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及出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7566发布日期:2022-08-09 18:0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及出风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出风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及出风口。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的人机智能化发展,常规的手动调节扫风叶片式的出风口逐渐被电动出风口替代。常见的出风口有长条形的和圆形的,圆形出风口一般通过旋转调节出风方向的较多;长条形的出风口由上下导风叶片和左右导风叶片控制出风方向的较多。
3.由于汽车上的零件繁多,供出风口安装的空间比较有限,保证出风口的安装不能占用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现有的长条形的出风口,一般包括上下导风叶片和左右导风叶片,其上下导风叶片一般是整体式的,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其上下导风叶片的角度调节范围一般在20~30度左右,可调范围较小;另外,空调的风经过导风叶片直接吹向乘客,影响乘客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小空间内扫风角度调节范围大的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及出风口。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包括:
6.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7.第一双层叶片和第二双层叶片,并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双层叶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二导风叶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一端可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双层叶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导风叶片和第四导风叶片,所述第三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四导风叶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四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三导风叶片的一端可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升降运动;
8.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二导风叶片和所述第四导风叶片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并排地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10.所述第二导风叶片处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滑轴;所述第四导风叶片处于所述第三导风叶片的上方,且所述第四导风叶片远离所述第三导风叶片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滑轴;所述第一滑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滑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中。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设置呈u形槽;
12.所述第一滑轴和所述第二滑轴沿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凸出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滑轴或所述第二滑轴的轴向滑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4毫米。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凸出有拨动部;
15.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第三导风叶片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驱使所述拨动部左右摆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转动套上凸出有一拨销;
17.所述拨动部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拨销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三滑槽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通过所述转动套,驱使所述拨动部左右摆动。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铰接。
1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出风口,包括:
20.外壳;
21.以上的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双层叶片和所述第二双层叶片均处于所述外壳中;
22.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五导风叶片,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可驱使所述第五导风叶片转动,所述第五导风叶片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以及所述第三导风叶片两者的转动方向垂直。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导风用的第一双层导风叶片和第二双层导风叶片,均设置成双层叶片相互铰接的形式,第二导风叶片和第四导风叶片的上端均可升降运动,在调节导风方向时,电机驱使第一连接件左右摆动,第一连接件使得第一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第三导风叶片和第四导风叶片联动,进行导风。现有导风叶片中,一般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为一体式的,第三导风叶片和第四导风叶片为一体式的,其导风叶片导风角度的可调范围一般在20~30度左右。而本双层叶片相互铰接式的导风机构,其导风角度可调范围可以达到50~60度左右,在空间有限且不占用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可实现导风角度的大范围调节。另外,经过导风机构吹出的风,先经过了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三导风叶片进行一级导向后,再经过第二导风叶片和第四导风叶片进行二级导向,乘客的舒适感更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8.图4为导风机构去除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
32.1、第一支架;10、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
33.2、第二支架;
34.3、第一双层叶片;30、第一导风叶片;31、第二导风叶片;310、第一滑轴;311、限位部;
35.4、第二双层叶片;40、第三导风叶片;41、第四导风叶片;410、第二滑轴;
36.5、第一连接件;50、第一铰接部;51、第二铰接部;52、拨动部;520、第三滑槽;
37.6、第一驱动电机;60、转动套;601、拨销;
38.7、第二连接件;
39.8、外壳;
40.9、第二驱动电机;90、第五导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实施例一:
47.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双层叶片的导风机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设置成分体式的,也可以将两者连接成一体,以方便一体成型,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必须呈间隔设置,以方便第一双层叶片3和第二双层叶片4的安装。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均并排地开设有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均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高度方向设置,大致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槽10和所述第二滑槽11均设置呈u形槽,以方便第一滑轴310和第二滑轴410的装入。所述第一滑槽10和所述第二滑槽11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4毫米,由于汽
