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7472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概念车的设计。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空间布局、操控性能、驾乘舒适性等方面越来越完善;迄今,小车普遍采用单层式设计,基本没有双层汽车。采用单层设计的汽车,由于驾驶员座位所处的高度较低,往往带来诸多不便,例如视野较窄,驾驶的盲区较多,这往往是一些交通事故的诱因。同时,对于大部分汽车来讲,其内部座椅往往只能进行前后位置以及仰角的调节,并不能旋转,使得内部人员的交流往往比较吃力,如需在行车过程中进行会议便很不方便;同时也不可能在车内进行打牌等娱乐活动,如果长时间旅行,乘坐人员便会觉得枯燥乏味。
[0003]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发明拟采用1+4双层式的汽车设计,一个驾驶员位于第二层即上层,四个乘客位于第一层即下层。不仅解决驾驶员驾驶视野不好、盲区多和防干扰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乘客在路途中交流和娱乐需求。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增加驾驶员视野、乘客舒适性、驾驶安全性,又能拥有会议、娱乐等功能的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
[0005]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6]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是:所述新概念汽车包含“1+4”式的结构、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前盖自动打开机构、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和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
[0007]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1+4”式的结构为两层式设计,第一层为乘客舱,第二层为驾驶舱;动力系统位于汽车尾部,转向系统位于汽车前部;座椅形式为“1+4”式布置,“1+4”式中的1即为驾驶员座椅数,位于第二层的驾驶舱,座椅采用旋转式设计,可自动旋转;4即为乘客座椅数,位于第一层的乘客舱,分前后两排,各2个座椅;所述乘客舱的后排2个座椅采用固定式设计,前排2个座椅采用旋转式设计,可以自动旋转。
[0008]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由驾驶舱盖、推杆、竖直滑块、竖直轨道、输出导杆、中间导杆、输入导杆、横向滑块、横向轨道和气缸组成;所述驾驶舱盖与推杆铰接;所述竖直轨道和横向轨道安装在车上,固定不动;所述竖直滑块和横向滑块分别安装在竖直轨道和横向轨道上,可以相应的作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所述中间导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分别与输出导杆、输入导杆铰接,输出导杆、输入导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竖直滑块和横向滑块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横向滑块固联在一起,气缸的运动为所述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提供动力。
[0009]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前盖自动打开机构由左舱盖齿轮轴、前盖齿轮轴、右舱盖齿轮轴、左舱盖、前盖和右舱盖组成;所述左舱盖齿轮轴和右舱盖齿轮轴端部各固联锥齿轮,左舱盖齿轮轴和右舱盖齿轮轴端部的锥齿轮与前盖齿轮轴两端的齿轮啮合;所述左舱盖齿轮轴与左舱盖固联,前盖齿轮轴与前盖固联,右舱盖齿轮轴与右舱盖固联。
[0010]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由电机1、输入轴、传动轴、离合器1、离合器衔铁1、中间轴、齿轮轴1、离合器I1、离合器衔铁I1、箱体1、行星齿轮1、带式制动器1、内齿圈1、箱体盖1、行星架I和乘客舱座椅组成;所述电机I左右两侧机构相同,呈对称布局;所述输入轴与电机I通过花键连接,为所述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提供动力;所述输入轴端部的锥齿轮与传动轴端部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与离合器I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间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一端与离合器衔铁I通过花键连接,另一端固联有锥齿轮,且与齿轮轴I端部锥齿轮啮合;所述齿轮轴I通过轴承定位,安装在箱体I上,并与离合器II通过花键连接;所述行星齿轮I通过轴承、销等安装在行星架I上,且行星齿轮I分别与齿轮轴I上的齿轮、内齿圈I啮合;所述带式制动器I安装在箱体I和内齿圈I之间,对内齿圈I进行制动;所述行星架I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轴I上,一端与离合器衔铁II通过花键连接,另外一端与乘客舱座椅固联;所述行星架I的转向、转速即为乘客舱座椅的转向、转速;通过以行星齿轮1、内齿圈
1、行星架I和齿轮轴I组成的行星齿轮组为基础,在离合器I与带式制动器I的组合作用下,可实现乘客舱座椅的两级变速。
[0011]本发明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由行星架I1、带式制动器I1、内齿圈I1、行星齿轮I1、离合器II1、电机I1、齿轮轴I1、离合器衔铁II1、箱体I1、箱体盖II和驾驶舱座椅组成;所述行星架II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轴II上,一端与离合器衔铁III通过花键连接,另外一端与驾驶舱座椅连接;所述行星架II的转向、转速即为驾驶舱座椅的转向、转速;所述齿轮轴II 一端与电机II通过花键连接,为所述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提供动力,另一端与离合器III通过花键连接;所述行星齿轮II通过轴承、销等安装在行星架II上,且行星齿轮II分别与齿轮轴II上的齿轮、内齿圈II啮合;所述带式制动器II安装在箱体II和内齿圈II之间,对内齿圈II进行制动;通过以行星齿轮I1、内齿圈
I1、行星架II和齿轮轴II组成的行星齿轮组为基础,在离合器I与带式制动器I的组合作用下,可实现乘客舱座椅的两级变速。
