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5893发布日期:2018-11-07 07:5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索道,又称吊车、缆车、流笼(缆车又可以指缆索铁路),是交通工具的一种,通常在崎岖的山坡上运载乘客或货物上下山。索道是利用悬挂在半空中的钢索,承托及牵引客车或货车。除了车站外,一般在中途每隔一段距离建造承托钢索的支架,缆车吊挂在钢索下。

目前,索道缆车有两种,第一种,缆车吊挂在索道下,驱动机带动钢丝绳,钢丝绳牵引车厢沿着索道运行,用以运输货物或人的运输机械,它多用作工矿区、城市或风景游览区的交通工具,但这种通过钢丝绳牵引的缆车运行距离以及运行轨迹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路程复杂以及路程较远的索道上运行。第二种,缆车自带驱动装置,缆车吊挂在索道下,由于缆车没有钢丝绳牵引,缆车在钢丝绳自行,缆车在缆车上行走以及转弯自如,适合路程复杂以及路程较远的索道上运行。

但是,目前自行式缆车的驱动装置较为复杂,如:缆车通过橡胶轮带动沿索道滑行,而且橡胶轮动作,首先经过内燃机驱动液压泵动作,液压泵再驱动橡胶轮动作,能量损耗巨大,而且液压泵容易故障,导致该驱动装置可靠性较低,如:缆车通过履带夹片夹合在索道上,履带与索道产生摩擦力,当内燃机驱动履带移动时,缆车往索道行走,实现缆车自行,但是内燃机带动的橡胶轮夹合或履带的数量有限,不利于大量运载,而且液压系统以及履带夹片维护保养困难,增加索道缆车的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运输装置沿索道自行的一种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包括沿索道绳行驶的运输装置以及设置在索道绳上用于切换运输装置行驶轨道的岔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运输机构,所述每个运输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滑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滑行机构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框架、第一传动组件、传动换向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设置在框架上,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之间通过传动换向组件连接;所述滑行机构包括架体、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一上一下转动设置在架体上,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之间形成索道绳抱紧区域;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件连接,第二传动组件和第三传动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运输装置由运输机构组合而成,用户可以根据运输物资数目以及重量调整运输机构的数量,以便运输机构的数量与运输物资数量匹配,以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运输机构由传动机构和滑行机构组合而成,传动机构为滑行机构提供动力,滑行机构能沿索道爬行,实现运输装置沿索道自行式行驶,而且索道绳上还设置有岔道装置,岔道装置调整运输装置的行驶轨道,以使运输装置可沿索道自由行驶,转弯自如,适合路程复杂以及路程较远的索道上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架体对应开口位置延伸出小于开口的支脚,支脚未端穿过所述开口,一转轴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框架内、且穿过所述开口内的支脚,以使支脚绕转轴旋转,且开口限制支脚的旋转角度,所述支脚未端还设置有箱体弯钩。所述支脚插入对应的开口内,支脚和开口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支脚以转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开口限制支脚的旋转角度。由于开口限制支脚的旋转角度,从而限制框架和架体之间的相互旋转角度,避免框架和架体之间摆动角度较大,而且架体通过钢缆的垂直面内的相对可移动结构,保证了运行中的运输装置适应各种复杂地形提高运输机构的稳定性。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升降承托装置,所述升降承托装置坐于架体上、且往上承托第四传动组件。通过设置有升降承托装置,调整第四传动组件的高度,以调整索道绳抱紧区域空间大小,便于通过岔道装置。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升降承托装置包括承托臂和弹簧,所述架体对应承托臂位置开有插孔,承托臂一端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另一端往上承托第四传动组件,所述弹簧套置在承托臂上,且弹簧两端分别与架体和第四传动组件相抵。所述升降承托装置采用弹簧复位,当运输装置途径岔道装置时,岔道装置下压第四传动组件,第四传动组件往下挤压承托臂,弹簧产生形变,从而扩大索道绳抱紧区域空间,以便运输装置通过岔道装置,当运输装置穿过岔道装置后,弹簧复位,承托臂往上推动第四传动组件,从而缩小索道绳抱紧区域空间,令索道绳抱紧区域抱紧索道绳,运输装置沿索道绳继续行驶。