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化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00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公交化列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公交化列车,特别是采用车箱可分合的的技术,逢站不停车就能将甲分车箱留下,并将载满人的乙分车箱带走;尤其是分车箱采用吊轨技术、地铁似的上、下车方法能确保舒适;还能确保上下人、上下快递货物不慌不忙。



背景技术:

列车种类可算很多,地铁不算,有慢车、快车、特快,还动车;快车、特快、动车、停的都是大站,小站就很多车都不停;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家门口就是火车站,可是太偏僻慢车都不停,家门口的铁路除了带来噪音以外,什么好处也没有。

作为列车来讲:停车先要减速,再停车3分钟,起动、加速才能跑起来,这样就耽误了不少行程,就算时速120公里(动车就更不用说了)的火车,减速,停车3分钟,起动、加速起码就耽误了4-5分钟,少跑8-10公里;如果逢站就停,就算是高铁也跑不起势。

综上所述,一种逢站不停车就能将随车的甲分车箱留下,并将载满人和物的乙分车箱带着随车走的公交化列车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公交化列车,其特征在于:混泥土建筑(1)建成较大的“门”形,“门”额中间的一部分相对单薄一些,两边的“门”柱及“门”柱处一段较厚实,“门”柱靠近“门”额处留有一条“缝”;“7”字形吊钩(2)的上半部分伸入到“缝”里,腰间用几颗螺钉紧固在“门”额的厚实处;吊轨(3)上半部分是“h”形,上半部分象左右两个l在接吻;“7”字形吊钩(2)的下部就伸入吊轨(3)上半部分的“h”形中间,用几颗螺钉紧固;线上的坠道、动力电线(4)、地上轨道(5)就是原来的不需改变;公交化列车站要改建的就1公里左右长。

主体车箱(6)长度、车轮及底盘设施和其他车箱完全一样,只是车箱中间部分把宽度一分为二挖出去了一个船形的分体车箱(7)的空位,这样主体车箱(6)就是一半有车箱,高度和其他车一样,船形的分体车箱(7)空位就是平平的,象平板车,但外边又向上多出10公分的边,用于管住分体车箱(7);主体车箱(6)前头设有牵引钩液压油缸(8)和活动钩液压油缸(9),车箱内设有数字控制中心,用于控制牵引钩液压油缸(8)、活动钩液压油缸(9)、牵引伸缩柱(10a),数字控制中心控制着牵引电机(14)的起动、快慢,数字控制中心还控制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的刹车装置和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

分体车箱(7)俯视象船形,比主体车箱(6)矮一些,分体车箱受力顶(7a)便于箱顶放分体设施;底是平的没有车轮,和主体车箱(6)船形的分体车箱(7)的空位接触并放在上面;和主体车箱(6)要分合的一面一样有门有窗,和地铁门一样,是多道;主体车箱(6)的门和分体车箱(7)的门是对准的,可以各自自动开关的;不分的一面一样有门有窗,而且门和地铁门一样的开关方法,分体车箱进出门(7b);顶上向天设有8个车轮,其中有6个是从动轮,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只是后头的一组;牵引电机(14)设有链轮,传动链条(11)带动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只有一个,另一个是从动轮,另外还有一个牵引电机(14)的设置相反;这样吊轨(3)的两边各有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就是前头的一组,牵引分体车箱(7)走动了;分体车箱(7)的前头还设有牵引主力柱(10),牵引伸缩柱(10a);主体车箱(6)的活动钩液压油缸(9)缩短,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拉回去,分体车箱(7)就和主体车箱(6)分开;主体车箱(6)的活动钩液压油缸(9)增长,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推出来,分体车箱(7)就和主体车箱(6)合拢;活动钩液压油缸(9)的钩钩住了牵引主力柱(10)的时候,数字控制中心就令牵引伸缩柱(10a)伸出,这样牵引主力柱(10)在前,牵引伸缩柱(10a)在后管住活动钩液压油缸(9)的钩,分体车箱(7)就主体车箱(6)“连为一体”了。

