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8142发布日期:2022-08-31 01:1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人们希望通过汽车带来更多的优质体验,尤其在一车多用方面显得格外关注。
3.目前市面上有为了照顾后排乘客(儿童)可向后旋转的中排座椅,也有靠背放平充当床铺的乘客座椅,但没有可同时实现这两种功能的乘客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兼具躺平放置和向后乘坐功能的座椅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用户体验。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方便操作。
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座椅装置的车辆。
8.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装置,包括:
9.座椅靠背;
10.座椅坐垫,与所述座椅靠背形成朝向车头的前向座椅状态;以及
11.旋转支架,其两端分别通过靠背调角器和坐垫中心调角器与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座椅坐垫相连,以使得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形成与所述座椅坐垫齐平的状态,以及与所述座椅坐垫共同形成朝向车尾的后向座椅状态。
12.可选地,所述座椅靠背包括:
13.靠背本体;和
14.头枕,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且设置成前后可换向,用于形成分别与所述前向座椅状态匹配的第一姿态以及与所述后向座椅状态匹配的第二姿态。
15.可选地,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设有安装导套,所述头枕包括向所述靠背本体伸出的调节导杆,可插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导套内。
16.可选地,所述调节导杆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锁止槽口,所述安装导套内设有与所述锁止槽口匹配的锁止卡销,所述锁止卡销设置成可沿所述锁止槽口的深度方向移动,以便在伸入所述锁止槽口时限定所述头枕的位置。
17.可选地,座椅装置还包括:
18.头枕解锁按钮,与所述锁止卡销相连,用于在被操作时控制所述锁止卡销的移动。
19.可选地,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设有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上横管,所述安装导套的中心与所述上横管的轴线重合。
20.可选地,座椅装置还包括:
21.第一解锁手柄,通过第一拉索与所述靠背调角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靠背调角器
的解锁。
22.可选地,座椅装置还包括:
23.第二解锁手柄,通过第二拉索与所述坐垫中心调角器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解锁。
24.可选地,所述座椅坐垫设置成可沿车辆的纵向移动,以便控制与后排的座椅之间的距离。
2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旋转支架和坐垫中心调角器,可以通过旋转支架带着座椅靠背绕着座椅坐垫转动,再配合靠背调角器,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旋转支架的角度,进而形成朝后的后向座椅状态和躺平的座椅状态,使得该座椅装置能够具有躺平放置和向后旋转的功能,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头枕设置成从靠背本体上拆卸的形式,并且可以形成朝前和朝后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座椅装置形成前向座椅状态和后向座椅状态时匹配,形成舒适的姿态,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头枕的调节导杆的前后两侧设置锁止槽口,因此通过靠背本体上的锁止卡销能够将头枕锁止在前后两个方向上,多个锁止槽口的设置也实现了头枕的高度调节。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可以控制锁止卡销移动的头枕解锁按钮可以方便地控制头枕的锁止和调节。
3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1.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处于躺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调节至后向座椅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3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旋转支架的行程示意图;
3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的行程示意图;
3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在锁止卡销处的局部剖视图;
38.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第一解锁手柄的布置示意图;
40.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第二解锁手柄的布置示意图;
41.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典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00-座椅装置、10-座椅靠背、20-座椅坐垫、30-旋转支架、11-靠背本体、111-安装导套、112-锁止卡销、113-上横管、12-头枕、121-调节导杆、122-锁止槽口、13-头枕解锁按钮、40-第一解锁手柄、41-第一拉索、50-第二解锁手柄、51-第二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4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处于躺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调节至后向座椅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旋转支架30的行程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座椅靠背10的行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座椅装置100包括座椅靠背10、座椅坐垫20和旋转支架30。座椅坐垫20与座椅靠背10形成朝向车头的前向座椅状态,即正常的使用状态。旋转支架30的两端分别通过靠背调角器和坐垫中心调角器与座椅靠背10和座椅坐垫20相连,以使得座椅靠背10能够形成与座椅坐垫20齐平的状态(参见图2),以及与座椅坐垫20共同形成朝向车尾的后向座椅状态(参见图3中的最后两幅图)。由于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设置,使得旋转支架30可以相对于座椅坐垫20转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转轴中心设置在座椅坐垫20的中部,且可以使得旋转支架30形成向前和向后的水平状态。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设置,角度a和b处于锁止角度区域,需要解锁坐垫中心调角器旋转支架30才能转动,在锁止角度区域内坐垫中心调角器有锁止齿,例如每调节一齿转过2
°
。在图4中的角度c内为空行程角度区域,旋转支架30可以无障碍转动,坐垫中心调角器没有锁止齿。如图5所示,座椅靠背10可以相对于旋转支架30在角度d的范围内转动,配合旋转支架30相对于座椅坐垫20的旋转角度就可以形成上述的座椅状态。
