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975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某些汽车的手刹挡皮为固定式橡胶开孔避让手刹总成,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车身钣金冲压、车身地板总成焊接公差、副仪表台总成公差、手刹总成公差等公差累积,导致手刹挡皮和手刹之间的公差尺寸链偏大,需要较大尺寸的避让才能保证手刹的功能使用,造成外观质量差,同时使用过程中,手刹总成易与手刹挡皮发生硬点摩擦,影响零件实用寿命。如果加大手刹总成与手刹挡皮的间隙,则存在外观差,小物品易掉落等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手刹功能稳定、提高零件使用寿命的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包括手刹前盖板本体、手刹前盖板橡胶、手刹、手刹后盖板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所述手刹前盖板本体安装在手刹后盖板的前方,手刹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和手刹后盖板之间,手刹前盖板焊接板焊接在手刹前盖板本体上,所述手刹前盖板橡胶活动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之间。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间隙可达到精致工艺造型要求,同时因手刹前盖板橡胶可在范围内运动,且活动范围大于相关配合件的系统公差,因此保证了手刹的使用功能稳定,同时手刹总成与手刹挡皮为软点接触,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手刹前盖板本体;2_手刹前盖板橡胶;3_手刹;4_手刹后盖板;5_手刹前盖板焊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4]请参阅图1-4,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包括手刹前盖板本体1、手刹前盖板橡胶2、手刹3、手刹后盖板4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所述手刹前盖板本体I安装在手刹后盖板4的前方,手刹3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后盖板4之间,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焊接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上,所述手刹前盖板橡胶2活动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之间。
[0015]所述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在安装时,先将手刹3安装在汽车的副仪表台后,再依次安装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后盖板4,手刹前盖板橡胶2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焊接之前即放置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中间,保证焊接完成后,手刹前盖板橡胶2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中可以自由运动,手刹前盖板橡胶2可以在运动范围内补偿由各级零件制作或装配公差,达到满足精致工艺间隙要求的结果。
[0016]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间隙可达到精致工艺造型要求,同时因手刹前盖板橡胶2可在范围内运动,且活动范围大于相关配合件的系统公差,因此保证了手刹的使用功能稳定,同时手刹总成与手刹挡皮为软点接触,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
[0017]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刹前盖板本体(1)、手刹前盖板橡胶(2)、手刹(3 )、手刹后盖板(4 )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 ),所述手刹前盖板本体(I)安装在手刹后盖板(4)的前方,手刹(3)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后盖板(4)之间,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焊接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上,所述手刹前盖板橡胶(2)活动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I)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5)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点接触的手刹挡皮与手刹配合的装置,包括手刹前盖板本体、手刹前盖板橡胶、手刹、手刹后盖板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所述手刹前盖板本体安装在手刹后盖板的前方,手刹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和手刹后盖板之间,手刹前盖板焊接板焊接在手刹前盖板本体上,所述手刹前盖板橡胶活动安装在手刹前盖板本体和手刹前盖板焊接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间隙可达到精致工艺造型要求,同时因手刹前盖板橡胶可在范围内运动,且活动范围大于相关配合件的系统公差,因此保证了手刹的使用功能稳定,同时手刹总成与手刹挡皮为软点接触,大幅提高其使用寿命。
【IPC分类】B60T7-10
【公开号】CN204506867
【申请号】CN201520166680
【发明人】喻俊, 关永学
【申请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