列车要进站时,数字控制中心控制减速,致时速60公里,当分体车箱(7)顶上的主动车轮(12)和吊轨(3)接触后数字控制中心就令活动钩液压油缸(9)缩短,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拉回去,因为吊轨(3)和地上轨道(5)平行约100米以后就开始偏离,同时有3--4度的上坡,数字控制中心就令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起动刹车模式,这时分体车箱(7)的重量全在吊轨(3)上,完全和主体车箱(6)分开后,分体车箱(7)边刹车边上坡、转弯,分体车箱(7)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来,吊轨(3)在300米以后就是平的,到800米处速度完全慢了下来,这时已经到分体车箱停靠站(15);分体车箱(7)刚上吊轨(3)时数字控制中心就令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伸出来了,分体车箱(7)牵引主力柱(10)就被挂住,甲车箱停车了;早在分体车箱(7)刚上吊轨(3)时,数字控制中心就令先停在车站的、已经上好人、装好货的乙车箱脱离了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起动了牵引电机(14),乙车箱上的电机码力不大,但一路下坡,将越走越快,在数字控制中心的控制下,1分钟走完200多米(多的部分是弯出来的),刚好和每分钟60公里的主体车箱(6)

附图说明

在所附的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举例形式,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随后,在详细的描述中,较清楚地显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些特性和优点。在所附的图中,

附图1为公交化列车、混泥土建筑、轨道、吊轨及电力线示意图;

附图2为公交化列车站示意图;

附图3之a部分为公交化列车主车箱和分车箱分开示意图、b部分为公交化列车主车箱和分车箱合拢示意图;

附图4为公交化列车的混泥土建筑、轨道及吊轨合拢俯视示意图;

附图5为公交化列车液压减震强行停站俯视示意图;

附图6为公交化列车的混泥土建筑、轨道及吊轨分开俯视示意图。

图中1:混泥土建筑;2:7字形吊钩;3:吊轨;4:动力电线;5:地上轨道;6:主体车箱;7:分体车箱;7a:分体车箱受力顶;7b:分体车箱进出门;8:牵引钩液压油缸;9:活动钩液压油缸;10:牵引主力柱;10a:牵引伸缩柱;11:传动链条;12: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3: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4:牵引电机;15:分体车箱停靠站;16: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公交化列车,其特征在于:混泥土建筑(1)建成较大的“门”形,“门”额中间的一部分相对单薄一些,两边的“门”柱及“门”柱处一段较厚实,“门”柱靠近“门”额处留有一条“缝”;7字形吊钩(2)的上半部分伸入到“缝”里,腰间用几颗螺钉紧固在“门”额的厚实处;吊轨(3)上半部分是“h”形,上半部分象左右两个l在接吻;7字形吊钩(2)的下部就伸入吊轨(3)上半部分的“h”形中间,用几颗螺钉紧固(详见图1);线上的坠道、动力电线(4)、地上轨道(5)就是原来的不需改变;公交化列车站要改建的就1公里左右长(详见图4、图5、图6)。

主体车箱(6)长度、车轮及底盘设施和其他车箱完全一样,只是车箱中间部分把宽度一分为二挖出去了一个船形的分体车箱(7)的空位,这样主体车箱(6)就是一半有车箱,高度和其他车一样,船形的分体车箱(7)空位就是平平的,象平板车,但外边又向上多出10多公分的边,用于管住分体车箱(7);主体车箱(6)前头设有牵引钩液压油缸(8)和活动钩液压油缸(9),车箱内设有数字控制中心,用于控制牵引钩液压油缸(8)、活动钩液压油缸(9)、牵引伸缩柱(10a),数字控制中心控制着牵引电机(14)的起动、快慢,数字控制中心还控制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的刹车装置和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主体车箱(6)不分的一面和其他车箱一样有门有窗,要分合的一面和分体车箱(7)一样有门有窗,和地铁门一样,是多道;主体车箱(6)的门和分体车箱(7)的门是对准的,可以各自自动开关的。