4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旋转支架30和坐垫中心调角器,可以通过旋转支架30带着座椅靠背10绕着座椅坐垫20转动,再配合靠背调角器,调节座椅靠背10相对于旋转支架30的角度,进而形成朝后的后向座椅状态和躺平的座椅状态,使得该座椅装置100能够具有躺平放置和向后旋转的功能,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46.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10包括靠背本体11和头枕12。头枕12可拆卸地设置于靠背本体11的顶部且设置成前后可换向,用于形成分别与前向座椅状态匹配的第一姿态(参见图3中的第一幅图)以及与后向座椅状态匹配的第二姿态(参见图3中的最后一幅图)。
47.本实施例的头枕12设置成从靠背本体11上拆卸的形式,并且可以形成朝前和朝后的状态,因此能够在座椅装置100形成前向座椅状态和后向座椅状态时匹配,形成舒适的姿态,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4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座椅靠背10在锁止卡销112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所示,一个实施例中,靠背本体11的顶部设有安装导套111,头枕12包括向靠背本体11伸出的调节导杆121,可插拔地设置于安装导套111内。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头枕12包括两个调节导杆121,靠背本体11上相应地设置有两个调节导杆121,两个调节导杆121彼此相对的一侧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锁止槽口122。一个安装导套111内设有与一个调节导杆121的锁止槽口122匹配的锁止卡销112,另一个安装导套111内设有
与另一个调节导杆121的锁止槽口122匹配的锁止卡销112。锁止卡销112设置成可沿锁止槽口122的深度方向移动,以便在伸入锁止槽口122时限定头枕12的位置。也就是说,当需要形成第一姿态时,左侧设有锁止槽口122的调节导杆121被与其匹配的安装导套111处的锁止卡销112锁止,当需要形成第二姿态时,右侧设有锁止槽口122的调节导杆121被与其匹配的安装导套111处的锁止卡销112锁止。
49.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导杆121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沿其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锁止槽口122,例如在调节导杆121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均设置多个锁止槽口122,安装导套111内设有与锁止槽口122匹配的锁止卡销112,锁止卡销112设置成可沿锁止槽口122的深度方向移动,以便在伸入锁止槽口122时限定头枕12的位置。
50.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包括两个调节导杆121时,可以在其中一个调节导杆121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多个锁止槽口122,也可以两个调节导杆121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多个锁止槽口122,只要能够使得头枕12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组合均可以,在此不做限制。
51.本实施例通过在头枕12的调节导杆121的相对的两侧设置锁止槽口122,因此通过靠背本体11上的锁止卡销112能够将头枕12锁止在前后两个方向上,多个锁止槽口122的设置也实现了头枕12的高度调节。
52.如图6所示,锁止槽口12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斜边在下的三角形,以便头枕12的拔出。
53.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座椅装置100还包括头枕解锁按钮13,与锁止卡销112相连,用于在被操作时控制锁止卡销112的移动。一个实施例中,该头枕解锁按钮13可以设置在头枕12处。
5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以控制锁止卡销112移动的头枕解锁按钮13可以方便地控制头枕12的锁止和调节。
5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座椅靠背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一个实施例中,靠背本体11的顶部设有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上横管113,安装导套111的中心与上横管113的轴线重合。也就是说上横管113在安装导套111处形成凹陷部,以使得安装导套111能够与上横管113的轴线重合,使得空间占用变小,受力更合理。
56.一个实施例中,上横管113沿其轴向设置有2个安装导套111,以提高头枕12的安装可靠性。
57.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第一解锁手柄40的布置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座椅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解锁手柄40,通过第一拉索41与靠背调角器相连(即与靠背调角器的解锁支架相连),用于控制靠背调角器的解锁。该第一解锁手柄40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10的顶部,例如固定在上横管113处。一般地,在座椅坐垫20的两侧均会设置靠背调角器,因此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解锁手柄40连接两根第一拉索41来同时控制两侧的两个靠背调角器的解锁。
58.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第二解锁手柄50的布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座椅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解锁手柄50,通过第二拉索51与坐垫中心调角器相连(即与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解锁支架相连),用于控制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解锁。该第二解锁手柄50可以设置在座椅坐垫20的底部。一个实施例中,在座椅坐垫20的两侧均会设置坐垫中心调角器,因此可以通过一个第二解锁手柄50连接两根第二拉索51来同时
控制两侧的两个坐垫中心调角器的解锁。
59.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的典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座椅坐垫20设置成可沿车辆的纵向移动,以便控制与后排的座椅之间的距离。
60.通过将座椅坐垫20设置成可沿车辆的纵向移动,就可以在座椅装置100处于后向座椅状态时调节座椅坐垫20与后排的座椅之间的距离,以形成与后排的座椅有一定的距离的状态,以便与后排乘客交流或照顾后排的儿童(参见图10中的(b)),也可以形成座椅坐垫20与后排的座椅的坐垫对接的状态,以便形成后排腿托模式或前排腿托模式(参见图10中的(d))。当座椅装置100形成座椅靠背10与座椅坐垫20齐平的状态时,可以将座椅装置100与后排的座椅拼合,形成较大的平躺模式(参见图10中的(c))。当然在正常状态时,座椅装置100处于图10中的(a)中的前向座椅状态。
61.因此,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100可以形成丰富的座椅状态,以满足各种场景的应用需求。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或实施例组合中的座椅装置100。
63.该车辆的座椅装置100通过设置旋转支架30和坐垫中心调角器,可以通过旋转支架30带着座椅靠背10绕着座椅坐垫20转动,再配合靠背调角器,调节座椅靠背10相对于旋转支架30的角度,进而形成朝后的后向座椅状态和躺平的座椅状态,使得该座椅装置100能够具有躺平放置和向后旋转的功能,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64.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