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一伞型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框架前侧的开口,第一传动轴一端伸出框架外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轴另一端伸入框架内连接第一伞型齿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皮带轮、第二传动轴和第二伞型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过框架后侧的开口,第二传动轴一端伸出框架外连接第二皮带轮,第二传动轴另一端伸入框架内连接第二伞型齿轮;所述传动换向组件包括传动转轴和伞型齿轮,所述传动转轴置于框架内腔,传动转轴两端分别穿出框架左、右两侧外连接另一个运输机构,所述伞型齿轮套置在框架内腔的传动转轴上、且与传动转轴同步旋转,所述第一伞型齿轮和第二伞型齿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伞型齿轮与第一伞型齿轮、第二伞型齿轮垂直并相互啮合,伞型齿轮调节第一伞型齿轮和第二伞型齿轮的旋转方向。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皮带轮、第一驱动轮、第三传动轴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转动设置在架体上部,所述安装座开有安装轴孔,所述第三传动轴穿过安装轴孔内并沿安装轴孔的轴向自由移动,所述第三传动轴一端伸出安装轴孔外连接第三皮带轮,第三传动轴另一端伸出安装轴孔外连接第一驱动轮,且第一驱动轮还开有防止索道绳松脱的防脱槽,第三传动组件的第三皮带轮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皮带;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皮带轮、第四传动轴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四传动轴穿过承托臂,第四传动轴一端连接皮带轮,第四传动轴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形成所述的索道绳抱紧区域,所述第四传动组件的第四皮带轮与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皮带。所述驱动轮还开有防止索道绳松脱的防脱槽,避免索道绳脱离索道绳抱紧区域,提高运输装置的安全性,而且安装座可以旋转调节角度,第三传动轴可沿安装轴孔轴向自由移动,令索道绳通过索道绳抱紧区域更顺畅。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设置在运输机构的架体上,动力源和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动力源将动力传动至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将动力分散至第二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第四传动组件和传动转轴上,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的第一驱动轮和第四传动组件的第二驱动轮i旋转,运输装置沿索道上自主滑行。通过设置动力源,动力源为运载装置提供动力,以使运输装置可以索道绳自主行驶。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连接运输机构的传动转轴,万向节另一端连接另一运输机构的传动转轴,所述带动力源的运输机构为主动运输机构,不带动力源的运输机构为被动运输机构,主动运输机构的动力通过万向节或软轴传递给被动运输机构,实现主动运输机构和被动运输机构均可沿索道自行。所述主动运输机构和被动运输机构之间通过万向节传递动力,结构简单可靠,保证了动力延索道方向的稳定传输,从而使主动运输机构和被动运输机构均可沿索道绳自主行驶,从而将动力均匀分配给全部驱动轮,同时弥补单个驱动轮与索道接触面积小的缺陷。当索道绳坡度加大或负荷增加时,可通过增加被运输机构数量的办法,增加驱动轮数量,保证所需的摩擦力,提高运输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岔道装置包括旁路组件、导向组件和导向驱动装置,所述旁路组件为“y”状旁路组件,旁路组件包括一个入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旁路组件由入口端往出口端方向倾斜度逐渐增大,旁路组件设置在索道绳末端或接驳处,其入口端紧贴在索道绳上,所述导向组件和导向驱动装置连接,导向组件和旁路组件一上一下设置,导向组件和旁路组件之间形成驱动轮滑行引导区域。通过设置有岔道装置,当运输装置进入旁路组件的入口端时,导向驱动装置驱动导向组件进行换向,迫使运输装置往对应的出口端行驶,实现运输装置换向,换向简单。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两个岔道装置相互连接时,构成索道通过架,所述多个岔道装置之间通过环状轨道带连接,构成多方向的岔道系统。通过岔道装置的组合,可实现索道的网络化,最大化索道网的利用率,可跨越复杂地形,较地面运输工具行走距离短,缩短时间,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运输装置由运输机构组合而成,用户可以根据运输物资数目以及重量调整运输机构的数量,以便运输机构的数量与运输物资数量匹配,以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运输机构由传动机构和滑行机构组合而成,传动机构为滑行机构提供动力,滑行机构能沿索道爬行,实现运输装置沿索道自行式行驶,而且索道绳上还设置有岔道装置,岔道装置调整运输装置的行驶轨道,以使运输装置可沿索道自由行驶,转弯自如,适合路程复杂以及路程较远的索道上运行。

