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牵引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3821发布日期:2022-09-17 09: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牵引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后牵引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皮卡逐渐进入大众生活,对皮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旅游生活。人民在使用皮卡时已不单单的货用,乘用类皮卡平时代步使用,也可休息、假期时间拖挂房车、船等外出游玩。现有的皮卡牵引房车装置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后牵引装置,该车辆后牵引装置工作稳定性强,使用安全性较好。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且适于连接所述车辆的纵梁;安装支板,所述安装支板适于在所述横梁的周向上包裹所述横梁且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拖挂部,所述拖挂部在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拖挂部与所述安装支板固定连接;安装副板,所述安装副板与所述安装支板相连且适于将所述拖挂部从下到上压紧在所述安装支板上。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通过设置安装支板包裹横梁将拖挂部与横梁固定连接,并且通过安装副板将拖挂部安装支板压紧的连接方式,拖挂部与横梁的连接强度较高,可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可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板与所述横梁的前侧板、所述横梁的上侧板和所述横梁的下侧板面面贴合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板还与所述横梁的后侧板面面贴合固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板包括: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包括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上侧板和所述横梁的后侧板面面贴合固定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包括分别与所述横梁的前侧板和所述横梁的下侧板面面贴合固定的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其中所述拖挂部与所述第一支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板固定连接。
10.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板部相连且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二支板还包括:与所述下侧板相连且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面面贴合固定,所述拖挂部与所述第一延伸板或所述第二延伸板固定连接。
11.具体地,所述安装副板包括依次连接并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副板、第二副板、第三副板、第四辐板和第五副板,所述第一副板和所述第五副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延伸板面面贴合
固定,所述第二副板和所述第四副板分别与所述拖挂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面面贴合固定,所述第三副板与所述拖挂部的下侧壁面面贴合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延伸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副板与所述第二副板之间、所述第四副板与所述第五副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后牵引装置还包括:拖车臂,所述拖车臂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拖挂部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后牵引装置还包括:拖车钩,所述拖车钩与所述拖挂部固定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牵引装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车辆后牵引装置,车辆方便拖拽房车、货箱等大型装备,车辆可拖挂质量较高,用户使用舒适性较好。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的立体外形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的俯视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的主视图;
22.图4是根据图3所示示例的a-a截面图;
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臂的安装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拖车连接器插座的安装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车辆后牵引装置100、
28.横梁1、前侧板11、上侧板12、下侧板13、后侧板14、
29.安装支板2、第一支板21、第一板部211、第二板部212、第一延伸板213、第二支板22、第三板部221、第四板部222、第二延伸板223、第一加强件23、
30.拖挂部3、销轴安装孔30、上侧壁31、左侧壁32、右侧壁33、下侧壁34、
31.安装副板4、第一副板41、第二副板42、第三副板43、第四副板44、第五副板45、第二加强件5、驻车拉线固定孔51、
32.拖车臂6、拖车球61、
33.拖车钩71、线束固定架72、电器附件支架73、拖车连接器插座730、
34.横梁支架8、
35.纵梁20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包括:横梁1、安装支板2和、拖挂部3和安装副板4,横梁1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且适于连接车辆的纵梁200,安装支板2适于在横梁1的周向上包裹横梁1且至少与横梁1的前侧板11固定连接,拖挂部3 在前后方向延伸,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固定连接;安装副板4与安装支板2相连且适于将拖挂部3从下到上压紧在安装支板2上。
40.车辆后牵引装置100可将房车、货箱等与车辆相连,便于车辆带动房车、货箱等移动。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横梁1为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主体元件,横梁1与车辆的纵梁200连接。其中,以车辆正常进行工作为参考系,左右方向为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为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的前、后方向。
41.拖挂部3用于拖挂牵引房车、货箱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通过安装支板2将拖挂部3与横梁1固定连接,使得车辆可通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牵引房车、货箱等。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板2在横梁1的周向上包裹横梁1,安装支板2与横梁 1的接触面积较大,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安装稳定性较强,并且安装支板2与横梁1 固定连接,安装支板2包裹横梁1,安装支板2受力均匀,安装支板2不易受力与横梁 1分离,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强。