车上供出风口的安装空间有限,即导风机构的布置空间也有限,在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的小间距下,本方案也可实现大范围的导风角度调节。
48.如图3-图4所示,第一双层叶片3和第二双层叶片4并排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双层叶片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远离所述第二导风叶片3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第二导风叶片31远离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的一端可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升降运动,具体为所述第二导风叶片31处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导风叶片31远离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滑轴310,所述第一滑轴310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0中。所述第二双层叶片4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远离所述第四导风叶片4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所述第四导风叶片41远离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的一端可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升降运动,具体为所述第四导风叶片41处于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的上方,且所述第四导风叶片41远离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滑轴410,所述第二滑轴410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11中。第二导风叶片31和第四导风叶片41的顶端均为可升降运动,且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相互铰接,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相互铰接,使得四片导风叶片能实现导风角度调节的范围更大。
49.其中,所述第一滑轴310和所述第二滑轴410沿所述第一滑槽10和所述第二滑槽11的两侧均凸出有限位部311,以限制所述第一滑轴310或所述第二滑轴410的轴向滑动,即第一滑轴310和第二滑轴410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左右移位,保证第二导风叶片31和第四导风叶片41的运动可靠。
50.第一连接件5连接在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二导风叶片31和所述第四导风叶片41之间。第一连接件5的此两种方式均能实现四块导风叶片的联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连接件5连接在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三导风叶片40之间进行详细描述。
51.优选地,导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铰接部50和第二铰接部51,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中部凸出有拨动部52;所述第一铰接部50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51与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可驱使所述拨动部52左右摆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转动套60,所述转动套6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上,且所述转动套60上凸出有一拨销601;所述拨动部52上设有第三滑槽520,所述拨销601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三滑槽520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可通过所述转动套60,驱使所述拨动部52左右摆动。在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7,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和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铰接,以进一步保证四片导风叶片的运动同步性。
52.在电动调节过程中,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参照,第一驱动电机6驱使转动套60上的拨销601向靠近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侧运动(第一驱动电机6顺时针运动),第一连接件5向该侧摆动(向上摆动),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在与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的运动轨迹相同。当达到上限位置时,第一驱动电机6反向(逆时针)转动,驱使拨销601向下运动,第一导风叶片30上的第一滑轴310先向上滑动,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的夹角逐渐
减小,运动到两者处于同一平面上时,拨销601继续向下运动,第一导风叶片30上的第一滑轴310又向下滑动,直至滑动到第一滑槽10的最底端,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达到下限位置,如此往复循环运动,进行扫风。第三导风和第四导风叶片41与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的运动轨迹类似,不再冗述。
53.本方案中,上下导风用的第一双层导风叶片和第二双层导风叶片,均设置成双层叶片相互铰接的形式,第二导风叶片31和第四导风叶片41的上端均可升降运动,在调节导风方向时,电机驱使第一连接件5左右摆动,第一连接件5使得第一导风叶片30、第二导风叶片31、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联动,进行导风。现有导风叶片中,一般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二导风叶片31为一体式的,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为一体式的,其导风叶片导风角度的可调范围一般在20~30度左右。而本双层叶片相互铰接式的导风机构,其导风角度可调范围可以达到50~60度左右,在空间有限且不占用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可实现导风角度的大范围调节。另外,经过导风机构吹出的风,先经过了第一导风叶片30和第三导风叶片40进行一级导向后,再经过第二导风叶片31和第四导风叶片41进行二级导向,乘客的舒适感更高。
54.实施例二:
55.如图5-图6所示,一种出风口,包括:外壳8和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均安装在所述外壳8上,且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双层叶片3和所述第二双层叶片4均处于所述外壳8中。
56.出风口还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9和第五导风叶片90,均设置在所述外壳8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可驱使所述第五导风叶片90转动,所述第五导风叶片90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30以及所述第三导风叶片40两者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五导风叶片90的数量具有多片,且多片第五导风叶片90联动。
57.即第一驱动电机6驱使第一导风叶片30、第二导风叶片31、第三导风叶片40和第四导风叶片41进行上下扫风;第二驱动电机9驱使多片第五导风叶片90进行左右扫风。
58.本方案中,本导风机构可在小空间内实现大的导风角度调节及扫风角度大,经导风机构吹向乘客的风,经过二级导向后吹向乘客,乘客的舒适感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