分体车箱(7)俯视象船形,比主体车箱(6)矮一些,分体车箱受力顶(7a)便于箱顶放分体设施;底是平的没有车轮,和主体车箱(6)船形的分体车箱(7)的空位接触并放在上面;和主体车箱(6)要分合的一面一样有门有窗,和地铁门一样,是多道;主体车箱(6)的门和分体车箱(7)的门是对准的,可以各自自动开关的;不分的一面一样有门有窗,而且门和地铁门一样的开关方法,分体车箱进出门(7b);顶上向天设有8个车轮,其中有6个是从动轮,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只是后头的一组;牵引电机(14)设有链轮,传动链条(11)带动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只有一个,另一个是从动轮,另外还有一个牵引电机(14)的设置相反;这样吊轨(3)的两边各有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就是前头的一组,牵引分体车箱(7)走动了;分体车箱(7)的前头还设有牵引主力柱(10),牵引伸缩柱(10a);主体车箱(6)的活动钩液压油缸(9)缩短,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拉回去,分体车箱(7)就和主体车箱(6)分开(详见图3之a);主体车箱(6)的活动钩液压油缸(9)增长,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推出来,分体车箱(7)就和主体车箱(6)合拢;活动钩液压油缸(9)的钩钩住了牵引主力柱(10)的时候,数字控制中心就令牵引伸缩柱(10a)伸出,这样牵引主力柱(10)在前,牵引伸缩柱(10a)在后管住活动钩液压油缸(9)的钩,分体车箱(7)就主体车箱(6)“连为一体”了(详见图3之b)。

列车要进站时,数字控制中心控制减速,致时速60公里(如时速120公里,数字控制中心就要控制分体车箱(7)在30秒跑完那个200多米),当分体车箱(7)顶上的主动车轮(12)和吊轨(3)接触后数字控制中心就令活动钩液压油缸(9)缩短,把牵引钩液压油缸(8)拉回去,因为吊轨(3)和地上轨道(5)平行约100米以后就开始偏离,同时有3--4度的上坡,数字控制中心就令分体车箱主动车轮(12)、分体车箱从动车轮(13)起动刹车模式,这时分体车箱(7)的重量全在吊轨(3)上(详见图2),完全和主体车箱(6)分开后,分体车箱(7)边刹车边上坡、转弯,分体车箱(7)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来,吊轨(3)在300米以后就是平的,到800米处速度完全慢了下来,这时已经到分体车箱停靠站(15);分体车箱(7)刚上吊轨(3)时数字控制中心就令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伸出来了,分体车箱(7)牵引主力柱(10)就被挂住,甲车箱停车了;早在分体车箱(7)刚上吊轨(3)时,数字控料中心就令先停在车站的、已经上好人、装好货的乙车箱脱离了分体车箱停靠站液压减震油缸(16),起动了牵引电机(14),乙车箱上的电机码力不大,但一路下坡,将越走越快,在数字控制中心的控制下,1分钟走完200多米(多的部分是弯出来的),刚好和每分钟60公里的主体车箱(6)会合,同时被主体车箱(6)上牵引钩液压油缸(8)的钩钩住(详见图3之b),这时吊轨(3)转弯后已开始和地上轨道(5)平行,再经一段平行的下坡,分体车箱(7)在主体车箱(6)向上多出10公分边的“监理”下,平稳地落在主体车箱(6)的空位上,完全脱离吊轨(3),吊轨(3)也没有了。

分体车箱(7)和主体车箱(6)一般放在倒数第二节或第三节,而且只能向前走;从起点到终点的人坐在前几节,他们才不会被叫上下车广播影响;分体车箱(7)被牵引钩液压油缸(8)的钩钩住,牵引主力柱(10)在前,牵引伸缩柱(10a)马上伸出在后管住活动钩液压油缸(9)的钩,分体车箱(7)本身就是跑着来的,被钩住就象接力赛加了力,但是液压减震,震动不会大;同时数字控制中心就通知司机可以全速前进了;逢站不停车就能将甲分车箱留下,下人、下货物可以慢慢来;并将载满人的乙分车箱带走,主体车箱(6)和分体车箱(7)完全吻合后,打开相通的门,分体车箱(7)的人进入主体车箱(6)各找各的坐位;下一站要下车的人赶快进入分体车箱(7)上下货物的师傅也要搞快,几分钟后又要到站了。

公交化列车省级城市的大站还是要停的,因为上下的人太多,而且要加水和加各种用品。比方成都到广州,就只有重庆、贵阳、长沙,第四次停车就到终点了;有100多个站没停,但每个站都能上下人,都能上下货物,既给偏僻山区的人们了方便,又能让列车所载的特快专递变为铁快专递到每一个小站,农家的少量副产品可以快速进城到亲人的餐桌;让在大城市读书的山区(火车站周边)的学子周末可以回家;另外还要特别说明:主体车箱(6)和分体车箱(7)必须统一规范的标准尺寸,便于所有火车通用;高铁要搞公交化列车,更要高标准的规范统一,才能通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