43.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横梁1 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纵梁200连接,而横梁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以实现横梁1 的轻量化,可提升车辆的载重性能,并且可减小横梁1的空间体积,横梁1便于安装,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适用性。而拖挂部3在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拖挂部3与横梁 1的重合部分面积较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通过安装支板2与横梁1连接,再将拖挂部3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板2上,安装支板2包裹横梁1与横梁1稳定连接,并且安装支板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横梁1,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的贴合面积提升,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稳定连接,相比于将拖挂部3与横梁1直接固定连接的方式,通过安装支板2将拖挂部3与横梁1固定连接可提升拖挂部3与横梁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工作稳定性强,使用安全性好。
44.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设置有安装副板4,安装副板4与安装支板2 相连并且将拖挂部3压紧在安装支板2上,拖挂部3位于安装支板2的下方,而安装副板4位于拖挂部3的下方,安装副板4将拖挂部3从下到上压紧在安装支板2上,进一步提升拖挂部3与
安装支板2的连接强度。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通过设置安装支板2包裹横梁1将拖挂部3与横梁1固定连接,并且通过安装副板4将拖挂部3安装支板3压紧的连接方式,拖挂部2与横梁1的连接强度较高,可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可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横梁1构造为矩形梁,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前侧板11、横梁1的上侧板12和横梁1的下侧板13面面贴合固定。
47.横梁1具有前侧板11、上侧板12、下侧板13和后侧板14,安装支板2与横梁1 的前侧板11面面贴合固定,可提升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安装支板2还与横梁1的上侧板12面面贴合固定,安装支板2还与横梁1的下侧板13面面贴合固定,在安装支板2受到拖挂部3朝向车辆后方的力时,安装支板2与横梁1紧密连接,不易与横梁1分离,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强。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横梁1构造为矩形梁,安装支板 2与横梁1的前侧板11、横梁1的上侧板12、横梁1的下侧板13和横梁1的后侧板14 均面面贴合固定。
49.安装支板2包裹横梁1,并且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前侧板11面面贴合固定,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上侧板12面面贴合固定,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下侧板13面面贴合固定,安装支还与横梁1的后侧板14面面贴合固定,安装支板2与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强。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安装支板2包括: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第一支板21包括分别与横梁1的上侧板12和横梁1的后侧板14 面面贴合固定的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第二支板22包括分别与横梁1的前侧板 11和横梁1的下侧板13面面贴合固定的第三板部221和第四板部222。第一板部211 与横梁1的上侧板12面面贴合,第二板部212与横梁1的后侧板14面面贴合,因此第一板部21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板部21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板部211的后端与第二板部212的上端相连。第三板部221与横梁1的前侧板11面面贴合,第四板部222 与横梁1的下侧板13面面贴合,第三板部2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四板部22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三板部221的下端与第四板部222的前端相连。
51.拖挂部3可与第一支板21固定连接,拖挂部3也可与第二支板22固定连接,或者拖挂部3可同时与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固定连接,这都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2.将安装支板2分为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安装支板2必须为分体式结构,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同理地,将第一支板21分为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将第二支板22 分为第三板部221和第四板部222也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也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板2包括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分别制造成型后再相互连接,第一支板21的和第二支板22首尾相连,即第一板部211与第三板部221相连,第二板部212与第板部相连。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板21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板22也为一体式结构。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支板21还包括:与第二板部212相连且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延伸板213,第二支板22还包括:与第四板部222 相连且朝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延伸板223,第一延伸板213和第二延伸板223面面贴合固定,拖挂部3与第一延伸板213或第二延伸板223固定连接。
56.第二板部21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板部212的上端与第一板部211相连,第一延伸板213与第二板部212的下端相连并且朝向后方延伸,第四板部22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四板部222的前端与第三板部221相连,第二延伸板223与第四板部222的后端相连,并且朝向后方延伸,第一延伸板213的下面与第二延伸板223的上面贴合,从而提升安装支板2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拖挂部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拖挂部3与第一延伸板213 或第二延伸板223固定连接,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的贴合面积大,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的连接稳定性好。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板部212与第一延伸板213 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23。
