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946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地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毯。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汽车的内部地面会铺设由氯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的针刺毯面,高级汽车内会铺设簇绒面。在此类针刺毯面或簇绒面上,再铺设地毯。为了防滑,不少地毯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的凸起柱。然而,该类地毯铺在车内地面上时,仅有该些凸起柱的尖端部和针刺毯面或簇绒面接触,致使地毯对针车内地面的吸引力不太大,汽车急速起步、紧急制动、急转弯时,地毯在地面打滑移动,造成乘客使用不便,甚至形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毯,它具有和车内地面的附着力较强的特点。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毯,该地毯放置于车内地面上,该地毯的主体背面相邻的设有若干防滑凸起部,所述防滑凸起部包括向该主体的背向凸出的台座部,以及位于该台座部上且朝向该主体的背向凸出的多处凸起柱,该台座部和位于其上的凸起柱一体成型。
[0005]所述主体及防滑凸起部由软质素材制造而成。
[0006]所述软质素材由为JIS-A标记的硬度为50的聚烯烃系、具有高弹性的人造橡胶制成。
[0007]所述聚烯烃系、具有高弹性的人造橡胶为热可塑性树脂。
[0008]所述台座部为平面四方形状,且位于同一个台座部上的凸起柱设置于该台座部的四角,同时,该台座部中央为凹状。
[0009]相邻防滑凸起部之间的间隙为0.4mm至0.6mm。
[0010]所述台座部的边长为2mm至4mm。
[0011]所述凸起柱的高度为0.4mm至0.6mm。
[0012]所述凸起柱呈圆锥状。
[0013]所述凸起柱的圆锥状尖端有沿着该主体所在平面方向向外延伸的契合部。
[0014]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和车内地面的附着力较强。本发明的主体的背面拥有多处防滑凸起部,且该些防滑凸起部相邻铺设,以密集的状态分布在主体背面的全部区域内,而防滑凸起部包括一体形成的向外凸出的台座部和向外凸出的凸起柱,从而地毯和车内地板的接触部位不仅限于凸起柱,继而防滑性能较佳。优化后,主体及防滑凸起部由软质素材形成,放置在车内地面上时,会向主体的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同车内地面接触更为紧密,形成更好的附着力。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毯的局部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中多个防滑凸起部的左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多个防滑凸起部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将本发明的地毯放置在车内地面上时防滑凸起部的左视图;
[0020]图5是本发明的防滑凸起部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左视图;
[0021]图6是具有图1至图5所示的防滑凸起部的地毯的制造方法图;
[0022]图7、图8、图9是本发明中契合部的形成工序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地毯
[0025]11、主体
[0026]12、防滑凸起部
[0027]13、台座部
[0028]14、凸起柱
[0029]15、凹部
[0030]16、侧壁部
[0031]17、防滑凸起部形成滚轮
[0032]18、平面滚轮
[0033]19、冲压装置
[0034]20、箭头
[0035]21、冲压板
[0036]22、契合部
[0037]23、四角处
[0038]24、侧面部
[0039]25、表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所示,地毯10的主体11的背面有多个防滑凸起部12。图2所示是图1中多个防滑凸起部12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的多个防滑凸起部12的俯视图。即,放置在车内地面上的地毯10的主体11的背面拥有多处防滑凸起部12。该主体11及多处防滑凸起部12由软质素材一体加工而成。较优的,所述软质素材是由JIS-A标记的硬度为50的聚烯烃系、具有高弹性的人造橡胶制成,该聚烯烃系、具有高弹性的人造橡胶为热可塑性树脂。
[0042]该些防滑凸起部12相邻配置,以密集的状态分布在主体11的背面全部区域内。多个防滑凸起部12以0.4_至0.6mm的间隔排列在主体11的背面。比如,多个防滑凸起部12是以0.5mm的间隔排列在主体11的背面。
[0043]该些防滑凸起部12包括向该主体11的背向凸出的台座部13,以及位于该台座部13上且朝向该主体11的背向凸出的多处凸起柱14。台座部13和位于其上的凸起柱14 一体成型。
[0044]台座部13四角处的高度hi为0.4mm至0.6mm,一边的宽度w为2mm至4mm,形成平面四方形状。比如,四角处的高度hi为0.5mm,一边的宽度w为3mm,形成平面四方形状。但台座部13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平面四方形状,比如,平面三角形状等其它形状也可以。台座部13的中央部比台座部13的四角处23要低,台座部13的中央部形成凹部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中的台座部13的四角处最高,各角23间,厚度尺寸中间部最小,描绘下降弯度的棱线,形成4个侧面部24,从四角处开始逐渐以同一曲率下降形成凹部15,也就是有“旋转2次曲面”而形成的表面部25。
[0045]凸起柱14设置在相应的台座部13的四角处23,凸起柱14呈圆锥状,直径尺寸随着不断接近尖端而变小。凸起柱14整体形成为圆锥状,底部为圆形,底部的直径Φ为0.2mm至0.4mm。另外,凸起柱14的高度h2为0.4mm至0.6mm。比如,底部的直径Φ为0.3mm,凸起柱14的高度h2为0.5mm。
[0046]入图4所示,将地毯10放置在车内地面上后,凸起处14的尖端部会和地面发生点接触。在这种状态下,比如,从地毯10的上方施加一定的压力,防滑凸起部12会如图5所示,发生弹性变形。
[0047]更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台座部13随着凹部15向地毯的厚度方向下沉,侧壁部16会向外部方向扩张开来,发生弹性变形。凸起柱14朝向台座部13的侧壁部16的外缘扩张开来,发生弹性变形。凸起柱14发生弹性变形后,针对车内地面,通过挤压变形,在接触面积增大的状态下紧密接触。也就是说,地毯10放置在车内地面上时,软质素材会向主体11的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和车内地面紧密接触在一起。
[0048]但是,地毯10作为汽车用铺垫时,汽车急速起步、紧急制动、急转弯时,较大的力矩发生作用时,乘客用脚将地毯垫沿着汽车内地面踩踏。这种情况下,防滑凸起部12会进一步发生弹性变形,除了凸起柱14,凹部15也会同车内地面产生面接触。
[0049]如图5所示的弹性变形在台座部13及凸起柱14处发生后,向台座部13发生弹性变形前的形状,也就是图4所示的形状恢复的复原力发生作用。因此,凸起柱14会提高车内地面面向台座部13的中央部的附着力,这样就可以同地面紧密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