[0012]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1.本发明新概念汽车采用1+4式布置,驾驶舱安排在第二层,驾驶员拥有较大的空间,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而且不受第一层乘客的干扰,能专心开车;同时,驾驶员座位较高,驾驶舱采用透明玻璃,使得驾驶员拥有更广阔的视野,降低车祸发生概率。
[0014]2.本发明中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中气缸横向布置,便于安装在车内部,同时能保证较大行程和较大的推力;驾驶员进驾驶舱时,汽车前盖、驾驶舱同时打开,此种打开方式从未在目前的车上出现过,其炫酷的打开方式与全新的操作技术给驾驶员一种全新体验。
[0015]3.本发明中第一层的乘客舱前排两个座椅采用旋转设计;在前排座椅旋转180度后,可实现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面对面,从而可方便乘客开展会议或进行打牌等的娱乐活动;同时,驾驶员在车的第二层,保证了会议机密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行车安全。
[0016]4.本发明中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和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采用了行星齿轮组来实现旋转,并能实现两级变速;一方面,行星齿轮组能提供减速作用,并且能提供较大的扭矩,保证了座椅的正常旋转;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不同消费者对旋转座椅的速度也会有不同要求,而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和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具备的两次变速则能满足各类消费者日益挑剔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新概念汽车各机构布局总图;
[0018]图2为本发明新概念汽车总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中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中前盖自动打开机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中车驾驶舱盖、前盖打开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中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中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驾驶舱盖、2推杆、3竖直滑块、4竖直轨道、5输出导杆、6中间导杆、7输入导杆、8横向滑块、9横向轨道、10气缸、11左舱盖齿轮轴、12前盖齿轮轴、13右舱盖齿轮轴、14左舱盖、15前盖、16右舱盖、17电机1、18输入轴、19传动轴、20离合器1、21离合器衔铁1、22中间轴、23齿轮轴1、24离合器I1、25离合器衔铁I1、26箱体1、27行星齿轮1、28带式制动器1、29内齿圈1、30箱体盖1、31行星架1、32乘客舱座椅、33行星架I1、34带式制动器I1、35内齿圈I1、36行星齿轮I1、37离合器II1、38电机I1、39齿轮轴I1、40离合器衔铁IIL41箱体I1、42箱体盖I1、43驾驶舱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施例中一加四式新概念汽车包含“ 1+4”式的结构、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A、前盖自动打开机构B、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C和单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D。
[0026]“ 1+4”式的结构为两层式设计,第一层为乘客舱,第二层为驾驶舱;动力系统位于汽车尾部,转向系统位于汽车前部;座椅形式为“1+4”式布置,“1+4”式中的1即为驾驶员座椅数,位于第二层的驾驶舱,座椅采用旋转式设计,可自动旋转;4即为乘客座椅数,位于第一层的乘客舱,分前后两排,各2个座椅;乘客舱的后排2个座椅采用固定式设计,前排2个座椅采用旋转式设计,可以自动旋转。
[0027]参见图1、图3和图5,驾驶舱盖1自动打开机构A由驾驶舱盖1、推杆2、竖直滑块
3、竖直轨道4、输出导杆5、中间导杆6、输入导杆7、横向滑块8、横向轨道9和气缸10组成;驾驶舱盖1与推杆2铰接;所述竖直轨道4和横向轨道9安装在车上,固定不动;所述竖直滑块3和横向滑块8分别安装在竖直轨道4和横向轨道9上,可以相应的作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所述中间导杆6 —端固定,另一端分别与输出导杆5、输入导杆7铰接,输出导杆5、输入导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竖直滑块3和横向滑块8铰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末端与横向滑块8固联在一起,气缸10的运动为所述驾驶舱盖自动打开机构A提供动力。
[0028]参见图1、图4和图5,前盖自动打开机构B由左舱盖齿轮轴11、前盖齿轮轴12、右舱盖齿轮轴13、左舱盖14、前盖15和右舱盖16组成;所述左舱盖齿轮轴11和右舱盖齿轮轴13端部各固联锥齿轮,左舱盖齿轮轴11和右舱盖齿轮轴13端部的锥齿轮与前盖齿轮轴12两端的齿轮啮合;所述左舱盖齿轮轴11与左舱盖14固联,前盖齿轮轴12与前盖15固联,右舱盖齿轮轴13与右舱盖16固联。
[0029]参见图6,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C由电机I 17、输入轴18、传动轴19、离合器I 20、离合器衔铁I 21、中间轴22、齿轮轴I 23、离合器II 24、离合器衔铁II 25、箱体
I26、行星齿轮I 27、带式制动器I 28、内齿圈I 29、箱体盖I 30、行星架I 31和乘客舱座椅32组成;所述电机I 17左右两侧机构相同,呈对称布局;所述输入轴18与电机I 17通过花键连接,为所述双人座可调速自动旋转机构C提供动力;所述输入轴18端部的锥齿轮与传动轴19端部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19与离合器I 20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间轴22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一端与离合器衔铁I 21通过花键连接,另一端固联有锥齿轮,且与齿轮轴I 23端部锥齿轮啮合;所述齿轮轴I 23通过轴承定位,安装在箱体I 26上,并与离合器II 24通过花键连接;所述行星齿轮I 27通过轴承、销等安装在行星架I 31上,且行星齿轮I 27分别与齿轮轴I 23上的齿轮、内齿圈I 29啮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