58.第一延伸板213位于第二板部212的下方与第二板部212相连,并且第一延伸板213 朝向后方延伸,因此第一延伸板213为独立延伸,并不与横梁1贴合固定,第一延伸板 213的稳定性较低,通过在第一延伸板213和第二板部212之间设置第一加强件23,可提升第一延伸板213和第二板部212的连接稳定性,提升第一延伸板213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二延伸板223也超出横梁1朝向后方延伸,第二延伸板223与第一延伸板213面面贴合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加强件23,第二延伸板223的结构强度也提升,从而提升安装支板2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增强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的连接强度。
59.如图1和图5所示,安装副板4与第二延伸板223相连且适于将拖挂部3从下到上压紧在第二延伸板223上。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副板4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长,安装副板4与第二延伸板223和第四板部222相连,并且将拖挂部3从下到上压紧在第二延伸板 223和第四板部222上。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拖挂部3构造为矩形件,拖挂部3具有上侧壁 31、下侧壁34、左侧壁32和右侧壁33。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副板4包括依次连接并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副板41、第二副板42、第三副板43、第四辐板和第五副板45,第三副板 43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三副板43与拖挂部3的下侧壁34面面贴合固定,第三副板43 的左端依次为第二副板42和第一副板41,第二副板42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副板42 与拖挂部3的左侧壁32面面贴合固定,第二副板42的下端与第三副板43连接,第二副板42的上端与第一副板41连接,第一副板4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延伸板223 面面贴合固定;第三副板43的右端依次为第四副板44和第五副板45,第四副板44沿上下方向延伸,第四副板44与拖挂部3的右侧壁33面面贴合固定,第四副板44的下端与第三副板43连接,第四副板44的上端与第五副板45连接,第五副板45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延伸板223面面贴合固定。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副板4为一体成型件。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副板41与第二副板4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件5,第四副板44与第五副板45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件5。通过设置第二加强件5可提升安装副板4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增强拖挂部3与安装支板2的连接强度。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通过设置安装支板2和安装副板4将拖挂部3与横梁1固定连接,并且将安装支板2与横梁1紧密贴合并相对于横梁1延伸,安装副板4与拖挂部3紧密贴合,从而提升拖挂部3与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支板2、拖挂部3和安装副板4均为高强度钢板件,并且相互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强度较高,工作稳定。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车辆后牵引装置100上具有电泳喷漆,提升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防腐性。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包括:拖车臂 6,拖车臂6可拆卸地安装在拖挂部3上,拖车臂6上设置有拖车球61,拖车臂6安装在拖挂部3上时,可用于拖拽房车、货箱等大型装备。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拖挂部3沿前后方向延伸,拖挂部3形成有矩形的安装孔,拖车臂6构造为矩形件,拖车臂6可伸入到安装孔内,使得拖车臂6与拖挂部3安装配合。在拖车臂6上设置有穿过孔,在拖挂部3的左侧壁32 和右侧壁33上设置有相对的销轴安装孔30,在拖车臂6伸入到安装孔内时,插销通过销轴安装孔30伸入到穿过孔,并且穿过另一端的销轴安装孔30,再使用销夹将插销锁止,从而将拖车臂6与拖挂部3连接。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包括:拖车钩 71,拖车钩71与拖挂部3固定连接。
7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包括:电器附件支架73,电器附件支架73与拖挂部3固定连接,电器附件支架73与拖车钩 71分别设置在拖挂部3的不同侧。
72.拖车连接器插座730可安装在电器附件支架73上,拖车连接器插座730可用于控制车辆后牵引装置100拖拽的房车、货箱等大型装备刹车,拖车连接器插座730的线束与车辆的整车线束连接,并且与房车、货箱等被拖拽设备线束连接。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架72,如图1所示,在横梁1的后侧板14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72,线束固定支架72将与整车线束连接的线束整理收纳,提升线束的整洁性。
7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加强件5上设置有驻车拉线固定孔51,线束穿过驻车拉线固定孔51与房车、货箱等被拖拽设备线束连接,通过设置驻车拉线固定孔51可对线束梳理限位,提升线束的整洁性,出现意外情况时对诶拖拽设备进行制动,线束的响应速度快,提升使用安全性。
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上集成有多个功能件,车辆后牵引装置 100的功能性高,应用范围广。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还包括:横梁支架8,在横梁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横梁支架8,横梁1通过横梁支架8与车辆的纵梁200连接。横梁支架8上设置与三个螺纹孔,螺栓穿过螺纹孔将横梁支架8与车辆的纵梁200固定连接。
7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
7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车辆后牵引装置100,车辆方便拖拽房
车、货箱等大型装备,车辆可拖挂质量较高,用户使用舒适性较好。
7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车辆构造为皮卡,使用上述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皮卡可拖挂质量达到3.5t,工作稳定性强。
8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后牵引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例如拖车钩71和拖车连接器插座730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8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