本发明,所述主动运输机构和被动运输机构之间通过万向节传递动力,结构简单可靠,保证了动力延索道方向的稳定传输,从而使主动运输机构和被动运输机构均可沿索道绳自主行驶,从而将动力均匀分配给全部驱动轮,同时弥补单个驱动轮与索道接触面积小的缺陷。当索道绳坡度加大或负荷增加时,可通过增加被运输机构数量的办法,增加驱动轮数量,保证所需的摩擦力,提高运输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多个岔道装置之间通过环状轨道带连接,构成多方向的岔道系统。通过岔道装置的组合,可实现索道的网络化,最大化索道网的利用率,可跨越复杂地形,较地面运输工具行走距离短,缩短时间,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示意图。

图2为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的运输机构示意图。

图3为运输机构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4为运输机构的滑行机构示意图。

图5为运输机构的滑行机构途径岔道装置示意图。

图6为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的岔道装置示意图。

图7为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的岔道装置组合成索道通过架示意图。

图8为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的岔道装置组合成岔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8所示,一种索道自行式运输设备,包括沿索道绳行驶的运输装置1以及设置在索道绳上用于切换运输装置1行驶轨道的岔道装置2。

所述运输装置1包括多个运输机构3、万向节12和动力源11组成。所述运输机构3包括传动机构4和滑行机构5。

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框架41、第一传动组件42、传动换向组件43和第二传动组件44,所述框架41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411。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包括皮带轮a、第一传动轴421和第一伞型齿轮b,所述第一传动轴421穿过框架41前侧的开口411,第一传动轴421一端伸出框架41外连接皮带轮a,第一传动轴421另一端伸入框架41内连接第一伞型齿轮b。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4包括第二皮带轮c、第二传动轴441和第二伞型齿轮d,所述第二传动轴441穿过框架41后侧的开口411,第二传动轴441一端伸出框架41外连接第二皮带轮c,第二传动轴441另一端伸入框架41内连接第二伞型齿轮d。

所述传动换向组件43包括传动转轴431和伞型齿轮e,所述传动转轴431置于框架41内腔,传动转轴431两端分别穿过框架41左、右两侧连接另一运输机构3,所述伞型齿轮e套置在框架41内腔的传动转轴431上并与传动转轴431同步旋转,所述第一伞型齿轮b和第二伞型齿轮d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伞型齿轮e、第一伞型齿轮b和第二伞型齿轮d垂直并相互啮合,伞型齿轮e调节第一伞型齿轮b和第二伞型齿轮d的旋转方向。

所述滑行机构5包括架体51、第三传动组件52、第四传动组件53和升降承托装置6。所述架体下部开有插孔514,所述架体51对应框架41的开口411位置延伸出小于开口411的支脚512,所述支脚512设置有带轴承的轴孔511,支脚51末端设置有用于悬挂物品的箱体弯钩513。

所述第三传动组件52包括第三皮带轮f、第一驱动轮g、第三传动轴521和安装座522,所述安装座522转动设置在架体上部,安装座522以连接部为旋转中心旋转,且旋转范围在-40度至40度之间,所述安装座522开有安装轴孔5221,所述第三传动轴521穿过安装轴孔5221,且第三传动轴521和安装轴孔5221通过花键连接,第三传动轴51可沿安装轴孔5221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而且第三传动轴521一端伸出安装轴孔5221外连接第三皮带轮f,第三传动轴521另一端伸出安装轴孔5221外连接第一驱动轮g,且第一驱动轮g还开有防止索道绳松脱的防脱槽g1。

所述升降承托装置6,包括承托臂61和弹簧62,所述承托臂61设置有带轴承的承托轴孔611,所述弹簧62套置在承托臂61上,承托臂61插入架体51的插孔514内,弹簧62一端抵靠在架体51上,弹簧62另一端抵靠在承托臂61上,弹簧62构成承托臂61的升降复位机构。

