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1347发布日期:2018-09-08 01:1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单轨搬运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



背景技术:

单轨搬运机(例如,申请号为201510182123.6,名称为“一种电动式单轨运输机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620829458.2,名称为“一种单轨运输机牵引设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机架、单轨轨道、驱动装置和载货平台,其中驱动装置带动载货平台沿着单轨轨道行走。更具体的结构,例如,驱动装置与载货平台之间采用铰链连接,在单轨轨道上设有齿形轨道,驱动装置和载货平台底部均设有针轮,针轮与单轨轨道上的齿形轨道啮合,驱动装置运动带动驱动装置底部针轮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装置本身和载货平台一起沿着单轨轨道移动。单轨运输机用于货物搬运,尤其适合丘陵山地农村的农资、果实运输。目前用户使用的单轨运输机没有变轨功能,只能沿着一条单轨道(可以转弯、爬坡、下坡)运行,从而使单轨道的铺设长度较长、成本较高,且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具有变轨道功能,从而提高单轨搬运机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包括两个副轨道、两个副轨道支座、变轨装置支座、一个主轨道、第一滑动支座和连杆机构,两个所述副轨道的末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副轨道支座安装固定在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所述主轨道的首端与两个所述副轨道的末端相对设置,所述主轨道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支座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环,所述第一滑动支座呈倒t形,所述第一滑动支座的顶部与所述主轨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支座的底部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环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滑动支座,所述第二滑动支座呈倒t形,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平行设置,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环,所述第二滑动支座的顶部与所述主轨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支座的底部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动环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座、限位螺杆、限位螺母、顶针和弹簧,所述限位座竖直固定在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所述限位座上设有水平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限位螺杆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光杆,所述限位螺杆的外螺纹与所述限位座上的螺纹孔螺接,并通过所述限位螺母锁紧固定,所述顶针一端设有盲孔,另一端为光杆,且所述顶针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所述限位螺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顶针的盲孔中,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螺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滑动支座的侧面设有限位孔,所述顶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滑动支座的限位孔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呈水平放置的u形杆,所述控制杆的中部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中部向上竖直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顶针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限位片的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的宽度大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设有转动环,所述控制杆的中部穿设在所述转动环的内孔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圆管,所述定位圆管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变轨装置支座上还设置有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圆管穿设在所述固定圆环内,紧定螺钉与所述固定圆环上的螺纹孔螺接,并将所述定位圆管顶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球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变轨时,两个副轨道不动,通过连杆机构运动带动第一滑动支座和主轨道移动,从而实现主轨道与两个副轨道之间的变轨转换,通过变轨道可实现山地果园内多轨道布设,提高单轨搬运机的利用率,降低农民搬运农资、果实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的一个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的另一个立体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的a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副轨道;2、副轨道支座;3、变轨装置支座;4、主轨道;5、第一滑动支座;6、连杆机构;7、第二滑动支座;8、限位装置;9、控制杆;

31、第一滑动环;32、第二滑动环;33、转动环;34、副轨道变轨支座;35、主轨道变轨支座;36、固定圆环;

51、限位孔;

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

621、球体;

81、限位座;82、限位螺杆;83、限位螺母;84、顶针;85、弹簧;

91、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包括两个副轨道1、两个副轨道支座2、变轨装置支座3、一个主轨道4、第一滑动支座5和连杆机构6,两个所述副轨道1的末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副轨道支座2安装固定在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所述主轨道4的首端与两个所述副轨道1的末端相对设置,所述主轨道4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滑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所述第一连杆61的一端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6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2的中部与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转动连接。

具体的,在运动时,第一连杆61固定不动,转动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则第二连杆62绕着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转动,并且第二连杆62带动第三连杆63整体转动,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带动第一滑动支座5滑动,从而实现主轨道4与两个副轨道1对接位置的改变,也就实现了主轨道4的变轨。

进一步的,参照图1,向左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62,第二连杆62带动第三连杆63和第一滑动支座5向左移动,到达第一滑动支座5的左设定位置时,主轨道4与位于左侧的副轨道1对接;向右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62,第二连杆62带动第三连杆63和第一滑动支座5向右移动,到达第一滑动支座5的右设定位置时,主轨道4与位于右侧的副轨道1对接,从而实现主轨道4的一次变轨。具体的,向左逆时针或者向右顺时针旋转第二连杆62,可实现主轨道4与两个副轨道1对接的变轨切换。详细地,当第一滑动支座5处于左设定位置时,使第二连杆62与第一连杆61之间的夹角为180°,当第一滑动支座5处于右设定位置时,使第二连杆62与第一连杆61之间的夹角为0°,有助于保持主轨道4与变轨装置支座3的连接状态,且使连杆机构6所占用的高度空间小。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环31,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呈倒t形,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的顶部与所述主轨道4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的底部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环31内。第一滑动支座5沿着第一滑动环31的内孔滑动运动,第一滑动环31的内孔垂直于副轨道1的末端设置,从而使主轨道4的首端沿着垂直于副轨道1的末端变轨。

具体的,第一滑动环31的内孔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第一滑动支座5的底部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第一滑动支座5的底部滑动穿设在第一滑动环31内。

进一步的,第一滑动环31的数量为两个,可使第一滑动支座5相对于变轨装置支座3的滑动运动较为顺畅。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滑动支座7,所述第二滑动支座7呈倒t形,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平行设置,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环32,所述第二滑动支座7的顶部与所述主轨道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支座7的底部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动环32内。通过与第一滑动支座5平行设置的第二滑动支座7,使主轨道4的变轨运动更加平稳顺畅。

