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后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97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观后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现有汽车上观后镜常以凸镜做成,安装在汽车前端两侧,可使司机从镜中观察到车后车侧较大范围内的物体,但不能观察到车尾和车上面(装货物后)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观后镜观察视野窄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观后镜。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多次研究试验而成。具体讲由上、下、左、右四部分构成,正面看是“十”字型,侧面看是“七”型。左、右、上三部分不相接的外端均设物镜,都是凸镜(或全反射棱镜),相接的内端为反射镜,都是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下部分成“L”型。其上端及下直角处各设有一个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在尾端设一物镜为凹透镜。四部分相接端的四个反射镜汇集从车厢周围反射来的光线于驾驶室内观后镜上。为防尘,进光口可用透明玻璃密封。通光管内壁附银膜。上部分设有伸缩节。
该装置安装在驾驶室与车厢间及车厢托盘的两根横梁之间空隙。“十”字型中心正对观后窗固定。该装置特别适应于货车。凸镜、平面镜、凹透镜、通光管等部件的尺寸、大小可根据各式车的有关部位的尺寸、大小而定。
该装置可观察到车厢两侧及尾部和上面的情况。它好象一只“后眼”。不论在行途中,还是在倒车、拐弯时,司机都可目视室内观后镜,安全驾驶,有效地避免了货物丢失及撞击事故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两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A为左部分,B为右部分;C为上部分;D为下部分。 1.2.3都是凸镜;4.5.6.7.8.都是平面镜;9是凹透镜;10.12是平面镜与通光管内壁夹角;11为伸缩节;13是旋转插节;14.15.16.17是进光口透明玻璃;18是驾驶室内平面镜(即目镜)。

图1知,本实用新型侧面看为“七”型。左A右B上C三部分的凸镜1.2.3底所在平面及平面镜4.5.6都与通光管内壁的夹角10为45°,且每一个部分中的凸镜底所在平面平行于平面镜。由图2知,上部分C设有根据货车装货的高度不同而变化的伸缩节11。下部分D为“L”型,其两平面镜7.8与通光管内壁夹角12为45°,且两镜互相平行。凹透镜9固定在车厢底面的通光管尾端E处。为适应挂式车拐弯及发动机在驾驶室底部的车地维修,下部分直角处设有旋转插节13。通光管可用塑料或金属板制成,内壁附银膜。进光口14.15.16.17用透明玻璃密封。
由图3知,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驾驶室与车厢间及车厢托盘的两根横梁之间空隙。“十”字型中心正对观后窗并用Φ14mm的螺钉固定于驾驶室上。该装置特别适应于货车。
现有运输货车有的驾驶室与车厢间有15cm左右的空隙,适于安装该装置,但有的驾驶室与车厢间没有或间隙仅有6-7cm左右,那就安装不上。只要驾驶室与车厢间有15cm左右的间隙就可安装该装置。
下面以该装置安装在沈阳产金杯牌加长双排为例,作具体说明。
上部分C的通光管固定节长为28cm,伸缩节伸长高度为50cm,横截面长方形的长为68cm,宽为12cm,平面镜6的长为67.5cm,宽16.5cm。左A、右B两部分通光管长各为75cm,横截面长方形长为23.5cm,宽为10cm,平面镜4.5的长23cm,宽为13cm。凸镜1.2.所在平面的长为23cm,宽为13cm,凸镜3所在平面长67.5cm,宽为13cm,与本车驾驶室两侧的观后镜的规格、尺寸相同。下部分D的上顶端与直角处之间通光管的长为115cm,车厢底部通光管的直角处到尾端间长为325cm,横截面长方形长为68cm、宽为14cm。两平面镜的长为68cm,宽为19cm。凹透镜9所在平面长方形的长为68cm,宽为13cm。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观后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下、左、右四部分构成,正面为“十字”字型,左、右、上三部分不相接的外端设物镜,为凸镜或全反射棱镜,相接的内端设反射镜为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下部分的上端及下端直角处各设有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在尾端设物镜为凹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观后镜,其特征在于各端部通光管口设透明玻璃密封,通光管内壁附银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观后镜,其特征在于上部分的通光管设有伸缩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汽车观后镜。其特征:上、下、左、右四部分构成,正面看是“十”字型;侧面看是“七”字型。左、右、上三部分不相接的外端设凸镜,相接内端设平面镜;下部分的上端及下端直角处各设一平面镜,尾端设一凹透镜;进光口密封透明玻璃;通光管内壁附银膜;上部分设伸缩节;下部分设活动插节。四部分汇集车厢周围反射来的光线于驾驶室内观后镜上。它解决现有观后镜视野窄的问题。它广泛适应各式货车。
文档编号B60R1/02GK2304563SQ9720370
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日
发明者巴相华 申请人:巴相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