所述第四传动组件53包括第四皮带轮h、第四传动轴531和第二驱动轮i,所述第四传动轴531穿过承托臂61的承托轴孔611,第四传动轴531一端连接第四皮带轮h,第四传动轴531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轮i,从而实现承托臂61往上承托第四传动组件53。

运输机构组装:

将架体51的一支脚51插入框架前侧的开口411内,架体51的另一支脚512插入框架5后侧的开口411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的第一传动轴421穿过置于框架5前侧的开口411内的支脚512的轴孔511内,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3的第二传动组件431穿过置于框架5后侧的开口411另一支脚512的轴孔511内,支脚512分别以第一传动轴421和第二传动轴441为旋转中心旋转,而且开口411限制支脚512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架体51和框架41活动连接。

所述运输机构3的第一传动组件42和第四传动组件53之间通过第一传动件10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100为皮带,皮带绕设在第一传动组件42的第一皮带轮a和第四传动组件53的第四皮带轮h上,从而使第一传动组件42和第四传动组件53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4和第三传动组件52之间通过第二传动件101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101为皮带,皮带绕设在第二传动组件44的第二皮带轮c和第三传动组件52的第三皮带轮f上,从而使第二传动组件44和第三传动组件5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运输装置组装:

将所述运输机构3和运输机构3之间通过万向节12连接,万向节12一端连接一运输机构3的传动转轴431,万向节12另一端连接另一运输机构3的传动转轴431,从而实现多个运输机构3相互连接组成运输装置1。所述动力源11为内燃机,所述动力源11设置在一运输机构3上,构成主动运输机构31,其余运输机构3为则为被动运输机构32。

主动运输机构31:所述动力源11和第一传动组件42传动连接,动力源1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42旋转,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2、传动换向组件43和第二传动组件44啮合,第二传动组件44和传动换向组件43跟随第一传动组件42旋转,由于第二传动组件44和第一传动组件42之间通过传动换向组件43连接,传动换向组件43调整第二传动组件44的旋转方向,因此第二传动组件44旋转方向与第一传动组件42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二传动组件44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三传动组件52跟随第二传动组件44同步旋转,所述第四传动组件53和第一传动组件42通过皮带连接,第四传动组件53跟随第一传动组件42同步旋转,从而导致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之间旋转方向不同,从而使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接触索道绳产生摩擦力,带动运输机构3往索道绳爬行。

被动运输机构32:所述主动运输机构31的传动换向组件43旋转时带动被动运输机构32的传动换向组件43旋转,由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44、第一传动组件42和传动换向组件43啮合,第一传动组件42和第二传动组件44跟随传动换向组件43旋转,由于第二传动组件44和第一传动组件42之间通过传动换向组件43连接,传动换向组件43调整第二传动组件44的旋转方向,因此第二传动组件44旋转方向与第一传动组件42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二传动组件44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第三传动组件52跟随第二传动组件44同步旋转,所述第四传动组件53和第一传动组件42通过皮带连接,第四传动组件53跟随第一传动组件42同步旋转,从而导致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之间旋转方向不同,从而使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接触索道绳产生摩擦力,带动运输机构32往索道绳爬行。

所述岔道装置2包括旁路组件21、导向组件22和导向驱动装置(图中未出示)。所述旁路组件21为“y”状旁路组件,旁路组件21包括一个入口端211和两个出口端212,旁路组件21由入口端211往出口端212方向倾斜度逐渐增大,旁路组件21设置在索道绳末端或接驳处,其入口端211紧贴在索道绳上,其出口端紧贴在另一索道绳上,所述导向组件22和导向驱动装置连接,导向组件22和旁路组件21一上一下设置,导向组件22和旁路组件21之间形成驱动轮滑行引导区域7。

所述两个岔道装置2相互连接时,构成索道通过架8,所述多个岔道装置2之间通过环状轨道带9连接,构成多方向的岔道系统10,以使运输装置1适应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行驶,满足不用的运输要求,而且还可以自主调整被动运输机构32的数量,从而调整运输装置1的运输数量,满足不用的运输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