具体的,具体的,第二滑动环32的内孔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第二滑动支座7的底部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第二滑动支座7的底部滑动穿设在第二滑动环32内。第二滑动支座7设置在距离第一滑动支座5为0.5~5米的地方。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限位装置8,所述限位装置8包括限位座81、限位螺杆82、限位螺母83、顶针84和弹簧85,所述限位座81竖直固定在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所述限位座81上设有水平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限位螺杆82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光杆,所述限位螺杆82的外螺纹与所述限位座81上的螺纹孔螺接,并通过所述限位螺母83锁紧固定,所述顶针84一端设有盲孔,另一端为光杆,且所述顶针84的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所述限位螺杆82的另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顶针84的盲孔中,所述弹簧85套设在所述限位螺杆82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的侧面设有限位孔51,所述顶针84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

具体的,限位螺杆82和顶针84垂直于第一滑动支座5设置。使用时,限位座81、限位螺杆82和限位螺母83固定不动,在弹簧85的作用下,顶针84向远离限位螺杆82的方向运动,当顶针84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则第一滑动支座5此时不能移动,当将顶针84向弹簧85的方向移动,使顶针84的另一端从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拔出,则第一滑动支座5可在连杆机构6的带动下左右移动,因此,通过限位装置8实现对第一滑动支座5的左设定位置、右设定位置的控制,从而使第一滑动支座5和主轨道4可以稳定停留在左设定位置和右设定位置,也就是通过限位装置8使主轨道4与任意一个副轨道1对接后,位置能够稳定,保证变轨后单轨轨道使用的稳定可靠性。其中,限位孔51为盲孔或者通孔。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四为: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包括控制杆9,所述控制杆9呈水平放置的u形杆,所述控制杆9的中部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9的中部向上竖直设置有限位片91,所述限位片9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顶针84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限位片91的第一通孔内。其中,u形的控制杆9便于通过控制杆9的端部来实现控制杆9的旋转运动。具体的,参照图3,使用时,当人对控制杆9施加一定的力,使控制杆9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限位片91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顶针84向左移动并压缩弹簧85,顶针84的另一端从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脱出,此时可转动第二连杆62带动第一滑动支座5移动;当人不对控制杆9施加外力,在弹簧85的作用下,顶针84向远离限位螺杆8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限位片91顺时针转动恢复原位,也就带动u形的控制杆9顺时针转动恢复原位。在这里,顶针84的另一端只需插入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较短的距离即可限制第一滑动支座5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限位装置8的数量为两个。参照图3,使限位孔51位于第一滑动支座5的中部,则当位于左侧的限位装置8的顶针84插入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此时主轨道4与位于左侧的副轨道1对接;当位于右侧的限位装置8的顶针84插入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此时主轨道4与位于右侧的副轨道1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9的宽度大于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的宽度。当向下转动控制杆9时,可通过脚踩u形控制杆9端部的方式,从而使操作人员双手都用于转动第二连杆62,使操作舒适便捷。

具体的,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设有转动环33,所述控制杆9的中部穿设在所述转动环33的内孔中。所述转动环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动环33与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平行设置,所述转动环33的内孔为圆孔,所述控制杆9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使便于人工转动控制杆9,操作顺畅便捷。

进一步的,将实施例二与实施例四结合,使两个限位装置8所在的位置与两个第一滑动环31所在的位置对应,则在第一滑动环31的侧面设置第二通孔,且使第一滑动环31的第二通孔与限位片91上的第一通孔位置对应,顶针84先穿过限位片91的第一通孔,再穿过第一滑动环31的第二通孔,最后插进第一滑动支座5的限位孔51中,使限位装置8结构更加稳固,顶针84运动更加可靠。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五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具体的,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包括副轨道变轨支座34和主轨道变轨支座35,所述副轨道支座2固定在所述副轨道变轨支座34上,所述第一滑动支座5滑动设置在所述主轨道变轨支座35上,所述连杆机构6固定在所述主轨道变轨支座35上,所述副轨道变轨支座34与所述主轨道变轨支座35固定连接。通过该结构,使副轨道变轨支座34与副轨道1先连接,主轨道变轨支座35与主轨道4先连接,然后在现场作业时再将副轨道变轨支座34与主轨道变轨支座35连接起来,当然,副轨道变轨支座34与主轨道变轨支座35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圆管(图中未画出),所述定位圆管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变轨装置支座3上还设置有固定圆环36,所述固定圆环36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圆管穿设在所述固定圆环36内,紧定螺钉与所述固定圆环36上的螺纹孔螺接,并将所述定位圆管顶紧固定。通过定位圆管和固定圆环36便于快速将变轨装置支座3与地面进行连接,现场作业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设置有球体621。通过在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设置球体621,使人手可以更好的握持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并对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施加外力,结构设置合理,操作便捷。

另外,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主轨道4还有其他主轨道支座进行支撑,其他主轨道支座与地面直接固定连接,同样的,副轨道1还有其他副轨道支座进行支撑,其他副轨道支座与地面直接连接,本发明侧重于对主轨道4变轨部分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可变轨的单轨搬运机,变轨时,两个副轨道1不动,通过连杆机构6运动带动第一滑动支座5和主轨道4左右移动,通过限位装置8使第一滑动支座5稳定停留在左设定位置和右设定位置,从而使主轨道4与任意一个副轨道1的对接均稳定可靠,通过u形的控制杆9控制限位装置8与第一滑动支座5的脱离与卡位对接,通过第二滑动支座7和第二滑动环32使主轨道4变轨更加顺畅,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实现了主轨道4与两个副轨道1之间的变轨转换,提高了单轨搬运机的利用率,且可实现山地果园内多轨道布设,降低农民搬运农资、果实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