相同且上下设置的后横臂a和后横臂b;
36.位于上侧的后横臂a一端与立板4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连接;位于下侧的后横臂b一端通过翻转销轴8与立板4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连接;
37.减振器安装板9一端通过螺栓与立板4紧固安装,减振器安装板9另一端与减振器10上端连接,减振器10下端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连接。
38.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后横臂a与立板4之间的连接点为e,后横臂a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的连接点为f;后横臂b与立板4之间的连接点为g,后横臂b与左后轮边减速箱15的连接点为h;e、g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5,f、h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6,l5与l6等长且平行;e、f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7,g、h两点之间的连线为l8,l7与l8等长且平行;l5、l6、l7、l8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9.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悬架的两个悬架机构中,两个车体连接座2斜向相对设置。
40.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悬架系统既要承担两栖车陆上行驶时的载重和减振功能,又要在两栖车水上行驶时翻转到水面以上,减少行驶阻力。本实施例采用双横臂平行四边形悬架结构,以前悬架为例,将前悬架的上、下前横臂5设计成相同尺寸,这样立板4、两个前横臂5、左前轮边减速箱6或右前轮边减速箱7之间的各个连接点之间就构成了平行四边形结构。两栖车陆上行驶时车轮产生跳动,平行四边形的悬架结构使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
轮边减速箱7上的主销轴倾角不产生变化,从而车轮11内、外倾角不产生变化,轮胎磨损少。双前横臂5结构的采用增加了悬架刚度。收放油缸1通过油缸销轴3与立板4连接,水上行驶时收放油缸1拉动立板4,带动前横臂5、左前轮边减速箱6或右前轮边减速箱7、减振器10、车轮11等绕翻转销轴8向上翻转。此种收放油缸1带动悬架绕一轴线整体翻转结构的采用,使得收放油缸1小行程动作便会产生大的收轮高度效果。
41.转向油缸12布置在前悬架前侧,通过转向连杆13与左前轮边减速箱6和右前轮边减速箱7连接。综合考虑转向油缸12位置、转向油缸12行程和转向连杆13的长度等要素,经过合理设计,使得前悬架收起时方向盘不产生转动。车轮11前端绕主销轴线产生小的内偏角,与车体前窄后宽的外形相协调。后悬架与前悬架采用相同的双横臂平行四边形悬架结构,也采用收放油缸1拉动悬架绕翻转销轴8翻转的收轮结构。这种前、后悬架部分零件通用,并且结构一致的设计,既降低了设计、加工和维护成本,又提升了两栖车外观整洁效果。
4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