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坐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07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火车坐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车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车坐床包括设置在火车车厢内壁上的充气倚靠垫(1),充气倚靠垫(1)上部设置有充气枕(2),在充气枕(2)和充气倚靠垫(1)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颈椎保护圈(3),所述的充气倚靠垫(1)、充气枕(2)和颈椎保护圈(3)均为空心结构且相互连通,在充气枕(2)的侧面设置有充气阀嘴(4),在充气倚靠垫(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胸部安全带(5)和腰部安全带(6)。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极大地节省火车车厢内空间,提高火车运力的火车坐床。
【专利说明】火车坐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车车厢内配套设施,特别是一种火车坐床。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幅员辽阔,同时又是人口大国,大多数人在进行探亲、旅行等远途出行是,多 会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但现在运行的火车运力有限,每到出行高峰往往会出现一票难 求的情况,现有的火车车厢内设置有座椅,这些座椅虽然可以让乘客在长时间的旅途中保 持坐姿,以缓解路途疲劳,但座椅也会占据车厢内较大的空间,降低火车的运力。因此现在 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 妙,能够极大地节省火车车厢内空间,提高火车运力的火车坐床。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火车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车坐床包 括设置在火车车厢内壁上的充气倚靠垫1,充气倚靠垫1上部设置有充气枕2,在充气枕2 和充气倚靠垫1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颈椎保护圈3,所述的充气倚靠垫1、充气枕2和颈椎 保护圈3均为空心结构且相互连通,在充气枕2的侧面设置有充气阀嘴4,在充气倚靠垫1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胸部安全带5和腰部安全带6。
[0005] 所述的充气倚靠垫1的表面还设置有按摩凸起7。
[0006]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7] 本种结构形式的火车坐床,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可以让人们以接 近站立的姿态固定、倚靠,在缓解长期乘坐火车的疲劳的同时,可以节省车厢内大量的空 间,在不花费太高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火车的运力。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 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 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将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火车坐床, 它包括一个作为主体部分的充气倚靠垫1,这个充气倚靠垫1设置在火车车厢的内壁上,在 充气倚靠垫1的上部设置有充气枕2,在充气倚靠垫1和充气枕2之间的位置处,还设置有 颈椎保护圈3,为了方便佩戴,颈椎保护圈3上还设置有缺口,并且上述的充气倚靠垫1、充 气枕2和颈椎保护圈3都为空心结构,且三者相互连通,在充气枕2的侧面还设置有充气阀 嘴4,在充气倚靠垫1的上部,对应于人体的胸部高度,设置有胸部安全带5,在充气倚靠垫1 的下部,对应于人体的腰腹部高度,设置有腰部安全带6 ;为了缓解人们倚靠时产生的疲劳 感,在充气倚靠垫1的表面还设置有多条按摩凸起7。
[〇〇1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车坐床的工作过程如下:为了提高运力,可以在火车车厢 内设置多个支撑板,将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车坐床设置在支撑板上,在使用前利用 气泵等气源装置,通过充气阀嘴4向充气倚靠垫1、充气枕2和颈椎保护圈3内充气,当三者 的内腔中都充满空气后,将充气阀嘴4封闭,使用者将颈椎保护圈3套在脖子上,并将胸部 安全带5和腰部安全带6绑缚在身体上,将重心向后倚靠在充气倚靠垫1上,这种方式可以 节省车厢内的大量空间,并且该姿态也比单纯的站立姿势更省力、舒服,同时也比没有任何 倚靠的站立姿势更加安全;使用完毕后,开启充气阀嘴4将充气倚靠垫1、充气枕2和颈椎 保护圈3内的空气排出,等待下一次使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火车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车坐床包括设置在火车车厢内壁上的充气倚 靠垫(1 ),充气倚靠垫(1)上部设置有充气枕(2),在充气枕(2)和充气倚靠垫(1)之间的位 置还设置有颈椎保护圈(3),所述的充气倚靠垫(1)、充气枕(2)和颈椎保护圈(3)均为空心 结构且相互连通,在充气枕(2)的侧面设置有充气阀嘴(4),在充气倚靠垫(1)的上部和下 部分别设置有胸部安全带(5)和腰部安全带(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车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倚靠垫(1)的表面还设置 有按摩凸起(7)。
【文档编号】B61D37/00GK203876768SQ201420033076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潘澜澜, 杨志远, 薛冬娟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